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如梦当歌 >

第19章

如梦当歌-第19章

小说: 如梦当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怠D鞘橇景恋淖矢褚裁挥辛恕
  曾经会在席间不经意交会的眼神,如今已成了彻底的无视。就算当初再怎么哭喊着不想分开,却没什么再也放不下的。王爷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再看看眼前这一片和乐的景象,这不就是自己曾经梦想过无数次的场景吗?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没有畸形扭曲的占有欲,也不会再因为谁而被伤个遍体麟伤。
  他看着孩子那双清明的大眼,懵懂地看着这个世界,于是他跟着笑了起来。是啊,没什么是放不下的。
  就在这理当多陪陪家人的幸福时刻,满月宴隔天,十王爷却又再一次向皇上请缨,自愿赴前线固守城池。皇上自然是喜不自胜,这儿子虽有战功却不居功,愿意离这皇城远远的没打算和他皇兄夺权,那是最好。
  因为夫人身体才刚恢复,孩子年纪尚小不适合长途奔波,他再一次将家人孩子抛诸脑后便亲赴战场。众将士倒有些真服了这个主将,明明有安逸华贵的王府不坐,千金美人无不手到擒来,却硬是要跟他们挤在这狭窄闷热又臭烘烘的军营里。
  十王爷只是举杯一笑,“那不是放不下一干弟兄吗?你们可有妻子家人?不也是一样在这吗?本王怎么能抛下你们只顾图个安逸呢?”
  他倒觉得,只有在那以生死拚搏的瞬间才能感觉到活着的真实感受,只有在这充斥着爽朗笑声的军营才是他的所在之地。但依然偶尔会想起那个人……想他是否仍在月下孤然而立,想他是否又委屈了自己,想他那带着笑却有双忧伤的眼睛,想他是否正在父皇的御榻上辗转反侧……
  十王爷眼中闪过了一丝阴狠,却又稍纵即逝。潘固打了个冷颤,还以为那杀气只是自己的错觉。
  十一月,狄人再来犯,镇远将军率兵一万便将之击退,追至漠北。
  来年一月,下凌川,以致狄人不敢来犯。震威将军韦如病故。
  五月,再下崎夷山,大盛领土向西拓展千里。
  这远在百里之外的捷报,于京城中的李全澔而言就像是天方夜谭一般,如街坊孩童趣谣那样不真实。这京城中依然那么安逸,歌舞升平,一片祥和,那前线又如何干他何事?只是偶尔会不住留意战死将士的名字,想从中听到什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十王爷大概是爱上这犬马生活了,甚至连续两年都没回京过年。只是把他那尚幼的儿子和一双妻妾都接去了边疆,据说今年又添了一个女儿。那边疆生活不知如何?怕是不比皇城中舒适,但却天高皇帝远的,也许格外自在也不一定,也难怪那十王爷都不想回来了。至于实际上是如何,大概也只有十王爷本人知道了。
  一时之间,十王爷的名号竟比太子爷要响亮的许多,那是,太子爷日日夜夜窝在宫中不问政事,倒是这十王爷踏踏实实地在前线保家卫国,还多亏王爷才能保住这一片祥和。不然没准两年前的那个新年都城就要让狄人给攻下,这条小命现在在哪都还不知道呢。
  这年夏日,却出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出事的那天,却一如每一个炎热的夏日夜晚一样。
  那时李全澔还在床上躺着,就听到了墙外满城的杀喊声,火光接天,竟把这宫城照的宛若白昼一般。他吓得翻身下床,穿上衣服,就得到消息要他去御书房护驾。
  禁军统领慌慌张张地抱拳跪下,连招呼都忘了,“外、外头那是四王爷在边疆私自练的民兵,已将……已将皇宫团团包围,还、还有就连城外也都是满坑满谷的兵。”
  皇上颓然坐倒在御座上,震惊的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喃喃自语道,“原来这是逼宫来了。”
  还想不透为何生性敦厚的四王爷哪来这么大的胆子,竟想妄想夺权。便有人出现在宫中清冷的走廊上,杀气腾腾,满身是血,宛若修罗。
  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十皇子。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李全澔,嘴上就已被狠狠咬了一口,还被嚼了一下,鲜血顿时四溢而出。
  “等等再来处理你。”说完便甩上御书房的门,开始了漫长的谈判。
  他摀着伤口止血,若不是因为实在太痛,他简直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一切。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十王爷会出现在这?外头的民兵又是如何?还有看见十王爷的眼睛在夜色下反射着冰寒的光彩,如此阴狠的神情他怎么也和那双柔情似水的眼联想在一起?
