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锋-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笤保种匦律瘟艘慌⒚憷獾诙陆笤蹦茉缭绲刂亟ǜ鞲鲅妹拧墒牵蚴驴纺眩慰龌姑磺苛酱蔚牧孔榻ú焕幽厦挥邪旆ǎ坏靡幻嫦蛩铎跚胱铮幻媲肭笤萃W榻ㄖ疃嘌妹牛窍刃薪⒁桓鲂碌幕埂罢裨骸保菔笔鹄硖煜抡瘛6耸保挪还铎跏吣甑奈逶律涎
此时,在东北军的追击下,李自成。连战连败,同时,因为有东北军持有祟祯这一“正统法宝”,又在追击过程中提出了“既往不究”的口号,使得李自成军心离散,原本因为李自成势大而归降闯军的许多官军也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纷纷倒戈。山西、河南两省许多地区重归朝廷名下。
……
“果然聪明啊。”
北京城某个院子里面,一名一。身白衣,约摸着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捋着自己的细长的胡须,看着眼前潺潺的流水,悠然叹道。
“呵呵,这所谓的政务院虽然只是一个衙门,却有统。摄天下政务之能。表面上,它是因为六部等衙门未能组建才建立的,可它却是那位楚大人取天下的第一步啊。”白衣人身边,则是另一名年纪差不太多的青衣人。两人相对坐在院中的凉亭里面,石桌上摆着一盘儿围棋,亭下则是一个小小的水潭,水流不断,颇有几分雅致的气息。
“牧斋兄现在南京任礼部尚书,听说他跟这位楚大。人原是一体,梅村,你觉得这其中可有什么文章?”青衣人又开口问道。
“我地位低微,无官无职,这些年又一直守孝在家,。又怎么能知道那些?”梅村,吴伟业,后世因为一首《圆圆曲》,写出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而为人所熟悉的江左三大家之一,此时却才不过三十五六。此时,听到对面同列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的问话,却只能苦笑。
“唉……”看着吴伟业。苦笑,此时年方而立的龚鼎孳却是更加的落寞:“梅村你与我不同,京城陷落之时,我曾为那李闯效力,如今,李闯败走,我却留在了京城……周围百姓无不恨我入骨,若非那东北军来的快,又严禁殴斗杀人,我恐怕早就跟那杨观光一样了……”说到这里,龚鼎孳居然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寒颤。杨观光,京城陷落之前曾是祟祯的礼部尚书,后来李自成入京,此人又投靠了闯军,为李自成准备登基大典。可谁又能想到李自成居然在北京只呆了那么短的时间?杨观光只不过是个外围的投降人员,偏偏又因为主持登基大典而备受人们注意,而李自成逃跑的时候根本就顾不到他,结果,闯军一走,那老头就被周围的百姓给活活打死。而除去杨观光,还有不少投降了李自成的前明官员也受到了威胁,甚至还有妻女被一些无赖趁机**的……可怜这些女人,好不容易逃过了李自成军兵的祸害,却又遭到了这种横祸!而这些官员之中,也有他龚鼎孳一份儿,要不是平时还算低调,加上东北军的先锋来得早,他,甚至还有他的一家人,恐怕也难逃一个好下场。
“眉兄走了吧?”吴伟业突然问了一个不太相关的问题。
“未曾!”龚鼎孳拈起一颗黑子,犹豫了一下,又重新放回了盒内,长叹了一声:“我曾让她走,可她却要与我同生共死。其实,这一次若非她出面,我恐怕真的难逃一死。”
“你说什么?”吴伟业眉头顿时一皱,“眉兄出面拦住了那些恶徒?”
