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33章

第三次机遇-第33章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交给了你,还有比更高的信任么?虽然,铁良对他有知遇之恩,虽然铁良已经旁敲侧击地问过他好几次有关宫禁大火的原因。但良弼只以神迹来告知——他愿意将这个秘密永远埋藏心底。

    御前侍从武官名声显赫,工作职责却也非常累人,不仅意味着要全面负责宫禁安全,还要随时听候皇帝的命令去执行一些秘密任务。林广宇的内心非常过意不去,很想找个人减轻良弼的压力。比如蒋方震,这是良弼所信任的第一号心腹,又比如蔡锷,他既是梁启超的高足,又为梁启超所极力推荐。但均为良弼所拒绝,他告诉皇帝,这两人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材生,学问人品、军事技能绝对出类拔萃,但担当御前侍从武官却是对人才的浪费,他们更适合在编练禁卫军时发挥所长。

    良弼的用人标准只有一条: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如果不是,哪怕地位再是崇高,关系再是过硬他也不买账,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选拔了不少的军事人才——民国历史上那些大放异彩的优秀军事人才,很多都得益于良弼的举荐,而且他对有本事的人也绝不妒忌。

    侍卫们包围着的长春宫里,正在发生着一桩大事——内务府大臣世续亲自率领敬事房太监群对长春宫进行发掘,因为传说地底下埋有老佛爷的私房钱。

    皇帝在目不转睛地查看地形,一旁的皇后则在恭恭敬敬地焚香祷告,乞求慈禧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林广宇不屑为之,但既是发掘慈禧的窖藏,不装模作样一番怎么行?

    “吉时已到,开掘!”皇帝象征性地挥动了第一铲,结果只把长春宫的某块地砖给撬松了,根本就没有掘到泥土。可别小看这些地砖,全都是在苏州、杭州等地烧好的御砖,纹理细密,质地坚硬,整齐划一。世续告诉皇帝,这些地砖从烧好到运到,平均每块需花费1两银子以上,京师的显宦人家无不以能用这样的砖铺地为傲,当然这不能明着说——那是僭越。中国人习惯于变通,只消告诉砖窑换一种纹路便就不是御砖了,质量却是一模一样。

    一块又一块,这些太监平素都是干粗活的,力气既大,效率也高,不一会大殿的御砖便被清理干净。。

    可从哪下手呢?世续一眼望过去,地面几乎一样平,瞧不出哪里动过手脚,委实有些难办。太监们从前也没做过这差事,干着干着便只好停下来——总不能漫无目的的乱挖,浪费人工倒是小事,万一破坏了风水却是皇家的大忌讳。

    怎么办?太监看总管,总管看世续,后者满头大汗,想来皇帝面前请旨,到底从哪下手?——皇帝不是号称神人襄助么,应该知道埋在哪里。

    可林广宇哪有什么神人襄助?分明就是杜撰的鬼话,现在倒好,反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但穿越者毕竟是穿越者,这100多年的历史经验不是白混的,皇帝有的是办法——“请洛阳铲!”这是盗墓贼最为有利的勘探仪器,堪称土法遥感。林广宇穿越前所在的历史系设有专门的考古专业,洛阳铲作为考古的标志性用具,他是异常熟悉的。

    “洛阳铲?”世续愣住了,没听说过这玩意呀!

    皇帝一想不对,此时还没这名字,当下也不解释,只把模样大体上描绘了一遍,还随手画了张图。内务府有的是能工巧匠,不到三刻钟便把皇帝要求的大致模样做了出来,虽然远比不上洛阳铲那般精巧,但用来凑合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掘洞,起土,鉴别。皇帝不懂土性,但他知道原理,顺着他的指点,几个太监琢磨出了门道。连取了七回土,分布于7个方位,但结果很让人失望,取出来的土性上下各层分层明显的——压根就没变动过。

    隆裕有些焦急,眼看还剩下最后一个方位,如果再没有,太后的私房可就泡汤了。带着众人瞩目的目光,最后一铲土被挖了出来,有人惊喜地叫了出来:“这土有问题!”

    问题自然还是土层。林广宇、隆裕、世续等人端详了一番土层,果然异常混乱,和方才那前7铲所取之土大相径庭,这土层有人动过?

