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23章

大宋金手指-第223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丽、倭国,尽是大宋属国,尔二人此次来朝,是有何事?”
    赵与莒一开口,先将高丽与倭国的地位确定了,它们与大宋比,只是藩属。两国使者对此不但毫无异议,反而满心欢喜:中华上国对于属国向来慷慨大方,这位年轻的天子如此称呼两国,想必他们此行目的能达到了。
    “上国天子!”
    “大宋陛下!”
    崔明博与北条氏义同时说话,然后互相瞪了一眼,若不是在大宋朝堂上,两人只怕就要为这先说话的权力撕打起来。
    “倭国远道而来,令倭国使者先说。”赵与莒不紧不慢地道。
    北条氏义自觉占了高丽上风,不过他被派到大宋而来,自是精通宋话,又是博学多智之士,倒还没有浅薄得当着大宋君臣之面去嘲笑高丽使者的地步。故此他恭敬地再度拜倒,膝行向前道:“下国使臣奉鄙国皇帝……”
    “且住!”
    他的皇帝二字才出,郑清之断然喝道。
    北条氏义见他列班靠前,知道是宋国重臣,惊愕地拜倒道:“可是下国小臣言语有误?若是如此,还请上国恕罪。”
    “天无二日地无二君,既以大宋为宗主,那贵国之尊便不可称天子、称皇帝、称至尊、称圣人。”郑清之淡淡地道:“以往之时,我大宋不与尔等计较。如今到得大宋朝堂之上,却还敢僭称皇帝,莫非以为我大宋无诛残除逆之兵么?”
    北条氏义满面通红,连声应是。
    “况且我听闻倭国朝政颇为紊乱,虽有蕃主,却无大权,权力尽在幕府之手,可有此事?”
    这年余来,《大宋时代周刊》中对于大宋周边国家风土人情、政局历史都有所介绍,赵与莒曾经批评朝中宰执、重臣。眼睛只拘泥于大宋国土之内,故此众臣如今都对他国消息颇为关注。听闻倭国、高丽使者来,身为礼部尚的郑清之更是做足了功夫,言语之间,都是隐藏锋芒。
    北条氏义伏首道:“虽是……”
    不等他说完,郑清之又打断道:“我又听闻。源氏为倭国幕府建者,其妻北条氏乱政,擅杀嫡子,灭绝源氏血统,故此幕府之权,又沦入北条氏手中………倭国使者,你名北条氏义,莫非便是这僭乱之族遣来地使者?”
    北条氏义目瞪口呆,全然没有想到这数十年来倭国政局大事,大宋之臣竟然一清二楚。他喃喃半晌。不知该如何答话是好。
    “倭国蕃主未遣使者,幕府未遣使者,北条氏僭乱之族。竟然胆敢派遣使者前来,诈称倭国国使,蒙蔽我大宋君臣,实属大逆不道。陛下,当举王道之剑,讨之以不仁无礼之罪!”郑清之出班拜倒道:“至于这假冒之使。当斩之以慑诸藩!”
    听得说要斩自己,北条氏义不敢再发抖不语,却是膝行叩首:“上国天子,上国天子,且容臣一言相禀!”
    赵与莒面色沉静,无喜无怒,只是淡淡地盯着北条氏义,没有理睬他。郑清之会意,起身喝斥道:“你还有何狡辩?”
    “上国有言。淮南生桔。淮北生枳,又有谚云:十里不同俗。”北条氏义哀声道:“倭国。海外小国,风俗与大宋向来不同,正为淮北之枳,岂为罪乎?”
    郑清之冷笑了一声:“大宋天子,应天命而生,替天行道,岂问淮南淮北?仁礼之道,圣人之言,岂容尔小国狡辩可改之!”
    “郑卿,且让他说完吧。”见给倭国的下马威已经够了,赵与莒淡淡地道。
    郑清之行礼回班,北条氏义汗流浃背,这才微微松了口气。他叩首道:“下国正因不知仁礼,故此遣小使前来,请大宋开恩,允下国派遣宋使以学上国仁礼之道。”
    赵与莒眼睛微微眯了一下,然后淡淡笑道:“据说贵国以汉字为母体,自创平假名片假名,此事可有之?”
