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215章

明月东升-第215章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六千多名士卒,苏翎连瞧都未瞧一眼,只派人又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想回家的,即刻离去,当然,这什么盘缠、粮食的,可概不负责;另一个,便是担任运送粮草军需的辎重队,粮食管够,月饷八钱。因时间较短,也来不及统计这些人中到底都是哪儿的人。不过,直接回家的人,仅仅有二百多人,余数仍然有六千之多。

这一营辎重兵,苏翎很快便交给辽东经略袁应泰派人接管。此时袁大人手里还有不少武官等待分派,是故这一营人马也旋即都配备了武官,当然,这千总武官管带百人,游击将军带兵五百的事,也就不稀奇了。不过,这现象并未持续太久,各武官的家丁,再加上原来被苏翎拆汰进运送辎重的士卒,袁应泰手里便有了一万二千多人马。

这部人马全部都被派做在辽阳与海滨往来运送军需、粮草,这加上那无数大车、骡马,自然要比那些民夫要有效且快速许多。不过,这自然抢了那些想换取粮食养家的民夫的饭碗。对治理民事自有一套的袁应泰,随后便又从中挑选了一万人左右,也按辎重兵的模式编制成伍,月饷倒也按八千核算。只不过给的仍然是粮食,算是两全之策。当然,相应的辅助手段。是粮价按地辽东平常价格发放。至于那些老弱病残,暂时无法顾及,只能听天由命了。自此,两万二千多有组织的辎重兵们,便日日不断地在这段路上往返穿梭。

初步剔除贪生怕死之辈,或者说裁汰了最容易动摇军心之人,苏翎便开始整训那剩余的三万四千多明军官兵。

鉴于那三百五十辆火炮战车。可是难得之物,苏翎决定建立战车营。这第一步,便是招募炮手以及鸟铳手。这三万多明军之中,原属于浙兵地,既有败兵,也有新近入辽的,算是熟悉火器燃放的兵。不过。总数也不过一千人左右。且只能说是会燃放而已,这准头以及鸟铳齐射的战阵。却是丝毫不能指望。

苏翎考虑再三,决定调镇江堡的汤南凯的火器四营赶赴辽阳。汤南凯的火器四营。是苏翎所部唯一地火器配置,战车火炮一应齐全。这么些日子里。汤南凯从未停止过训练,火器四营已经算是精兵。接到命令之后。汤南凯立即全营开拔,并尊苏翎之令,先命一千鸟铳手先行,三日抵达辽阳,进驻战车营,而大部火炮战车,则于五日后抵达辽阳城外。这四百多里山路,也好在是原有辽东驿路,这时间上也算是快的了。

另外,一直在朝鲜义州的朝鲜元帅姜弘立,终于等到了苏翎的命令,其已经募集的五百朝鲜枪手,也立即开拔,由姜弘立亲自带队,奔赴辽阳。自然,其接到的大明朝公文,不仅有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苏翎的大印,另还有一封辽东经略袁应泰地公文,被送往朝鲜国王处。结果可想而知,朝鲜国王与大臣们,还庆幸这一回,大明天朝仅仅要了不多地人马,对义州发生的圈占土地安置辽东百姓地事情,也就继续忍了下去。不仅如此,还主动调拨了一部分粮草、耕牛、农具等等,送给目前在镇江堡坐镇的胡显成参将使用。

战车营是个例外,将鸟铳手、炮手再次划分出来之后,这剩下地明军官兵,便有例可循,做起来便轻松多了。

因千总以上武官,已经由辽东经略袁应泰调走,另行安排。这辽阳城外新的五座大营之中,最高地便是把总一级的低级武官。这把总虽然算是武官,却与兵相差不大,且与兵们也是最熟悉地,这不论是从何处调拨的军队,把总与兵还算是始终在一起,不属兵将分离的部分。那些败兵之中,也是基本是按原属建制编制的小队,只有新招募的广宁一带的新兵,才由新任把总管带。目前几座大营之中,便是这些基层武官维持日常运作。

有鉴于此,苏翎分营集中把总一级武官,直接考核骑射、兵器等等各自擅长的功夫,倒是照着明军惯例的标准,一一记录成绩,以待重新调整任命。而那些士兵们,则仍然是按一等兵等新的士兵标准,进行选拨、筛选。此时负责监督、管带的,都是第一次选拔出来的一等兵们,个个都昂首挺胸,勒令参选的士卒们按照老规矩,在辽阳城外的那一段路程上展开新的军营生涯。由此,辽阳城外大群奔跑的士兵,连续有半月,都没有断过。

