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翎无奈地摇头,说道:“一步一步的走吧。眼下先解决好镇江堡地事,金州嘛,怕是还得等努尔哈赤有进一步的消息才能肯定。我们看着金州不错,那努尔哈赤也一样知道。从沈阳至辽阳,再到海州、然后沿海到金州,都是富庶之地,粮草、人手,都是吸引努尔哈赤的部分。努尔哈赤若是想恢复元气,必然要再攻辽阳,然后不是向西打广宁,便是向南下金州。这两者怎么都比攻打宽甸与镇江堡有利,行军方便不说,收获也多。”
“所以大哥选择镇江堡,就如当初一样,我们还是躲在后面?”赵毅成说道。
苏翎看了看赵毅成,笑道:“说躲也行。不过,我们当初若不是躲着,怎么有今日的雷霆一击?”
赵毅成笑着回到:“那镇江堡不是又可以安慰一段日子?最好也能有个一两年时间,到那时,大哥今日所说的,也该见到效果了。”
苏翎答道:“希望如此。我本想直接将辽阳弃掉,让努尔哈赤暂居辽阳,这样,一举一动,我们都能知道。当初努尔哈赤在辽阳城内暗伏人手,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若是其将所有的女真诸申、阿哈们迁移到沈阳、辽阳附近耕种,那就最好不过了。”
冯伯灵又是不明白,插嘴问道:“那不是努尔哈赤有更多的田地可种么?怎么还是好事?”
苏翎笑着解释说:“冯大哥,你想,眼下努尔哈赤仍然在山里,不说我们去攻打,就是大明朝廷,也不敢轻易进山。若是到了辽阳、沈阳,这便是到了明处。你说是在山里打好呢?还是在辽沈一带的平地一战好说道进山作战,或许苏翎所部丝毫没有畏惧之处,但大明朝廷的官兵可是没有人敢说这话。但换到辽阳、沈阳,大明官兵可是熟悉地很,至少在朝廷兵部的地图上,各处地形地势都是明明白白的标注着。这正好让那些文官们调兵遣将有了用武之处。
“再说,”苏翎接着说下去,“当初努尔哈赤是怎么袭扰辽阳、沈阳的,我们依法照办。且种粮可不是一月两月的功夫,到秋收时,大明朝廷难道还调集不到数万兵马么?倒时就算大明朝廷集兵于广宁,不急着收复辽阳、沈阳,努尔哈赤也会寝食难安,不解决广宁一带地兵。他是不会放心住在辽阳地。这样一来,努尔哈赤反而处于我们与大明的夹击之中。哪一边,他也不敢轻动。”
冯伯灵边听边想。不由得为这般设想叫好。
苏翎接着又说:“可惜,袁大人非要在辽阳驻守,这广宁一带地兵又都调往辽阳,若是再一败,损兵折将之下,广宁可就没多少兵马可驻守了。”
冯伯灵问:“你是说辽阳再败,广宁也可能丢掉?”
苏翎点点头,说:“如今在辽阳的总兵李光荣。便是奉命驻守广宁一带防备蒙古人地,还有几个游击、守备,也都是广宁一带各堡的兵马,这一次他们来地倒是快,大约是也想白白捞个功劳。但当真是将广宁一带都调空了。努尔哈赤若是动作快,形势判断正确,便可一口气连下辽阳、广宁。要知道,广宁一带的粮草,可比辽阳还多。”
赵毅成听到这里。补充说道:“据说广宁一带的海边,由海路运来的粮草、器械堆积如山,因为找不到更多的民夫搬运,都日晒雨淋了不少日子了。那样一来,不是又白白给了努尔哈赤?”
苏翎笑而不答。
冯伯灵却急急地说道:“那我们怎么办?”
苏翎缓缓说道:“我们安抚百姓。打造器械。练兵强军,然后。等待朝廷拨付的粮饷。”
“怎么?不打努尔哈赤么?”冯伯灵问道,“难道就看着努尔哈赤得了辽阳。再得广宁?”
这时,祝浩小心翼翼地也插了一言,作为新近掌兵的主管,眼下参加议事,也算是有了发言权。
“将军,若是努尔哈赤得了广宁一带的粮草、器械,不是大增其力么?”
“对啊,”冯伯灵又将话接过去,说道:“若是这一仗打下来,肯定有不少降兵,少说也得一两万吧,再编进八旗,可不是更难对付?”
