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第6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升上将也是足够了,而极为难得的是,这人在二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是在装甲部队里任职,当过装甲师的师长,机步师的师长,参谋部装甲司司长,装备部的装甲兵器总监、装甲军军长。乃是中国陆军中名副其实的装甲派将领,临近对俄作战时,陈敬云把他调到了第五集团军给方大山当副手,看重的就是他在运用装甲部队上的丰富经验。
“国家军事委员会已经批准了我们的作战计划,按照计划,这一次本装甲兵团由第二装甲军会和第四装甲军、第六集团军所属第五十七师、五十八师组成,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巴尔瑙尔以及比斯克中间绕过去,然后直奔新西伯利亚!”郭成东上将道:“同时第一装甲军也是会从西北方向出击,配合我们发动对新西伯利亚的攻势!”
下方的诸位将领也都是各大机械化部队的主官,包括第二装甲军军长孙立人中将,此人在前期只是一个中国陆军数以万计的普通军官中的一员,但是后来他根据中国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理论提出了机械化部队大纵深作战理论,此理论逐渐发展为中国的数大军事理论之一,而身为此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被迅速提拔,从中校的军衔一路飙升到中将,所用的时间只花了十年不到而已,算得上是中国陆军中年代一代将领的佼佼者了。
坐在孙立人身旁的是第四装甲军军长冯玉祥中将,和孙立人年轻轻轻就是中将军长不同,冯玉祥出身于北洋,在内战结束后和大批北洋降将一样进入国民军服役,和当时的曹锟、徐树铮等人形成了所谓的北洋派系,不过后来这些北洋派系的大佬多被打压,曹锟等人被陆续晋升为上将后就是转入了预备役,建国没有五六年基本上就是看见所谓的北洋派系了,但是大量出身北洋的中层军官依旧大批量存在着,比如吴佩孚、冯玉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了,吴佩孚二十年代就被晋升为中将,三十年代中期后退役,退役之前被晋升为上将,最终以上将军衔退役,冯玉祥前期的发迹虽然没有那么快,但是他的军事生命更加长久,而且自从在参谋部熬了多年后就一直是在重要野战部队服役,最后积功坐上了第四装甲军的位置。
除了这两个军长外,还有若干军参谋,各师师长,能够被外人所熟知的有第四装甲军的参谋长蒋同辉少将、第六师的司长傅作义少将等,当然了这里头有个人谁都无法忽视的,那就是第二师师长陈华俊少将了。
身为陈敬云的次子,陈华俊在军中的名声比他的大哥陈华天要更为人所熟识,毕竟陈华天一直都是待在南京工作,而陈华俊却是常年待在野战部队。
不过在战争期间,陈华俊也是时刻注意着避免自己的身份给其他人造成太多的困扰,毕竟中'***'官团里头,大家族子弟实在太多,国内的那些顶级家族里几乎家家都有嫡系子弟参军的,如果陈敬云的这几个儿子给带坏了头,那么就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在场的都是将军了,中将两个,一群的少将,而这些人就是这支临时装甲兵团的主要将领了,曹阳清要率领他们去奔袭数以百公里的路程,然后攻克新西伯利亚,然后对巴尔瑙尔地区内的俄军形成全面围攻。
为了更好的指挥这支装甲机群,国家军事委员会正式下令成立第一装甲兵团,辖第二装甲军、第四装甲军、第五十七师、第五十八师,第三机械炮兵旅,第五机械工兵旅,以及第十三运输团、第十四运输团、第二十九运输团,第一装甲机群嫡属于第五集团军所辖。
中国陆军中的集团军并不是属于简单的集团军模式,他们担任的是战区指挥部的责任,下属军或者各种临时姓质的集群,第一装甲兵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临时集群,专门为了巴尔瑙尔会战而组建,过后就会撤销,其所属的第六集团军两个师摩托化步兵师以及其他附属部队也就归还原有部队建制。
整个第一装甲兵团用于坦克超过六百辆、各式履带式装甲车上千辆、各式轮式车辆超过万辆,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之巨,抽调出来的这些兵力几乎占据了第五集团军八成以上的机械化力量。
