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妨先来个敲山震虎,张恪暗暗想到。
“是张中丞,咱们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
张宗衡急忙陪着笑脸,谦卑地说道:“诚如是,是下官天大的福气。”
“呵呵呵,祸根儿也没准。”张恪突然俯身笑道:“就是在接风宴上,本王把熊廷弼拿下,张中丞以为如何?”
瞬间,张宗衡的脸色一变,后背冒出了冷汗。
强作镇定,笑道:“王爷开玩笑了,熊廷弼是罪有应得,下官不敢说兢兢业业,可是也绝无问题。”
“噢,张中丞挺有信心的,那本王可要祝愿你禁得住考验了。”
张恪打马,后面士兵跟随,从张宗衡身边经过,张中丞浑身都湿透了,仿佛从水里捞出来。
“珍儿啊,珍儿,你可不能坑了你爹啊!”
愣了半晌,张宗衡咬牙跺脚,转身跟着大队人马进入了大同。
一进入城中,情况和外面迥然不同,城外是荒凉一片,几十里未必能见到一个村镇,还在坚守的百姓多半都是老人,青壮都跑光了。
到了城中,商贾云集,街边店铺林立,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甚至不少奇装异服的西域商人,往来不断,吆喝声此起彼伏,如此繁华的景象,比起辽东等地一点不差。
光看到农村的衰败,没想到城里竟如此繁华,毕竟作为晋商的聚集地,太穷了也不现实。
张恪不停观察思考着,把地盘治理好才是他真正的任务,其余的斗争不过是佐料。
来到了巡抚衙门,张恪在张宗衡的带领之下,进入了府邸,十几桌的酒宴已经摆好,张恪他们进城的时候,大师傅就在动手,此时刚刚好,新出锅的菜肴摆满了桌子,酒坛飘出浓郁的芳香。
张恪坐在了主位,没急着吃东西,而是笑着问道:“张中丞,你治理地方多年,本王想知道,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同兴旺起来吗?”
“这个……”
张宗衡稍微一愣,想去昨天和珍儿的对话,他猛然站起,跪在地上。
“王爷,要想复兴大同,唯有开中法,唯有恢复商屯,才有一线生机,不然大同民尽商绝,就在眼前!”
第五百五十章 简单粗暴
所谓开中法,就是盐商向九边运输粮食,换取朝廷盐引,然后再去盐场领取食盐,到指定地区销售。如此一来朝廷不花一分钱,就供养了九边的百万大军。
而商人由于运费太高,他们索性就在九边招募百姓,屯田收粮,此之谓商屯。极大地促进了边疆的繁荣。有人总结明朝的盐法,称开中法最善!
只是好的制度却没法完善,自从成化之后,逐渐崩坏,后来更是直接向朝廷纳银就能换取盐引,九边的盐商内迁,造成边地越发空虚衰败。
换成别人,张宗衡绝对不会提的,毕竟恢复开中法难度太大,谁也没有这个实力,说了也等于白说。
可是唯独张恪,手握强兵,权倾天下,在辽东就大刀阔斧,想来恢复开中法,他绝对感兴趣。
张宗衡满怀信心像张恪提议,只要张恪能采纳他的主意,自己的身价也能水涨船高,与日俱增。
正在盘算着好事呢,可是谁知道张恪竟然一言不发,似乎对这个极具建设性的提议一点都不感兴趣。
是他不明白什么是开中法,还是害怕得罪盐商?
张宗衡的心里头不停打鼓,正当他有些冒汗的时候,张恪突然说道:“张中丞,你的提议不错,只是想要恢复开中法怕是不太现实了。”
语气淡淡的,透着一丝遗憾,张宗衡略微有些遗憾,心中暗道就算是强如安东王,竟然也忌惮盐商的力量,真是可悲可叹啊!
谁知张恪接下来却笑道:“商屯荒废多年,想要重新恢复,要修建农庄,要开垦土地,要招募百姓。近年来北方灾害不断,田地产量极低,就算恢复开中法,没有十几年的功夫,也别想有所成效。本王以为有更容易,更快速的方法,能让大同繁荣起来,何必缘木求鱼呢!”
“什么!”
张宗衡简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他不敢说是才智过人,也是多年的循吏。深知大同,乃至整个九边,除了辽东之外,就两个字:空虚!
