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436章

桓侯再生-第436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5000匹凉州马只是马岱筹措而来第一批战马,日后只要蓄养情况良好,还会源源不断有战马过来。

章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大哥回到庐江后,主持的第一次朝会上,决定接纳南中蛮部大首领杨锋的归附,合益州(益州治下一郡,郡治在滇池)、永昌、牂牁三郡。设安蛮将军,统一管辖南中蛮部。杨锋授第一任安蛮将军。日后,每任安蛮将军都需经朝廷正式任命。

恢复南中诸郡名存实亡的亭里制度,由朝廷任命各蛮部首领出任县、乡、亭官员,授予印信、封赏爵禄。

此外,朝廷将于南中三郡开办专门面向蛮人的官学,设五经学、农学、算学、律学四科,教导汉人文字,传授农桑技艺。

同时,朝廷诏令荆州刺史部提供3000石粮食。以解决南中蛮部的燃眉之急,并于武陵、桂阳二郡开蛮市。设有司专职管理,准许蛮人以皮货、铜铁矿石、茶叶、药材、金银玉石交换包括粮食、农具在内的各种民用物资。

十一月下,辽东的最新战况传到了庐江,随即又经庐江传递至襄阳——面对再不留余地地曹操,公孙康虽然借助地利拼死顽抗,并向三韩求援,但还是无可逆转地走向了穷途末路。

隐藏幕后的法正虽然也借几位充当内应的辽东官员献了多条计策,但无奈公孙康自己昏招迭出,令法正也只能感叹回天无力。

至十一月上,曹军包围襄平。尽管公孙康厚着脸皮想要乞降活命,曹操却没有给他任何机会,直接将使者的首级送回了襄平。

面对这内忧外患,尤其三韩的援军被曹操设伏屠戮一尽之后,公孙康彻底失去希望,与其弟公孙恭携全家老小饮鸩自尽。

城内其余官员以公孙兄弟首级再次向曹操请降,获允,辽东由此而平。

察觉到情况不对,法正先一步登上海船,南下回到了青州东莱郡。

公孙康的覆亡,使得天下名副其实地进入到两分状况——大哥与曹操二人,完全地掌控了大汉的十三州郡。

十二月十四日,入冬的第一场雪仍未停息,寒意成浓。

与马良兄弟完成了交接地司马懿,在这一日自凉州回到了襄阳。

“凉州那边在下雪,荆州这边也在下雪,看来懿还真是与风雪有缘……”见礼后,风尘仆仆的司马懿笑着对我说道。

眼前的司马懿,与一年多前未去凉州之时比起来,消瘦了不少,黝黑了不少,鬓角间甚至略现花白之色。而即使再过十来天进入新的一年,他其实也才32岁而已。

呆在凉州这一年多,简直有如让他苍老了五岁,但他的目光依然睿智深邃。精神状况也是相当不错。

“恰好被仲达赶上了荆州第一场雪。上天似乎就是以这场雪来迎候你回来!”轻拍了拍司马懿的肩头,我爽朗地大笑道。

司马懿欣然一笑。

是夜,我在刺史府内设宴为司马懿接风。

宴上,我没有邀请其他人,就只我与司马懿。两人一边观赏着纷纷扬扬飘落的鹅毛大雪,一边就着炭火饮酒叙话。

“荆州的雪,终究是不如凉州来的大。来得猛……”收回凝望厅外的目光,司马懿饮了一口热酒后,轻叹道,“懿离开时,凉州那里已经是下第四场雪了。虽然冷地骇人,但却别有一番塞外的风味,与荆州和扬州大不相同。将军日后有机会,不妨到凉州去看看……”

“呃……”似乎想起了什么,司马懿自嘲地轻笑了笑,“懿忘了。将军是涿郡人,见惯了风雪地……”

我笑听着司马懿的讲述,只是时不时地接口问上几个问题。司马懿给我的另一个不同感觉,就是健谈了一些,不像他身份未暴露时那样显得有些阴沉寡言。

“月前,公孙康业已覆亡,曹操平定了辽东……”我将辽东的事情说了出来。

“曹操也只是除了一个后患罢了,他身后的隐患还多地是……”司马懿略一思索后。没有对公孙康覆亡一事本身发表什么感慨,而是迅速想到了对刘、曹两方可能产生的影响。”鲜卑、匈奴、乌桓等异族皆非善类。便犹如那鹰狼,饱之或可安抚利用,饥则必反噬一击。”

