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394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394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朝廷并不想加剧冲突,但是在士大夫们的‘激’情的推动下,只好违心地采取了强硬立场。为了预防万一发生战争,朝廷起用了几名有平定圣平军战功的湘军军官充任要职,并向已经在琉球完成集结的乾国船政水师和北洋水师下达了备战令,防范俄国舰队可能的进攻。李绍泉随即命令丁禹廷率北洋水师离开了琉球,回到大沽口布防。而船政大臣丁雨生则乘船赶到琉球坐镇,指挥船政水师。

    见到乾国态度强硬,俄国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和曾济择进行谈判,朝廷见事有转机,就此赦免了属于渤人大臣的崇厚,取消了他的流放,改为“降三级留用,罚俸三年”的处罚。

    死里逃生的崇厚这时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蒙’骗和出卖自己的左季皋切齿深恨,他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和左季皋无怨无仇,左季皋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而在回到天津,同李绍泉一番深谈之后,他才明白,左季皋为什么要这么做。

    左季皋西征新疆时,一直同俄国人打得火热,而在新疆平定,乾俄两国议论‘交’收伊犁时,左季皋希望伊犁的归还这份功劳也是自己的,但又不想将自己和俄国人眉来眼去的事公诸天下,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是以在朝廷选派老实忠厚又对外‘交’事务不甚明白的崇厚出使后,他故意向崇厚暗示俄人对乾亲善,让不熟悉情况的崇厚中了圈套,稀里糊涂签下了“卖国条约”,而他便借此机会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好摆出一副要和俄国人决一死战的架势,壮大了自己的爱国名声的同时,也撇清了和俄国人的关系,坐实了自己“中兴名臣”的形象。

    说白了,左季皋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自己的功名!

    经历了这一场生死之劫,崇厚深受打击,虽然朝廷重新启用了他,让他担任内大臣,吏部‘侍’郎兼总理衙‘门’大臣,但崇厚已经变得谨小慎微,对国家大事轻易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一次的朝会,崇厚原本只是想建议朝廷尽量采取怀柔政策而已,但左季皋竟然又一次欺人太甚,不但说自己提的建议是“祸国殃民”,还要朝廷砍自己的脑袋,自己如果再不反击,以后在官场可以说再无立足之地了。

    “左大人,这‘祸国殃民’四字,还请收回自用!”崇厚气愤之下。话锋也变得犀利起来。“萨民饱受日俄虎狼之师屠戮。是我天朝仁义布于四海,厚生重德,彼才倾心归附!其首领林逸青,乃尔老师林文忠公之孙,不忍萨人灭绝,‘激’于大义,前往助其逃亡,尔竟然要朝廷拒纳归义之民。忠臣之后,还冠以‘招降纳叛’,‘祸国殃民’之名,是何居心?”

    听到崇厚一改往日忠厚之态,当廷直斥左季皋,李绍泉在心中禁不住暗叫痛快。

    看样子,他以前还真小看了这个自《里瓦几亚条约》之后清流皆曰可杀的崇厚呢!

    “休得胡言!萨人‘阴’狠诡诈,有如豺虎,‘阴’据琉球,又曾侵犯苔湾。现为日本叛逆,算得上什么归义之民?林逸青甘为寇首。率叛众来降,是要嫁祸于天朝!”左季皋也没想到崇厚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占据了“大义”的制高点的话来,而这本是他最习惯用的手法,他身为清流本‘色’,自然不肯和“大义”‘交’锋,于是立刻转进,“日俄两国若因此联兵来犯,则不免兵祸连结,你一意建言收纳他国叛逆,又是何居心?”

    “左大人不是抬棺入哈密,‘欲’要与俄人决之战阵的么?怎地现又如此畏惧日俄?”崇厚冷笑道,“莫非左大人抬棺出征,不过是给天下人做做样子?抑或是左大人和俄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所以才不敢得罪俄人?”

    崇厚的这一句话戳到了左季皋的痛处,左季皋紫涨了面皮,怒斥崇厚道:“你这‘奸’佞,竟敢血口喷人……”

    左季皋正待破口大骂,不料御史张霈伦出班奏道:“启奏皇太后,皇上,左大人与崇大人当廷如此争执,有失人臣之体,还请皇太后皇上治其失仪之罪!”

