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后锋 >

第176章

后锋-第176章

小说: 后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继智,你好本事啊。  ”也不理会祖大寿就在身边,吴三桂看着陶继智连连冷笑:“被人一下子就打出了右屯,这没什么,败仗,谁没打过?我也常打!可是,谁叫你去乱杀人的?你知道你惹了多大的祸吗?”

  “……”乱杀人惹了祸?陶继智还有些不明白,杀人放火,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很平常啊。

  “你不明白是不是?”吴三桂继续咬牙冷笑:“那我告诉你。小北荒的水师已经杀到了山海关地海边儿上,李惟鸾给我送了信,让我把你地脑袋送过去,给右屯死去的父老乡亲一个交待,否则,他就要断了山海关跟宁远地联系,并且炮轰山海关!”

  “什么?”

  “什么?你还有脸问什么?”吴三桂的声音越说越冷,“你知不知道,京城已经有御使弹劾我吴三桂治军不严,纵兵屠戮良民,我父亲,也已经被小北荒的人从北京抓了去,现在生死不知。  ”

  “什么?”

  完了!陶继智哪还想得到辩解一二,很干脆地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陈述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陈述

  吴三桂觉得自己很冤枉。  手下做事虽说过份了点儿,可那小北荒反应也太过激烈了。  收买人心也不用这样啊。  可是,面对小北荒的强横,他却没有办法。  宁远靠海不远,山海关更是在海边儿上,两地之间距离更是足有数百里,偏偏却只有靠着海边的那块比较平缓的道路才能顺利的联系,虽说这片土地也算宽阔,可终究不似那种大块的平原,以小北荒的实力,说截断这条道也就只是一句话儿的事儿。  而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他的山海关和宁远两块地盘儿想要联系,就只有越过那庞大的燕山山脉。  虽然山海关和宁远的驻军都是靠着在当地种粮来补充军需,但终究不能完全的自给自足,而且,他吴家还有商行,也需要通过这条道路才能经营,然后为他的军队提供军饷,这条道要是断了,他必然会损失惨重。  何况,自己的老子居然也被人家抓了去,一向以“孝”字闻名的他如果不理会,日子也就不用混了。

  所以,陶继智必须死!

  可是,吴三桂却又必须考虑一下自己如果杀掉这名忠心的属下,其他的部将们又会怎么想。

  凡此种种,进退两难。  而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威名从此将受到极为严重的削弱。  因为,他居然被小北荒骑到头上还不能反击。

  ……

  吴三桂的苦恼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可是,该做地事情还是必须做。  答应了陶继智照顾他的家人之后。  吴三桂也没杀了他,只是把人直接送到了右屯附近的海边儿,交给了小北荒在当地的水师。  之后,陶继智被押走了。  在山海关和宁远附近海域游弋的各式战船也纷纷不见了踪影。  这让关宁一带的各路军马松了一口气,但是,小北荒的威名却也通过这件事深深地扎到了他们地心中。  对这个把满清弄得狼狈不堪的地方势力,这些号称大明第一精锐地将士们。  却基本上没什么人表示不满。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他们不可能把满清逼到现在这种地步。  这也就是说,他们是比不过小北荒的。  而既然比不过,不满又有什么用?人家连吴三桂的老爹都敢绑了,还收拾不了他们这些小虾米?

  当然,除去有些惊惧于小北荒的战力和肆无忌惮的行事方法,关宁军的上上下下之所以对小北荒不敢存有敌意,还是因为吴三桂老爹吴襄的获释。

  吴襄是一个老牌地逃跑将军。  因为大凌河之役救援不力而被祟祯下狱。  要不是吴三桂在关宁还有着不小的势力。  大明朝廷害怕杀了他之后而受到反弹,他恐怕就要跟原先的那些败军之将一样而被斩首了。  不过,即便如此,为了控制吴三桂,祟祯最后虽然放了他出来,却还是将之软禁在了北京城。  可是,这一回,小北荒居然说抓就把人抓了。  还直接把人送出了京城,押到了海上,然后,送到了朝鲜。

  在朝鲜,吴襄不仅很“荣幸”地获得了小北荒兼朝鲜两地执政官楚钟南的接见,还被带去参观了一场第四军的一个军营。

  ……

  “小北荒军容严整。  即便没有战事,也是日日训练,每天的训练也绝不会少于四个时辰。  无事之时,将士于营中散步,亦是两人成列,行于路上,昂首挺胸,绝无任何散漫之象。  军中将士皆学文字,懂战术,习战法……其中一小小兵卒。  见识恐怕也远强过你军中百人将。  ”

