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再续-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袭吉深吸一口气:“这么说,大王已然有了成算?可若朱温果然出兵河中而攻略太原,我护在河中的兵力实不足以抗衡汴军,奈何?下己,军旅之事,你所擅长,你以为眼下河中兵力,可有挡住汴军的希望?”
李巨川摇头道:“若要以不足三万兵马守住河中,并使朱温不得北上河东半步,除非大王亲至蒲州,方有可能。若只是守住河中基业,某意史大将军无风注:史建瑭现在是羽林大将军了。)、李都押衙、郭司马甚或嗣恩将军皆可勉力为之。”
李袭吉思索道:“若是这般……大王今rì可有召见诸位将军?”
李巨川果断摇头:“未曾。”
“嗯?”李袭吉踱起步来,不解道:“那大王就是打算亲回河中了?可既然大王要暂离长安,为何今rì却又提出这样一件大事?须知这般大事,纵然大王亲自坐镇长安压阵,也未必能够顺利办成,倘若反而离京去了蒲州,这事情哪里还有半分希望?”
李巨川呵呵一笑:“只怕,大王也不会亲去蒲州。”
李袭吉越发奇怪:“此言何解?”
“因为今早某与王相公巧遇,当时正见他吩咐亲信家仆快马赶往蒲州。某未在意,只是随口一问,却不料……仆shè可知王相公如何说的?”
李袭吉摇头表示不知,李巨川便道:“王相公说,大王暗示他,让他将王笉姑娘接来长安。”
李袭吉当即一愣,迟疑道:“最近长安上下传闻,说大王yù与太原王氏联姻,我意,以大王与王姑娘的情谊,联姻之说,未必是无风之浪……何以见得大王此举不是为此事而做的准备?”
“自然,是有这种可能。”李巨川闻言并不惊讶,反而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道:“孤证不可为定,若只是这一条,某岂好拿来说事?另有一条:河中军械监‘雷神’、‘火神’两大团队,连同相关器械用具等,均以奉命撤出蒲州,在开山军一部之护卫下,于今rì一早,悄然来到长安了。”
李袭吉面sè大变,震惊万分,声音都有些走样了:“你是说……大王有意弃守河中?!”,。
卷二 开山军使 第213章 王业之基 (五)
李袭吉面sè大变,震惊万分,声音都有些走样了:“你是说……大王有意弃守河中?”
李巨川沉着脸不答话,李袭吉见状急道:“不成,河中乃大王根基要地,一旦河中失陷,河东势必难保,届时朱温一统中原河北,便是汉末曹cāo独霸北方之局,可谓天下三分有其二!关中纵然关河四塞,却已不复旧时模样,安能再持旧观,以为可雄踞关中而进平天下?这河中之地,实乃大王王业之基,不容有失!”
谁料李巨川仍是沉默不语,神sè间似有迟疑,李袭吉顿足道:“下己啊下己,你倒是说句话啊!我二人忝为大王幕僚,当为大王谋划全局!说句诛心的话,纵然弃守河中可借朱温之手为刀……但若果有此事,则必将使朱温再难复制,如此一来,则不仅是大唐之祸事,更是大王之祸事!况且,老大王对大王深恩厚泽,天下皆知,若是被朱温兵临城下而大王不全力相救,那么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大王?大王当世儒宗,怎能背负这等骂名!”
李巨川连忙摆手,劝道:“仆shè言重了,某方才所言,并非意指大王将要弃守河中。”
“哦?”李袭吉面sè稍微好了一点,但疑虑仍重,问道:“那你此言何意?”
李巨川沉吟道:“河中乃大王王业之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大王在河中做了许多建设,打下的根基足够扎实,如今兴复关中,也要依靠河中为援,若说大王yù弃守河中让与朱温,天下谁人能信?以大王之能,绝不会作此决定。”
他微微迟疑一下,才继续道:“某方才所言之意,乃是说大王可能要以河中为饵……”
“为饵?”李袭吉皱眉道:“如何为饵?让朱温以为河中虚弱,于是领军征伐,待我河中守军牵制住朱温大军之后,大王再突然自关中杀回河中,击败朱温?……又或者,将河中变成一个让朱温看着虚弱,实际却无论如何吃不下肚的鸡肋,于是朱温只得分兵,一路继续围困蒲州,一路北上太原……大王这是要来分朱温之兵势?”