这支集中起来的机械化兵团也可以说是中国陆军有史以来集中起来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兵团了,以往的作战中,普通战役规模顶多也就是一个军的规模,在往上就直接是集团军了,而如今为了指挥这支规模远远超过军,但是又不及集团军规模的装甲部队,特地是成立了兵团这种指挥模式。算是临时指挥大规模战役时的一种灵活指挥策略了。
十一月二十八号,曹阳清上将率领第一装甲兵团离开铁路,然后朝着东北方向进行超长距离的行动,无数的装甲车辆和汽车几乎布满了整片天地,那些履带式车辆在雪地上犁出了一道道前进的路线,T15坦克以及T12坦克以优良的越野姓能驰骋在雪地之上。
不过当前线部队的坦克全速前进的时候,在后方的运输部队却是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尽管事先已经有着充分的准备,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一起可是足足凑出了三个重型卡车运输团,第一装甲兵团提供远距离的补给,然而随着第一装甲兵团越来越深入俄罗斯腹地,补给路线越来越远的时候,原有的运输团就显得不够用了,而这还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是夏天,原野上的冻土化冻就会让俄罗斯变成一个巨大的沼泽,那时候别说远距离提供运输补给了,就连普通的补给运输都很难做到了。
正是因为考虑到春夏补给运输困难,这也是中国选择在冬天对俄罗斯共和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重要原因,因为的中国陆军宁愿进行在冬季中冒着零下几十度严寒作战,也不愿意面对俄罗斯的那一大片烂泥潭。
数以万计的各式车辆漫山遍野的朝着俄罗斯腹地而去,超远的行军让补给困难之余,更是让大量车辆抛锚,有时候为了不让这些抛锚的坦克或者卡车挡住后面大军的步伐,甚至直接推下了路边遗弃。
这一条由钢铁洪流铺就的进攻线!
第八百一十七章 北方定(一)
在俄国境内作战,不管是德军还是中国陆军,他们所面对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苏俄或者俄罗斯国防军自身的抵抗,而是俄国那广泛的领土所带来的巨大距离。
所具体表现出来就是部队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机动距离都是非常的长,动辄就是数百公里的机动距离,如此情况下传统的步兵部队根本无法执行这些远距离的机动作战,因为等他们长途跋涉了数百公里之外,估计战争都结束了。
因此在进攻俄国的时候,中国陆军的传统步兵们都是沿着铁路线慢慢推进,而在铁路外的机动作战,主要是由机械化部队所负责。实际上这种模式在很早之前就是这样的了,不过在坦克大规模出现在各国陆军之前,担负机动作战的部队是骑兵而已,要不然沙俄时期的哈萨克骑兵为什么那么出名呢,就是因为他们在广泛的俄国领土上作战具备了天然的优势,基于同样的理由,中国陆军在插手俄国内战之处以及中国没有大规模装备之前的二十年代时期里,中国陆军同样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只是在机械化部队走上了正规后,骑兵数量才大幅度较少,到了如今中国陆军的骑兵只剩下可怜的数万骑而已,而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变成了摩托化骑兵,纯粹的骑兵部队只有部署在藏省以及疆省南部地区的一个骑兵团以及两个骑兵营而已,之所以在这里保留了一团又两个营的纯骑兵部队的理由也简单,那就是藏省是面向印度的,而藏省那地方的交通已经不能用差来形容,别说维持机械化部队的补给了,甚至连坦克和卡车都进不去。
这也就是中国陆军驻扎藏省的部队里依旧保持骡马化的原因,不是中国的坦克和卡车不够多,而是进不去,进去了没法用,还不如直接用骡马维持补给,用战马作战来的方便些。
不过这种情况在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却是不成立,因为西伯利亚地区和中亚地区广泛的平原、戈壁、沙漠地形,导致了这里汇集了中国最为庞大的机械化兵团,第四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六集团军里都拥有大量坦克和履带式车辆和轮式车辆,哪怕是普通的步兵师,也都是完成了摩托化的步兵师。
目前中国陆军虽然正式编制只有装甲师和步兵师两种,但是步兵师又有机械化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骡马化步兵师。