  “这么厉害?”吴三桂没有回山海关。  也没有回宁远,接了老爹之后。  他又回到了锦州。  按照他的说法,是许久未曾与舅舅见面了,难得满清退兵,没什么战事,大家应当近乎近乎。  何况,老爹吴襄刚刚被释放,也需要有人帮着驱驱晦气,而这个驱晦气的人选,自然是征伐多年地祖大将军最为合适。  不过,表面是这么说,他的真实目的也瞒不住别人。  这位山海关的总兵大人其实是有些担心小北荒再来找麻烦,也担心满清那边,所以,要拉着祖大寿一起壮胆。  而且,辽西也算不小,而关宁一带的各路军马够资格去抢地盘儿的,也只有吴、祖两家罢了,并不担心被别人抢了去。  所以,吴三桂也是想趁着这个机会,跟祖大寿把辽西地地盘儿划分清楚。  当然,他之所以如此笃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辽西的青壮妇孺都被鞑子给驱赶走了,他不必跟祖大寿急着去抢兵源!

  “何止是厉害。  我驻于军营的那夜凌晨,炮火连天……”吴襄大约五十岁左右,比祖大寿稍年轻,在京城优养了几年,反倒有些恢复了南方人的模样(吴襄祖籍江苏高邮),说话也是慢声细气,颇显气度,可惜却不像一个将军。

  “炮火连天?小北荒的人难道……”祖大寿有些疑惑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妹夫,“他们还打自己的兵?”

  “当然打。  而且听说还是经常打!”吴襄的脸上满是后怕,“他们管那叫‘演习’,士兵也似乎习惯了这种突然而至的袭击。炮火隆隆之中,军营紧急集合,竟然只用了不到两刻钟。  ”

  “不到两刻?”祖大寿、吴三桂都是将军,听到这个时间,顿时都是悚然。

  “父亲,你确定只有不到两刻?”吴三桂呆了一下,又急急地问道。  他知道小北荒的人把吴襄送到军营,十有八九就是想通过他老子地口向他宣扬军威。  可是,两刻,而且还是炮火轰击之下,这怎么可能?如果换成是他地关宁军,军营外面放上几门大炮轰上几下,别说两刻,半个时辰恐怕也无法集中全军。  就这,恐怕也还是明知道是自己人演习的情况下,如果是突然间被炮火轰过来,吴三桂相信,自己地军队十有八九会惊慌失措,如果再有敌人趁势冲击军营,自己的兵绝对会垮掉。

  “两环(吴襄字),他们用了多少炮?你所处的军营又有多少人?”祖大寿较为冷静,想了想问道。

  “一个师。  这是他们的编制,大概有一万多人!炮火连天,我也数不过来,反正军营之中到处都是炮火。  ”吴襄摇头叹了口气,“其实,何止是不到两刻,现在想想,那些人也就是用了一刻多一点儿罢了。  这还全都是他们从朝鲜收的新兵呢!”

  “……”吴三桂默然。

  “难怪能将鞑子逼到如此地步。  果然了得!”祖大寿长叹。吴襄虽然打仗不行,但他既然能够在袁祟焕死后的辽东诸将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证明了其人确实是有些本领。  而且,军旅生涯多年,他也相信吴襄的眼力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  说是新兵,就绝不会是老兵,说是不到两刻,就绝对不是半个时辰……小北荒的军队,果然不简单。

  “父亲,那楚钟南除了向你宣扬军力,可还做过其他的事情?”吴三桂又问道。

  “没说别的。  临走的时候,就是说了几句希望你们紧守辽西,莫要丢了关宁军‘天下第一精锐’的名头。  尤其是不许与鞑子有苟且之事。  否则,……”吴襄又苦笑了一下;“否则,他就会再派人来找你,只不过,下一次,他们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

  “哼,山海关固若金汤,我倒要瞧瞧他怎生找我。  ”吴三桂微微有些恼火,这楚钟南实在是太不给面子。  把他堂堂的总兵大人当成什么?随时都能教训的娃娃么?

