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248章

汉明大黄袍-第248章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和辽南,理应给他们蒙古军一座城,就是不肯走。手下部将险些起了冲突,孙某只能以杨柱国前来商谈,暂时稳住了局势,就等您来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入了城。城中为了防止叛乱。还实行着禁足令,任何人不得上街,粮食集中。由军队统一分派,暂时的稳住了局面,不至于民变。杨帆趁着还没有到内门,问道:“皇太极抓到了吗?”
  “抓到了。那日野猪皮想着靠几个大喇嘛。从北上突围。被曹公公截住了,最后死了两个喇嘛,还有四个跑了,皇太极插翅难逃,想拔剑自杀,被眼尖的看到了,救了下来,现在都关在地牢。由重兵看守着。对了,还有将近十万的野猪皮。也都给随行的胥吏集中在了城东,每夜都有巡逻。”
  “孙督师做事情就是细致,难过深得圣上信任。这次大捷,全靠孙督师行军果断。在下听说,过河破长城,仅仅是一夜的工夫,皇太极收到消息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城外几十里了,没想到,没想到。”
  “兵贵神速,多亏了孙老背后指点,熟悉这一带地形,我们才占据天时地利。又有您搭了这么大个台,唱戏的人都给聚到了一起,这手趁虚而入,用得实在是妙。”
  人马往盛京城的皇宫赶去,杨帆继续问道:“孙督师倒是讲讲那攻城几日战况。”
  “攻城倒是没什么,无非就是大炮开城,后来大炮打光了,就那木槌去撞。好几次都快撞开了,里边杀出来的野猪皮又将大军打退了。两边都杀红了眼,论起损失,我们这方损失的最惨重的。”
  “恩,攻城难免有伤亡。孙督师已经做得很好了。若孙传庭不是文官,这样的功绩,封侯都不为过。不过大明祖制,文官不封爵。当然,杨帆这个属于特例,授上柱国还追封了护国公,可谓是权倾天下了。”
  皇宫还没到,便看到拦路站着的骑兵,带着貂皮帽,一看就是蒙古人,杨帆上前道:“请你们可汗出来一见,就说杨帆到了。”
  这个蒙古男子,听得懂汉语,拱手道:“恩人,您稍等。这就请可汗前来。”他称杨帆为恩人,是因为当初在高原,他亲眼看见杨帆救了自家的可汗,自然从心底里感激这个年轻人。
  蒙古头领翻上马,哒哒的就往皇宫里便赶去,比起女真人,蒙古人显然更加的归于自然,说白了就是随性,没有应该有的礼节。皇宫之中随意骑马,也是头一次见。
  没过多时,一干蒙古骑兵就出来了,林丹巴图尔身上换了的貂裘,也是格外光鲜,一见到杨帆,那脸色才稍稍好了一些,拱手道:“杨兄弟别来无恙啊。”
  “哈哈,好说好说。可汗此次直捣黄龙,将来逐鹿蒙古,一同汗国,指日可待。”杨帆下马,拱手笑道,“孙督师在玉楼摆下庆功宴,还望可汗赏脸一聚,共商诛杀残余满清势力,您看如何?”
  林丹汗脸色阴晴不定,他是狠辣之辈,但看到杨帆这个笑脸人,也不得不语气缓和下来,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杨帆对他们察哈尔部还有恩,便道:“也好。不过喝酒可以,向来酒桌上说的话,我林丹巴图尔都是不作数的,若是有什么要事相商,还是现在说的好。”
  “呵呵。可汗快人快语,那杨某人也不磨叽了。听孙督师所言,可汗您有意占下沈阳城,以图蒙古?”
  “哈哈。杨帆老弟,这次会战,我们蒙汉联盟,杀他个措手不及,得利最大的,就是你们大明了。辽南尽收暂且不说,但是辽阳城既然已经得了,也该留座沈阳城给我等不是吗?”林丹汗笑道,“总不能我察哈尔部替你们大明白白卖命,不是吗?”
  “恩。话是这么讲……”
  孙传庭那手执住杨帆的衣肘,生怕杨帆这么一来二去的将城池拱手送人了。杨帆稳住孙传庭,笑道:“但是,可汗。无论这辽阳还是沈阳,都是我大明的失地,我大明君主力主收复,若是大动干戈,还是拱手易主,岂不是驱狼吞虎?还有,听说林丹汗刚刚收编了原本归顺满清的蒙古军民,对于这个粮食,定是急需,没错吧?”
  见到林丹汗沉默不语,杨帆继续说道:“沈阳城眼下还并不是久安之地。北有建虏余孽,而蒙古游骑,擅长草原作战,敢问可汗您守得住沈阳城?你想想,这沈阳是满清伪朝都城,定是余孽必争之地,您又意图蒙古,岂能因小失大?”
  “那杨兄弟有何高见,可莫要欺负我等不识大体。”
  “宴上说,可好?”
  “哈哈。”(未完待续。)