    “有,上国天子圣聪之下无所不知,连下国陋文竟然都知晓,下国小使不胜惶恐!”北条氏义道。
    “仁礼之道,在孔子之言,孔子之言,载于仓颉之字,贵国擅改汉字,焉知不会擅改仁礼之道!”赵与莒摇头道:“此事不准。”
    “咦?”北条氏义心中微咦了一声,脑子转了转,悄悄抬起眼来看向赵与莒,却见赵与莒偏过脸去,对着方才训斥他的大臣说道:“令倭国使者退下,让高丽使者说话。”
    北条氏义这时明白过来,这位训斥他地官员,想来是礼部主官了。这次来使,礼部出面招待他们的,只是侍郎,主官礼部尚却始终不曾露面,应当就是这人。
    他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怕殿上失仪,只能跪拜退下。高丽使者崔明博这时上前拜倒,同样是三跪九叩之后,谄语道:“下国国主闻说上国天子得有良相,故此遣小臣来贺,下国国主查阅族谱,贵国崔相公原是我高丽崔氏一脉,唐时迁至贵国,故此遣小使来请其认祖归宗……”
    “住口!”
    崔与之向来是好脾气的,听得这话语却还是忍不住怒了起来,他暴跳如雷,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戟指着高丽使者:“本相世代为华夏之人,何时是你高丽后裔?”
    “下国立国者箕子,原也是华夏一脉。”崔明博面不改色:“崔相公若论辈份排行,当是小使曾祖父,朝堂之上,小使不敢叙私谊……”
    满朝文武再也忍不住,都发出窃窃的笑声,笑声最大的,倒是赵与莒。
    “崔卿,你竟然有这般年纪的曾孙……”赵与莒一边笑一边摇头。
    “高丽使者辱臣太甚,陛下须得为臣出气!”崔与之发觉高丽使者面皮之厚堪比临安城墙,自知与他争这闲气纯是自找无趣,便将事情又推到赵与莒头上:“小国使者,朝堂之上廷辱大国宰相,陛下,失地是你的面子!”
    平时私下的时候,崔与之有时会和赵与莒这般打趣,也算是君臣相得忘年之谊,但这般大朝会上他如此无赖,却还是第一回,这也分明是不将高丽使臣当作一回事了。不仅是也,被高丽使臣这般一闹,就连那些拘谨守礼的御史台谏,也懒得去与他追究了。
    “行行,朕定替你出气。”赵与莒摇着头,然后向郑清之示意:“郑卿,问他来大宋真正用意。”
    郑清之再度出班,皱着眉道:“我四明郑氏,世代所居皆于四明,不是你高丽后裔,先得与你说清楚了。”
    满朝灿然。
    “高丽使臣来此,究竟是何用意,还是速速说出,莫要耽搁我大宋朝议!”
    崔明博连连叩首称是,将自己出使地真实用意说了出来,他来此一则是为拖雷亲自领兵攻掠高丽之事想要联络大宋寻求大宋相助,二来则也是为遣宋使之事,宋国强盛之势,已经随着两国商贸往来而传到高丽,台庄大捷的消息他们也得知了,特别是在耽罗之战中,高丽人尝过火炮的滋味,他们来宋国,嘴上说是要学孔孟之道,实际上与倭国一般,都是冲着火炮而来。
    其三他还想从宋国手中讨走耽罗,但是见了方才倭国使者被训斥的模样,这话崔明博便不敢开口。
    “此二事虽为二事,实为一事。”郑清之听完之后冷笑道:“高丽先臣伏于金国,后纳贡于蒙胡,虽号称大宋属国,实为大逆不道之叛国,天子不明诏讨伐,已是出于仁德之心,还有脸面来寻我大宋相助?”
    “国小力弱,不得不如此耳。”崔明博哀声道。
    “贵国不是有什么神机箭么,据闻此物极是厉害,何不用之应敌?”郑清之已经领会赵与莒之意,摇头道:“大宋藩国,自可得到大宋之助,贵国为金国属国,我大宋与金有兄弟之盟,不可夺之,还是回去吧。”
    崔明博看了看赵与莒,发觉赵与莒默不作声,显然认可了郑清之的处置,他还待说话,却被两个殿前司侍卫夹起,直接扔出了大殿。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二八、继亡复绝责不义

    驱走倭国高丽使者,倒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无礼,更重要的是大宋君臣要借着这个机会,商议一下对策。
    虽然当今天子皇权之重,是太祖、太宗之后前所未有,但比起史弥远时代要让群臣满意的是,朝中重要事务,天子都会与群臣商议之后再决定。若是群臣强力反对,皇帝陛下也不会强行通过,只是会通过其余方式曲线迂回,象是收复淮北之举便是如此。
    “众卿都看到了,这倭国与高丽,见着我大宋国势稍振,便要来学了。”在众臣谀辞如潮之前,赵与莒抢先说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众卿,治国亦是如此,若我等不思进取,必为它国所超越,不进则退矣。”
    这等于是为接下来的商议定下了基调:如何让大宋进步得更快,同时让其余国家永远只能跟在大宋之后。
    “臣以为当禁止倭国、高丽遣使来我大宋,流求火炮、机械工艺,事关大宋安危,当严禁它国之人接近。”郑清之激进地道:“陛下宜千金市骨,重赏工匠,令其继续研发出更强更易移动的火炮!”
