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385章

辽东钉子户-第385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硬的一手,张恪更有软的一手。
    由于戒严期间百姓生活不便,特此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同时每家每月补贴二斤食盐。
    当告示贴到各处的时候,顿时百姓就沸腾了。
    头一次听说朝廷不要东西,还给大家食盐,简直太阳从西边出来。满腹怀疑的百姓到了衙门,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到了二斤白花花的食盐,安东王立刻就成了万家生佛,百姓们顶礼膜拜。
    可见,百姓们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多么低……
    “真是厉害,实在厉害。一家二斤食盐,算起了一个月不过二三十万斤,区区花费,可是一旦拿了食盐,吃人家嘴短,谁还敢说安东王的坏话,有心人再也煽动不起百姓了。”张宗衡感叹说道。
    他的对面,还是那个少年郎,一面慢条斯理地泡着功夫茶,一面笑道:“爹,不只是如此,安东王最高明的就是把谁是敌人看得通透。”
    张宗衡喝了一口茶,笑道:“敌我有什么不好分清的,这怎么算厉害?”
    “呵呵,说着容易,办起来才难。安东王在宣府的时候,先对军头下手,接着拿下熊廷弼和顾俊等人,他要夺的是兵权。如今到了大同,他没动地方的驻军,没动朝廷的官员。非是不想,而是不到时候。大同最大的敌人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别看他付出了一点食盐,只要查抄几个商人,就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少年郎笑着说道:“爹,都到了如今,您还犹豫不定吗?”
    张宗衡瞪大了眼睛,迟疑半晌,总算是点点头。
    “唉,看来我是要上安东王的大船了。”
    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外面有人急匆匆跑进来。
    “大人,大事不好了。”
    “哼,什么事情,值得这么慌慌张张的?简直没有规矩!”
    管家唯唯诺诺,说道:“启禀老爷,卢象升带领人马查封了百利商号。”
    “什么?”
    张宗衡忽地站起,事实证明,事到临头他也没法冷静。
    百利商号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生意做得非常大,大同,乃至山西等地的食盐都是百利商号经营。
    除了食盐之外,还经营木材,皮草,药草,牛马等等,生意做得非常大,而且名声远播,没听说出过什么问题。
    卢象升背后就是张恪,他怎么会轻易下手,实在是百思不解。
    “珍儿,你看呢?”
    少年郎蹙着眉头,犹豫半晌,苦笑道:“我也想不出来,不过您老最好少说话,免得惹祸上身。”
    “成了,我也不是三岁孩子。”
    张宗衡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中却加了一万倍的注意。
    在手下人的簇拥之下,张宗衡急匆匆来到了百利商号。而此时商号外面已经被士兵层层包围。
    “部堂大人,下官来迟了,还请大人赎罪。”
    张宗衡刚刚说完,一旁有人就哭着喊道:“中丞大人,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啊!”
    闪目看去,叫嚷的正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张宗衡认识他,此人正是百利商号的东家,名叫王大宁。他平时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建造学堂,不少人都尊称为王大善人。
    “中丞大人,小的本本分分,从不做违法的事情,还请大人给小的作证啊。”
    张宗衡脸色变了好几变,可他还牢记来时的提醒,闭口不言。
    没多大一会儿,有人急匆匆跑到了卢象升的面前。
    “启禀部堂,我们搜到了一百万斤食盐,还请大人定夺!”

第五百五十二章 造势
    张宗衡一听到搜到一百多万斤食盐,下意识惊呼道:“怎么会这么多?”
    王大宁脸色一变,却还强撑着,哭道:“敝号经营食盐生意,多存一点食盐又有什么奇怪的,若是因此就定罪,只怕没人能服气。”
    张宗衡没有主意,目光抓向了卢象升,希望这位总督大人能给个理由,说实话张宗衡也猜不透,到底是掌握了铁证,还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别看有强大的义州兵压阵,如果做事没个规矩,势必引起反弹,到时候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看到张宗衡疑问的眼神,卢象升微微一笑。
    “王大宁,一百万斤食盐,差不多够大同百姓吃一年的,哪个商号会存这么多货?”
    “这个……食盐又不会坏,多存一点有什么不成的?”