  就在即将天明之际,十王爷从御书房里走了出来,手中拿着诏书,径直往宫门而去,用所有人都听得见的声音说道,“四王爷逼宫造反,本王特来救驾。还不速速将四王爷拿下!拿他头来,本王重重有赏!”
  四王爷底下的民兵还搞不清楚是什么状况,王爷两旁的侍卫却先反应了过来,甚至不等他吭一声,人头便落了地。民兵没了头,便各自散的散,逃的逃,一时之间便溃不成军。但皇军显然没有罢手的意思,从外头杀进了城内,将民兵悉数赶尽杀绝。那接连好几日,从皇城中流出来的溪水都是血红的。
  一夜之间,大盛的皇帝便异了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四皇子景兆逼宫谋反,十皇子救驾有功,杀敌七百,俘虏百人。朕自即日起禅位于十皇子景嘉,登基大典择期再办。钦此。”
  大殿上各个官员均面面相觑,怎么也想不通为何这四王爷逼宫,救驾的十王爷却反倒成了新的皇帝?这十王爷难道不是四王爷的同伙吗?但圣旨在上,皇上口谕还在呢,能不信吗?就算不信,难道要让大殿上的皇上把圣旨给吞下去?
  “十皇儿功勋彪炳,乃是诸位有目共睹。朕早已有意传位予他,如今被四皇儿逼宫,朕更是颜面无存,愧对我大圣列祖列宗。十皇儿忠心护主,救驾有功,必是治国之能人,诸位还要多加辅佐皇儿。”
  “还不快速速跪下谒见新皇?”
  太上皇言至于此,再也无人胆敢不拜。一时万岁之声回荡于皇城之中,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刚下了朝,太上皇转眼便被人引去天霞宫,和外界断绝了所有联系。
  十皇子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心满意足地用手细细感受着那上头雕刻着的龙纹,手上一用力便将李全澔揽进怀里,让他坐在自己腿上,低头便纵情吻了下去。昨晚留下的伤口才刚止血,禁不起这么刺激又列了开来,他依然伸出舌头一一舔去那腥甜,放在口中细细咀嚼那唇。餍足地汲取那熟悉的味道和令人怀念的反应,像是怎么都不够似地变换角度一再深入,彷佛这就是他最好的战利品。
  “全澔、全澔,本王终于得到你了。”那双眼睛依然闪亮,却染上了血光和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深沉,“再也没有人能把你从本王身边带走,再也不能。”
  少年说了很多话,参杂着碎吻。明明是在大殿龙椅上,两人却亲密的像在新房里,耳鬓厮磨。李全澔不知是哪里不对劲,竟也跟着回吻了起来,大概是分别了太久,亦或是少年的感情终于打动了他,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了。察觉了他的改变,十皇子眼睛猛然瞪大,清纯的细吻瞬间成了霸道的占有。手指探进了锁骨、划过那令人怀念的胸膛、背脊,然后探了进去。李全澔有些脱力地双手绕过十皇子的脖颈,撑住椅背,衣衫已是凌乱,漆黑的眼珠中有什么别的东西在其中倘流。
  十皇子进入的时候,不断地喊着他的名字,粗重的喘息声回荡在大殿上听起来格外清晰。越是压抑便越是激烈。李全澔在他耳边轻喊着太深了、太深了、轻点,但他却没有丝毫松手的意思,继续把他深深地按住,像要和自己融为一体一样才满足。大概是太久没做,高潮来的迅速而猛烈。
  对于十皇子而言,夺天下跟得到李全澔这似乎是同一件事情。李全澔于他来说就像一阵轻烟,看得到却得不到,正以为就要到手,他却又再次轻轻飘走。李全澔不是轻烟,他有想做的事,他有他的理想和坚持,所以才到了父皇身边,他要用他的方法报仇。十皇子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夺权。唯有如此,才能让他再也没有顾忌地和自己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将他最爱的人从父皇手边给抢回来。谁管李全澔是不是去投怀送抱的,只要是他本王要的,他就决不会拱手让人。那种痛得像是心已经死过一遍的感觉,体验过一次就好。
  只是还来不及多加温存,十皇子便忙得脚没沾地。
  他先将所有妃子均贬为庶人,各自出宫。亦有壮烈不从者,于宫中悬梁自尽。其中便有韦皇后和华妃。这两个女人的儿子先后被立为太子,千算万算却万万没算到,最后登上皇位的竟是那最不起眼的十皇子。五皇子自知大势已去,便随他娘于宫中自刎。
  一时之间,整座皇宫竟空荡荡的犹如鬼城。似乎还听的见女人的哭泣,不甘的嘶吼在宫中不断回荡回荡……
  李全澔还什么都反应不过来,这背后的缘由理路……十皇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动谋反的?又是什么时候和四皇子搭上了线?四皇子又是怎么被反将了一军?十皇子又是怎么说服那一干死士为他卖命的?还有那五皇子真是自刎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  十皇子你要是拿不下皇位本作者就要换攻! (被拿剑给抵着)