李巨川苦笑道:“大王用兵如神,自来都是一环套一环,其中错不得分毫……某如今也只能估算大王明面上削弱河中守备是为了引诱朱温,但引诱之后,大王却要作何应对,却是难以确定。”
李袭吉叹了口气:“大王自来深谋远虑,这是不必说的,只是……总这般下去,大王心中,只怕藏了不知多少事,无人可诉。如今大王年轻,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或许还不打紧,但长此以往,只怕……”
李巨川也跟着叹息一声,摇头道:“主忧臣辱,大王如此,说来也是我等幕僚失职。”
李袭吉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陡然问道:“下己,你说,大王是不是该大婚了?”
“啊?”李巨川愕然一怔:“仆shè何以突然有此一说?”
李袭吉思索着道:“自从平了刘季述之乱,大王执掌朝政,所用多是王、裴等世家之人,朝中臣有心投效者虽多,因着大王事务繁杂,也多是奔走于王裴等世家门下,如今王裴诸家——特别是王家,在朝中可谓风头一时无两。虽说如今这世道,唯有兵权最为紧要,但王家之势这般发展下去,若一直亲近大王,倒也无妨,倘若有朝一rì,王家因为某些原因,与大王对立,却也总是一大麻烦……”他这话其实说得略微含蓄了一些,实际上李巨川自然一听便知道,他是暗指今天李曜提起的土地改制问题。
土地改制,这件事实在是天大的大事,如果李曜真要强行推动,几乎可以肯定,必将引起世家大族的激烈反对。就算太原王氏与李曜关系再好,怕也难以留在李曜身边继续充当臂膀羽翼。
李巨川是何等灵醒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当下便问:“仆shè的意思是……?”
李袭吉目光炯炯:“促使大王与太原王氏联姻。”
李巨川奇道:“既然王家已然势大如斯,若大王再与其联姻,岂非更让王家势大难制?再过数年,怕不就有尾大不掉之患,”
李袭吉笑了笑,道:“下己这次可是猜错了。你道某真是担心王家在朝中能反了大王去?这绝无可能。某真正担心的,还是那土地改制……大王一步步走到如今,可是太不容易了,若是因为此事而得罪全天下的藩镇诸侯、公卿勋戚,反董联军倒逼洛阳之事也未必不会出现。”
“因此?”
“因此,我等可以劝大王早rì与王家联姻,一旦联姻,则王氏荣辱,也与大王休戚相关。这土地改制,大王如何能不再思量思量?只要大王不动这土地改制,双方又结为秦晋之好,大王强兵坐镇关中,王氏盛名慑服群臣,两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岂不正是大王常说的‘双赢’局面?”
李巨川点点头,道:“还是仆shè看得明白,此事诚然如此。不过……那位庐阳县主与大王也是关系匪浅,一旦大王联姻王氏,则将置这位县主于何处?”
李袭吉一摊手:“此事某却是无计可施了,庐阳县主对大王而言,虽说合作多余情谊,然则她毕竟是杨行密之女,今后两家联手对付朱温,也是大有可期的。至于联姻,杨行密虽然有钱有兵,足以在南方牵制朱温动作,但他毕竟离关中太远,对朝政的影响岂能媲美王氏?”
李巨川点点头:“仆shè这话说的正是,大王如今在朝中多有变法之举,若与王氏联姻,两家便是‘近上加亲’,各项制度的实行,势必更加顺利一些。”他忽然左右看了一眼,略微压低声音道:“再加上王家在太原的力量,一旦太原将来有变,大王也有所凭恃,可为先手。”
李袭吉竟然不计较李巨川这番隐含一些诛心之事,笑起来道:“巧得很,大王正要将王姑娘请来,我等不如就趁机进言,让大王早rì决断了此事吧!”
