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座客栈建在西湖岸边,他一面欣赏美景,一面回望书院,心想岳山书院人才辈出,博学之士甚多,说不定能解开自己的心结。不过,凡事大多言过其实,不知此书院比之太学院如何?如果相差无几,就太令人失望了。
李书记官赏了小伙计一块碎银,为今后的安逸打好基础,然后匆匆出来,站在胡长生身后鼓动道:“大人,您看沿湖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碧波荡漾,画桥烟柳逶迤于群山之间,如此大好风光,何不作诗一首?”
“以后再说,先吃饭,尽早上山。”
二人吃罢午饭,略事休息,走出客栈,步行到岳山脚下的文华街。仅仅一条长街,就让人充分体验到书院的魅力,两旁买卖笔墨纸砚的店铺鳞次栉比。
胡长生拾级上山,周围奇花异草、清香四溢,松柏、银杏、枫香、樟树应有尽有,千年古树多达数十种,蓬蓬勃勃、参天而上,越发衬托出岳山书院的雅静气息。他越走越精神,李能也不住赞叹。二人驻足向山上眺望,映入眼帘的殿脊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整座书院应该分成讲学、藏书、祭祀、住宿几部分。
一刻钟后,二人来到书院前,回首远望,山峦环绕、水碧山青,美不胜收。
书院大门呈拱形,仅开一道侧门,两侧各有一联,当真是龙飞凤舞。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好大的气魄,胡长生观赏左右对联,忍不住抚掌赞叹。
李能大步走进门房,拱手递上名贴,称有京城学子胡长生游历至此,请教治学精义。
不多时,从影壁后面转出一位年轻学者,身穿长衫,气质文雅,目光飘逸,虽面带傲然之色,却不失风范礼数。只见他拱手含笑:“原来是京城学者,幸会幸会,学生杨瑞安请教。”一面说,一面把主仆二人让进第一排的迎客厅。
胡长生知道杨瑞安自称学生,但肯定不是学生,难道是讲书?如此年纪轻轻就登堂讲学,很了不起啊。他坦然坐下,李能站在身后,看书童上茶。
双方客套己毕,杨瑞安端详京城学子胡长生,猜测他八成是故作风雅的贵公子。
胡长生明白了,原来杨瑞安任掌书一职,这也很不简单。
杨瑞安目光转向悬挂的一幅书法,上写“闲人免进贤人进”。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含笑道:“不好意思,这是书院亘古不变的规矩,请胡公子对联。”
李能看得清楚,略一思索,立刻上前两步,拱手笑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李某不才,还能应付,我替公子代劳吧。”
杨瑞安愕然,吃惊地看了一眼胡公子,又望着神气活现的李能。心想这位家人居然轻狂至斯,主人在此,他竟敢随意出头,哼,不知深浅的家伙,且看他如何代劳。
李能走到案前,伸手拿起毛笔,蘸墨挥毫,片刻功夫写好下联,后退一步,请杨瑞安过目。
胡长生看书记官笔法走势,己知其意,不禁点头微笑。
杨瑞安走过去,轻声念道:“盗者莫来道者来。啊,好对,没想到公子的家人满腹学问,失敬失敬。既然如此,请胡公子出一上联,由学生应对。”他见京城学子比自己年轻,嘴上表示尊敬,心里并没重视。
胡长生心想如此礼尚往来,合情合理,很公平。他潇洒起身道:“请杨兄指教。”然后提笔写出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杨瑞安见此上联,一时面红过耳,额上涔涔汗出。他强自镇静,在屋里来回踱步,一连绕了十圈,最后不得不停住脚步,尴尬道:“这个……学生对不出,不好意思,公子稍坐片刻,学生马上回来,失礼之处,请胡公子包涵。”说完,快步走了出去。
“好联啊,大人,您真乃天下第一奇才也。”李能不失时机地恭维,摇头晃脑道:“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绝妙无比的上联啊。”
胡长生淡然一笑,不置可否。等了一会儿,仍不见杨瑞安回来,他不急不燥,兀自悠闲喝茶。
李能在屋里来回走动,搜索枯肠,竭力想把下联对出来,打算借机显示自己的才华,可是想了半天,无论如何办不到。他起初抓耳挠腮,后来愁眉不展,最后破罐子破摔,竟然幸灾乐祸起来。只见他搓了搓手,嘿嘿笑道:“大人,这样前所未有的妙联,下官相信任何人都对不出来,这回岳山书院该热闹啦。”
胡长生打量案上的笔墨纸砚,感觉非(…提供下载…)常亲切,左右闲着无事,他起身走到桌前,提笔写下四个字:“岳山书院”,笔法遒劲,气势磅礴。之后略一思索,又挥笔写两条竖幅:衔远山含西湖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夏秋之交草木际天。
李能连声喝彩。胡大人才华横溢,天下无双啊!
