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秦-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话说出来,众人一寂。
李剑不动声色,倒是卫霍和刘墨对视了一眼。虽然刘墨和李剑谈起前方战事,分析的头头是道,显得颇有才能,但毕竟李剑是真正的咸阳贵族。刘墨再不拘小节,也不好说和一个贵族公子结拜的事儿,这有些攀附权贵的感觉。硬骨头的知识分子向来不屑于这样做,除非权贵一方主动迎合。
卫霍虽然和李剑一路称兄道弟,但说道结为异姓兄弟,他还是觉得和李剑不是同一层次。
只有闫三儿看似冒失的说出了话,之后也默不作声。
看到三人冷场,李剑知道是自己身份让他们有所顾忌。他叹息了一声,说道:“我李剑就只是李剑,小兵卒一个。今日有幸能遇到刘墨兄弟和闫三儿兄弟,承蒙不弃,我们就是异姓兄弟。”
看到李剑丝毫没有贵公子的架子,刘墨脸上率先露出笑容,闫三儿则朝楼下小二大声喊道:“给我们哥儿几个备上香案。”
百家楼今日空无一人,小二很快就把香案准备妥帖。
真到了磕头结拜的时候,闫三儿却没了欢实劲儿,诺诺的站在后面。
“你怎么了,快些过来。”卫霍催促他说道。
闫三儿看着三人,低声说道:“我不过是嗅香楼一个杂种,和你们结拜实在是有些高攀,欠妥当,欠妥当。”
“放你娘的屁!”卫霍怒骂道:“你他娘的别扭扭捏捏跟个姑娘似的,男子汉大丈夫讲究的是义气,不问出处。”
“对,我们兄弟磕头为的是义气,不问出处。”李剑重复,借着说道:“磕头之后,你娘就是我娘,今后可不许互相骂娘。”
几人听了这话,顿时笑了起来,闫三儿造成的尴尬烟消云散。
第151章朝议
香案备齐,四个人一个头磕在地上,完成了仪式。
倒是李剑年纪最大,做了大哥,刘墨其次,卫霍老三,最小的自是闫三儿。
结拜之后,李剑立刻让小二换过残席,兄弟四人又要了几个小菜,喝酒谈天好不快活。
直到未时将末,李剑和卫霍才起身告辞。期间李剑叮嘱刘墨务要好好准备科举考试,若能高中,定要做个好官。
兄弟几人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情投意合,到有些名士风范。
辞别了刚刚结拜的两个兄弟,李剑和卫霍立刻赶往咸阳宫。今日皇上在武信殿召见朝中大臣,特意给这两个从外面回来的青年将军一个站殿听政的资格。
“今日所议之事为何?哥哥可有耳闻?”卫霍和李剑一个头磕在地上,感觉亲近了许多。
李剑抿了抿嘴说道:“听说就是这科考的事儿。”
“科考让咱们两个武将来旁听,皇上倒也有意思。”卫霍笑了笑,呲牙说道。
李剑横了他一眼,低声道:“咱们这皇帝的手段不俗,三弟你说话小心着点儿。就是这事儿,你不问我也要告诉你,今天议政之后,皇上要单独召见咱们,可能要和赵国开战,你仔细着点儿。”
卫霍吐了吐舌头,他现在和李剑并称王贲麾下两大先锋。但是卫霍知道,自己年纪小,资历浅,家底薄,很多世家大族的弟子看不上他,幸好这个和他并称的李剑大哥待他极好。
对李剑,他很信任。如今二人磕头结义,更是不分彼此。
虽然和刘墨、闫三儿吃酒,但李剑和卫霍还是提前到了武信殿外。听当值的卫士说其他大臣都还没到。
李剑便悄悄的带着卫霍绕过武信殿,来到了卫士歇息的一处偏殿。
推开殿门,一人迎面走来,正是陈甲。
李剑和陈甲本就是熟人,私交也算不错。见了老熟人,他没有客气,上前拍着陈甲的肩头说道:“听说皇上让你和韩谈秘密办事儿,没想到还让你管着**宿卫,老陈你皇恩不浅啊。”
陈甲脸上带着笑意,和韩谈查办冢组织可不是容易的差事,要和各个江湖势力,学术流派打交道。这不到半年下来,陈甲已经褪去了曾经的憨直。
他在李剑身上嗅了嗅,狠狠的一拳砸在李剑的胸口,笑骂道:“当了将军也这么没溜,不知道要进殿听政,还敢贪酒。”
说着,陈甲转头喊道:“整两碗葛汤,给我兄弟解酒。”他不认识卫霍,但听说这次和李剑回来的是王贲麾下两大先锋,当即给卫霍也准备了葛汤。
葛汤是葛根和葛藤花混杂熬出来的汤,最适合解酒。这些卫士都是武人,平日里爱喝酒,有时候又正赶上当值,若被皇上闻到酒气,轻则重打,严则殒命。所以从始皇帝时候,这些侍卫就求御医馆的侍医写了这个解酒的方子,留在了卫士处。
葛汤,如今已经成了卫士们必备的解酒良汤。
李剑没有和陈甲闹,一拉身后的卫霍,把他介绍给陈甲。
卫霍绝顶聪明,善于交际。陈甲跟着韩谈,已经练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几个人自然相谈甚欢。
不一会儿有卫士下值,一进屋和三人打着招呼说道:“武信殿已经开门,大臣们已经陆续进入。”
