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312章

明月东升-第312章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苏翎一副漫步经心地态度。严安途也顺着苏翎地目光向外望去。却也只是见了几只鸟儿罢了。不知苏大将军是何用意?这问了一句。便又没了下文。到底是做大事地将军。举止就是不同一般。

“其实。”苏翎缓缓说道:“这件事。在辽东就已经想到过。只是一直没抽出空儿来办。”

赵毅成笑道:“大哥。这难得清净几日。又要找什么事儿做?若是织布。我可使不上劲。”

苏翎笑了笑。说道:“男人织布么?也不是没有。”

赵毅成说道:“大哥,未必真要织布?”

苏翎摇摇头,说道:“从织布做起,也未必不可。”

这些话,说道没有边际,那严安途却是一句也插不进去,只顾听着。

苏翎转而面对严安途,问道:“严安途,你说说你的想法。”

严安途正了正身子,稍稍缓了缓,这才开口说道:“将军,这事儿我已经琢磨很久了。这还得从头说起,还请将军”

苏翎摆了摆手,拦住严安途地说辞,说道:“此时正好无事,随意说说便是。严安途,你是头一回跟我们一起办事,这很多规矩,都是不必讲的。只要实心做事便可。”

“是。”严安途答道。这规矩,也早有传闻,严安途自然也是听说了。但苏打将军如今是辽东第一人,掌管十多万人马,那辽东近百万的百姓,可都由苏翎管辖,这等地位,严安途是说什么也不信会如传说中那般“平易近人”。要知道,单是这登州知府不大的官儿,出门都是诺大的排场。但此时见了苏翎,才知所传不虚。于是,那心中便添了几分把握,这话说起来,便顺当得多了。

“将军,”严安途说道:“这几年,我一直在辽东与山东之间行走,最远还去过松州、南京一带。这每回带回辽东地商货,除了粮食是大宗之外,便就是布匹次之。若要真细算的话,怕是每年有近十万匹各式棉布运往辽东。”

严安途说道这里,缓了缓,看了看苏翎的反应。

苏翎见此,便问道:“胡德昌那里没有个总数么?”

严安途却是不知道,赵毅成便答道:“大概没有。这每回运回辽东地商货,都是即到即分发,并没有存货囤积。想必总数是不太清楚。”

苏翎望着严安途,

“你自己有数?”

严安途点点头,说道:“我经手的部分,都知道确切之数。



“嗯,”苏翎想了想,说道:“我倒也没算过这几年用过多少,军中用的布匹,还得胡显成才清楚。想必,那些布匹,还有民用的部分吧?”

“是地。”严安途答道:“将军,这军用,只能算是占着三成之数。实际上,辽东得到布匹,除了一部分运往海西、东海之外,还有与朝鲜商人交易一部分。真算下来,每年十万匹,还不够所需的。”

“真有这么多?”苏翎有些好奇,说道:“往年辽东也有这么多需要么?”

赵毅成说道:“大哥说的是哪一年?”

苏翎一笑,说道:“当然是说我们还没出山的那些年。”

严安途便答道:“往年没有这么多。这一是因路途太远,海运远没有现在便利。再说,这经山东过海去辽东的路上,各地盘剥勒索的关卡,可让商家赚不了多少利钱。再就是,辽东当初都是由朝廷拨付布匹,以供军需,不像如今都是要用银子买地。那数目可就不太清楚了。不过,的确没有眼下这般多。”

“十万匹”苏翎自言自语道:“这得要多少银子?”

这还心里真没数。苏翎一向只管军营,这余下地银钱、物品,都向胡显成、胡德昌调拨便是。

“将军,”严安途说道:“这都是数百匹,近千匹一次这般运送的。积少成多,便有这个数了。如今辽东往返山东地商队,每一趟都有携带。”

苏翎想了想,问道:“山东地面上,没有大的布商么?”

严安途笑了笑,说道:“将军,能一次卖出数百、上千匹布地,就是已经算是大布商了。”

当然,苏大将军的军需、饷银总数是以百万计,这数百匹布也不过千多两银子,这大小之分,便自然不同。

严安途接着说道:“这几年,辽东所需棉布日多,在山东地面上的布商,大多与我们有过交易。但这数量,却是不及供应,往往都要等上一段日子,才能接得上,这也是为何都是分批运往辽东的原因之一。”

苏翎瞧着严安途,笑道:“这就说道你最初那句话了。山东所产的布匹,不多么?”

