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八十年代 >

第165章

重生八十年代-第165章

小说: 重生八十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培养出来一个造假大师来。

    “他在干嘛呢?”赵林想现在就把他叫过来,好好看看这小子。

    杨玉明道“在屋里写字呢,一说看书就发困被我罚了一百遍道德经。”

    赵林对这行的理解都来自于杨玉明,所以他俩在培养徒弟上面的做法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杨玉明有些心急了些,一百遍道德经抄完非累死杨光不可。

    气质这东西是没法速成的,一天抄一遍连抄一百天和短时间内抄一百遍,这效果肯定是不同的。

    杨玉明也想把杨光的这块短板给补上,但是做法太粗暴了一些。

    “把他叫来收拾东西吧,别抄这没用的了。”赵林说道“到那边让他住古董堆里泡着,效果肯定比抄书要强的多。”

    杨玉明道“你到底收了多少东西?要是少了,我还不如带他去香江的古董街逛逛呢。”

    赵林想了一下,然后环视了一下这间屋子对杨玉明说道“我也说不清,反正你书房这么大的屋子一百间也装不下。”

    “怎么可能!”杨玉明说不上来是不相信还是不敢相信,他对古董是真爱,当然希望赵林手上的宝贝越多越好,这样他想把玩也就方便多了,只是赵林说的太夸张了一些,实在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

    “整个京城市面上的东西都被我买光了,你说多不多?”赵林一点儿不吹牛的说道。

    杨玉明像看到外星人一样看着赵林道“你还真舍得啊。”

    “都是小钱,不值一提。”赵林谦虚地说道。


………………………………

第335章家电生意

    赵林在杨玉明的工坊里呆了两天没露面,只为了看看杨光的技术如何。被他给了冷脸的张东城带着准备好的资料,拉着丁海峰一起才敢来看他。

    “资料都准备好了,连老丁的展区也一块办好了。”张东城果然是人精,认真办起事来还是挺靠谱的。

    赵林拿过资料看了一眼,对丁海峰说道“赚钱的感觉如何,不比搞研究差吧?”

    机器设备、原料人力都不缺,只是做一个电风扇的话,对丁海峰来说太简单了。所以这家伙不甘寂寞的把洗衣机、热水器之类的也都给做出来了,只是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生产,不过赶上广交会还是没什么问题。

    和张东城的衣帽生意比起来,电器的利润就大多了。

    “这些东西太简单,做着没意思。”丁海峰很不满足道“忙完这一阵,我准备找个学校合作,把压缩机给搞出来,这样就能生产空调了。”

    赵林道“不要这么着急,光是建厂房也要一段时间,你跑这么快谁跟的上啊。”

    “一点儿也不快,人家几十年前都做出来的东西,咱们却连见都没见过,实在是太丢人了。”丁海峰摇头道。

    他在搞生产之前去香江呆了几天。看到那里像电风扇、洗衣机、空调、电饭煲、热水器之类的,普通老百姓大多都已经用上了,这边的老百姓却大多见都没见过。

    觉得好没面子。

    然后买了一堆东西回来,捣鼓没几天就觉得这些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好像自己全都能做。

    这时候才觉得赵林说的有道理,高科技虽然重要,但是能改善普通百姓生活的这些东西,也是要有人来做才行。

    水平比他高的大有人在,但是比他更适合做这件事情的人却没有几个。因为赵林为这件事做了充足的准备,原材料、厂地、技术人员、资金随时都能到位,只等他来主持生产了。

    首先电风扇这种随便拉几个技术员就可以做的,直接就上马开始生产。

    因为用的是计划内的材料,所以一台电扇的成本全部加起来不过七十多元,但是市场售价却足有二百二十块。给销售商留出三十元的利润,一台也能赚到一百多块。

    目前市场上生产风扇的只有几个国营厂子,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基本上都是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