  ☆、第18章

  这满朝上下的文武百官,就连京城里的百姓,大概没有一人真正搞得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有那刚立的新皇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治上下,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简直就像是已经策划了很久,而如今正迫不急待地正在一一实践。
  他将手中的兵符收回,赏赐了他带来的那只皇军之后,便命人将军队带回各自的驻地。自此手握军政两权,集大权于一身。
  城中却开始有了奇怪的谣言,说四王爷是被陷害的。说原本四王爷和十王爷是说好一起逼宫造反的,事成之后让四王爷重夺皇位,他那曾经信誓旦旦的说总有一天会是自己的皇位。但四王爷的兵到了城内,包围皇宫,却迟迟不见十王爷的皇军来接应。再来,就见十王爷拿着禅位的诏书从皇宫里走了出来,瞬间就从逼宫的变成了来救驾的。
  民兵向来对四王爷忠心耿耿,还想替四王爷抱不平,争先恐后地要冲进宫里把皇宫夷为平地。但此时却有两个利欲熏心的奸人冲上去把四王爷给杀了,群龙无首,自作鸟兽散。此时才见了十王爷的皇军姗姗来迟,却不是来接应,而是将刀剑对准了他们。后来这再一想,竟无人见过那两个杀了四王爷的士兵,这才知道,原来他们从头到尾都被十王爷给摆了一道。
  这传言不用想就知道是残存下来的民兵传出来的,十皇子只是嗤了一声,颁布一道新令,“四王爷起兵造反,罪证确凿,如有余党,需速速来报,赏千金;如有隐匿不报之事,诛九族。”
  不出三天,城内的余党便被抓了个干净,少有几个逃出城去的,已是成不了气候。
  城中的人开始乐观地想着,“谁作天子还不是一样?日子还不是照过?况且咱们这条命还是那十王爷保的呢,让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大盛,才是我大盛之福呢。”
  只是朝中的大臣就没那么容易对付了。自然分成了两派,一派拥立新皇,一派拥立太上皇复辟。十王爷长年征战在外,竟和一班大臣相好的并无几人,一时那拥立复辟的竟要压过拥立新皇的。这时候建威将军黎晋站了出来,站在了新皇这边,于是这两派便瞬间成了文武之别,不相上下。
  原来当初纳了将军家的小月为妾,就是为了这一步。
  李全澔倒觉得站在新帝这边的文官挺有敏感度的。复辟之事自古有之,无不就是要能押对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复辟一派赌的正是新帝这皇位得之不正,师出有名的有些勉强,必不得民心。只是不如这样想想,太上皇就算再活能活得了几年?新帝既然都能引他四哥来逼宫,怎么就不能再取太上皇性命?况且太上皇还在宫里软禁着呢,什么时候暴毙也都不奇怪。也不想想那威震将军韦如怎么好端端的就突然病故了呢?他是韦皇后的父亲,更是太子的外曾祖父,若他今日仍在朝廷之上,怕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纪夫子让他一番狂妄的见解给吓出一身冷汗。
  李全澔再道,“那一干跟着选边站的年轻文人,又有多少是看清了局势才站过去的?看见的不过是这不合于礼,有违伦常,靠着文人的满腔热血就直说要拥立太上皇复辟。对于那一班老臣而言,就怕新皇一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要扫除旧党;而对于年轻有为的臣子而言,十皇子年纪尚轻,大局未定,不如趁这时候多为自己捞点好处才是真的。”
  李全澔这才下了结论,“学生以为,先生应当拥立新皇。”
  纪夫子摸着下巴深思了一会,“你这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