严安途说道:“不多。山东布商,除了本地所产棉布之外,还要往松江、苏杭、南京一带贩运,这里面,辽东所需虽占了大头,但山东本地,确实产量不大。”

苏翎说道:“嗯,你接着说。”

“将军,”严安途说道:“这山东百姓,除了种粮之外,便是种棉最多,朝廷的赋税,也是要缴纳布花的。是故,这每家每户,可都种有棉田。那米粮、豆麦用来自家食用,这棉花却是用来换银子的。山东棉花产量,为数可是不少。但大多都由江南那一带的织布作坊购去,每年,运河上往来棉船,可也有不少。”

严安途看了苏翎一眼,渐渐步入正题,说道:“山东本地,虽也有一些织布作坊,但都不过几十人,上百人,且多分布在运河一带。”

这山东运河一带,便是眼下徐鸿儒闹事的地方。

“在登州府这边,却还没见有雇人织布的作坊。山东全境,大多是百姓自家纺棉织布,那些布商,也都是在从百姓手中收购而来。那棉布的品质,便远没有江南一带的好。如朝廷需要最多的三梭布,一般的山东百姓家里,便织不出那般好的档次。”

苏翎看着严安途,问道:“你打算如何办?”

严安途又是一怔,但立即说道:“属下在江南一带行商时,便留心过那些有关织机的事情,与一些老师傅也有过叫道。所以,属下想在登州府,专门设立一间较大的作坊,采买棉花,雇人修造织机,然后集中起来,办个大作坊。”

苏翎看了看赵毅成,笑了笑,却没表态。

严安途忙接着说:“将军,属下算过,这在登州府办作坊,棉花就在山东本地采买,人手也在本地雇佣,只需花些银子修造一些织机,这若都办妥了,以年产一万匹布来算,这每匹可能省下一钱银子。”

这自己织布,只要量能大些,总要比买划算。一钱银子省下来,一万匹便是一千两,虽然数目不大,但毕竟在登州府,是头一回。

严安途说的急切,那苏翎却猛然回了一句,说道:“一万匹?不,要办,就要办年产十万匹的大作坊。”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二十五章 以商为引

万匹布的数目。那严安途倒是的确言之有据。在苏面前说话。可不敢有半点虚言。或许说那安途并未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能真的与苏大将军面对面的坐在一起。但这心里怀着这样的心思。便该说是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眼下果然让他等到了。

不过。十万之数虽然不虚。那布场的方方面面。严安途倒是也琢磨过。但却没想到苏翎不仅赞成。且直接便将十万作为布场的目标。十万匹布是什么样子?一般百姓人家没日没夜的纺棉织布。这一年下来。不过是能将就着过的不错。除了缴纳朝廷岁赋之外。还能换些银子添置家用。但也仅此而已。这手工棉织布。费的就是人工时辰。若当真那么容易织成。又哪儿有那么多贫寒之家?

安途当即在心里算计着这的需要准备多少部织机。又要雇佣多少人手。才能达到这个目。此时。大明朝境内。在江南一带已经有如严安途所说的这种布坊存在。雇佣数百人的。也并不鲜见。但这仅限于江南一带。尤以松州苏州南京为盛。严安途多少也是受其影响。才决定在这北边办上一个。在山东境的西三府运河岸。类似的作坊也有。登州府。当真是个空缺。

苏翎见严安途一脸重。嘴唇微微蠕动。也听不清在说些什么。情知其必然在算计。便笑着说道:“这十万匹。也不必立时便就做到。只是既然要办。就要办的大些。难你心做这事。此事就由你去办便可。”

安途忙答道:“是。”

“本钱么”苏翎|看赵毅成。笑着说道:“赵仕哲不是这回也了不少银子;给你调拨个一万两。你先置办着。随后再看情形添置。”

“够了。够了。”严安连忙说道:“原先预计。便没这么多。”

苏翎摇了头。思索了片刻。问道:“说说你具如何办?”