    厂子外面天天都有经销商挥着钞票的身影,只要风扇一下生产线就会被人给拉走。

    丁海峰在几个月之间就把厂子扩到了张东城的三分之一大小,如果不是工人数量跟不上,还能接着扩大下去。

    而且在他的实验室里还摆着电饭煲、热水器、洗衣机这些项目等着上马。一旦全部投入生产,电器厂的规模将会完爆张东城。

    因为没有品牌,张东城那里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卖不上价钱,所以虽然他现在规模有了,但是利润并不太理想。

    至少在赵林看来,百分之五十多的利润,还是太低了些,拿来养养机器、养养工人再交交税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你这里先稳一稳,等风扇的产能跟上之后再说干其他的。等你在广交会上拿个大单回来,领到外汇补贴之后,肯定要政策有政策、要材料有材料、要工人有工人,其他的那几样就可以同时开工了。”赵林肯定道。

    国家现在最缺的就是外汇,油田里生产的原油自己都不够用还要费劲运出去卖掉,可想而知对外汇的渴望有多强烈。

    如果丁海峰能放个卫星出来,别说向上面要材料和工人了,就是要求兼并一两个资不抵债的国营大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那个时候,厂房和技术工人就都是现成的,再不用赵林费心巴拉的自己想办法了。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理由,不管赵林的交流团送多少人出去,也换不来一个正大光明的政策来。

    只能偷偷换点儿材料什么的,想快速发展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丁海峰对赵林的话没什么意见,他是体制内出来的人,虽然层次低了些,但是对政策这一块还是比赵林要懂的多。

    这段时间电扇卖的越多,他越是不心安,因为材料来源一直都是赵林换来的批条,虽然没有断过,但这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

    “外汇这块你打算怎么用?”丁海峰问道。

    “轮得到我用么,肯定都被国家截下来了,到时候多给些补贴就行了。”赵林随意道。

    张东城一直没有插进话来,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抢着说道“补贴要不来多少,有外汇的话还是想办法留下点比较好,黑市上的价格比国家给的多太多了。而且加上出口补贴汇率也对不上,只有人民的话,还不如在国内卖。”

    “去黑市上换个一两万还行,你给我换一百万回来看看?”赵林没好气道。

    这家伙什么都好,就是眼界还是不够,现在要是为了留点儿外汇和上面闹的不愉快,以后还怎么做事。

    虽然他这边的厂子都是披的外商的皮,但是没材料、没工人还怎么扩大生产?

    想要外汇办法多的是,但是把政策要下来的方法却只有这么一个。那就是老老实实的把外汇存到国家那里,然后等着补贴下来。

    张东城不说话了。他那里生产的东西,相当一部分支援了赵林的倒爷大军,还有一部分走水道送到了香江,所以手上外汇存了很多。

    和外汇比起来人民币能干的事情就太少了,也难怪他会着急。

    而且一比二点几的汇率不是一般的坑爹,如果没有贴补的话,那么出口一台风扇赵林反而会亏不少钱。

    加上补贴大概能到一比五点几的汇率,利润其实还比不上交给国内的经销商去卖。按张东城的想法那当然是能多赚一点儿是一点儿,反正不用发愁卖不掉。

    但是这样的好时光一共也没有几年,为了赚这一点儿钱把发展的步子给拖慢了,反而不值得。

    “上广交会的那批电扇,去找些艺术系的大学生把外观改一改,尽量弄的好看一些。定价就按成本的百分之五十来,就不信那些洋鬼子不心动。”赵林继续对丁海峰说道。


………………………………

第336章亚运会

    “难道要赔本卖?”丁海峰一时没有迷糊过来,开口问道。

    赵林摇摇头看了张东城一眼,对他说道“销售还是你负责吧,大概能卖多少台?”

    张东城想了一下道“十万台吧,只是低价销售的话那些洋鬼子不一定买账。”

    “先翻一倍吧。”赵林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

    十万台还不到一千万的销售额有什么意思,怎么也得跃过一千万这条线才好宣传嘛,只卖几百万出来怎么好意思向上面开口要政策。

    张东城看了看赵林的脸色,开口应了下来。其实他也去参观过广交会,但是没在里面卖过东西,所以估计的数量并不准确。

    谁说洋大人就不爱便宜货了,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一点儿的时候也决不会多花一分。

    要不然这里怎么从一个个的小山寨作坊变成世界工厂呢。

    技术不如别人?我便宜啊。

    质量不过硬?我便宜啊。

    品牌没有名气?我便宜啊。

    人工成本只有欧美几十分之一,谁拼的过谁?

