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84章

桓侯再生-第84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七月二十四日晚,亥时,秣陵城西门

“将军,您终于到了……”谨慎地亲自辨认了城外军卒确是自家军马后,魏延急忙下令放下吊桥,打开城门,随即又迅速地跑下城楼,将我迎入城中。

“文长,你又立奇功一件啊,呵呵……”我毫不吝啬地笑赞道。

“嘿嘿……也没什么,这种事……都已是轻车熟路了!”魏延嘿笑说道。尽管魏延自己说的很轻松,但其实“诈城”计策在施行过程中的风险系数是相当大的,万一被敌人识破,就极有可能全军覆没。但好在魏延这小子胆大心细,在关键时刻能够临危不乱,所以才能一次次地诈城成功——从寿春到庐江,乃至现在的秣陵,魏延已当之无愧地可被称为我军“诈城”第一人!但这种冒险计策也只能用来对付对付一般人物,若是遇上狠角色,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死无葬身之地。英年早逝于寿春城中的张辽,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恩~?文长,你受伤了?”透过城门两侧火把的光亮,我突然留意到魏延的左臂竟然缠着一块印血的布条,不由得惊异地问道。

“一点皮肉伤,不碍事!”边说着,魏延还挥动了几下手臂,表示的确不碍事。

“文长,难道是诈城时有所不顺?狼牙营的战损情况如何?”我急切地追问道。

“将军放心,损失不大。以元俭的这帮‘狼崽子’的战力(魏延对狼牙营的呢称),对付秣陵城里的2、3000新兵蛋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魏延笑着说道,“其实本来这点损失也可以避免的。最可恨的就是姓全的那小子,要不是他突然冒出来搅事,秣陵城的守军被俘虏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臭小子……”说到最后,魏延语气不禁有些恨恨的意味。

“姓全的小子?……”我疑惑地说道。

“那小子叫全琮,身手倒是挺不错的……”

全琮!又是一员日后的江东名将!本领可能稍逊于徐盛、丁奉,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善茬。东吴虽然缺乏顶级将才,但中坚人才却是济济辈出。对比起来,大哥军中,可用的将才实在是寥寥啊!

我轻轻摇头,迅速收回了思绪,沉声问道:“这个全琮可曾擒拿住了?”

“恩~!”魏延点头说道:“这小子上回从我手里溜走的时候就负了不轻的伤,又赶了7、80里路,到秣陵来通报我军渡江的消息,早就累的不行。这回逮他的时候没费什么力气!”

“对了,将军!这回夺下秣陵,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呢!”突然想起来什么,魏延显得异常兴奋地说道。

“意外收获?”我饶有兴致地笑问道。

“这两日丹阳太守吴景正好到秣陵来巡视防务,落城时也被兄弟们给擒下了!”

“丹阳太守吴景?”我立时失声说道。竟然会有这样的好事!难道真是老天刻意地帮助我吗?

迅速地闭目沉思起来,片刻之后,我睁开双眼,朝魏延急问道:“文长,可曾取得吴景的丹阳太守印绶?”

“恩~!”魏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了我,“将军,印绶就在这里!”

“哈哈哈……”接过布包,迅速地掀了开来,一尊鼻纽铜印(注:汉代郡太守只能使用铜制印绶)展现在我的眼前。仔细地端详察看一番后,我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

“将军,这封印绶有这般重要吗?”魏延见我如此兴奋,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

“呵呵……文长,有了这印绶,攻占丹阳全郡就只在返掌之间了!”

第三十七章

将赶了半日路、略显疲态的士卒在城中军营安置妥当后,我立即将魏延、廖化、林雪等人招集了起来,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由于魏延诈取秣陵时,擒获了恰好前来此城巡视的丹阳太守吴景,这一意外收获让我不由得大喜过望。原本,我还颇有些发愁如何才能以最快速度平定丹阳郡?——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军的进攻算得是相当顺利,先后攻克江东巡江水军芜湖大营,夺占太平、秣陵两城!但是这一系列胜利,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敌方促不及防的基础上的。

可以想象,若是我军已经渡江进袭的消息为江东各郡县的守 军所知晓,届时他们只需据城死守,就可以极大地放缓我军的进攻步伐!而这,也正是我最害怕的!万一在周瑜回援之前,我军不能夺取得一、两郡、进而在江东站稳脚跟,此次的渡江南进作战,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就极大了。到时,非但会坐失千载难逢的良机,甚至我这近万名渡江士卒也要尽皆葬身于江东了!

