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开封一秀才 >

第171章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171章

小说: 明末开封一秀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他们劫掠了河1南四府,12万人的开销可真不小,倘若真的驻扎下来的话,怕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轮到自己给他们输血了。

    若是让他们驻扎下来分田耕种,似乎也有些行不通。现在才刚刚开春不久,这粮食种下去,怎么也得到秋季才能收割,短期内根本就不会有收成。

    虽说弊处多多,可李修文还是希望让他们留下来的。虽说战力不怎么样,还容易当逃兵,可若是在战场上突然出现充当援兵,对敌人的士气打击是绝对很大的,能为自己增加不少胜算。

    说到底,面对洪承畴带下来的数万人马,李修文还是没有信心能够打赢。能暂时抵抗得住,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说一千道一万,洪承畴带领的那几万兵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边军。若是认真打起来,即使军纪上会差了一些,和农民军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李信自信地一笑,说道:“将军不必忧虑,若是信得过在下,可让我随张教主前往,就按将军在开封府的法子,不敢说能如将军治理开封府一般安稳,却也不至于会生出乱子来。兵马操练方面,自然是比不上将军的神机营的,不过练出些精兵强将,应该不成问题。”

    顿了一顿,他认真地看着李修文说道:“将军可遣几名亲兵随我前往,方才那位袁虎将军也得借我一用,此外,我还有一位同年好友就在汝州,名为牛金星。此人颇具才华,想举荐给将军,一同在帐下效力,将军意下如何?不过……”

    李修文接口道:“不过白莲教一旦据城而守,必然耗资不菲对吧?”

    见李信点头,李修文恨不得掐死他。丫的这根本就是看准了自己有钱,替白莲教敲竹杠来了。

    不过李信方才的一番话语,倒是说动了他。不是花不起这个钱,而在于值不值的问题。如果钱花出去了,养出一帮乌合之众的话,那还不如不花呢。

    李修文一直在留心着李信的神色,发现对方信心十足,加上对当前的形势分析得非常清晰,让他心里觉得,这钱还是要花的。

    白莲教若是继续劫掠下去,虽然能够自力更生,可就算人数暴涨到三十万,又能如何呢?

    还不是一帮乌合之众!

    可若真如李信所言那般,能够操练出两三万的精兵强将来,那这钱花的就不算亏了。

    李修文看向了张云英,认真地说道:“你们劫掠了河1南四府,应该是有些钱粮在手头上的,再把余下的三府收入囊中,足可支撑两三个月了。我的意思是,若是我插手白莲教事务,钱粮得归我管,你师傅和你娘会愿意吗?”

    张云英冲他眨了眨眼:“白莲教谁是教主?”

    李修文翻了个白眼儿:“当然是你了。”

    张云英也学着他翻了个白眼儿,说道:“那不就得了?我红娘子如今威名赫赫,难道还做不了这个主?就按你说的办好了!”

    李修文一阵无语,再次强调了一遍:“我没和你开玩笑。”

    “我也没开玩笑!”

    “……”

 第306章 兵强马壮为天子

    张云英的话语,再次验证了李修文的猜测。两年前,在自己救下她后,早就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位红娘子的命运。

    李信走之前,还告诉他自己尚有亲属在外,不愿牵累他们,便改名为李岩,好掩人耳目。

    几人分头准备了一番,一队人马便浩浩荡荡地从开封出发,前往洛阳。

    李修文不但调出了亲兵二十人给李岩管辖,还让其出任了布政使司左参政一职,从三品的官职已经很高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的河1南布政使司也没几个人,大部分都让他一刀给“喀嚓”了,除了马明达以外,李岩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了。反正有现成的明朝官职制度在,也不需要自己再动脑想出一个奇葩的官职名了。

    李修文之所以如此信任李岩,是因为他能看得出来,此人确实是位人才。

    李岩对此却是受宠若惊,虽说李修文如今只是个反贼,所封的官职并不一定能作数,也只限于河1南一带的统治下。可一旦将来事成,反贼还怕不能成为正统的朝廷么?

