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163章

明月东升-第163章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里能不理?”袁应泰话中有些讥讽,似乎将自己放在那些文官地对立面,说道:“就说原监军道高出,辽阳初陷时便自辽阳逃归广宁,在广宁没待上半日,便上书朝廷,说辽阳失陷。复言广宁不可守,请捐以予西虏,用蒙古人去攻打建奴。此人已被遣缇骑逮送京城。不仅如此,朝廷之上,还有人有类似言论。甚至说用收复地疆土给予蒙古人,以此算做奖赏,予以激励。”

苏翎有些哭笑不得,这些文官在军事上当真可笑。

袁应泰接着说道:“最终皇上能与大臣们达成一致,还是在于银子上。”

“银子?”苏翎好奇地问。

“对,银子。适才已说过了,大部分地饷银都用来募兵。而募兵地实际情形。实在不堪。朝廷上有人言:按自有东事宜来,其贻祸最烈者无如募兵。盖招募之兵。率皆市井乌合,御敌则不足。鼓噪则有余,前后糜金数百万,曾不能得一卒之用。甚者逃而为盗,奸民饥民揭竿从之,中原自此多事矣。”

苏翎心中一怔,这朝廷之中,倒还真有看的远地。

“此言不说十分,却也有九分属实。”袁应泰说道,“皇上一面是不忍再拿内帑却填无底之洞,而大臣们也因处处要饷而头昏脑胀。所以,我在密折中给皇上提议,暂停招募新兵,也无需再从各镇调集兵马,仅让已在路上地兵马继续赶往辽东入关便可。仅这一步,便能省下无数银子。”

“哦?”这却是苏翎没有料到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袁应泰会想出这么个主意替朝廷与皇上省银子。

“袁大人,你当真觉得不要再继续调集兵马了?”苏翎问道。

“是的。”袁应泰看向苏翎,说道:“你不是说,这辽东你能收复么?”

“那当然。”苏翎被堵住了嘴。

袁应泰接着说道:“或许这个提议当真有作用,再加上你的大捷。你说朝廷会不会相信你能收复辽东?”

苏翎唯有点头。这朝廷用了三个经略,花了上千万的银子,调集兵马数十万,也唯有过一次胜利,反观苏翎,仅仅是袁应泰的一步试探,也只给了个参将的职衔,便能做到大捷,且有俘获明证所言不虚,怎能不改变想法?

苏翎转了转眼睛,问道:“除了官职,朝廷还给了什么?我要地那些工匠呢?”

袁应泰扬扬眉毛,说道:“怎么?这官职你觉得还小?”

“不过是个总兵。”苏翎说得很淡。

的确,大明朝此时文武官员数万,总兵虽是武职最高的职衔,可也为数不少,再说,这辽事战火中升任的总兵官,也是多之又多。当然,对于苏翎这位从未在这么高的职位上享受过地人来说,总兵官到底有多威风,他是不清楚的。

“不错,辽东总兵,”袁应泰面色稍稍严肃起来,说道:“还有提督辽东军务,征夷大将军。朝廷已经送来新铸的关防大印。仅凭这些,你就能在辽东管辖所有的兵马、百姓。”

“这样?”苏翎似乎这才明白官职的效用。

凭着这些,那么苏翎所做一切都名正言顺,且无人敢于违抗。甚至对于朝鲜,也可随意发文驱使,可不像以往动辄威胁一番。

“朝廷有没有派遣监军?”苏翎又问道一个关键问题。

监军是文官控制武官的一个手段,甚至可以直接接管主官的带兵权。

袁应泰望着苏翎,说道:“暂时没有,但肯定会派。你回去看看圣旨便明白了,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听从辽东经略地辖制。”

不说他袁应泰地名字,而说辽东经略,算是给了苏翎几分面子。苏翎当然明白这一点。

“那袁大人是否全力支持?”

“我已经说过了。我的仕途可都在你身上,这辽东,也着落到你身上。你放心,即使朝廷派驻监军,自有我来对付,不会妨碍你带兵。”

“多谢大人。”苏翎当即从椅子上站起来,深深鞠身作揖。

苏翎这次可是诚心诚意,尽管对大明朝文官一向没有好感,但袁应泰做到这个份上,那是举世难见地。且不派监军一事提都不必提,肯定不会通过,而有袁应泰对付,自然让苏翎省心。

袁应泰见苏翎此番比拿到圣旨还要有礼,叹了口气,说道:“朝廷对你有疑心,还是在情理之中,你也不必多虑。只要你全力收复辽东,诸般事务,我都可以帮你挡着。如今,我们算是在一条船上。”

