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八十年代 >

第17章

重生八十年代-第17章

小说: 重生八十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招比招个专门守夜的还管用。

    有前途,赵林在心里夸了一句。前一世,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都比他混的好,就是受小时候影响太大,在人际交往这一块有点缺陷。现在看来,在这一点上面不用太过担心了。

    有些家长总是怕自己孩子和“坏学生”一起玩会学坏,所以在小朋友交友方面十分小心,成绩不好的不让一起玩、骂人打人的不让一起玩、心眼坏的不让一起玩、长的不好看的不让一起玩、家境不好的不让一起玩等等等等。

    即使能把这些人都排除在外,孩子交往的都是高大上的朋友,相应的在人际交往这块的损失却是无法弥补的。

    社会本来就是由人组成的,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是基本生存技能,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强行把这一技能砍掉,寄希望与他们长大后自然而然的学会和“坏人”打交道,怎么想也不可能。

    为什么后来社会上的独生子女问题会发酵到全民讨论的程度?缺少兄弟姐妹是一方面,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过度关爱,才会让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太过畸形吧。

    长大后发现这个世界和父母所说的不同,这时候再去调整心态来适应,就太晚了。世界观都快成型了,硬生生打破重建,这其中的痛苦很难找到理解的人来诉说。

    找一圈才在赵卫国家里找到,而且丁海峰这个大忙人也在,太令赵林惊讶了。

    还没开口说话,赵林就看到更令他惊讶的一幕。

    赵红阳在沈岚和丁海峰的帮助下,缓缓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爸!”赵林失声叫道。

    赵红阳头也不回道“等会说!”

    在两人搀扶下走了两步,赵红阳重新退回轮椅对丁海峰说了一两句,丁海峰拿个小本儿边记边和他讨论,好像赵林没来一样。

    沈岚走过来对赵林说道“正好,你也来帮忙算算,我在这方面不在行,帮不了多少忙。”

    赵林乐意他们俩现在就开发出单兵外骨骼来,但是没有高能电池、特种芯片和高级液压系统,就算做出来个样子货也没什么实用功能。

    走近了看一眼发现,这就是个丑陋的铁架子,外加高弹力单片弹簧,别说残疾人,就是正常人拿来用也不容易掌握。

    不过有个事儿干总是好的,没看赵红阳前些日子盖房时的精神头儿么,比躺在床上不能动好一万倍!

    现在脑子里的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虽然意识有些超前,但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呢?

    说不定研究着研究着就做出来了呢!

    “妈,老汪前些日子是不是来过咱们家?”赵林可不打算把一辈子搭在这东西里面,直接转移话题道。

    “他是给你来送过通知书,还说要做个大的宣传,看你没在家就回去了。”看样子沈岚确实没有担心过赵林考大学的事儿,老子英雄儿好汉,怎么可能考不上呢。

    不用看也知识赵红阳一样没把这当回事,难道一个省理工的学生就可以看不上京大通知书?

    赵林恨不得以头抢地,知识份子的优越感也太强了吧,这时代的大学生还很值钱的好不好!

    “张全那边以后还会有一笔钱送来,你们忙我先走了。”赵林郁闷的不行,交待了一声就要走。

    赵红阳这才把注意力放到儿子身上道“那正好,我还怕钱不够用呢。”

    也不问问钱是怎么来的,向来都是崽卖爷田不心痛,这倒好,反过来了!

    丁海峰结束了在小本子上的计算之后叫住他道“瞎子那边快忙不过来了,要不你去给他出出主意?”

    也好,离远点好。

    赵红阳说话是越来越不过心了,以前躺床上的时候说句话都要想半天,生怕伤到了家人的心。现在可真行,又回到在厂子里当技术科长的那一套了——管你什么人什么事儿,打搅我干活就得快点滚蛋!

    见到累到受成一道闪电的赵卫国,赵林心里才好受一点,终于见着一个比自己过的差的人了。

    “这日子太过瘾了!”赵卫国一句话就把赵林打蔫儿了,感情人家是乐在其中啊!

    因为长相问题,赵卫国假装洒脱。可是他也是堂堂七尺男儿,说不郁闷那是假的。现在天天干不完的活,赚不完的钱,累点算的了什么!