商屯荒废,百姓逃亡,百姓少了,没法供应军队,军户逃亡,军户逃亡。部队减少,各级将领争相豢养家丁,吃空饷,喝兵血。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无论怎么看,都是无解的题,实在是不知道这位王爷能拿出什么好招数。
张恪微微笑道:“张中丞,你是骑马找马。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哦?王爷您的意思?”
“大同乃是商贾云集之地,西通西域,北上大漠。商人每年走私多少违禁货物给了鞑子,又捞了多少油水,损公肥私,无恶不作,如此蛀虫,难道让他们交点商税过分吗?”
天雷滚滚啊!
张宗衡狠狠掐了一把大腿,真疼!
没在梦里,可是怎么听着都像是做梦,征收商税,倒不是没人提出过,可是难度何其之大,简直势比登天。
别看名义上商人地位低下,可是他们靠着手里的银子和士绅集团紧密结盟,盘根错节。想要征税,想要从他们身上割肉,要知道,那可是一群比洪荒巨兽还要恐怖的家伙,谁敢轻易招惹。
张宗衡猛然惊醒,在张恪来之前,就有晋商找到他,想来那些鼻子灵敏的老西儿已经窥见了张恪的想法,可笑自己还想靠着进献开中法,获得张恪的好感,哪知道人家早有更火爆,更狠辣的主意了。
怎么有点头晕啊?
小心了一辈子,到了如今竟然陷入了两头猛兽的战场,这不是要了老命吗!
张恪看到张宗衡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凝眉瞪眼,浑身哆嗦的德行,心中暗笑。
“张中丞,你的身体不舒服吧,本王就不多打扰,告辞了。”
张恪转身就走,根本不给张宗衡任何反应时间,快速离开了巡抚衙门,他甚至没有在城中居住,直接到了城外的军营。
……
“哎呦,要了命了,要了老命了!”
张宗衡躺在床上,不停哼哼,在他的身边有个少年郎用湿毛巾给他擦着额头。
“珍儿,你说说吧,我本以为张恪想要控制大同,最多分点油水罢了,哪知道他竟然要收商税,这不是惹了马蜂窝吗!还说什么走私违禁物品,里通外国,资助鞑子,这些事情也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他想和晋商开战吗?”
少年郎听着张宗衡絮絮叨叨地说着,突然粲然一笑。
“不愧是安东王,果然好气魄!”
张宗衡一骨碌身,坐了起来,瞪圆了眼珠子,惊呼道:“珍儿,你糊涂了,张恪这是在找死,别看他贵为王爵,可是有些事情是碰不得的。尤其是连大同什么情况都弄不清楚,直接抛出商税的事情,简直就是自大,自大透顶!”
“呵呵,晋商看起来强悍无比,可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作用,很不幸,安东王就有这种绝对的实力。”少年郎不理张宗衡吃惊的眼神,兀自说道:“爹,从张恪派朱传志前来,再到今天谈话,人家是在敲山震虎,逼着各种势力现原形。您老可千万不要糊涂才是。”
“当真?”张宗衡吃惊地问道。
……
到了大同第二天,张恪就以宣大总督府的名义下达指令,要求长城沿线,所有道路关卡,全部戒严。大同镇内,凡是百姓迁移,商旅行动,都要有总督衙门开具的路引,否则一律抓捕。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同上下全都反对,不少乡绅官吏都站了出来,想要找张恪说道说道,就算你权势再大,总不能一手遮天吧!
可是就在大家集结起来,总督府的另一份告示把大家都打回了原型,竟然没人敢动作了!
原来总督府向所有大同官民说明,一来白莲教活动猖獗,二来陕西甘肃一带乱民暴起,已经传入了大同等地,因此不得不加强管控。
对于官府的解释大家将信将疑,可是就在告示贴出来的同时,马邑就遭到了偷袭,晋商翟家的偏支被屠戮一空,一共六十多口人,全都被杀了,老少妇孺的人头被悬挂在城楼上,好像是一串灯笼。
至于族长翟青则是被扒下了人皮,血淋淋的尸体选在城门上,见者无不胆寒……
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破口
流寇突袭马邑,此事非常的蹊跷,虽然山西已经有农民起义军,可是大同作为重兵云集之地,没有流寇傻到拿鸡蛋碰石头。
而且这伙流寇不杀百姓,不占城池,只是抢了翟家,虽然大家都传说义军的领袖本是翟家的长工,因为受了欺凌,才一怒之下,灭了翟家一门。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天真,听说马邑血案的第一时间,翟堂就找到了范永斗。
“范兄,你可不能不管啊!”