第506章 人未还

  入冬,冷风呼啸而过。京师的冬,冷,却安心了。辽东大捷,满清伪朝亡国的消息,令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多了一丝喜悦。即使西南起义军占了洛阳,但迟早要覆灭,辽东才是心头大患。新皇大赦天下,举朝共庆三日。
  方溢儒倚在酒楼的栏柱上,疯狂地喝着一口口的冷酒。一旁的李郁欢早已烂醉如泥,满面红光地呓语着一些听不懂的胡话。
  他面无表情地喝下杯中剩余的残酒,杨帆入关面圣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就在几日之后。杨帆的地位,显然是变得无可撼动了。如此功绩,先皇嘱托,让某些人眼红,某些人喘不过气来。
  “京师,不好……不好……”烂醉如泥的李郁欢痴语道。
  “京师没什么不好的。”方溢儒喝着酒,靠在柱子上,苦笑道,“京师的姑娘,美得很;京师的酒,醇得很;京师的……只是某些人,某些人……让人厌恶,偏偏他又是你无法触及的,而他要对付你,只需要一根手指头就能把你压死。”
  “所以啊,京师的水,深得很。只恨我李郁欢晚生了那么几年,不然这丰功伟绩,他杨帆做的了,我李郁欢有何尝不可!”这个平日里恬静如邻家小男孩一般,谦恭有礼的少年,喝了几盅英雄泪之后,便将心中的压抑统统吐了出来。他眼角流了泪,问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没有几日了。京师现在有多少人,恨不得立马飞到他杨帆马下,去捧他那靴子,哪怕是臭的也香。”方溢儒笑着摇摇头,似乎一点也不在乎之前杨帆在辽东闹出的大动静。与其说是杨帆闹出的动静,还不如说是有人趁此机会借势造势。想弄出点动静,让这位未来的柱国能够执掌朝政罢了。
  “方兄,你觉得以后,我还是如当初那般,和他杨帆执师生礼?”他侧头枕在胳膊上,喃喃道。
  “不然呢?”方溢儒笑道。“你这身份,多羡煞旁人?多少人巴不得踏破他杨府的门坎,哪怕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丢点脸,做他杨柱国的学生,还能丢脸?既然都这样了,那么就忍下去,总有一天,他们都会老。都会死。只要咱们不犯错,朝堂之上,必将是我等的天下。”
  “这种感觉真不好,像是被人操控着。”李郁欢酒意稍醒,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冷笑道,“这次赴辽,我就知道先生没有那么简简单单去盟约。本来就想一同前去,呵。可叹我那老父。竟然将我迷晕在城门口。”
  “不好说,说不好。现在是这么想,可当初呢?有多少人,想要他永远都别回去。所以啊,你爹圆滑,你太拼命。至于对错,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李郁欢撇过头,道:“那谁说了算呢?我那老爹?还是当今圣上?还是说谁说了都不算?”
  方溢儒抬了抬眼皮,看到窗外零星飘起了小雪。呢喃道:“好戏才刚刚开始。功高盖主,新皇年幼,你让先帝安置的几位辅国大臣如何能够看着他杨帆一家独大?慢慢看吧。”
  ……
  ……
  “夫人,夫人,老爷终于要回京师了。”声音清脆如鹂。红玉的脸蛋被冻得红扑扑的。
  一袭华裳貂裘,徐蓉刚刚生下胎中孩儿,身体还有些丰满,肤色宛若羊脂白玉,“老爷要回来了吗……”她走出内厢,红玉撑起伞,将徐蓉襁褓中的小公子包裹严实了,道:“刚刚本家老爷来了,说老爷打了胜仗,辽东的野猪皮都给打跑了,圣心大悦呢。”
  “爹来了?快,孩儿诞下来还没有让爹看看,这还没满月,他爹爹就要回来了,真好,真好!”徐蓉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站在厅堂之中的徐骥听到响动,回过头,笑道:“蓉儿来啦。哟,娃儿来,给姥爷瞧瞧。”徐骥那张死板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拿手逗着襁褓之中的婴儿,道:“名儿给起了没有?”
  “等着相公回来,之后再起呢。爹,相公他真的要回来了吗?”
  “没错。今日收到的消息,过几天就到京师了。这小脸蛋,真好看呐。”徐骥道,“今儿就是来告诉你一声。你娘入冬以来身体也不怎好,还感染了风寒,所以你坐月子也没有来遣下人来府上帮衬。等杨帆回来了,一定带着这宝贝外孙回府上聚一聚。”
  “恩,一定。”
  徐骥罢了罢手,道:“那就好。就这么多了。你去歇息吧。话传到了,也看过你了,我也就放心了,走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有些话,说个杨帆听便好。他抖了抖肩上的披风,雪落在地上。杨府门前传来一声叹息,“味道不对呀。”
  语罢,便走入了轿中。
  京师的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却又正正方方,恍若一盘围棋,而所有人似乎都在努力地找准自己的位子,只有站好立稳了,才有可能不被当成废子。
  所以,所有人都在思考,到底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上,可悲惨的是,往往他们该站什么位置,取决于别人。
  雪纷飞,京师巷尾,还是那座道观,飞檐高耸,造型古朴。坐落在此,无山无水的,香火少得可怜。瞎眼老道,双手合放在丹田处,抬了抬眼,问道“胡尘,有什么事吗?”
  “宫里头传来,杨帆要回京了。”
  “你有什么事吗?”老道再次问道。
  “没事。”
  “没事就不对了。观后的菜畦该理一理了,漏雨地方的瓦该翻修了,观中的檀香续上没?这么多事,你却还去理他人的闲事?”瞎眼老道找了个衣钵,眼下这座破道观,依旧有人传承下去。
  然而即使是多了个人,依旧还是那样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那道尊木像,也已经秃噜了漆,露出了木胎的原色。京师有个大户,想要积点功德,当初提到要翻新,被老道拒绝了。无向道之心,即便光鲜亮丽,那还是尊凡胎。
  多余。
  多余的。(未完待续。)