而要想让我军渡江的消息完全不走漏,根本就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再隐秘的消息能够保密得了一时,却保密不了一世,随着我军战线不断拉长,战情外漏的可能性将会变的越来越大。因此,若是能够避免采取逐城逐县攻占夺取的作战方式,而是将各城、县的守军集中起来,一举加以击破,对我军才是最为有利的。

现在,随着吴景的就擒、丹阳太守印绶也落于我手,一个“一战定丹阳”绝佳机会就出现了!

秣陵,议事厅

“如果能把丹阳郡治下各城各县的江东军全部集中到秣陵外、再一举击破,接下来我军的确是可以毫不费力速平丹阳全郡!”听罢我的话,魏延先是轻轻点头,但随即面上又浮现出疑惑不解之色,“但是将军,如何才能将这些江东军全部调集到秣陵城下呢?他们又不会乖乖听咱们的话!”

“呵呵……”我嘴角微微一翘,笑着说道:“文长怎知道他们不会乖乖听从咱们的调遣?”

“啊~?”魏延讶然轻呼一声,随即急切地追问道:“将军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了?”

“呵呵……其实适才在城门口,我就已经提示过你了,文长到现在还没会过来吗?”我微笑着反问道。

“提示过我了?……”魏延拧眉思索了起来,随即恍然说道:“将军说的是那封印绶吗?难道将军准备以郡守印绶来调动江东军?但这行得通吗?”

“不……”我缓缓摇头,笑着说道:“并非是我要调动江东军,而是‘丹阳吴太守’要调动他们!”

“哦~!”经我这一提醒,魏延终于会悟了过来,急忙说道:“原来如此,将军是准备以吴景的名义来调动江东军!”

“不错!如今吴景已然就擒,他的郡守印绶也已落于我等手上,咱们完全可以用吴景的名义向丹阳各城各县发出告急文书,令驻守的江东军以最快速度赶至秣陵‘救援’。而我军便可以逸待劳,事先设好埋伏,一举将丹阳郡的有生军力尽数歼灭!”我点点头,沉声说道。

“将军,该以什么理由发出告急文书呢?”廖化接口问道。

“嘿嘿……”魏延忽然嘿笑了一声,左手在下巴上抚了两下,“我猜出将军的意思了。一定是用咱们渡江进击江东作为告急的理由!”

“不错!”我笑着肯定了魏延的猜测,“文长,你稍后去军中挑选10余名通晓些骑术、可靠精细些的士卒准备到各城县传递‘告急文书’!……呃……对了,这些士卒籍贯最好是在涂唐、历阳(庐江郡下一县)一带的,说话口音跟丹阳当地的比较相近!”

“是!”魏延眼中洋溢着兴奋之色,迅速地点头应道。

“元俭,那吴景就擒时,身边应该有一些随侍的文吏吧?”我转头向廖化询问道。

“恩~!”廖化点头回道,“确实是有好几个,擒获吴景时,末将也顺手把他们都逮起来了,现在都被关着呢?”

“这些人时常随侍在吴景身旁,对吴景的笔迹一定比较熟悉,说不定许多文书就是由他们代写的!元俭,去把这几位文吏‘请’过来,咱们发给各城县的‘告急文书’还要请他们‘帮帮忙’呢!”我和声对廖化说道。

“是,将军!”廖化笑着应道,“末将这就去‘请’他们过来!”

“将军,我也去挑选准备送信的士卒了!”魏延也上前说道。

“恩!去吧!”

……………………………………………。。

建安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午时,一骑“江东军”快马飞驰至南徐城(丹阳郡治所)西门,守卫城门士卒正要阻拦,却见马上之人扬起一封书信,高声喊道:“紧急军情,太守大人告急文书!”