    “还得严禁向倭国、高丽出售机械,以免其与本国商人竞争。”向来不言利的魏了翁忍不住也道,他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没有料想这位以“君子”著称的理学大师,竟然也会说出这种话来。
    “大宋水师精锐,战船精良,须得多往高丽、倭国,一则保护航路,二则威慑宵小,三则也是练兵之机。”新任的兵部尚书赵善湘更进一步道。
    赵与莒不停地点头,郑清之说得有些虚,并无什么独到之处,但魏了翁、赵善湘说的便是正理了。倭国、高丽这般国家,一昧怀柔是不成的。必须给他们威慑才成。
    不过,因为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们能说的也仅是如此。赵与莒看向三位宰辅,薛极一声不吭,小眼睛转着在观望,葛洪紧抿着唇,自从上回华亭民变之后,他在朝中说话的次数就更少了,而崔与之微微眯着眼睛。与赵与莒目光相对,他才起身道:“臣以为,高丽当救,倭国当责。”
    赵与莒眼前一亮,身子向前倾了倾:“卿且说来。”
    “高丽虽说荒悖无礼,但其国地近辽东,蒙胡拖雷汗国在此,所用孛鲁、史天泽、李全等诸人,深黯汉制,若是由其生养。必为我大宋心腹之患。陛下不防助高丽,令其连年出兵征讨蒙胡,一则可坏其民生。二则可令其无暇南侵。”
    “倭国之事。其外戚克幕府。幕府克蕃王。分明以下克上有逆人伦。若不责之。何以显我大宋以仁礼施政以忠孝治国?”
    赵与莒又等了好一会儿。崔与之却不再说什么了。这让赵与莒有些失望。诚然比起郑清之等人。崔与之地大局观要强一些。但是也仅仅是强一些而已。
    “臣以为……崔相公言之有理。但对待高丽、倭国策略之上。却不应只是一救一责那么简单。”工部尚书乔行简这时开口。他原本都在凝眉苦思。现在似乎已有所得。
    “卿细细说来。”
    “高丽须救。此事自是应当地。”乔行简向崔与之微点了点头表示歉意:“但却不可变成让我大宋忠义之士为他高丽人死活与蒙胡拼命。臣在《大宋时代周刊》中得知。高丽与辽东之间有鸭绿江。我大宋水师可于江中巡守。以炮攻渡江之蒙胡。但救归救。却不可白救。这用兵之钱粮损耗。自应由高丽人担当。另外。当效我大宋与金国之约。另高丽人开放榷场。”
    乔行简话语之中功利之念极强。便有朝臣心中暗骂他一昧讨好天子。自从他援引流求官员入工部为侍郎之后。他在朝臣中便颇惹了不少非议。
    赵与莒点点头,倭国如何处置不是重点,现在高丽才是重点。
    “只是臣细细思忖,又觉不妥。”乔行简诚恳地道:“高丽原非一国,乃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这高丽之主,原是篡僭得之,助篡僭之国,何若继亡复绝?”
    比起他刚才的话,乔行简这番话更是让满朝文武哑然,这不仅仅是功利之心了,而是**裸地对高丽有野心。那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早已灭绝,到哪里去继亡复绝?
    赵与莒看了乔行简好一会儿,然后不置可否,又问道:“倭国当如何处之?”
    “开榷通商,责罪北条氏,令其质子入朝!”乔行简顿了顿,又道:“臣见秋爽《东游记》中载,去东胜洲须得于倭国补给,陛下当禁倭国造海船,命其辟港为我大宋军港,海上防务,由我大宋水师负担!”
    赵与莒猛地站了起来,又缓缓坐了下去…………乔行简在对付倭国时展示出的战略眼光,几乎要让赵与莒以为,他也是一个穿越者了。
    这政策推行下去,几乎就将倭国向外扩张地可能性完全消除,只是这个时代宋国与倭国关系尚可,乔行简为何就有此念?
    “乔卿待倭国,为何如此?”赵与莒试探着问道。
    “臣在想白江口之战罢了。”乔行简道:“倭国白江口战败,故此派遣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