    “当然不成!”卢象升猛地把眼睛一瞪,浑身的杀气奔腾,霎时间成了凶神恶煞仿佛,冷笑道:“你别忘了,王爷刚刚下令,每户每月给二斤食盐,也就是说大同的百姓短期之内根本不需要食盐。而你呢,却在这时候继续正常进货,甚至比以往进货的数量还多,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卢象升此话一出,王大宁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吓得浑身哆嗦,冷汗不停流淌下来,嘴唇哆嗦着说道:“小的,小的自然知道,只是,只是不知道安东王能发多长时间的食盐,小的多存一些,若是王爷不发了,我们也好最快补上。”
    王大宁还在死抗,可是张宗衡却听出了门道。
    说实话,晋商向草原走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食盐也是重要的一项。以往王大宁的声望很不错。张宗衡还以为他不会搀和这种腌臜的生意,此时总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
    以往的和善面孔都是装出来的,这家伙分明就是个笑面虎,事到如今,还敢装蒜,简直可杀不可留!
    与此同时,张宗衡心中更是升起一股强烈的寒意。
    自己当官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而张恪到了大同不到一个月,竟然揪出了王大宁。手段高下,立见分晓。
    甚至说免费发放食盐,除了稳定民心之外,还有另一层的作用,就是找出谁在进行走私,若是那样,张恪就太厉害了!
    简直羚羊挂角,天外飞仙,算无遗策!
    如此看来。张恪不光有难以抗衡的强悍实力,更有精妙到了极点的算计,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别有深意。
    张宗衡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想对张恪就越是叹服。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再不巴结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部堂大人王大宁显然在说谎,卑职不才,斗胆请令去严查王家。还请大人准许。”
    “王家?怎么,他的背后还有什么家族吗?”卢象升故意问道。
    张宗衡急忙回答道:“启禀大人,王大宁的兄长叫王大宇。乃是山西有名的商户,经营食盐生意,家财巨万,依卑职看,他们王家定然和蒙古人脱不了干系。”
    他正说着,跪在地上的王大宁突然受不了了,神色狰狞,就要往起蹿,恨不得要吃人的样子。
    “张宗衡,你敢落井下石,你可别忘了,我们给了你多少银子!别以为攀上了高枝儿,有人庇护,就能逃过去,你等着死吧!”
    被王大宁破口大骂,张宗衡的脸色也是一阵红一阵白,他真恨不得立刻宰了这个大嘴巴的。如果是以前他还心存一丝宽容,此刻对王家只有无穷的恨意。
    “部堂大人,别要听他胡说八道,下官绝对没有收不义之财。”
    卢象升丝毫没有在乎,微微一笑:“张中丞,闲言碎语有什么好在乎的,就算真是收了银子又如何?王爷讲究唯才是举,只要张大人能把事情办得让王爷满意,自然能保你安然无恙。”
    跟着张恪这么多年,卢象升从最初的修建辽东直道,到彻底消灭建奴,经历了多少大事。卢象升也从一个愣头愣脑的进士官,变成了精明睿智的封疆大吏。
    用人唯贤,用循吏,不用清流。德才兼备固然好,可是天下千千万万官吏,哪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圣贤!
    张宗衡官声不差,又久在山西。正好此时张恪手上又没有合用的人才,连一个朱传志都接纳了,更何况一个巡抚大人。
    卢象升冷笑着走到了王大宁的面前,猛地抬起一脚,把他踹出了一溜滚儿!
    “本官告诉你,安东王想庇护谁就庇护谁!知道崔呈秀么,他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又如何,不一样做着经略吗。”
    这话可是说到了张宗衡的心坎里,他双膝一曲。跪在了地上。
    “卢大人,请您转告王爷,张宗衡效忠王爷,绝无二志,倘若口不对心,天诛地灭!”
    卢象升笑着走过来,扶起了张宗衡,笑道:“张大人,王爷欣赏的是能办事的人物,眼下的案子你准备怎么办?”
    张宗衡平复了心绪,想了半晌,羞愧地说道:“启禀部堂大人,刚刚卑职建议查抄王家,此议有些莽撞,卑职以为应该以清查王大宁为主,拿到了铁证之后,再顺藤摸瓜,切不可操之过急。毕竟这些商人掌控着大同,乃至山西的命脉,一旦激怒所有商人,怕是会把问题变得复杂。”
    呵呵,卢象升脸上露出了笑容,张宗衡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
    “那好,一切就劳烦张中丞了,另外王爷特别交代,要让百姓知道这些商人的嘴脸,把他们虚伪的画皮戳穿!”