    李修文如今坐镇开封府,地方终究是小了些。他心里也十分清楚,马明达在很多时候其实没太多的事情可做,便将其调去了洛阳,为自己打理财务和政务。

    在军事上,李修文直接设立了七个卫所,每卫编员5600人,目前白莲教所劫掠过的四府,暂时能够编制出五个卫所的兵力。等再攻下余下三府后,完全可以通过收编,再增加一万多人,余下两个卫所的兵力也就出来了。

    在开封府和归德府,李修文已经做出过了一个模版。他相信,以李岩的才华,只要大方向上按着自己的路子去走,理应能够稳住其余四府的局势。

    在送走了马明达和李岩等人后,他才去见了赵元良,那边的剪除行动早就收工了。

    一进书房,赵元良就说道:“姐夫,咱们的人抓了两个活的!”

    “活的?”

    李修文闻言一愣,知道可能是这俩人来历不小,赵元良才没敢当场斩杀,便问道:“是谁?”

    “东厂督主王之心,锦衣卫提督萧云。”

    “甚么?!!”

    李修文压根儿就没想过,这领头来到开封的人,居然是这两位厂卫的头头。

    这倒是有些难办了,这两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对自己有恩,欠了人情是必须要还的!

    斟酌了一会,才对赵元良说道:“带我去见见这两位故人吧。”

    来到关押着萧云和王之心的屋子里,李修文见到了这两位曾经的朋友。两人浑身被麻绳绑着,见到来人是他后,竟然不约而同地将头扭向了一边,似乎多看他一眼,都觉得是一种耻辱。

    李修文明白他们的心思,在他们的深心里,打从心底里看不起自己这样一个背叛了朝廷的“乱臣贼子”。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吩咐道:“给他们松绑吧。”

    萧云回过头来,目光直直地注视着他,似乎想要看清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不过他注定要失望了,李修文的神情平静,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东西从脸上流露出来。

    “李修文,你这是何意?”

    萧云被人解开了绳索后,也没打算反抗,因为反抗也没有用,这周围全是李修文的亲兵把守着,而其本人又身手不凡,根本就不会有机可乘。

    王之心没有开口,不过看向李修文的目光倒是没有那么严峻冷酷。这些日子以来,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他比萧云接触到朱由检的机会更多,自然能够明白,李修文公然造反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曾经,他也把李修文当作朋友来对待过,可如今双方立场不同,那份淡淡的朋友之前早就荡然无存了。

    他是同情李修文,早先就受到君主猜忌,后来打了胜仗反而挨了板子,最后突然造反也实属正常。从后来得到的消息来看,当时的皇帝已经下令,让朱绍烥诛杀李修文的家人了。

    王之心并不是个蠢人,朱绍烥离京之前,从他的东厂里带走了三名番子,结合后边发生的事情来看,自然不难猜出是皇帝先对李修文动手的。高起潜出京传旨一事,便能够说明许多问题。

    可同情归同情,并不代表他能够接受李修文的行为。

    王之心虽然是个太监,可在气节上,并不输于那些口口声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文官们。对当今圣上的绝对忠心,是他唯一的选择。

    李修文打量了他们许久,方才开口道:“你们走吧,离开封越远越好。昔日你们皆对我李修文有恩,此次就当我还了欠下的人情了。下一回再相见之时,咱们便是敌人了。”

    俩人闻言都有些诧异,没想到李修文居然会如此轻易地就放了自己,一时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王之心心里暗暗点头,这李修文倒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萧云向来习惯于冷着张脸,在略微露出惊诧的神情后,很快便恢复了那万古不变的神情,冷声说道:“不管你心中作何打算,我萧云都是忠心为主之人,今后咱们互不相欠,告辞!”

    话落,他已经率先出了屋子,在外边等着王之心了。

    王之心沉吟了一会,终究还是开口劝了李修文一句:“李大人,事到如今,咱家也不好再多说甚么了。若你想要回头是岸,咱家倒是可以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几句,性命应该还是能够保住的。”

    “呵呵——”

    李修文笑了,自己父亲都死了,保住性命就足够了?