“你莫要多想。”龚鼎孳看着吴伟业紧张的表情,心中却并没有不乐,反而感到一丝得意:“我龚鼎孳虽非什么忠臣义士,却也不是那种眼见着自己妻小受辱之人。横波只是搬出了与如是的情谊,告诉那些人牧斋兄乃东北军高官,警告他们莫要招惹于我,以免惹祸上身罢了。”
“哦?这样就行?”吴伟业有些不信。他口中的“眉兄”,还有龚鼎孳口中的“横波”都是与柳如是齐名的秦淮名ji之一顾媚顾横波。那个女人是什么模样,他们这些人可是十分清楚。礼贤爱士,侠内峻嶒,兼且貌美风流,媚骨天生,若是被那些恶徒看到了,哪里可能放得过?混乱之机,别说只是钱谦益的朋友,就是楚钟南的女儿,恐怕也震不住那些一心为恶的家伙。而他如此关心那个顾媚,除了他也曾对此女心生爱慕之外,就是因为两人交情非浅。跟柳如是一样,顾媚也好男装,颇有豪侠之气,比之柳如是更多了几分任情嫉俗。前些年,黄道周(历史上,抗清殉节于江西)以“目中有ji,心中无ji”自诩,东林诸生乃趁其酒醉时请顾媚脱去衣服与之共榻,试试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这个传闻未必尽实,却反映出顾媚不以世俗礼教为意的作风。她的这种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风,固然得到了不少诟病,但也让许多人为之倾倒。而也正是因为这个性情,她虽然最终投到了龚鼎孳的怀抱,却依然与不少人有着往来。当然,这种往来就不再带有什么男女私情,而是纯属友情了。
“只是让那些恶徒犹豫了一下,接着,东北军便到了。”龚鼎孳有些庆幸的舒了口气。
“原来如此。”吴伟业也是松了一口气,要是真的顾媚受到了什么损伤,他恐怕真的会跟龚鼎孳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年头,不能忠于国家,还不能保护好妻小,又算什么男人?
“说来也是奇怪。楚钟南依旧奉皇上为主,可梅村兄你也知道,以皇上的性情,对我等这些曾经投效李自成的官员定然是不会放过。可到现在为止,不仅是我,就连当初献城而降,并且主动助饷五万余两的曹化淳也没有受到追究……你觉得,这到底是皇上的性情在京城陷落之后有所改变,还是楚钟南在收买人心?”龚鼎孳又问道。
“你怎会有如此想法?他不是收买人心,又是干什么?难道真的要大肆杀人?那不是逼得投降的那些官军死心塌地的追随李自成么?”吴伟业奇道。
“可既然要收买人心,为何这回朝廷任命的各部尚书卿相尽都是些无名之辈?他新建的那个政务院,也没听说要招收什么名士大儒,更没有什么先前的朝廷大员,而是直接就开始主持政事……”龚鼎孳皱着眉,眼中满是疑惑:“收买人心,可有这种做法?”
“可能……他不信任原本的朝中官员。”吴伟业想了想,有些犹豫地说道。
“不像。”龚鼎孳连连摇头:“虽然原本的朝廷官员大多不堪,又受李自成之害,但有能力的还是有一些的。我曾怀疑他是害怕那些有名望的人能迅速召集人员,重组六部,可现在看来,却又不像。没钱,就算有人也难以组建六部。而他启用无能无名之人,只会使人怀疑他图谋不轨,不欲归权与皇上和朝廷,这与他收买人心又背道而驰……”
“听你如此一说,我倒是也有些糊涂了。这楚钟南并非无智之人,怎么会做这种矛盾之事?”吴伟业也有些皱眉起来。
……
龚鼎孳和吴伟业越想越糊涂,一面收买人心,一面却又明显地做出让人怀疑的事情,这种行为确实是让人难以理解。不过,很快,他们就把这种糊涂撇得一干二净。因为,就在他们谈话的两天后,皇宫内突然传来圣旨,政务院也发来票拟,分别晋升两人为工部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不过,这两个侍郎的位子却不是北京城用的,因为,楚钟南直接就把他们发到了南京!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给小老百姓们的一堂课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给小老百姓们的一堂课
祟祯十七年五月,除龚鼎孳和吴伟业之外,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官员,乃至太监,都被祟祯和政务院“联手”安排到了南京。这其中,尤以曾大开北京城门投降,并且在李自成、刘宗敏等人追赃助饷时主动捐出五万两存银的原京营提督,大太监曹化淳最为惹人注目。不过,就在南京的大小官员们,尤其是一些年青的士子准备在曹化淳等人到达南京之后就狠狠羞辱一番这些在“伏于闯贼yin威,不能为国尽忠,有负君王圣恩”,如今又忝着脸接受皇上的任命的家伙的时候,曹化淳在出了北京城之后不久,却突然自刎身亡。