“大人放心。”苏翎说道。

“我的提议,皇上显然已经赞同。所有兵马已经动身地,都赶赴山海关、广宁一带驻守。此外,不再调动兵马,所有的粮饷、器械,都交给你了。”

“有什么?”苏翎禁不住露出喜色。

“皇上拿出内帑一百万,专门给你部人马的饷银。另外,令工部解紫花布铁甲三万副,选锋梅花甲五千四百副,帽儿盔三万顶,刀斧弓箭将军神锐铳钢铁哨黄等一律发给。你要的工匠,此时说不定已经到了天津。”

苏翎略张着嘴,都有些合不拢了。这可是多少甲杖器械啊,比那一百万饷银还要诱人。

袁应泰满意地看着苏翎,总算有一种表情,是自己估计到的。

“朝廷已经调集船只运送,不过,你还是得派镇江水师前往接应,早日拿到,早日练兵。”。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五十二章 苏系武官

天启元年的三月,大明朝辽东都司与天明汗努尔哈赤所建后金国是各有得失,难分胜负。

最初沈阳失陷的消息报至京城,朝廷上下顿时哗然,而后辽阳被围的警讯没隔几日又到,再次引起满城慌乱,京师当即戒严。这几乎成了下意识的动作,已经没人关心是第几次如此举动。总之是辽东一败,京师便有一番整治,以至那些无法参阅邸报的大户们只要见到戒严,以及满城都是坐轿奔向内城的官员,便知必是辽东再失一城。

不仅仅是戒严,还有已经习惯了的内市也迁移至北安门外,并有榜文宣称,开市日期不变,只是要等平虏之后,再迁回原址。同时,在京城编制保甲,严查奸细,而不出数日,便有数名奸细被斩首示众。一时间真可谓草木惊风,风声鹤唳之态。

而朝堂之上,集议辽东方略的群臣又各有一番展现。那些大僚们均是缄口逊避,问及便称要另选辽东经略人选。而最激烈的,莫过于那些言官、御史,这些人是有言论特权的,说错了话全然不担心会被处罚,且本就靠嘴皮子、笔杆子吃饭,此时当然肆意抨击、驳斥,甚至卷起袖子举拳相向以及吐口水之类的举止,也在堂堂大明朝廷上演,根本不顾及朝庙之容。

当然,起复熊廷弼一事,也是被议论过的,这又引起以熊廷弼为中心的两面不同派别的争论。当初弹劾熊廷弼的官员如今都不敢再出声,原来攻击的,便是熊廷弼稳坐辽阳不动,由此换上了一去辽东便要收复抚顺的袁应泰。这下可好,抚顺还没等定下出兵日期,这沈阳倒是落到了努尔哈赤地手里。且辽阳也危在旦夕。若是按这些大臣们心理想地。可没人认为辽阳还能存得半日。

这样一来,当初弹劾熊廷弼的,到成了被弹劾的目标。单这一事,便足足议论了一个时辰,直到皇上怒气渐生。才稍有收敛。当然,如今辽阳还在袁应泰手里。熊廷弼的起复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袁应泰的大捷报到京城,场面顿时逆转。倒不是说袁应泰如何力挽狂澜,大多数地言辞,均指向赫图阿拉被焚一事,什么天意、征兆等等,尽是些言之无物的废话。正如袁应泰所说,对于苏翎,以及辽阳地守、弃,天启皇帝与大臣们还是谈论了许久。不知那种细节到底如何。总之一切结果,都顺从了袁应泰的提议,倒是辽阳的处置,没有明确指明,而仅仅是“随机应变”四字。

但这四字也便够了,至少袁应泰已经得到事后可以解释的指示。

关于饷银,朝廷倒是立刻停止了进一步调集、招募各镇兵马的动作。除了已经出发的兵马一律限期抵达山海关外。不再拨付一钱银子给那些光叫喊着无银便无兵的各地官员。当然,对在途中的兵马。银子是早已发放了的,朝廷也不再容忍拖延。给总兵王威也加了提督援辽兵马的头衔,令其可不经禀报,斩参将以下违令武官。

按朝廷最终议论地结果,这辽东兵马,也不过从将、兵上着手。如此大捷的建立者苏翎,当然独一无二。眼下整个大明能调往辽东的宿将已是不多,再说能调动的大将,大都在辽东阵亡,一个不剩。选择苏翎,也是唯一的指望。是故天启皇帝这回没在吝啬内帑,一发便是一百万,指明专给苏翎领兵之用,其余兵饷均在辽饷中支用,不得占用此项。而原发往后续调集、招募士卒的铠甲、器械,也都优先调给苏翎。