    精气神提上来之后,一张丑脸都变得熠熠生辉,看起来比以前顺眼多了。

    “我给以前的老战友都写了信,打算去看看他们。”赵卫国精神焕发的说道“我这一摊子事要不你先帮我看两天?”

    真没一个省油的灯啊!丁海峰这小子一句话就把自己给装进去了,赵林在这里还占着份子呢,人都来了怎么能开口拒绝?
………………………………

第三十二章君子坦荡荡

    为钱生、为钱死、为钱辛苦一辈子,吃钱亏、上钱当、最后死在钱身上。

    不是赵林看不上维修、看店这种事,而是在忙碌一生之后,他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了。不过面对赵卫国的正当要求,拒绝的话不是那么好开口。

    “去的时候把钱都带着?”赵林决定绕个弯,让他主动放弃让自己接手的打算。

    赵卫国道“那是当然,我光棍一条要这么多钱干嘛?你是不知道,那些回乡的战友过的比咱们差太多了。信上写的都挺热闹,家里指不定有什么饥荒呢。”

    “那你带钱过去是什么意思?都是汉子,谁还能开口管你要钱花么?”赵林接着问道。

    “那我也不能不管!”赵卫国硬气道“都是能替你挡子弹的兄弟,以前是没能力,现在有钱了再不闻不问,那我成什么了!”

    赵林看他要急眼,赶紧安抚道“你急什么,我又没让你不管。”

    赵卫国还是没好气道“那你什么意思?”

    “我这不替你出主意来了么。”赵林拉着他往外面走,店里还一堆人看着呢,这家伙也不分个场合,一个个的脾气都见涨啊。

    “说!”

    “轮椅和维修电器的活都不好复制,咱们有丁海峰使唤,他们可不一定有。”赵林解释之前先嘲讽两句道“收破烂也得靠着城市才行,不是我打击你,你打的那些主意还真不行。”

    见赵卫国被怼的没话说,赵林心里松快一点了才接着说道“我这有两个主意能帮到他们,一个来钱快但不持久;另一个费工费力还不一定能成但前景广阔,你选一个。”

    赵卫国道“俩都要,选个屁。”

    就看不起这种不讲理的人,因为不讲理所以只能鄙视一下,最后还得乖乖合作。

    “我去南边帮张全搭了一条香江的线,能倒不少好东西过来。要不让你参一股,让你那些战友帮着倒卖,赚钱比抢的都快。”赵林乖乖地把第一条说了出来,战场上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人,平时再怎么嘻皮笑脸的,一发怒还真让人害怕。

    赵卫国见赵林说的很实在,一身杀气消散不少,但还是摆摆手道“我不和张全瞎掺合,他那一套我看不惯。”

    也是,自从和赵林去过张全新开张的店里一次之后,还真没见过他俩打照面。赵卫国嘴里的“那一套”估计说的是张全把店面两分,弄什么贵宾间之类的吧。

    这还是赵林的主意,不好多说也不能劝。赵林干脆跳过这一段,直接把第二个主意说了出来道“我教你做个新东西,市场前景非常好,工艺也不复杂推广起来很容易。你要是都能学会,之后去一家一家的教应该也不困难,你看怎么样?”

    “这个好。毛主席都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赵卫国由阴转晴,高兴地说道“走,咱们去找海峰。”

    赵林也乐了,赵卫国有事就找丁海峰都快成本能了,让你把我往坑里推,再给你找个活干,累死你!