途定定心神说道:“的方都看好了。就在蓬莱|边。离码头很近。原本新修一座作坊。倒不多少银子。不过。那边有一处仓房。原主人是用作客栈的。因主人不打算再做。正好接过来改建。更是省事不少°

安途尚未说完。苏翎便打断说道:“这你定便是我是问那人手如何寻?”

严安途笑道:“将军这种棉的人家。多都会布。只是各式花样不一而已。如今只需雇佣人手便可这做工的纯赚些手工银子。可要比自家织布要划算的多。人手是不愁的。”

苏翎看着严安途。见其心百倍的样子便说道:“既然如此。你便先办着。不过。这在山东要花银子办事。可不仅仅就是办个布场。不然。就算在辽东办也一样的。倒必另。”

安途一听。有些急了这话里怎么就换了风向呢?

“将军”严安途张口叫了声便旋即又停下。脸的不安。

赵毅成笑道:“老严没想到你还是个急性子。这话还没说完呢。你接着好好听下去。我大哥出的|意。可都不是简单一件事而已。”

苏翎笑了笑。又茶来喝了一口。在严安途看来。自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气派。

“这十万匹布的目。”苏翎缓说道:“为的是辽东所需之数。这是最简单的一个目的。这先给你一银子。便是前期置的修筑所需的花费。”

安途仔细凝神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儿。

“至于这具体要花少银子。我现在也没个总数。”苏翎笑了笑。说道:“总之我交代下的事情。你要是都办到。这银子是要多少便拨多少。当然。总最后要赚才是。这;。你能做到吧?”

“能。能。”严安途连声说道:“军放心。这事我琢磨很久了。绝不会做亏本买卖。”

“那就好。”苏翎说道:“这山东的面上。军事的。你也插不上手但这生意经。你可算是行家里手。本来你今日不提。我倒还要好好寻个人来办的。今日便都给你交待了。”

“是。”严安途说道:“请将军咐。”

苏翎转头看了看赵毅成。这才回头道:“这最重要的。严安途。你大概也是知道我们怎么走到今日这个样子的。所以。事情虽然是按生意来做。但最终的结果。却不仅仅是赚那几两银子。”

安途严肃起来。听苏翎话里的意思。那便是要当严安途为自己人。重用了。

“山东的方。眼下我们只到了登州府。”苏翎便想。说道:“这既有利处。也有弊:。利在过于偏远。不至于太过招摇。而弊处。却是你将来要办的。必定要招摇一下才好。”

这话在严安途听来。是充满了玄机的意味。不敢插话。只管听着。

“在辽东。我们是从土的入手。开始重新创建。”苏翎接着说道:“眼下我们已经做到了。”

赵毅成在一旁点点。接着听苏讲述。对于在山东的战略部署。赵毅成等人出于习惯。先就不会对苏翎的任何意向有所反对。今日苏翎这般讲述。会对理解苏翎的全部意图。有所帮助。

“辽东是打出来的。但在山东。正如我们将要做。至少明面上。不是打出来的。所以。这土的的分。便不能再如辽东那般行事。”苏翎说道:“建立农庄。也是据这个实情而定的。总之以后除了荒成田之外。再增添田亩数。便只有买卖一条。尤其是在这回事了之后。山东登州府本的并未遭受|么战火。有土的的人家。怕还是居多数。就算有个几百亩的的人家也不如辽东那。多数并不见的是恶人。”

安途听着。似乎自己无关。但当然不敢有所表示。只好默不作声。继续听着。

“这回要处置的都是数千亩万亩土的的大户。其余的。都已经吩咐过了。不会去动”苏翎轻声说道:“但日后。这些人。却会是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人群。这如何让们与我们走在一”

苏翎说道这里。向严安途。接着说道:“这就要看你这回般的事了。”

安途当然不领略苏翎的意思。迟疑了一下。问道:“还请将军说的细一些。往常我都是往生意上想的将军说的这个还从未去琢磨过。”

“嗯。”苏翎点;。说道:“由现在开始你便要多想想。那胡德昌。原本不也是与你一样?如今的。做的可仅仅是自家那点生意了。”

“。”严安途规规矩矩的答道。

“如今天下之人。想来只有三条路可走。”翎:“一是读书。这为的便是走科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