  “算啦。  小北荒距离我等太过遥远,还是先不要管这些了,要担心,也是先要担心那些鞑子。  ”祖大寿在一边叹息道。  身为辽东著名的猛将、老将,他对辽西居然不是由自己这些当兵的打回来,反而是由侵略者送还回来的而感到十分屈辱。  只是,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他也只有把这种屈辱埋到心里。  但是,占据辽西之后,他和吴三桂等人所要面临的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鞑子把青壮妇孺尽皆掳去,只留下空荡荡的辽西给咱们,使得我军无法多辟兵源。  而且辽西广阔,与辽东接触之面甚广,又多为平原,便于骑兵机动……”吴三桂对小北荒的恼怒之情迅速消去,代之而起的是一丝忧虑。  毕竟,小北荒虽然可以从海上来袭,但在陆上没有根基,纵然能一时得胜,也不能长久。  可是,满清割地求和,却把割去的土地上的人口都掳走了,这种做法只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八旗军早晚都会打回来的!

  “辽西不好占啊。  可惜,朝廷却不能不占,你我也不能不占!”祖大寿再次叹息。

  辽西是故土,收复故土,尤其是从自己手里失去的故土,祖大寿责无旁贷。  这是一名武将最起码所应具备的精神。  以前他做不到,可现在可以了,所以,即便是前面等着他的是刀山火海,鞑子还会再杀回来,他也得去。

  当然,通过吴襄的获释,他和吴三桂虽然知道了楚钟南对他们的警告,却也明白对方的一丝善意。  因为,把吴襄送给吴三桂而不是直接奉还京城,相当于是去了吴三桂被朝廷勒子脖子上的那根绳子。  虽然这根绳子未必真的放在吴三桂的心上,可至少表面功夫也需要做做不是?而去了这根枷锁,吴三桂也无异于得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

  很快的,没了小北荒的掣肘,关宁军开始重新向辽西进兵。而与此同时,流民遍地的山东、苏北等地,也有一批批的船只向朝鲜运送人口。  关内其他的地方,比如饱经摧残的河南省,也有人开始大量地收拢流民,再将他们运往山东、苏北……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一百九十章 第三军

  第一百九十章 第三军

  满清从辽西撤兵的事情,北京的大明朝廷并不是特别重视,虽然他们把这当成了是自己“收复失地”的功劳,但是,相对于在关内对农民军屡屡的胜利,满清这等“芥藓之疾”实在是算不上什么,顶多只是锦上添花。  祟祯有理由高兴,因为,在他登位的这第十一年里,危害大明统治的各路农民军被他纠集起来的各路打得大败。

  闯王李自成先被洪承畴大败于梓潼,逃往陕西,之后,又大败于洮州,再之后,被洪承畴和孙传庭伏击,再次大败于潼关南原,妻女辎重俱失,仅于刘宗敏等七人逃脱,跑进了商洛大山之中,匿藏不出。  而就在李自成接连战败的同时,张献忠受熊文灿招抚,于谷城投降;“曹操”罗汝才亦受熊文灿招抚,与房县知县郝景春歃血为盟,之后,率麾下九营农民军尽数降于大明。  三大农民军首领一败二降,饱经战乱的大明好像已经看到了太平的曙光。  而原本,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大清皇帝皇太极会派多尔衮再次入寇中原,兵围京师,使得洪承畴、卢象升所率官军主力被迫入卫京师,从而使得李自成有了东山再起之机,也使得张献忠和罗汝才敢于重新反叛。  同时,在这一次多尔衮的入寇之中,名将卢象升也会因为督师杨嗣昌的从中作梗,而战死沙场。

  可是,现在的这一切都变了。  满清因为有楚钟南的牵制,自己还应付不过来。  更加不敢冒险入冠中原。  而没了这外来势力地搅合,洪承畴、卢象升,还有孙传庭等人也都继续率兵在外,不必放着刚刚平定下来的乱局不顾。  并且,惮于农民军曾屡屡复起,洪承畴、卢象升,还有陕西孙传庭等人都纷纷上书祟祯。  要求大军暂驻地方,以镇慑宵小。  免得农民军李自成等人死灰复燃。同时,也好继续对各地小股的农民军进行镇压,以免使其坐大。祟祯接受了这三大名将的建议,并且对诸多将领,还有主张招抚的熊文灿进行了嘉奖。  同时,因为大明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