    欧美也有穷人,而且这些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后花园,像拉美、东南亚等等,这些地方的生活水平就更低了。

    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二道贩子们,自己不生产物品,在这边低买然后到其他地方高卖就能赚到比赵林更多的钱。

    这里还没有开始发力,国际市场上物品价格普遍都很高。像电风扇这种低科技值的东西,在他们自己国家生产的成本比这里加上运费都还要高。

    所以别说二十万台,赵林相信就算是再翻一番也能卖的出去。

    “这么多的话,怕是生产跟不上。”丁海峰担心道。

    因为工人和原料问题,厂子现在一个月也不过生产两万多台风扇。如果有二十万台的订单,那么就算是把国内的市场全部抛掉,也得生产半年多时间才能完全消化掉。

    赵林摆摆手道“不用担心,只要拿下订单,自然有人来配合你生产。这段时间你把产品的质量和外观这两样做好就行。”

    把丁海峰的事情说完,赵林对张东城道“有了订单之后,兼并工厂的事做不做的来?”

    “没问题!”张东城生怕被赵林冷落了。刚接下销售的事情,又接了一档子工作也没有一点怨言。

    “你这边也该立个牌子出来了。”赵林看他态度还不错,接着给他布置任务,准备把他的空闲时间都给挤出来,省得他早早的就把心给玩散了。

    “趁着老丁修改产品外观,你也去艺术系找人设计个商标出来。先把运动服和运动鞋做出来,等亚运会的时候花点儿钱运作一下。”

    丁海峰插话道“风扇要不要也设计个商标出来?”

    “你随便弄个就行,这玩意儿技术含量太低,最多卖两年就没什么利润了。”赵林说道。

    “你实验室的那些东西还有点儿技术含量,等风扇这块敲门砖用完就不要了,把精力放在空调洗衣机上面。”

    刚才还要示销量过千万美金,这一眨眼就准备扔掉不要了,把张东城和丁海峰两人听的直翻白眼。

    一千万美金是什么概念?一些内陆的省份一年的出口额还不到这个数字呢,说不要就不要了,这也太拿得起放得下了吧。

    也不怪他们翻白眼,现在广交会上都是些民族工艺品,像折扇啊、刺绣啊、根雕啊等等。

    价格也不敢往上要,都是别人给什么价钱就接着,生怕生意做不成回去受领导处分。

    一个工艺厂的工人干一年也赚不来一百美金,别提多窝心了。

    但是赵林知道,只要这一次自己这边放出卫星来,过不了两年国内的风扇厂肯定会冒出百八十家来。

    山寨大国不是白叫的,也不是团结一致只山寨外国的东西,对自己人下起手来只会更狠,到时候不想扔也得扔了。

    张东城首先回过神来,刚才净听丁海峰赚钱的事情了,和这个比起来他更关心自己这边的事情。

    “我现在就去联系参赛队伍,保证一炮打响。”

    赵林道“像体操这种强势项目,多在上面花些钱和他们的主管部门搞好关系。拿不到金牌的就算了,也给其他厂家留点汤喝,别把同行都给惹急眼了。”

    “你刚才说的价格是美金吧?”丁海峰如梦初醒的说道。

    赵林和张东城两人哈哈大笑起来,气氛终于不再像刚才谈工作时那么凝重了。

    “你说这次亚运会,咱们能得多少金牌?”张东城主动把话题引开。

    能得多少金牌赵林不记得,但是对这次亚运会倒是记忆深刻。

    因为白牛国太拼命了,只用十八个月就建成了全部体育设施和八百栋小楼的亚运村。

    所有工程都是靠人工的方式完成,尤其是靠妇女用头顶运土这一项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所以又被誉为白牛妇女用头顶起的亚运会工程。

    不过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