    左季皋听到张霈伦如此说,心里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过于心急,有些失态了,赶紧拜伏在地,口称“臣有罪”不已。那边崇厚也跪了下来。

    “二卿平身……都是为了国事,不必如此相争。”小皇帝在宝座上抬了抬手,一边说着,一边偷眼望向母亲,看到母亲微微颔首,这才放下心来。

    “臣谢恩!”左季皋和崇厚起身,互相瞪了一眼,但谁都不肯重回班中。

    “启禀皇太后皇上,日俄‘欲’图我天朝久矣!切不可因收留萨人叛逆,而轻启边衅啊!”左季皋抢先说道。

    “左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崇大人说的,我也懂,二位且先不要争吵,我想听听,列位臣工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说法?”仁曦皇太后平静的说道。

    “启奏皇太后皇上,臣以为,萨人来归,朝廷正可收用,以拒日俄。”监察御史余上华出班奏道。

    “噢?这萨人不是被日本和俄国联兵给打败了么?怎地又可以收用以拒日俄呢?”仁曦太后扬了扬眉,问道。

    “回皇太后,萨人勇悍善战,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便是倒幕四强藩之首,虽有拥立之功,但为日本政fu所深忌,故而建国之初,便或明或暗,不断削之,而萨人不愿受虐而亡,故而举兵反抗,其兵势最盛之时,占据日本西南半壁,后因西乡隆盛优柔寡断,未从林逸青之议,率兵直捣东京,致使俄军大队前来,以至兵败。然其民气犹在,林逸青本为天朝义士,率其倾心来归,正可收为我用。”余上华说道,“萨人能战之名,甲于日本,只是因为日俄联军势大,故而败北,然其水陆兵马犹在,此次东渡琉球,尚能用铁甲舰为民船护航,而日俄海军竟不敢截,可见其战力之强,朝廷若能收用,允其在琉球立足,必可牵制日俄,则我大乾海疆可安。”

    听到余上华的这番分析,李绍泉不由得暗暗点头。

    余上华虽然是清流出身的御史,但却热心洋务,对在日本高举义旗的林逸青很是崇敬,是以在这次朝会之上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来,虽然他的说法并不全面,但却直接点明了收容萨摩军民的好处,无疑更能打动皇太后和皇帝。

    “这接纳萨人的好处,我算是听明白了,可日俄两国要是藉此发难,以至兵祸连结,可就不好了。”仁曦皇太后在帘后说道。“要是接纳了萨人。使得日俄联兵来犯。却要如何应对才好?”

    “回皇太后,臣以为,日俄只是虚张声势,绝不敢真正动兵。”余上华答道,“萨人自日本九州岛撤退时,扶老携幼,乘坐民船渡海前往琉球,萨人水师仅有舰船七八艘。为民船护航,而远东俄舰有二十三艘之多,日舰亦有十余艘,兵力占优,竟无一敢来拦截,盖此前叠经剧战,实力大损,无力再行追击,彼追歼残敌之力既无,又安敢犯我大乾?是以臣以为。日俄不过虚张声势而已,不必过于忧虑。”

    左季皋见仁曦给余上华的话说得意有所动。不由得心下着忙,赶紧说道:“启奏皇太后皇上!余御史一介文臣,素不知兵,其所言多为风闻,并非实情!还请皇太后皇上明察!”

    “噢?那么左大人说说,日俄现在我大乾周边,水陆共有多少兵马?”仁曦太后不动声‘色’的问道。

    “这个……”左季皋一下子给问住了,登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对于西北和东南的军情,左季皋的确是所知不详,西北的情况他能熟悉一些,但只是伊犁俄军兵力的情况,再多的便不知道了,因为具体负责战事的一直是刘金堂张曜金顺等部将,情况也是他们最熟悉,他这个全军主帅是不需要知道太多的。

    至于东南海防的情况和日本的军备情形,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五百一十七章 帝师阴招

    “李制台的意思,是要朝廷封赏林逸青?”仁曦太后听了李绍泉的建议,似乎显得很是惊讶。…∑,

    “回皇太后的话,朝廷对林逸青,不但要封赏,还要重用!”李绍泉在说这句话时,故意提高了自己的声音,让大殿内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的听到。

    “李制台为何说要重用林逸青呢?”仁曦太后问道,“此人的才略究竟如何?”

    “回皇太后的话,此次萨人举义,萨军主帅名为西乡隆盛桐野利秋等人,实际指挥者乃是林逸青,林逸青虽在萨军中为参军,却是全军主将,萨军兴兵以来,所有重要战事,皆林氏所为,每每以少胜多,面对日本官军,未尝一败,日本政fu情急窘迫,不得不借兵俄国,厚集重兵,以数倍于萨军之兵力,方才败之。”李绍泉道,“能以鹿儿岛一县之力,抗日俄两国之兵,坚持两年之久,杀伤日俄军兵二十余万,使日俄国力大损,真不世出之将才,如今皇天护佑,使其率众来归我大乾,不嘉纳之,更待何时?”

    “如此战绩,确非常人所及。”仁曦太后点头道,“真将才也。”

    听到仁曦太后似乎很是赞同李绍泉,一直没有说话的“南清流”领袖翁叔平心中着忙,他偷眼看了一下“北清流”的领袖李高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