不过,曹化淳的身死虽然让许多人感到失望,觉得未能好好羞辱一下这个大太监、老阉货,没能尽兴,可是,除了曹化淳,这次南下的依然还有不少官员可以供他们发泄。所以,众人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人。这些南下的官员人还没到,就已经感到了南京那边传过来的巨大压力。可是,没有人愿意就这样死去,尤其是远在南京的大明太子朱慈烺下达谕旨,不许南京官员与北京官员相互攻讦,并且声称他老子祟祯希望各级官员能够和睦相处之后,这些原本还觉得祟祯可能是想借舆论杀人的南下官员们又感受到了希望。接着,在有了希望之后,又有人有了重大的“发现”。那就是如今楚钟南占据北京,掌控朝廷,祟祯不念他们这些人的旧恶,反而一反常态的授予官职,并且表示了亲切的关怀,其实就是希望他们这些人能够感恩戴德的去辅佐身在南京的那位太子殿下。自古,不就是有“使功不如使过”的做法么?而祟祯这样做的原因,自然也是不问可知。因为皇帝自己身不由己,受楚钟南挟制,大明的希望全在南京太子殿下身上了。
不得不承认,这些南下官员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而他们这些人所得出的结论也确实影响到了一些南方的官员和士子。但是,仅仅也只是“一些”!南京的那位大明太子朱慈烺性格懦弱,根本就不符合一位乱世之时所需要的皇帝景象。南京各部的大权,除礼部钱谦益无人可以撼动之外,其全各部,还有都察院、大理寺等重要部门,尽为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所掌握。这两人外连各镇军阀,内结宦官,把持朝政。尤其是眼见着祟祯似乎已经成了新的“汉献帝”,南京方面极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国都,他们也有极大的可能会在南方另立乾坤,与北京分庭抗礼,并列天下……如此诱惑,他们又哪里允许他人来分自己的权柄?可是,同样的,他们毕竟还是祟祯名下的臣子,太子朱慈烺也还在南京呆着,他们不能明目张胆的跟那些持有祟祯圣旨的南下官员对着干,何况,那些南下官员之中也有许多是出身江南,本身就在江南有着不小的名望……所以,马士英等人左思右想,终于先行开始了一场舆论之战,发动江南的文人士子,不顾太子谕旨,四处攻讦南下官员,哪怕是那些并没有传闻投靠过李自成的,也纷纷被揪出了一系列的恶绩,名声迎风臭十里!对此,南下官员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这些南下官员自然也有一批自己的拥趸,知道的东西也不少,在他们的口中、笔下,南京本地官员们的一些私隐,还有悲劣行径都被掀了出来,而他们自己不能死节,并且投降李自成的行为都成了忍辱偷生,是为了保住有用之身,再为大明效力,比起南京官员自私自利的行径,在道德上简直是不可以道理计!双方互方揩发,互相攻击,南京官场再次陷入混乱。
而就在南下官员与南京本地官员展开争斗的时候,北方,东北军在追击了李自成差不多两个月之后,渐渐的因为兵力不足而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转而由东北调来大批的学生和候补官员,递补到地方,建立自己的地方统治。并且,凭借着在东北早就组织好的工作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识字”运动。同时,政务院宣布重新举行科举,但又因为天下未定,时局动荡,尤其是闯贼入京所进行的大破坏,致使朝廷的各种资料大为紧缺,再加上地方初定,考试条件不佳,所以,政务院总理楚钟南下令,由东北军护送各地士子进京参加科考。科考期间,所有进京士子的生活费用将由政务院统一调度。得此讯息,那些因为战乱而生活不济,尤其是又深深的受慑于“全民识字”运动的压力,感到了汉语拼音的可怕的读书人纷纷按照“政务院令”的要求,主动向当地驻军请求护送,然后被成批成批的送往了北京城。而在这一过程中,东北军为了预防那些伪装士子的假货所进行的一系列小小的“辩字试验”,更是经由这些读书人传出了老远。不久,“一名普通的东北军士兵也要识字过千”的传闻再次哄传天下,使得那些原本还对全民识字运动心存不屑的顽固派大为惊恐。
……
“不识字,没有知识,那么,你们就没有解读国家法律的能力……”
“这位将军,啥叫解,解读?”
东北军带来了一股新风。随。着东北军进驻各地,这股新鲜的风尚迅速地传遍了政务院所能控制的所有区域。虽然李自成还是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