    顾不得再细想,皇帝下令:“就这里,开挖!”

    几十把铁锹和镐头对准方位掘了下去。第一尺,没动静,第三尺,没异样,第六尺,仍是泥土。不管,继续挖!

    挖到一丈余深的时候,地面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坑,挖出来的泥土在角落里堆得老高。邪了,还没动静?正在皇帝胡思乱想的时候,“铛”地一声,一镐头下去发出清脆的声音。所有人都听到了,隆裕睁大了眼睛,生怕错过激动人心的时刻。太监们也知道地底下可能有货,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果然,清理完浮土,一个黝黑的铁箱子已经出现在众人面前。长逾12尺,宽约9尺,深度多少却不得而知,因为大半截还埋在土里。仔细一端详,放置的时间并不久远,除了一部分地方开始生锈外,其余纹路还很清晰,隐约还可以看见内务府的字样。“就是它,把它弄上来。”世续兴奋地大喊,他从未在内务府的档案里看到过这些记载,心里也是好奇万分。

    10来个太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柜子竟然纹丝不动,只好继续清理周围的泥土。又折腾了一圈,铁柜的轮廓终于浮现出来,虽已挖出至少7尺深的柜体,但仍然没看到底部。不过这不打紧,柜子的上箱盖已经彻底露了出来,还有一把超级大的铜锁把关。

    “撬开它。”铜锁显然不是镐头的对手,三下五除二便被撬开了,等几个太监合力将箱盖揭开,几乎所有人都被亮光晃得睁不开眼睛——柜子里整整齐齐地摆着元宝,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投射出无与伦比的诱惑力。

    太监们哪里看到过这么多钱,一个个张大嘴说不出话来,这么大的元宝,只消一个,就足以衣食无忧地过完下半辈子。可他们不敢,不仅因为皇帝的威严,更因为他们晓得四周都是大内侍卫,只要稍微露出一些贪婪的神色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世续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奴才恭喜皇上,恭喜皇上。”

    “哈哈哈。”皇帝笑得嘴都合不拢,“世续,你先下去看看吧。”

    世续早已经按耐不住,肥胖的身躯此时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显得矫健而灵活。他冲到铁柜边,双手捧起一个金元宝,沉甸甸地,一看底部的铭文,足足100两。

    太急们排列成行,一个又一个的元宝从柜子里经过几十双收传递到地面,当手捧这6斤余的金元宝时每个人都恨不得能多抱一会。已经40岁的隆裕高兴地像个孩子,围着元宝看了又看、摸了又摸。

    “第一层清理完毕,百两金元宝共108个,珍珠、玛瑙……”

    “第二层清理完毕,108个……”

    “第三层……”

    “第四层……”

    七七四十九层才最后清理完毕,光是金子就起出约53万两。皇帝恍然大悟,这部分重量超过16吨,再加上其他杂件和铁柜本身的重量非得近20吨不可,难怪铁柜刚才纹丝不动。发了,彻底发了!林广宇粗略一算,按照金银比15:1(实际还不止)计算,金元宝价值就接近800万两,再加上其他的珠宝玉器,归拢起来少说有1200万两以上。

    有了长春宫的经验,宁寿宫的发掘就更加顺利,打到第三个坑就发现了藏宝地,同样的埋法,同样的内容,甚至连铁柜的模样都一模一样的——这里少说也有1200万两之巨。

    在如此众多的财富面前,林广宇终于明白为什么敛财能成为某些人的终身爱好——1000万两银子如果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你或许不为所动,但一旦将这1000万两铸成银山展现给你时,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经得起诱惑。起码,在场的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投射出精光,就连隆裕,这个有着百万身价的皇后在面对那金灿灿的元宝时,流露出的仍然是占有的冲动。

    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或许不能改造,但至少应该想办法避免,否则永远都是混乱……

    第一卷 风起青萍之末 

第四十六章 … 置身事外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

    围绕着九年预备立宪纲要,朝堂再一次成为风口浪尖的大本营。几个月前,慈禧疾言厉色地下令免去陈景仁的职务,解散政闻社,压制了各方面关于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但仅仅过了几个月,兔起鹘落,事情居然演变到如此地步,真是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前次早朝皇帝虽然表示了“一年设立过渡内阁,两年召开国会,三年选举责任内阁”的倾向性意见,但并没有明令下诏推行,只留了个“再容商议”的尾巴,让缓行派依稀还看到了一些希望。