    张宗衡悚然一惊,急忙点头照办。
    ……
    拿下了王大宁之后,先是查封所有百利商号的铺面和仓库,然后将商号的伙计,账房,马夫,保镖全都抓起来,挨个审讯。
    常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晋商虽然买卖做的谨慎,可是还有蛛丝马迹。在王大宁的一处别院就搜到了一批和蒙古人的书信。另外在两处秘密仓库还找到了一批铁器,和金银珠宝,明显是王大宁要送给蒙古王公的礼物。
    张宗衡按照张恪的意思,他即刻下令到处张贴告示,晓瑜所有百姓。
    “大家伙看看吧,这帮人平时修桥补路,开粥厂,舍衣服。背地里却和蒙古人勾结,抢咱们的粮食,烧咱们的房子,杀咱们的孩子……无耻之尤!”
    当装载着查获赃物的马车走过大街之时,百姓全都沸腾,怒骂声,哭喊声,响彻云霄,也让一群人从心里往外胆寒。

第五百五十三章 林丹汗
    大街的中央,摆着成堆的丝绸,金银细软,各种值钱的物品。
    一个三十出头的小吏指着这些东西,对着围拢过来的百姓讲解。
    “大家想必糊涂着,不知道这些东西从哪来的,我可以告诉大家,根据清查,其中一大半就是咱们大同右卫的。我怎么敢确定呢,请看这些官银,上面有文字,大家都看看吧!”
    说着举起来,在场百姓都围了过来,伸长脖子一看,果然如此。
    小吏道:“在去年大同右卫被蒙古鞑子攻破,把东西都抢走了,可是又怎么会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呢?是不是大明的将士杀进了大漠,把东西抢回来了?不是,这些东西都是在王大宁家中搜出来的!”
    啊!
    在场所有百姓都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模好样,蒙古人抢走了东西,怎么会给王大宁呢,这不是开玩笑吗?
    没有一个百姓愿意相信,议论纷纷,甚至觉得是朝廷在忽悠大家伙。王大善人多好的一个人,他怎么会做违法的事情?
    相比恶名昭著,信用全无的朝廷,大家伙宁愿意相信同为老乡的王大宁。
    看着大家伙群情激奋的模样,小吏暗暗一笑,别看他官职不大,可是经验丰富。他就是张恪第一批在东南招募的书生,如今已经是八品官。
    别看只有八品,但是他原本可是考了十年,连个童生都没有考上,根本没有当官的资格。到了辽东之后,凭着工作踏实认真,几年时间,爬到了八品官,如今义州兵掌控了宣大,如果做得好。完全能冲到县令一级。
    安东王早就说了,唯才是举,考中进士又如何,王爷要的都是能干事的人!
    小吏信心十足,等着大家吵了半天,才缓缓笑道:“大家伙可能不相信,其实我也不信堂堂大明,竟会出现勾结鞑虏,残害同胞的丧心病狂之徒,可是我仔细想了想。却又不能不信。”
    “大家请听我说,草原之上,鞑虏除了牛羊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物产。他们频频抢掠,甚至只是为了锅碗瓢盆,被褥衣服,想必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那他们抢到手的金银细软有什么用吗?不能吃不能喝,除了少数被鞑虏的贵胄拿去享用,其他的都是一堆废物。如果我是鞑子会怎么办呢。很简单,就是把这些东西交给某些商人,让他们带到大明,换成粮食物资。在运回来……”
    小吏口齿清晰,言语直白,大家渐渐听懂了。也陷入了沉思,难道真有大明的商人会利欲熏心。帮着蒙古人销赃?
    大家还有些不信,这时候小吏一摆手,有士兵捧过来几个箱子。放在了大家的面前。
    “大家伙都看看吧,这是我们在王大宁家中搜到的往来书信。”
    一听这话,众人吃惊非小,有几个识字的书生挤到前面,拿起书信,看着看着,竟然读了出来。
    “……前番货物已经运至江南,出售后得银一万三千两,为台吉购置锦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