李剑和卫霍虽然没和陈甲扯够,也只好抱拳告辞。
来到武信殿,李剑自然想到了这殿名字的来历,不禁有些伤神。卫霍是挺过这故事的,也没言语,只是对着武信殿前的李信石像拱手抱拳,默默的拜了一会儿,这才起步跟着李剑进入武信殿。
偌大的武信殿如今已经成了胡亥召见大臣商讨国事的重要殿堂,更是参赞府几位大臣办公的场所。
看着陆续进来叩拜的大臣,胡亥默默感叹。当初赵高权倾朝野的时候,这些臣子哪个不是看赵高脸色行事。如今又这样对自己,又有几人真心?怕多数人都是为了头顶的官帽和府库的财帛。
摇了摇头,胡亥把心中的杂念排除脑海。今天朝议是小事儿,科考最重要的是考官的选则。一个德高望重,且博学多才的考官才是选材的关键。
很快,胡亥看到了尾随众人进来的两个年轻将官打扮的人。他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两个人在当初的比武选材上,可是大出风头,并且大打出手,看如今的样子,竟然是一对儿好基友。
“今天也不知怎么啦,脑子里竟瞎冒词儿。”胡亥摇了摇头。
很快所有大臣都到齐,丞相李斯走出一步,向胡亥躬身施礼说道:“皇上臣和大司马蒙恬刚刚在外殿和众位同僚已经议过科考之事。所有人都认为皇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想的选材之法,独特、有效。”
李斯其实说的是谎言。刚刚他和蒙恬在外殿和这些大臣议政关于科考的事儿,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臣子几乎都表示反对。就连最为强大的王家也都默不作声的表示支持那些世家大族的反对意见。
最后还是蒙恬拿出了大司马的果决,把那些反对的声音压了下来。但所有世家大族都认为二世皇帝这科举考试仅此一次,是战争时期应急的办法。如果他们知道皇上这科考以后是三年一次,恐怕会立刻炸锅。
科考,动的是恩荫子孙这块世家大族最看重的蛋糕。如果事事都凭借考试晋升,那些曾经被踩在脚下的黔首岂不是识两个字就可能咸鱼翻身。这种情况是这些大族之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李斯说完这些之后,蒙恬也上前一步,咳嗽了几声才说道:“皇上试行这科考之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谁要是敢反对,那简直就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他这话一出口,胡亥双手一拍,笑道:“蒙恬所言极是。就按你说的办。”
几个本来不服气,在王家幕后撺掇下准备当庭提出异议的世家大族之人顿时咬紧了自己的嘴唇。毕竟二世皇帝曾经杀人不眨眼,若真的因为一句话就给家族招惹了大祸,那可得不偿失。
几个世家大族出身的臣子互相看了几眼,都选择了闭嘴。
一直暗地撺掇他们反对科考的内史王策此时反倒和别人不同,他上前一步,消瘦的方脸上满是恳切之意。
一些世家大族的臣工顿时对王家的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想到在蒙恬说了这么重的话之后,唯一敢站出来反对的人竟然只有王家。
如孟家、司马家、甘家等秦朝勋贵之臣都暗暗佩服,不愧王家是秦朝第一大世家,有底蕴,有魄力。
就在所有人都佩服王家的时候,王策语出惊人,立刻让那些世家大族目瞪口呆。
第152章考官
王策满是诚恳的脸上突然堆满笑意,让他刚刚还有些压抑的气质瞬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成为一个和蔼谦恭的臣子相。
“臣认为,科举考试是国之良策。选材取士,没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一些靠着恩荫世世代代风光的庸才误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大家族的子孙不至于沉溺于酒色狗马之中。皇上此举,英明神武。内史王策坚决拥护科举考试。”
王策是王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他这样一说话,一旁的孟家、甘家、司马家等几大家族的人都内心暗骂王家的人不厚道,卖了他们在皇上面前讨好。
其他几个世家大族想效法王家,但无论如何都是拾人牙慧,没多大滋味。几个人互相对望了一眼,选择了默不作声。