放下手中酒爵,司马懿想了想后说道:“并州刺史梁习,河西太守孟建倒是相当不简单,这两人应付鲜卑、匈奴时软硬兼施,手段相当出色,不容小觑。”

“孟建?”我眉头一扬,微讶说道。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同样师出鹿门,并与诸葛亮、庞统几乎同时出师。只可惜,这位被诸葛亮评为一州之才的大贤,最终却是选择了与石韬一同投效曹操。徐庶、诸葛亮、庞统也尝对此大感遗憾。

不过,司马懿如果不提,我一时间还真想不到这个人。

“说起来,懿其实也曾被他算计了一次……”笑了笑,司马懿轻叹说道,“不过,纵然曹操麾下有再多英才,这天下大势却已然无可改变

人力再强,也难敌天数。大汉社稷,终将在主公、君侯、将军手中得以再兴!”

十二月二十三日,我和司马懿一同回到了庐江。

大哥亲自出城30里,只为迎接司马懿。

“难为仲达了……”轻轻托起曲身行礼的司马懿,大哥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话。

司马懿身体微颤了颤,没有说什么,只是缓缓将身体前倾至几与地平,双手合拢,再次深深地施了一礼。

翌日,司马懿以自己的真正身份,第一次参与了庐江朝廷的朝会。

因辅佐马岱夺取、安定凉州之功,司马懿授阳陵亭侯,晋宗正丞。因现任宗正卿刘阐尚未成年,司马懿实行宗正卿之权。

此后的数日里,司马懿逐一拜会了当年曾遭他设计、在庐江之乱中受到牵连的文武官员,以示忏悔之意。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章和三年成为了历史。

就在今年,再过九个月,大哥与曹操的停战协议就将到期。

第二次北伐,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第五卷 乾坤万里一掌中 第一章

大哥与曹操之间这条为期两年的休战协议,名义上是为了顾惜天下生灵而罢兵休和,然而实际不过是双方休养生息,为下一次的全面决战积蓄实力而做的准备罢了。

这一点,只从休战后双方仍各陈重兵相互提防,丝毫没有放松戒备就能看出一二端倪————从青州、徐州到兖州、豫州、荆州,加上凉州和汉中,我军在最前沿就屯驻了不下15万人,斥候细作更是十二时辰从不间断,曹军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即便在曹操统军进击辽东时,屯驻于边境的曹军也绝不会下于15万人。

此外,据细作的回报,曹操正在竭力征募兵员,锻造兵械,整军备战,同时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收罗粮草。

在第一次的北伐大战中,因为粮草的匮乏,迫使曹操不得不寻求以奇兵取胜,结果却是在这一点上反遭算计。在事后谈及北伐的得失时,诸葛亮和庞统都认为粮草对战事的胜负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不过,曹操纵然想方设法筹集粮草,却不得不受制于人口、土地……

第一北伐战事之后,刘、曹两方的人口比例差不多约是6:4左右。

再者,以气候、土地的肥沃度而言,北方与南方也有很大差距由于人口的迁徙以及朝廷的重视,长江以南的各郡县农耕日益兴盛,产粮的比重逐年上升。江东、荆南各郡一年粮食两熟已完全不成问题,交州一带,甚至可以实现三熟。(历史上,南方产粮超过北方,大约是在北宋中后期。但本书里情况变化了,呵呵)五年前,时任会稽太守的邓芝自交州引进了原产交南的“占禾”在会稽两县试种,结果大获成功。粮食亩产上扬三成有余。随即大司农诸葛亮亲自勘察研究了这种新型稻米,认为可以推广。目前,江东六郡、荆南四郡、交州各郡都已开始大面积种植,仅去年一年的收成,就相当于往日丰年的一倍半。同时,也是在诸葛亮的主持下,江北开始实行稻、麦轮耕,使往年只能一熟的郡县同样实现两熟。相形之下。只能一年一熟的曹操治下州郡自然是无法相比。

在这时代,人口、气候和土地,正是决定粮食产量最关键的因素。

而曹操,却是无一占优。

仅在粮食地较量上,曹操就已输了一大截。

而据不久前自辽东而返的法正介绍,曹操似乎有意进击三韩,以此来解决部分粮食问题。

。。

新年过后,司马懿正式就任宗正丞一职。而由他所引起的“战争”,却仍是硝烟未散。司马懿的那篇《忠孝论》在天下士人中引发了一场大论辩。围绕的忠孝谁者为先的问题。成千上万的士人分化成两派————南方士人和部分北方士人赞同司马懿的论断。认为“忠为孝先”对父母之孝只是“小孝”对天子社稷之忠才是真正地“大孝“。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另一部北方士人则力主“孝为忠先”他们认为一屋不扫,不足扫天下,对父母不孝,又岂能真正做到忠于天子社稷。