正在这时,杨瑞安领着一位三十岁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进来。一进门先介绍:“这位是京城来的胡公子,这位是我师兄王朝海讲书。”
王朝海文质彬彬、雍容雅步上前行礼道:“胡公子通才练识、卓而不群,学生佩服之至。”他一眼瞥见桌上墨迹未干,当即过去浏览一遍,情不自禁道:“胡公子,这幅字是为书院题写吗?太好啦,请公子随我来,朱教授有请。”说着,他双手捧着桌上的宣纸,当先走出客厅。
胡长生含笑道:“有劳两位学长。”
杨瑞安伸手示意,恭敬道:“胡公子请。”
胡长生见杨瑞安和颜悦色、谦恭有礼,心想他年纪轻轻,居然知耻立改、宠辱不惊,此人大有潜力,前途不可限量啊。
王朝海在前,杨瑞安在后,四个人拾级而上,盘山而行,过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校经堂……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更显得岳山书院气势恢弘。一路上松柏错落、清雅静谧,耳听朗朗的读书声,闻得淡淡的书墨香,周围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鲜花名木姿态各异,碑帖诗联比比皆是……
胡长生由衷赞叹:“岳山书院,果然名不虚传。”
王朝海有意领胡公子到处观赏,免得京城学子小瞧岳山书院,并着意介绍:“本院的教授都是志节清白、经明行修、德行高妙的博学巨贤,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在下的师长乃是远近闻名的朱教授,年近半百,饱谙经史,博古通今,是一位了不起的鸿儒。”
胡长生点头道:“可钦可敬,本公子应该早来啊。”
王朝海和杨瑞安一边走,一边不厌其烦地介绍。胡长生心中感慨,岳山书院比太学院强多了,朴实无华,学生多是平民子弟。
四个人穿殿阁、绕院落,一路上行,一直走到书院东侧,在一座雅致的向阳小院前停下。只见月亮门两则写着一副对联: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
一位精神烁健的白衣老者站在院里赏竹,发现四人进来,急忙迎上两步,握住胡长生的双手笑道:“阁下莫非就是天下第一探花,翰林学士胡公子吗?”
“承蒙老先生抬爱。”胡长生谦虚道:“不才正是胡长生。”
“好,好,青年俊才。”朱教授哈哈大笑,伸手往屋里让客。
众人进屋,朱教授和胡长生落座,其他三人分别在末座相陪。王朝海拿出胡公子赞美岳山书院的对联请师长过目。朱教授看了,连连点头称善。
双方客套己毕,王朝海再次介绍:“岳山书院研读风气甚浓,学子们关心国事,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允许不同学派、持不同见解的学者讲会,大家可以执经问难,也可以自由论辩。胡公子如有真知灼见,可以直言不讳,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胡长生感慨道:“岳山书院光耀四方,广传圣朝文化,学术空气清新自由,胡某来此圣地,实乃三生有幸!”然后道:“朱教授,晚生请教,人应该如何看待生死?”