    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为自己父亲陪葬!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李修文脸色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后,不再理会王之心的反应,转身出了屋子,当着萧云的面便对下属们吩咐道:“送他们离开开封,若此二人再敢擅入咱们辖区之内,杀无赦!”

    吩咐完后,他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萧云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眸子里闪过一抹复杂之色:“此后,你我再见便是敌人了。”

    李修文心中何尝没有伤感?

    自己的朋友实在不多,也就那么几个,扳着手指头都能够数的过来,可那又如何呢?

    曾经,他也没想过要公然反叛朝廷,而只是希望等候历史的车轮碾压过来时,大明朝亡国之后,让朱绍烨取而代之罢了。

    可命运却将自己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自己又如何能够反抗呢?

    有些路,既然选了就没有再回头的可能,也不需要回头!

    何谓乱臣贼子?

    何谓朝廷正统?

    兵强马壮为天子,成者王侯败者寇!

    史书,我来书写!

 第307章 大军压境

    崇祯十二年,四月,督师洪承畴领兵五万,从京城日夜兼程赶到了大名府。

    其实所谓的五万大军,真实人数并没有那么多。大明朝的这些将领们可没有李修文实在,说是编员一万人就是真有一万人,就算数字不对,也只多不少。

    大明朝的将领,无论是边军还是京营和卫所军,都存在着普遍的吃空饷情况。

    正如历史上李自成进逼京城时,崇祯曾找过总兵吴襄,希望他儿子能从山海关带回关宁铁骑入京勤王,询问了他们父子手上大概还有多少兵力,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令人震惊的。

    也就是直到这时,吴襄才对朱由检说了实话,跪倒在地认错道:“名册八万,实则三万,余数概为空饷。”

    朱由检追问道:“那这三万人战力如何?”

    吴襄再也不敢隐瞒,如实说道:“可战之人,只有三千!”

    这三千人,便是大明朝最后一年,吴家父子手上的关宁铁骑真正的兵力!

    这三千人,属于吴三桂的私兵,称之为“家丁”。

    所谓的关宁铁骑神话,便是由三千精锐所创造出来的,他们都谨守着一个原则:打仗时先在后方看形式,打得过就跟着主将冲上去拼命,打不过就拼命逃跑。

    很可笑吧?

    可这就是事实,血淋淋的事实!

    关宁铁骑领着巨额的饷银,按理说,士兵们的待遇应该比其他的边军还好才对,可军饷并不是如数发给他们的。

    文官克扣一层,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武将截留一层,用来养自己的家丁。

    最底层的士兵们,他们能吃饱饭,就算是主将有良心了。

    洪承畴带的也是边军,是大明朝的军队,吃空饷无可避免。他手底下除了自己所部以外,每位边军总兵手上兵力不等,不过正常情况下都编有6000左右,实际上的情况和贺人龙一样,只有大概3000人。

    号称五万人马,实际的兵力最多只有一半,也就是两万五千人。至于精锐嘛,自然就更少了。

    亡六国者,非秦也,即六国也。亡秦者,亦秦也。

    这句话套到大明朝的身上,也同样适用。不是外敌太强,而是内部的腐败,造就了军事上的羸弱,国如何不亡?

    这便是大明朝灭亡的真相!

    洪承畴分兵三路,亲率主力兵马过了大名府,进入归德府地界时,已是夜间。

    下达了原地驻扎,埋锅造饭的命令后,洪承畴坐在中军大帐里假寐了起来。

    孙传庭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洪承畴得知此事后,也只是略微有些惊讶,却依然没有将李修文放在眼里。

    即使李修文曾经打过胜仗,还大败了孙传庭,在他看来,不过都是侥幸才能获胜罢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又能有多大的本事?

    洪承畴认为,孙传庭之所以会败给李修文,很大的原因是卫所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