短短的两月时间里,无数名士大儒著文立说,相互驳斥。论战到后来,司马懿这个“罪魁祸首”倒似成了摆设。(注:历史上,魏晋时期关于忠孝的争论的确相当激烈)

。。

章和四年正月二十五,大哥离庐江北上前往章陵、寿春、广陵。

探望自青、徐两州南下避祸的百姓。随后还将一路北上徐州、青州,继续巡视军政,安抚地方军民。

年后刚刚八岁的小阿斗,也随大哥出行,作为见识民间疾苦,增长眼界的历练。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从未出过远门的星彩丫头,听说阿斗要随大哥出巡,居然乘着一次家庭聚会的机会。缠着大哥也要出去“游玩”

大哥向来宠溺小丫头,或许也是顾虑到阿斗年纪太幼,巡视途中耐不住寂寞,征求了我和二哥地意见后,索性连星彩带小关兴一同出行。

苞儿则因为需要勤练武艺,被我留了下来。起初他还很是不开心,直到我答应让他与小邓艾一同去见识军伍,才安抚住这小子。

二月初八,我携小邓艾和苞儿返回荆州,亲自主持新兵操练事宜。

与此同时,二哥也南下丹阳,巡视扬州地新兵操练。

截止到去年十月,荆、扬、交三州前后两次,一共征募了新兵十万人。加上北伐战事中所获的降卒,如今我军的规模已不下35万人。如果再加上凉州、西川、汉中,总兵力应在45万以上。

人数地激增,却并不能等同于战力的增强。第一次北伐时,参战的二十万将士都是成军多年,至少也参加过两次以上战事的精锐。这样的军队操使指挥起来,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但一支刚刚成军操练未久、甚至一战未经的军队,上了战场后,一旦遭遇困境,很容易出现“炸营“甚至是“军惊”

要想防患于未然,只有进行最为严格的操练,甚至是实战攻防操演。

不过幸运的是,许多伤残的退伍老兵应朝廷之请,自愿留了下来协助操练新兵。老兵们身经百战而险死还生,他们最大的财富就在于亲身经历而磨练出地丰富战场经验。新兵们能够从其中受益无穷。

。。

三月,春寒正浓,大地仍未回暖。

不过,新野城却已是一片热火朝天,两万荆州新军正于此集中操练。

“呼~哈~嘿~!”一个一个的步兵方阵动作整齐地演练着刺、挡、挑、斩、挂……等一系列技巧。

而另一些新兵进行两人制的攻杀训练。”卜三,你是没吃饭还是怎么的,连个女人也刺得比你有力!”

“大黑,你小子蛮得像头牛,光知道用力气,教你的技巧全忘到娘肚子里去了?”

一块场地上,一高一矮的两名新兵在同伴的围观下,各持一柄无头木枪相互攻杀,一名独臂的老兵则在一旁厉声呵斥指导着。

身材高大的新兵一枪砸翻对手后。面色愤愤地瞪视着独臂老兵,似乎很不满对方地呵斥,大有“你自己上来试试”的架势。

独臂老兵咧嘴笑了笑,左面颊上那条蜈蚣般的长长伤疤却让他的笑容看起来很有些恐怖:“大黑,想跟老子过两手?”

名叫大黑的高大新兵虽然没有说话,但却用表情做出了回答。

独臂老兵也不再废话,从另一名新兵手中要过一柄木枪,走到了大黑的对面。带着不屑的笑意睨视对方。

受不住老兵的轻视目光,大黑怒吼一声,挺枪重重地刺了过来。

独臂老兵连退了几步,让开大黑势如疯虎地连续挺刺,随后看准机会只是朝对方的脚下递出一枪。只顾手上动作的大黑,浑然没有留意到脚下的情况,一时不慎绊上了木枪,身体突然失去平衡,如山倾一般重重地向前栽去。

独臂老兵嘿嘿一笑,让开对方后。木枪在独手中转了半圈。随后在旁观新兵的惊呼声中,重重地击打在了大黑的脊背上。

摔了个灰头土脸,大黑还想爬起来继续拼斗。却发现一柄木枪只差半寸地指着自己的面颊。

前前后后只有十几息的时间,孔武有力的大黑居然就输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