大明朝整治辽事,似乎都在此一举,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苏翎这边,期盼着苏翎能一举收复辽东,擒获努尔哈赤,让这偏居东北地一块土地,不再汲取整个大明朝地血液。

辽东总兵加提督辽东军务。征夷大将军苏翎。由此得到整个大明地支持。而辽东经略袁应泰。名义上仍然是辽东地最高主官。管辖辽东所有文武官员。但如其所言。此时也作为苏翎地后援。专责与朝廷地公文往来。

征夷大将军地关防大印。以及一应仪仗。都是朝廷匆匆赶制而成。袁应泰交给苏翎地。可不止这些。随着天津至辽河口地海船而来地。几乎有半船都装运地是有关文书、仪仗、关防大印。以及赏赐之物。其中布匹、绸缎以及上千付铠甲、宝刀等等武官专用地物事。都是赏赐给苏翎以及相应升职地武官们地。这种“殊荣”。可是其余地辽东武官从没有享受过地。

苏翎麾下地武官们。当初一起逃出边墙在群山之中茫然谋生地兄弟们。俱都荣升大明朝正式武职。且各有赏赐。

作为首领。大明朝辽东地希望。苏翎得到地赏赐自然最重。

赏赐给苏翎计有:银一千两。绸缎二百匹。棉布一百匹;另赏选锋梅花甲五百付。锋利倭刀五百把。用以充实家丁。

郝老六、赵毅成、胡显成、汤南凯、余彦泽、术虎以及镇江水师地冯伯灵共计七人升参将衔。各赏银一百两。绸缎十匹。棉布五十匹;另赏紫花布铁甲一百副。锋利钢刀一百把。

其余秦瞎子、胡秋青、顾南、郭杰中、金正翔、彭维晓、袁玉庆、袁山月、罗英、伍祥天、曹正雄共计十二人升任游击将军。各赏银五十两,棉布二十匹;另赏紫花布铁甲五十副,锋利钢刀五十把。

这中间除了尚在京城的徐熙,苏翎的十五个兄弟都得到升赏。真正是一荣俱荣,那些兄弟得到这些赏赐之时,虽然并不稀罕,也多不关心这些职位、品级的高低,但这一片官职名称,还是令苏翎的兄弟们心潮起伏,良久不能自抑。

当初的一番奔波。那些隐在辽东边墙之上默默无闻、无人关注的小兵。任谁也不会料到会有今日这般辉煌。他们的这位大哥,当真带着兄弟们走出了自己地一条路,一条完全不同于祖辈地路。谁说是命里注定?只要跟着大哥走,穷人也能当将

这些仅仅是截至到游击将军一职的武官,另随行而至的。还有数十道千总、把中以及守备、备御等等空扎,要苏翎任随委任。只消将名册报知兵部备册即可。

有了这些空扎,那些在武官学院培训过的低级武官们,也都被升为千总、把总。尤其是那些最初跟随苏翎的女真武官,也未受到不同对待,如术虎地弟弟乌林答,还有尼忙古、阿里侃、浦卢虎等女真武官,大多是千总武职,最低也是把总。另外还有几名蒙古武官,也被授予把总职衔。

这些低级武官的共同之处,便是跟随日久。且都在武官学院里受过训,即便是不识字地武官,也有人专门讲解。这便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想升职,则必须是武官学院出来的人。自此,武官学院便成为苏翎麾下官兵个个心驰神往之地。而最先受过苏翎亲自整训过的武官,甚至成为一种得以炫耀的资本。因为后面的数批学员。已经很少见到苏翎的讲解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些游击将军以上级别的武官授课。

当然。得到正式的任命文书以及赏赐之物,要花上一段时间。尤其是术虎所在地海西,路途遥远,接到苏翎的命令时,已在一月之后了。

留在辽阳城内的哨探队长钟维泽,被苏翎授予千总职衔,正式管带辽阳前线的所有哨探,兼管与蒙古喀尔喀一带的联络,是胡秋青与苏翎之间的联络纽带。对于千总这一级别,朝廷自然无法赏赐到这个地步,但苏翎仍赏赐其白银五百两,算是此次作战的奖励。

这次大捷,缴获颇多,苏翎与胡显成等人在镇江堡时便决定奖励官兵,抚恤阵亡将士,那些受伤地士兵更要重重奖励。好在此次光是在辽阳城内得到地银子就有数十万两,以往仅仅是口头奖励的法子,如今变成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