“降兵越多越好。”苏翎却说了这么一句,说完,看向赵毅成与胡显成。这二位显然没有像冯伯灵与祝浩那般心急,一句话也没有说,只耐心地听几人谈论。对此,苏翎暗自满意,到底是跟随自己很久的兄弟,不过,这冯伯灵与祝浩,还得多做解释,才能进一步明白苏翎的意图。
果然,冯伯灵问道:“为何越多越好?难道人多了还好打了不成?”
“说的对。”苏翎笑着说道,但却没有接着说下去,而是看向赵毅成,说道:“毅成,你来说说。”
赵毅成想了想,便对冯伯灵说道:“据传努尔哈赤练兵极为严格。传说其练兵时,先挖一大坑,然后堆满柴薪,点火焚烧,让新兵从火上越过,若是敢于跳过去的,便收编为兵,若退缩者,立即斩首。所以,八旗兵无不敢于争先死斗。”
“对啊。”冯伯灵却不明白这与降兵有何关系,这不是说得更厉害么?
“可若是降兵多了,不管其怎么练兵,在数月,甚至一年之内,这些降兵是不会与八旗兵一样卖命死战的,一旦战场上形势逆转,怕是反水的人不会少。所以,努尔哈赤得到的降兵越多,甚至多到与八旗兵一样,他便更不放心。不过,他也不得不扩从兵马,以应付大明官兵。这样,不论哪一部降兵出战,他都得派一部八旗兵跟随,以便掌控。这便将八旗兵分散,不会再如以往那样,每战都是八旗兵一起出动。”赵毅成是越说越有把握,看着苏翎点头,心知与苏翎所料是一致的。
“还有,占据了沈阳、辽阳,甚至再加上广宁,还有赫图阿拉老城,以及萨尔浒那一带,这些大大小小地城可都要派兵驻守,经过这一回咱们这一闹,相信努尔哈赤不会再空巢而出。这样的地方,也不会交给那些降兵主守,必定也要分出八旗兵精锐驻扎。并且,李永芳不是又到了咱们这边?那努尔哈赤要么就杀尽降兵,要是留下,那疑心更重。定然再不会如上次辽阳那般,只留一些汉人降兵驻扎。”赵毅成说完,看着冯伯灵。
冯伯灵想了想,说道:“这不等于原来辽东都司的法子,分兵驻守各城堡?”
“你明白了吧?”赵毅成笑着说道,“所以,努尔哈赤得到的越多,就越不能向以往那样集兵出战。这实力,反而不如从前。”
“真会如此?”冯伯灵随时发问,心中却已有八分信了。
这样的问话,当然不必答了,连祝浩都已听懂了大部分。
苏翎微笑着又看向胡显成,对其点点头。
那胡显成便缓缓说道:“若是广宁不落到努尔哈赤地手里,我们又怎么去接管广宁一带地土地呢?”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四十七章 大兴土木
苏翎初返镇江堡头一天召集的商议,一直持续到午夜过后,尤其是那些护卫们,直到深夜还被不断地派往各处寻人。苏翎几人似乎毫无倦意,在那些护卫们看来,是个个神采奕奕,处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兴奋之中。
第二日,镇江堡外依然源源不断地涌来迁移的百姓,大批骡马、驮队被人引导着到指定地点卸货,而那些搭建木棚的士卒民夫依旧没有停止工作,而粮食的发放也仍然持续着,丝毫见不到慌乱的情景,眼前这一切,让那些后来的人略感心安,这倒不像是逃难,而的的确确是迁居。
午时过后,场面上开始有了变化。
最先是祝浩带着数千士卒开始搭乘镇江水师以及胡德昌船队的船只过江,往对岸的义州集结。然后是镇江堡中走出上百人的队伍,这些人抬着不少简易的座椅,开始在人群之中散开,两两一组。不多时,几付贴在木板上的告示,开始在人群中游走。手执木牌的人还边走边叫,令想要种地的百姓往某处登记名册,而另有人则高叫着经商者某处备案,至于工匠们,也有数十人给予按行业记录姓名、家眷几人等等事宜。
这些人分别是胡德昌等人与胡显成派出的人手,最初步的行动算是开始了。
那些务农的百姓,被每百户编成一组,然后便有人随即将其带离镇江堡,向四周散去,在一日的路程之内安置。这些百姓均被告知会给予粮食分配,只要到了目的地。便有专人处置。其实只要等人员安置好了地点,这人手都不必愁。各家各户都有壮劳力等待分派事情,再说。又是为自家办事,哪儿能不尽心?是故住房、土地的划分等等,只需一人带领即可。好在这些百姓大多自家携有铁锅等等较轻地家什,只要有个遮风避雨之处,便能安顿下来。当然建房还要花些时间,可在管事的带领下,以数百人一起干事,自是比自家独自单干要快上许多。那些被分派到仅靠村屯地。更是得到村子里原有百姓的帮助,这不论是否自愿,自有人前来发布命令。