    “你脑子还行,真让你干点活儿跟个娘们儿似的磨磨蹭蹭,上个学把扛大包的劲儿都废了是吧。”赵卫国还是有点不满,一路上嘴上不停的数落赵林,一点也不因为他出了好主意而留情面。

    年龄辈份都在那放着,挨顿骂太正常了。没听过打是亲骂是爱么?赵林一路开解着自己,席梦思床垫这么大一个产业说交就交出去了,不求回报不说还得挨骂,这孙子当的有点亏啊。

    国外这东西都用一百年了,国内还没推广开来,想要成为居家标配还得三十年的时间,和很多产业一样,在这期间一直都是它的高速发展期。

    反正专利在大陆这边只是个名词,一点效力都没有。而且这东西不上生产线也能生产,大不了多雇几个人帮忙就行。只要采购的弹簧质量够硬,做出来床垫就不存在问题。

    不光前景广阔,其中的利润也大的惊人,就算是雇佣问题解决不了产量上不去,只要他们不想着占领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倒也正好符合市场需求,一个月做几个出来足够改善生活用了。

    这么过几年,大环境变好了,人人都有钱了,市场也培养的差不多了,再有人想扩大生产的时候,赵林再带着资金砸过去一样少不了分一大块肥肉。

    做好事归做好事,吃亏的事可不能干。

    什么是好人?比坏人更坏,但是不对普通人使坏的人才是好人。

    对好人的定义是得定的高一些,不然怎么会出那么多好心办坏事的报道出来?人人都不做破坏大众道德的事情,社会风气就不会变坏。

    而符合大众道德的人,还是叫普通人比较好,有意的拔高好人的比例只能说明一件事儿——社会风气太坏了。

    还以为能给丁海峰添点堵的赵林,在和他交流之后无疑又挨了一记闷棍。人家根本不用动手,听了赵林对床垫的描述之后,写了个条子交给赵卫国就不管了。还说这点小活技术含量太低不值得他动手,去厂里随便找个小工就能行。

    不愧是接替赵红阳的技术科长,不说本事怎么样,傲气倒是十足十的像!

    图也画了技术要点也说了,赵卫国乐呵呵地拿着丁海峰的条子去厂里干活,又剩下赵林一个人变得无所事事。

    闲得无聊,赵林在街上溜达着溜达着就到了维修店里。费这么多口水,花这么多心思干吗?转这么一大圈,还是回来了。

    赵林拿着电焊欲哭无泪。

    反正店里的活怎么都干不完,全县城只有这么一个维修部,想闲也闲不下来,连和几位来帮忙的师傅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一口气忙到天黑,赵林这才揉着被电路板折磨惨了的眼睛回家。

    这一下午他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算计不过这些人呢?就因为他干什么都不投入,事情开了个头就想着抽身而去。而他们对眼前的一切事情都那么的真诚,那么的投入,根本就没心思去算计什么。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

第三十三章老汪家

    做人还是真诚一点比较好。本来就没有宗教上的信仰,对生活上的事情再不热情,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和老汪教劲更是幼稚,人家都那么大岁数了,何必呢。

    本以为提两斤白糖到老汪家里,这事儿就解决了。没想到老汪火气这么大,扣着通知书就是不给,还说什么不给国家送祸害。什么品行不好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四个人都要公审了还说这话,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

    好在赵林是有备而来,两斤白糖不过是开胃菜,校办工厂才是正餐。

    说是工厂,其实也就三间平房,一间仓库,一间车间,一间办公。什么订单都做,因为不用上税,效益还能维持,不至于欠工资。好多缺钱的学生都会选择在这里干个零工,赚几顿饭钱。

    赵林主动提起这块儿来,老汪的态度果然变的不同,不但让赵林找地方坐下,还允许他把烟拿出来抽。

    这老头估计是从哪听到张全最近的买卖了,眼红人家收益,这才拿捏赵林不放。他当年用一段老城墙戏耍革委会,只为成就自己兴办教育的梦想,现在干的这点儿没脸皮的事儿还真不算什么。赵林说起来算他的门生,不榨点油水出来怎么说的过去。

    赵林的主意也不新鲜,就是让老汪把这几年的高考卷都找出来,再组织老师一起把这上面的题归归类,打散到课本对应的章节里面,然后照虎画猫的出些模拟题,再取个“**密卷”的名字就成了。

    校办工厂缺机器、缺人才、缺订单,但是做这个生意还是绰绰有余的。老汪在教育系统内混了这么多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名声好的很。有他当代言人,往其他地区推广再容易不过,说服教育厅当成指定教辅资料都不是不可能,毕竟市面上还没有同类型的东西出现过。

    以现在全国的教育水平来看,这套卷子对学生成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