闻听此言,一众守卫士卒不敢怠慢,急忙让开道路……

郡守府议事厅中,留守南徐的威越校尉董袭凝神听其麾下的一名都尉解说着“告急文书”的内容——董袭本人不通文墨,文书之类的东西只能由其属下代为阅读,然后向他转述其中意思。

“你说什么?刘备军已经渡过长江,正在进攻我丹阳郡?”刚一听完那名都尉的解说,董袭立即眉头大皱,脖颈上留有的一道伤疤也变的突兀起来,又惊又怒地询问道。

“是的,校尉大人。太守大人的文书上正是这样说的!”

“那刘备军究竟有多少人马,现在已经攻到了何处?太守大人的文书上可曾提道!”董袭急切地追问道。

“大人,文书没有提到这些。这封文书相当简短,似乎写得很匆忙,看来情况的确非常紧急!”那名都尉谨慎地回道。

“把文书拿来我看看!”董袭突然想到了什么,沉声说道。

那名都尉闻声,急忙将绢书交递过去。接过文书后,董袭直接将目光移到了绢书最后的印函上。仔细地将印函的图形观察了片刻后,董袭轻轻点了点头。

“恩~!”董袭转过头,对跪于厅下的传信士兵大声质询道:“你临来之时,刘备军已经攻到何处?”

“启禀校尉大人,具体情况小人也不清楚,不过敌军似乎已经距秣陵不远了!”传信士兵恭敬地回道。

“嗬~~!”董袭轻出一口气,面色稍缓地说道:“这么说来,刘备军还没有攻到秣陵,那太守大人还是安全的。秣陵城中还驻有2、3000名士卒,应该可以抵挡到援军抵达之时。”

“你们几个,快去点齐城中所有军马于西门集结!半个时辰后我亲自率军赶赴秣陵救援!”董袭深知救兵如救火,毫不迟疑地对厅下的几名都尉喝令道。

“得令!”几名江东军都尉立即应声离去。

“你先起来吧!对了,太守大人有没有派人到其他地方去告急?”安排好出兵事宜后,董袭稍稍安下了心,见传信士卒仍跪立于厅下,出声招呼他起身后,又出声问道。

“禀校尉大人,太守大人也派人到其他地方告急了。临出发时,有好几个弟兄是跟小人一起动身的,但走的道路不同!”

“恩~~!这样就好!你稍微休息一下就立即回返秣陵,向太守大人禀报,就说我力争在四个时辰内率军赶到秣陵,请他放心!”董袭沉声对传信士兵说道。

“是,小人告退!”

……………………………………。

与此同时,溧阳城,议事厅

溧阳守将、副军校尉贺景(东吴名将贺齐之弟)大声对麾下众将令道:“如今军情紧急,太守大人急书求援,我等不可不往。速去点齐军马,准备赶赴秣陵!”

“得令!”……

………………

二十五日,未时,一骑快马赶至句容……

二十五日,申时,泾县守将领军出城,直奔秣陵而去……

宛陵

江乘

……

……………………………

二十五日,酉时,秣陵城东城门楼,在习习晚风的吹拂下,暗红色的“孙”字战旗迎风不断地招展着。一队队“江东军”士卒也在城楼上不住地来回巡逻……

与这一切看起来很不协调的是,秣陵城内,2、3000名刘备军士卒正集结在临近城门处,静静地等候着什么……

第三十八章

残夏的夜晚,天气仍然有些闷热,但幸得不时有阵阵晚风吹拂过来,始让人不觉太过难耐。

长身站立在秣陵东城的城头,我静静地凝望着沉浸在夜幕中的城郊旷野,倾听着此起彼伏的蝉鸣蛙叫声,心头一片空灵————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我既不感到紧张,也不感到兴奋,竟似有些不放在心上的感觉。或许是因为经历的战斗太多,有些麻木了!算来,“我”来到这个战乱频繁、英雄辈出的年代,也已经超过一年时间了。期间,似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战斗,从古城打到汝南,再从汝南打到寿春,继而进军庐江,现在又打过了江东,谁知道今后还会打到哪里…………“成为”张飞之后,战争就成了我不可避免的宿命!

战场之上,胜胜负负、生生死死,经历的多了,便会失去了那种兴奋、震撼的感觉。对现在的我而言,战斗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嗬~~!”压下心中的感慨,我将注意力收了回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借着呼吸调整着自己的身体状态。

“踏踏踏……”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廖化也上到了城楼上,紧几步来到我的身旁,沉声说道:“将军,派往宛陵、泾县的兵卒适才已从南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