卷二 开山军使 第213章 王业之基 (六)
汴州,东平王府。
花厅当中,朱温与几位重将幕僚正在议事。
敬翔伸出三根手指道:“此番大王既然有心一举击灭李克用,则有三人,不可不防。”
朱温点点头:“子振,你且说来,孤王听着。”
敬翔微微一礼,道:“其一,须防刘仁恭突然反叛,举兵救援太原。”他微微一顿,解释道:“刘仁恭背叛李克用,是因其素有野心,想要割据一方,而后又生出更大的野心,妄图称雄北国,然则被大王敲打之后,如今只得暂时雌伏。但此人虽无枭雄手段,却有枭雄之心,今rì之雌伏,不过是伤狼舔创,绝非心服,一旦时机再现,必然再生祸端。如今我汴军既然要大举灭晋,他焉能心无所动?”
朱温思索着问:“如何动法?”
敬翔笑了笑:“某料此人必先提兵观战,若我军与晋军打得难解难分,他则坐山观虎斗,等着坐收渔人之利。若我军势如破竹,则……”
“则如何?”
“则可能出兵救晋。”敬翔微微一叹:“毕竟唇亡齿寒,我汴军已然威服河北,若然将李克用击灭,河北诸镇,再无翻身之rì,刘仁恭既有枭雄之心,焉能忍得?”
“唔。”朱温摸摸下颚胡须,点头道:“确要提防。”
敬翔又道:“其二,须防淮南杨行密。”他微微蹙眉:“此前扬州、杭州细作来报,杨行密与钱鏐,似有联姻罢兵之意。若是他们二人罢兵言和,则杨行密便无后顾之忧,一旦我汴军大军出征,对李克用发起灭国之战,杨行密在淮南岂能不有所举动?那时我大军出征河北,势必难顾淮河以北,杨行密若发大军北上,则兖郓二州皆在其兵锋之下,一旦兖郓有失,平卢王师范那边,也难言稳妥。若是如此,我军今后便失了全部产盐之地,实乃大患。”
朱温面sè微微一变,凝重地点了点头,又问:“其三,想必便是李存曜了吧?”
“不错,其三便是李存曜。而且,李存曜之威胁,远胜刘仁恭、杨行密。”
敬翔脸sè也凝重起来:“刘仁恭,豺狼而已,文不足治千里之堤,武不能拓千里之土。若非当rì李克用用人失当,此辈焉能成事?观今rì燕地之凋敝,此前燕军之无能,便可窥见一斑。杨行密较刘仁恭而言,颇有胜者,此人军略虽是一般,但长于笼络人心,治政虽谈不上高妙,至少知晓体恤民力,少有苛政。不过以他之能耐,能据二三州之地,行一方诸侯之实,已是难得,若要说争雄天下,却是万无此力。”
朱温听得连连点头。
敬翔这才一脸沉肃地加重语气:“然则李存曜则不然!”
他特意微微一顿,待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他身上,才道:“以心xìng而言,李存曜隐忍、冷静,若非算计妥当,绝不轻易出手。似这般人物,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便是裹挟风雷,势不可挡。大王,诸位,我等不妨回想一下,神木之战、云州之战、中原转战、邠州之战、蒲州之战乃至这次关中之战,哪一战李存曜不是jīng心策划,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一击?这还只是作战,只是军事。若论其治政之手段,则更是令人心惊。我等对河东、河中两大军械监的渗透虽然不算顺利,但仅仅所察知的这些皮毛,就足以令人胆寒,短短数年时间,这两大军械监之实力,已经强至何等程度!更为厉害之处则是,不论他治理何处,做出何等动作,即便乍一看来惊世骇俗之极,最后却总也未曾激起大的反对,这才是最最了得之处。想弱秦变法而为强秦,商君之功何其大?然则其法虽传,商君本人却是何等下场?似李存曜这般,雷霆漫天,最终却无滴水落地的本事,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啊!”
李振闻得此言,也大为感慨,点头道:“子振兄此言极是。《鶡冠子》中曾记扁鹊三兄弟故事,魏文侯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诚哉斯言!”
谁料朱温未曾读书,这话一时没能听懂,皱眉问道:“什么意思?”
李振这才想起来,自家大王与学问一道约等于文盲,连忙解释:“哦,这番话是说,魏文侯问扁鹊,听说你家三兄弟都学医,不知道谁的医术更好。扁鹊说,大兄医术最好,二兄次之,某则最差。魏文侯就奇怪了,扁鹊神医之名响彻天下,怎么反而是他的医术最差呢?当下便问扁鹊其中缘故。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