等这些都已经安排妥当,苏翎这才将目光投到那些高级武官的身上。

除去战车营的一千多名士兵,这仍然剩下三万二千多明军士兵。若是算上苏翎以五千黑甲骑兵为底子创建的五营人马,加上祝浩在弓长岭驻防的一营,这辽阳城外共计有八万人马。刨去专管运送军需、粮饷的,也还剩下六万多人。苏翎决定待选兵之事结束后,便将部分人马调给郝老六以及千山堡的余彦泽、曹正雄三部。以三人目前的手段,足够消化这部分人马。

不过,即便如此,这辽阳城外始终要另建两营,才能便于调动、指挥,这武官人选,依旧脱不掉稀缺的局面。按每营五千编制,总计八座大营,苏翎不仅从千山堡以及驻扎在海州的郝老六处调集一些武官赶赴辽阳。也必须从袁应泰提供的武官名单中选择一部分,才算勉强够用。

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初次筛选,标准倒没与苏翎商议。以袁应泰承诺过的相符,这凡是不能严守军纪,贪污军饷小有名气、且没有过军功、战绩的,一概被派往辎重营管事。那被苏翎按着名册召集到总兵府上地,倒也有二十一名千总官,十名游击将军,七名守备官。至于总兵、参将等等更高一级的武官。辽东经略袁应泰一个没放出来,以保证苏翎做事不受任何潜在的干扰。

这三十八名武官,披甲戴盔,在总兵府前院地空地上站成三排,静静等候苏翎的接见。那总兵府外,则全是各武官的家丁,数目各自不同。最多的一位游击。有一百二十名家丁,最少的一位守备。则只有三十名。估计,这与武官的家财有关。当然,也与贪污军饷的多少有些关联。虽说朝廷已经将各自武官地家丁计入军饷范围之内。但却不足以让家丁成为武官们的依靠。没有额外的赏赐,家丁自然不会太多。

这些数百骑兵的家丁。在总兵府外乱哄哄地散落着,不过,很快,护卫队长唐平便出现了,大队的护卫骑兵们立即勒令所有家丁静声,并按各自所属列队等候。有几个家丁嘴里刚嘟囔了几句,动作稍慢,随即便被砍了一刀背,并被呵斥道:下回立斩。若在平时,这些被宠掼坏了家丁难说会不会拔刀相向,可惜,见着苏总兵护卫骑兵们的黑甲着装,以及那些大大小小制作那精良的装备,可都没一人敢真地动手。

总兵府内地苏翎,也在大群护卫的簇拥下,出现在武官们地面前。所有在场的武官立即站直了身子,竭力在这位新出现地辽东总兵官面前留下一副精干的印象。

苏翎瞧着眼前这些武官,一一挨着顺序打量着。这体格、精神,倒都是不错,不过,看起来,这之中大多数都有四十岁左右了,只有不到十人看着还年轻。“上过阵,杀过人地,左边列队。”苏翎低沉着声音说道。

大概是这些武官都听说的了这新任辽东总兵官是个年轻得不像话地青年,可这第一句,便出人意料。武官们稍稍犹豫了一下,很快便站出来六个人,在苏翎的左侧排成一列,剩下的,似乎都在某种不安之中,微微扭动了下身子。

苏翎向那六人看去,却是略微一怔,原来,这六人却正是那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看起来都是不到三十的年纪,个个站得笔直。苏翎走下台阶,站在六人面前,一一打量了一遍,才说道:

“都报上名来,在何处任职,都杀得什么人。”

“驻防蓟州镇千总杨金凤,杀的是鞑子。”

“驻防蓟州镇千总章友世,杀的是鞑子。”

“驻防蓟州镇千总汪林亚,杀的是鞑子。”

“驻防大同镇千总何强永,杀的是鞑子。”

“驻防榆林镇千总姜荣祥,杀的是鞑子。”

“驻防宣府镇千总袁欣博,杀的是鞑子。”

六名年轻武官高声说到,声音洪亮,显得颇具气势。

苏翎说道:“都是千总?这么说,你们都是与蒙古人交过手?”

“是。”六名千总齐声说道。虽然对苏总兵说蒙古人而不说鞑子有些奇怪,但却不影响六人敬佩的目光。这年轻人总归是羡慕年轻人的,以苏翎的模样,看起来自是与这些武官差不多的年纪,但人家已经是总兵官了。

“好。”苏翎说道,“好男儿自当杀敌立功。只要肯拼命,你们日后个个都会是参将、总兵官的前程。”

苏翎话锋一转,又问道:“愿意跟着我杀敌么?”