胡亥看着这些王公大臣们,内心冷笑。今日朝议,他就知道这些大族之人不会善罢甘休。
李斯和蒙毅两人商量的办法,让秦二世皇帝和蒙恬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把反对科举的人先定个大罪。这样一来就没人敢轻易反对这件事儿。
说白了,二人还是借助了秦二世登基之初滥杀的名声,才用到这个办法的。他们的想法,胡亥心知肚明,可为了压制这些高门大族,他只好再装一次恶人。
科举制度,让黔首百姓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这种颠覆的思想是世家大族所不能容忍的。
如今豪门大族的王家带头服软,就说明从全国百姓中选拔人才的口子已经撕开。
日后这朝廷之中,必定是两大派系。胡亥思量着,并没有继续纠结这件事儿,而是趁热打铁的说道:“如今众位爱卿都赞同科举一事,朕很欣慰。可说到这科举,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司,那就是考官。这考官决定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产生。朝中文臣很多,谁能胜任这考官一职呢?”
“考官?”所有的臣子都暗自揣测。
考官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解释,这些老狐狸都明白。参加科举的考生能否高中,完全看考官的意思。这是个肥缺,或许可以在这个职位上打主意。
几个大家族的人再次动心,互相眉眼传话。只有王策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目不斜视,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看了他的样子,几个家族的臣子突然心神一凛。聪明的立刻想明白其中的关窍。皇上既然把这科举提出来,要选择天下良才,不分贵贱。那就一定有了万全的准备,恐怕这考官不像表面上看来那么有油水。
众人一阵沉默中,还是蒙毅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说道考官,臣心中倒是有一人,只是他年事已高,不知能否胜任。”
蒙毅原本就是胡亥心中认定的考官人选之一,如今见他站出来举荐旁人,倒是有些意思,点头示意蒙毅说下去。
“太学馆有一位老人,叫做伏完,人称伏生。此人不但专修儒家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更是多有涉猎,对任何事儿都有独到的见解。依臣看,此人可以胜任考官。”
蒙毅刚刚说完,李斯就向前一步,他虽然是丞相,但心胸并不宽广。法家出身的他不但因为嫉妒亲手害死了法家祖宗韩非子,更是为了维护法家在大秦的地位不择手段。
“皇上,臣认为治国以法,万世不变。既然选材,这考官就当是个行为规整,严于律法之人。伏完虽然博学,但无论威望还是资历,都不足以成为科举考官。”李斯低头拱手,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胡亥点了点头,默不作声。这考官原来在他心中有三个人人选,但伏完不再其内,经过蒙毅提醒,他也想起这个伏完。此人精于典籍文章,用作主考,再好不过。
见李斯说完后,皇上默不作声,文臣中一个眸子漆黑的大臣有些站不住。他向前一步,拱手说道:“臣叔孙通敢给伏完担保,此人虽然老矣,但才学出众,今虽年近七旬,但文章辞赋,过目不忘。臣原意和蒙毅一起举荐伏完为考官。”
李斯还想说什么,胡亥一摆手,说道:“伏完之名,朕听说过。此人可做考官。但无论如何,年纪已经大了,这主考官还是做不得。”
看着下面静默的臣子,胡亥说道:“考官有三房,一房主考,两房帮衬。朕看李斯、蒙毅、叔孙通,在加上伏完,你们四人中出选三个作为考官,至于主考,朕钦点。”
看到二世皇帝早就胸有成竹的样子,众人都知道大局已定。只是这四人中三人是朝中重臣,一个虽然是太学馆的老儒,但却得到了蒙毅和叔孙通两人的保举,也不好说。一时间众臣子竟难住了。
“皇上,臣最近在给章邯和王贲筹备冬衣,在渭水以南还有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都要臣操心。臣看这考官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