第507章 声名起

  “宗令大人,参茶。”
  抱椅上的朱启按了按眉心,看了看辽东以及西北的战况,道:“杨柱国何时归京?”
  “司礼监曹公的意思,是三日后抵京,不知圣上有何旨意?”如今新皇年幼,一干国事,除了正常朝议之外,由朱启代为批阅奏折。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敢有疑义,作为朱由检的皇叔,这个朝堂上,属他资历最老。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属皇胄,固可为官,虽为辅国,又无实职,和杨帆一样。
  “安排得怎么样了?”朱启翻阅着手里的资料。
  “差不多了。基本安排妥当,到时候上朝之时,在您的推举下,一定可行。”
  “恩,这样就好,这样就好。”朱启点了点头,喝了几口参茶。
  宗正瞳孔一缩,有些惊讶。他注意到朱启重复了一遍,看来上柱国杨帆真的要权倾朝野了。他说道:“辽东这次平定,但满清余孽主力仍在,大人不知有何打算?”
  “这一点,杨帆手下的耳目,已经送来详细情报。朝鲜李主送来的求援使臣以及情报来看,在东北,建虏至少还有四万精兵。由代善、孔有德领着,估计和辽阳、抚顺东逃的加起来有个六万精兵,还有有心头大患。蒙古那边,是多尔衮以及蒙古诸汗王,加起来也有小三万,不过按照杨帆信中的意思,蒙古这边,由林丹巴图尔来顶着,估计咱们得出点本钱,这都不是事儿。”
  他拿起笔。刷刷地写着。
  “你将我的信,分头送往高阳城的孙承宗孙大人以及剿匪总督洪承畴处。记住。不要声张。”
  “恩,大人放心。还有什么吩咐吗?”他将信收好,又问道。
  “丰雨,你心思缜密我是放心的。这些年多亏你了,没有你在操持着宗人府,这么大哥烂摊子,本宗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宗令大人,这是什么话。这是属下的职责所有。”这位忠心耿耿的中年男子身体一颤,连忙恭敬地回道。
  “唉,奔波这么久。你也累了,回去歇息吧。”朱启罢了罢手,看了看雪中的瓦檐。一口气长舒,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师大捷的喜讯,渐渐传开来。杨帆的威名,更是让人心头一颤。这个文武双全的上柱国,本事也忒大了。辽东的战事,每况愈下,孙承宗没办成、袁崇焕为此掉了脑袋。这杨柱国才上位多少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