骡马化步兵师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山地师,主要部署在交通不便,山地纵横的地区,比如藏省地区。
机械化步兵师也并不是纯粹的步兵师,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装甲师,只是坦克少一些,但是他们的装备却全都是自行化标准。
而摩托化步兵师,则是配属了大量卡车以及少量履带式装甲车辆的步兵师,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用大量卡车取代了原有的大量骡马,主要是体现在运输上,作战则是和以往的骡马化步兵师没有区别。
中国的一百多个师旅部队中,除了装甲师以及机械化步兵师外,其他的步兵师中绝大部分都是完成了摩托化的步兵师,另外还有部分用于特殊山地作战的骡马化步兵师。其中哪怕是守备部队整编而来的二线部队,比如番号为八十多、九十多的那些步兵师,别看他们在中国陆军的序列里只是二线部队,但是同样是装备了大量卡车的摩托化部队。
不过这种编制只是战前编制,而在全面动员后,中国的各种军事装备产量几乎是呈现爆发姓的增长,以往所有短缺的坦克数量也是变的富裕起来,加上参考了美军里头在普通的步兵师也配属坦克,国家军事委员会已经是准备在普通的步兵师里头也配属一个坦克营。
原本之前中国陆军在建设了大量装甲师以及机械化步兵师外,只是在军级编制上才配属一个读力坦克团,以支援步兵作战。但是实战中往往是把这些读力坦克分散成一个营一个营,以支援各步兵师作战。所以陆军干脆是打算把这场战时编制给正式确定下来,给那些一线步兵师直接配属一个坦克营。
毕竟就算把这些大量战时生产的坦克读力变成为装甲师或者读力坦克团,但是实战中这些坦克也需要为步兵师提供火力支援,还不如直接下放给各步兵师呢。
这种编制上的发展也算得上是与时俱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坦克产量急速增加,不再和以往一样坦克数量不多,需要全部集中起来当做拳头使用。
被编入了第一装甲兵团,原属第六集团军的第五十七师、第五十八师就是首批配属了一个坦克营的摩托化步兵师,要不然国家军事委员会也不会把他们编入第一装甲兵团里头参与对新西伯利亚的奔袭作战之中了。
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第一装甲兵团所形成钢铁洪流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势头直奔新西伯利亚而去。
中国陆军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自然也是不可能是完全隐瞒下来,俄军很快就是察觉到了不妥,连续命令了周围部队进行拦截,但是比斯克北部方向的一个俄军步兵师以及一个坦克团只是阻挡了第一装甲兵团一天不到,就被第一装甲兵团的钢铁洪流所碾碎,俄军根本就无法阻挡第一装甲兵团的前进步伐。
如果说在铁路沿线上俄军还能够依靠各城市的进行抵抗的话,那么在原野上,俄军根本就无法抵抗中国机械化部队进攻了,这里头和士兵的素质以及军官的指挥技巧无关,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战术都是没有作用的。
当第一装甲兵团用着不可阻挡的势头对俄军纵深发起进攻的时候,才是让俄国人见识了什么叫军事强国的实力,才明白为什么中国敢在全球范围内向任何一个国家叫板,才明白中国的军官团们叫嚷的中国的千万陆军足以横扫亚欧大陆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战争爆发的前一个月里,俄军还觉得自己能够抵抗中国的进攻,并有信心守住巴尔瑙尔的时候,那么在现在,当中国庞大的机械化兵团出动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之前的一切抵挡都是徒劳的。
不说中亚地区以及西伯利亚地区里的第四集团军以及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的其他部队,仅仅是一个第一装甲兵团,他们所拥有的坦克和其他履带式车辆就超过了俄国国防军的全书现存坦克数量。
俄罗斯国防军在和苏俄开战前,各种新旧坦克约有千辆之多,这个数量虽然无法和各大军事强国相提并论,但是也足以排进世界前五之列了,以俄罗斯国防军这半年里所展现的实力而言,比意大利甚至英军或者曰军强多了。
然而俄罗斯国防军的实力在中国陆军面前,完全不值得一提,在1941年的十一月份,中国陆军的坦克拥有量已经超过了八千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