六名武官齐声说道:“属下愿追随将军。”

“你们便留下了。”苏翎说道,“这便去营中等候吧。”

“是。”六人说完,便鱼贯而出,那门外自有人安排。

苏翎这才转身,打量着剩下的大部分已是中年,却是未染过血的武官们。其实,这也不能怪这些人,大明朝此时以数千里的边墙防御,除了辽东战火连天之外,其余的地方,可都是小股袭扰而已。若是坚守不出,却也不是罪过,反倒是职责所在。那六名年轻人,怕是年轻气盛,立功心切之故,若不是追击杀敌,怕也是无任何功劳可言。

这些中年武官之中,也不知哪个是叫毛文龙的,不过,苏翎却也没有多问,只打量了几圈,才淡淡地说道:“你们。。。。都会袁大人处吧。”

武官们一愣,谁也没想到,这位年轻的总兵,话都未说几句,便将他们打发了,但是,武官们也不得不应声离去。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二十七章蒙古一部

辽东总兵府中那一幕,却让年轻的总兵官苏翎在逐渐蔓延的传说之中,又多了一个癖好,那便是喜好年轻武官。这若是追根朔源,难免要跟那日被苏翎打发了的,如毛文龙一类的武官有些牵连。不过,毛文龙等四五十岁的武官们倒没有在辽东经略大人袁应泰面前多嚼舌头,仅仅如实禀报而已。

而辽东经略袁大人,也仅仅是一笑而罢,年轻人嘛,总该有些无法理喻的事情。话说如今苏翎所创建的大捷,又有什么道理可言?真按理来说,那杨镐、熊廷弼,哪一个不是论起来都是赫赫有名之人?结果呢?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自打跟苏翎提过亲事之后,这尽管没有满意的答复,却已经不知不觉间,将苏翎视为晚辈来看待了。这等小事,当然不足一提。

那六名年轻的千总官,苏翎倒也无从查实其过往经历,只是令其在军营中与其余的士卒一起,每日出操,熟记军纪条款。这些千总官与那些筛选过一次的把总们,以及还未正式编制的士卒们,这才知道,这位苏将军制定的军纪,条款不多,但却都是一个斩字。这使得无论过去是否受过军纪的官兵们,无一不凛然于心,个个都老老实实,听从那些穿着黑甲,但却不知具体官职的人调遣。

不出十日,军纪、出操站队便已然达到苏翎所部的基本要求,而士卒、武官的筛选事宜,也已接近尾声。苏翎这才将那六位年轻的武官传到总兵府,等六位武官进门之后,才发现。还有二十五名把总武官,也已在总兵府中列队等候。

苏翎在总兵府后院的一间宽敞的厅内,摆下酒宴。要与这些武官们共饮一番。

六名千总与二十五名把总武官们,在护卫地引领下来到后院,进入厅内,寻着各自的名字坐下。这每一名武官的座位旁,都另置有一张矮几,上面是几个包裹。同样写着武官们地姓名。这次赴宴的武官,无一例外都是识字的。这恐怕是苏翎所部在千山堡提拨武官的最大不同。

苏翎出现时,全体武官全部起立,面向苏翎。

“都坐吧。”苏翎笑着说道。

“是。”武官们的齐声回答,让屋子顿时显得有些小了。

“今日。”苏翎与赵毅成自坐一桌,说道:“与各位共饮几杯,也算是都熟识一下。”

下面的武官都望着苏翎,多少还是显得拘谨。

苏翎端起酒杯。说道:“来。干了这杯。往后大家同在营中。要相互扶持。共同杀敌立功。”

众武官依言都举起酒杯。随着苏翎一饮而尽。苏翎放下杯子。笑着说道:“好了。下面各位请便。不必拘束。咱们今日便是闲聊。过了今日。便要等到剿灭了建奴。再来喝酒。”

见年轻地主官说话随意。也没多少架子。下面地武官们便略略放松。身子也明显开始舒展开来。

苏翎也不多说。举步走向那六名千总一桌。坐在空着一张凳子上。说道:“你们几位。都与蒙古人打过仗。说说看。那蒙古人好不好对付?”

六名千总武官杨金凤、章友世、汪林亚。何强永、姜荣祥、袁欣博。俱都彼此望望。却是谁也未开口。

苏翎一指杨金风。说道:“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