朱先生手捋长髯,意味深长道:“公子问的好,未知生,焉知死?天气清轻、地气浊重,二气相合,聚而为人。人者,养浩然之气,可通天地、循天理。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胡长生猛然醒悟,自己终于找到伤害亿万鱼虾的理由了。不是吗?一切生命皆由天地二气化生,天地之道光明正大,得浩然之气可通天地、循天理,权当那些死去的生命舍生取义,为清平二十万百姓牺牲吧。如此看似牵强附会,其实不然,亿万鱼虾只是表象,水中更微小的生命同样不可胜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己身为朝庭命官,秉皇天正气,必须为百姓着想,世事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万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一方的利益,必然以伤害另一方为基础,就像一场战争,一方的存在就要战败对手。
一念至此,胡长生坦然起来。人嘛,总要千方百计搪塞错误。他起身行礼,诚恳道:“朱教授之言,开启晚生茅塞,学生在此谢过。”
朱教授无意中为胡探花解开了心结,让翰林学士心怀感激,一时心怀大畅,捋须笑道:“胡公子客气了,儒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如果放纵人欲,必然掩盖天理,稍有差错,定然失却纲常人伦。儒者,须彻底去掉人欲,使心中全是天理,才能达到圣人境界。”
胡长生恭敬道:“先生,晚生幼时曾学诸子百家,对儒学心向往之,可是不得要领,始终难以融会贯通,愿先生以儒学精义教我。”
朱教授轻咳一声,含笑道:“天道酬勤,胡公子不耻下问,将来成就定然不可限量啊。儒学,乃治世之学也,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也,讲求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其行刚健有为、公忠为国、以义制利。其核心乃是仁、义、礼、智、信。仁者,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全社会均享有生存和幸福之权利;义者,必所为也,为社会公义,可以舍生取义;礼者,为天下万物正名也,使社会各安其道,具有定位……知止而后定,定而能静,静而后安,安而能虑,虑而能得。用心体之守之,行之修之,则日有所获、月有所新、年有所得……所谓静者,心念专一、心态平和之谓也。在利害中制其心、在福祸中炼其心、在无事中省其心……澄心则神自清;遣欲则心自静。有欲则乱,无欲则刚……”
胡长生一边听,一边点头,深感受益匪浅……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向皇上推荐朱教授。这位老先生,真乃是大学问家、治世之能臣也。
几个人谈论儒学,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
忽然,从门外传来两声冷笑。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一位灰衣老者昂然进屋,讥讽道:“朱老先生述而不作,真高明之士也。”
朱教授立刻起身相让,介绍道:“这位是岳山书院的韩教授。韩老先生博古通今,尤其法学造诣极深。这位是千里迢迢来自京城的翰林学士胡探花,年轻有为,后生可畏。韩老先生,有道是礼之用、和为贵,你的思想独树一帜,大家可以共同商讨。”
韩先生开门见山道:“胡翰林,老夫久闻大名,没想到在此相见,幸会啦。各位,当今圣世滚滚向前,本应该不法古、不循今,锐意改革。而朱老先生却引经据典,大谈复古之道,岂不令人齿寒?老夫以为,治世之学,当以法为纲领。圣人治国,不要人人为善,只要人人不恶,国家便能太平。君主治国,当着眼于大多数,少数人无关宏旨,所以应以执法为重,以法治民,而非立德为上,否则徒劳无功。”
朱教授对韩教授的激烈言辞不予理睬,表示自己虚怀若谷。他先招呼上茶,然后道:“夫两仪并五行者,圣人亦只得一二,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
胡长生闻听此言,心动不已,与高人在一起聚谈,真长学问啊。
韩教授眉头一皱,显然朱教授弦外有音,明摆着是人身攻击。他立刻反唇相讥:“朱老先生,老夫只得一气,难道你是五德俱全之士,哼,真是大言不惭……”
朱教授听他出言不逊,不仅当着胡翰林,而且两位弟子也在场,于是不再谦让,马上跟韩教授辩论起来。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寸土必争。好在教授之间相互论难早已蔚然成风,王潮海和杨瑞安更是习以为常,不以为怪。
朱教授强调以仁义为先,以三纲五常、四维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