那些商人倒是最为简单,登记名册之后,便被命每家出一管事地人等候一处。大约也是每百人左右,便有人前来问话,凡是有胡德昌需要的人,便立即被派往镇江堡内。
工匠们一贯是听侯招呼的,处置办法也是类似。一些有些身份,或是名气的工匠,也被招往镇江堡内一所院子里,等候有人前来问话。
这些不过是胡德昌与赵毅成等凑集人手的序曲,很快。很多人便得到一定的指派。当然,好处便是在日后的安置中。给予优先考虑。
第三日,镇江新城的扩展便开始了。因苏翎异想天开地想出了先建房后修筑城墙地怪主意。所以这新城,便在紧挨着旧城墙处开始延伸。就在紧邻鸭绿江边,几名骑兵托着长长的绳索,划出好大一片地方,随即有上百名临时招募的人开始沿着绳索挖出一条浅浅的沟渠,然后又在数丈宽的另一面,也做好一条标记。这样,总共画出六大片土地,其中每一块,都要比镇江堡原来的宽广。
其中一块紧挨着江边的,被划为作坊区,又被分为两块,一块是工匠们的居住地,一块则是作坊地址。这块是沿着江边一直延伸的,可以没有尽头地扩展,算是为以后留下余地。所有的工匠都被带到这一区域,在几队民夫的帮助下来时搭建建议棚屋,等能暂时住下所有的工匠家人之后,再开始修建正式的居所。
此时胡德昌已经告知所有地商人,想购买镇江堡另一侧专门划出地大户居所的土地地,开始缴纳银子,划定其范围。这种价格几乎算是白送,当然,面积也很大,足足比辽阳城内原居所要大上一倍,但价格还不到一成。这个价格标准也不知道胡德昌是怎么定的,反正也不知道那些迁移来此地人家到底带了多少银子。总之这一块属于大户人家居住的地方,足够其建起深宅大院。
同时,另两块被划为一般百姓居所的土地,被按一定大小划分成块,分与那些拿不出多少银子的百姓,当然也不是白分,但允许拖欠。这个屋基当然要小上很多,但大小一样,别无差别。
剩下两片,是未来的商铺、酒肆区域,眼下还只能空着,当然若是其中有商人看得远的,也可以随时预定,这会儿当然价格便宜,若是等到大部分房屋都起建了,胡德昌自然会将价格加上去。这中间的分寸,苏翎也无法得知,任由胡德昌等人去办就是。
划分了区域,这剩下的百姓们便有了聚集处,很多已经得到地基的百姓,干脆就住在自己的地块上,先搭建其临时住所,再想办法修建屋舍。这两天,所有的百姓部分贫富,大致都是如此,只不过那些巨富们从人既多,带着行李家什也多,自然准备得要比一般百姓齐全。
此时家中没有余粮的,都可以到指定的地点领取三日的口粮,至于柴薪一类的,也按每数十户为一组,每家出一人,集体收集柴薪,供组内各家使用。当然大户们不必担心,仆从们都不必招呼,自去砍伐。不过,在人群中不断游弋的骑兵们,一边解决各种争端,一边警告这些砍取柴薪者,不得砍伐能用来修建房屋的树木。
此时,已不断有来自朝鲜以及宽甸一带的驮队运送大批的粮食前来救济,若是加上镇江堡本身存储的粮草,支撑两月还是够的。
祝浩带着数千士卒越过鸭绿江之后,便依苏翎的吩咐,面见姜弘立,之后由无可奈何的姜弘立带领,开始划出苏翎向朝鲜“借”到的土地。朝鲜国王自然做缩头状,既不说不同意,也不说可以。反正祝浩只管去做就可。在姜弘立的劝说下,祝浩倒是没有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算是连抢带买,不出一日便已到手不小的土地,旋即,第一批大明百姓开始渡江,到这块土地上定居。
随后,祝浩还拿出银子买下农具,粮食,耕牛等等,甚至有些连房屋都一并买下。有姜弘立的暗示,那些有多处家产以及居所的朝鲜大户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家产半卖半送地交给祝浩。当然,对于这种人,祝浩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