    但今天的情势却愈发严峻。一清早皇帝就摆出全副天子仪仗,在宫中亲为六君子祭奠。听宫里放出来的消息:“帝三番五次痛哭失声,目中似血,几欲昏厥……”,“康、梁在侧,亦痛哭流涕,捶胸顿足……”。

    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皇帝个人的追悼活动,但中国从来就是死人压活人——袁世凯这么崇高的地位,隐约还有“替上殒命”的功劳,皇帝也不过派了3个亲王“代天祭奠”,六君子无论地位也好,功劳也罢,都不足以与袁世凯相提并论,但皇帝居然在大内亲自祭奠?后面的用心一目了然。

    根据几个现场目击的小太监偷偷传出来的话语:就是太后暂安时也没见皇帝哭得这么伤心。到最后几乎连轿子都跨不上去,全靠良弼搀扶才回了寝宫。

    什么——康梁都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来的?皇帝大赦的上谕刚刚下发,他们就从地底下冒出来了,这不是有鬼又是什么?

    在咄咄逼人的形势面前,缓行派坐不住了,想团结起来再努力一次。孙家鼐老了指望不上,他们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张香涛身上——张之洞怎么说也是多年的朝廷老臣,曾经的清流领袖,现在的洋务旗手。但不管谁去拜访,门房的回答自始至终只有一句:“老爷身体不适,不能见客!”让兴冲冲而来的人吃了个老大不小的闭门羹。

    湖广总督陈夔龙是张之洞最中意的继承者,只有他深知张之洞的秉性,这群人见不到张之洞便决意走陈夔龙的路子,委托他去打探消息。当天夜里,月上柳梢头之后,陈夔龙青衣步行,孤身一人前往张之洞的下榻处。张之洞习惯于早上睡觉,晚上开始办公,一直要忙到深夜,陈夔龙深知他的脾气,登门造访从来就选在晚上。

    果不其然,香帅正聚精会神地在灯下看书,哪有半分“卧病在床”的影子?

    “是筱石么?”张之洞嗜好果脯,吐却果核后大笑,“就知道你会趁夜而来。”

    陈夔龙也不以为意,只不解地问:“香帅,现在群情汹汹,大有以公为领袖之意,您为何躲着不见客呢?”

    “凭这些人有用么?”

    陈夔龙压低声音:“听说还有几个反对剪发辫、开国会的在串联,说要到观德殿太后灵前去哭灵!”

    “要死他们自己去死!”

    “啊?!”

    张南皮也不解释,只递过去一份文稿:“这是皇上让我拟的罪己诏,你看看有什么意见?”

    “香帅文章名动天下,我哪里敢置喙?”说是这么说,陈夔龙还是细细看了下去。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越看脸色就越凝重。文笺上圈圈点点,到处都是御批的蓝条——国丧前100日,御批不能用朱色。

    “这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写得挺好,恰如其分,不轻不重……难道皇上认为这也过了?”

    “不是过了,是不够!”张之洞苦笑一声,“皇上说言辞不够恳切,自责不够深刻,反省不够充分……总而言之,这样的文字塞不了悠悠万民之口。”

    “啊!”

    “你说,10年前因太后反对而没办成的事情皇上都能如此痛责自己,现在九年筹备大纲势如骑虎,怎么可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张之洞指了指文稿,“如果不是这样,皇上压根就不用下什么罪己诏,他何罪之有?”

    “那也不能刚亲政一个月就把太后定下的东西全给改了——有人一个劲在那鼓噪‘三年无改父之政才是孝道!’”

    “迂腐!”张之洞勃然变色,“再说,是父之政!”他特意在“父”字底下加重了语气——慈禧却是女的。

    “说实话,皇上的主张我都赞同,可不能这么快,不能全并在一起来,得一样样来。”

    “没时间了。”张之洞原本微微闭上的眼睛忽地张得老大,“前两天我到养心殿去,你知道发生什么事?”

    “怎么说?”

    “皇上指着一帮人臭骂——‘安庆造反,是朕失德么?是因为朕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