范永斗一愣神,把烟袋锅儿放在一边,看着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翟堂,怒道:“好歹那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怎么和小孩子一样,不嫌丢人?”
翟堂也不客气,揉揉眼睛道:“丢人事小,丢命事大。范兄,马邑的事情也不会不知道,翟青算是我的堂弟,一家满门,一个活口都没有,仇可不能不报。”
“得了吧!”范永斗冷笑道:“分家三四代了,这样都算是亲戚,随便上大街拉一个姓翟的,就是亲戚。”
翟堂被噎得脸色一红,随即不服气道:“范兄,翟青经营镖局子,不少保护咱们的货物前往西域,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哎,我倒是想管,可是怎么管?”
范永斗叹了口气,自从张恪要来大同,他们就开始布局,可是哪里知道张恪比想象的还要难缠。
他本来寄希望巡抚张宗衡能缠住张恪一段时间,哪知道张宗衡竟然像吃错了药。一门心思讨好张恪。言听计从,简直就是应声虫。
以往送了那么多银子,要是喂狗。说不定还能摇摇尾巴,喂了这些两榜进士,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
当然了,以张宗衡之狡猾,也不能指望着他冲锋陷阵。
最让人愤怒的还是蒙古人,范永斗早就偷偷联系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等部,他们和张恪都有仇口。本来指望着蒙古大军能来,里应外合,张恪不死也要脱层皮。可是这帮蒙古人竟然也变得畏首畏尾。只是说要调集人马,看眼下的样子,等到蒙古人准备好,指不定他们的脑袋都没了。
翟堂傻眼了。傻傻问道:“范兄。你足智多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要不策动御史上书,让圣上下旨意……”
还没等话说完,范永斗突然暴起,把手里心爱的乌木烟袋抓起来,狠狠摔在了地上。
“不要提那帮废物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之时。全都成了饭桶!”
不怪范永斗骂人,奉旨巡边以来。不断有御史上书,弹劾张恪飞扬跋扈,残忍嗜杀。崇祯此时还信任不疑,对这些奏折一律留中不发,甚至下旨申饬这些没事找抽的御史。
情况越来越危急,总算他们想出了高招。有人借着陕西甘肃等地的乱象,上书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镇压。
一提到打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恪,崇祯也动心了,要下旨让张恪去对付乱民。
就在这个时候,张恪亲自给崇祯写了一封奏疏。
在奏折当中,张恪开宗明义,指出流寇乃是疥癣之疾,产生流寇的根源一是天灾不断,二是官逼民变,这两条都寻常,谁都清楚。可是第三条却太有杀伤力了。
张恪提到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流寇,而且战力不弱,攻城夺县,杀戮无算。归根到底是有熟悉军务的老兵带头。
随即张恪就把宣大等地这些年空饷逃兵都给报上去了,普通士兵畏敌不战,吃不了部队的辛苦,逃回内地,又不会谋生之路,因此有的落草为寇,有的看到朝廷虚弱,就扯旗造反。正是有了这些人带头,流寇才骤然出现这么多。
这个理由太强大了,正好切中崇祯刚愎自用的性格。
崇祯哪里会相信他的治下会民不聊生,张恪这么一说,是九边将佐贪鄙无能,约束不严,兵痞逃到内地造反,才弄成了现在的局面。
总算是给了崇祯替罪羔羊。
崇祯不但不想着调张恪去对付流寇,相反,还特别下旨勉励,让张恪加快巡边脚步,把蛀虫都找出来,一个别放过——皇帝陛下的愤怒不一般,安东王的手段自然不能差了。
拿到了圣旨之后,张恪将大同上下的官员全都找了过来。
简单说一句话,顺我者忠臣孝子,逆我者白莲流寇。
红果果的威胁,一点也不用客气。大同所有人马配合义州兵,落实戒严任务,把大同变成金汤固若,严查一切对外贸易,谁敢徇私舞弊,立刻斩立决。
除了硬的一手,张恪更有软的一手。
由于戒严期间百姓生活不便,特此免除一切赋税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