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受封之后是要上书表示对皇恩的感谢的,不过周瑜要求他在这里面一定得既不显得突兀,又立场鲜明的表达一下自己对曹旭的支持。
当然,顺带着还得展示一下力量。
这展示力量自然不是给曹旭看的,而是给临淄的反对者们看的,告诉他们,曹旭在扬州也有盟友,且盟友的实力不差。
孙策答应一声,立刻就去写了。
然后他还对周瑜说:“也不知道刘表什么时候完蛋呀,元昭说,若非镇南将军的名号让刘表给占了,她就把这个给我了。”
结果他只封了个平南将军,明显比刘表矮了一头。
周瑜更加无语:“你最好想着刘表多活几年,你倒是有可能做镇南将军。”
才刚提起笔的孙策顿时愣住:“为什么呀?”
周瑜简直要被小伙伴的智商感动哭了。
“你也不想想,曹旭为什么对你那么好?”
孙策想了想:“因为我们关系好,她够义气呗!我跟你讲,当年一起打董卓的时候,她还指点过我射箭呢,你上次不也说我射的好?”
周瑜:“……”
孙策这智商不是吃枣药丸,而是已经完了吧?
他对孙策说道:“曹旭如此提拔你,给你那么大的好处,就是因为刘表刘备尚在,而他们都是曹旭在南方的威胁,因此她才提拔你,因为在解决袁绍之前,她需要你为她平衡南方的力量,但如果刘表死了……伯符,你就是她在南方最大的威胁了。”
孙策:“……那刘表还是多活几年吧。”
周瑜:“……”
你丫的真的有那么喜欢那个曹旭吗!
周瑜没跟曹旭有过啥密切的交流,因此完全不能理解孙策这状态到底算怎么回事。
如果不是孙策已经娶妻且看起来和妻子关系挺好,十分恩爱的话,周瑜真的要怀疑孙策是不是对曹旭有超越友情以外的想法了。
……怎么只要遇上曹旭的事情,孙策的智商瞬间就不在线了呢?
好吧,周瑜还想起前些年,孙策在老家的时候,他去看望孙策,结果提起当时已经有些名气的曹旭,孙策完全就是一副迷弟标准模板的样子。
他给周瑜比划着:“她当时就这样,然后这样,我一下子就被她打倒在地上了!真的!可厉害了!”
周瑜的回应是……把孙策打倒在地_(:3ゝ∠)_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孙策还笑话他:“你比元昭将军差得远了。”
周瑜:“……”
他有些时候真的很想打死孙策,真的。
不过因为孙策说的多了,因此周瑜其实有些时候倒是对曹旭也很有兴趣,他也想见见这个让孙策提起来就不带脑子的女人到底是个什么样。
据说曹旭和关羽张飞的关系也是极好,关羽矜持一些,提起曹旭不过微微点头加上一句简单的夸赞,但张飞是一定要竖拇指的。
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周瑜都很想摇着那两兄弟的肩膀问,说好的敌人呢!
你们不是一向跟曹操过不去吗!
不过,一个女人若是能够像曹旭那样名满天下,如今更是做了太尉,位居三公的话。
大概特别一点,也不是那么让人意外的事情吧?
曹旭收到孙策的回复的时候,差点笑出来,纪衡拿着看了一眼则是彻底无语。
“我怎么觉得,孙策这回复,跟混黑社会似的?”
“什么黑社会?”
“……不,没什么。”
孙策的回复大概就是一个意思,首先我很感激让我做吴侯,其次我是支持你的,谁要是不服气,大哥你说话,让砍谁兄弟我帮你砍谁!要是我一个不够,我就把我兄弟周瑜也拉上!
大致上……也就是这么个画风。
先不管无辜躺枪的周瑜是个什么感受,反正纪衡是觉得孙策这人的支持虽然画风清奇,但确实很给力就是了。
对于曹旭这事,袁绍自然也是听说了。
他倒是有几分厚道的,虽然如今和青州算是敌对,但当年的好友和他妹妹死了爹,袁绍也不可能因此在冀州哈哈大笑,他不仅派人前来吊唁,也亲自给曹操写了书信。
曹操和曹旭看后都是心情复杂。
其实若不是世道如此,袁绍真的当得上是个非常不错的朋友了。
……即便有时糊涂,但他们是朋友的时候,袁绍对曹操是真的很不错的,哪怕是到了这种时候,同样是利益相悖,朝中那些官员们为曹嵩的死欢欣鼓舞,若非是不能表现的太明显,他们简直是要放鞭炮庆祝的。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最近的酒宴也明显变多了,显然是为曹嵩的死高兴,畅想着未来没有曹操的生活了。
可袁绍却真心派人前来吊唁,又给曹操写了书信,两相对比,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
曹操就叹息:“本初到底也是……”
是他曾经最好的朋友啊。
大致上,袁绍也是死了爹妈的人,且当年他守孝的时候,曹操对他就多有关心和安慰,因此他倒是也记得这份情谊,此时并不愿意在曹操失去父亲的时候前来冷嘲热讽一番。
即使他们现在确实是敌人了。
袁绍表现的很厚道,原本就是个厚道人的刘表自然更是如此,他与曹操虽然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但显然也在这事上对曹操表达了同情。
至少……荆州那边的动静最近小多了。
刘备那里则没什么好表示的,他不仅和曹操不熟,甚至职位也低,自然是没资格在这事上表态了。
张飞倒是很感慨的:“哎,元昭真可怜,此时在青州她一定很难过吧。”
刘备抽了抽嘴角,心说张飞还挺感性。
然后就听关羽说道:“确实如此。”
可他又说……
“那曹操倒是无情,为了争权夺利,就在这时候自己隐居幕后,反倒是把元昭推出来做靶子了。”
张飞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有那么个哥哥,元昭真是太可怜了,她才刚刚经历过丧父之痛呢。”
不过他想了想又说:“但能以女子之身位居三公,这一点倒是她的厉害了。”
刘备:“……”
你们两到底是谁的兄弟?
此时刘备的心情,微妙的和长江对岸的周瑜重合了。
刘备看着关张,周瑜看着孙策,那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种感受。
复杂到怀疑人生啊。
当然,曹旭也在怀疑人生。
不过和刘备孙策不同,曹旭是看着眼前的公文怀疑人生。
她维持着一张懵逼脸看着荀彧:“文若你不是在骗我吧?这些,都是要我处理的?”
荀彧点头:“这些都是太尉的分内之事,而且,还有些是骠骑将军的事务,不过军务到底要少一些,再加上,马上就是开春,不仅仅春耕的事情要操心,还有冬日里有些基础设施有损坏的,也要重新检查修复,另外就是一些日常公务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右边的那一摞,是时候考虑袁绍的事情了。”
他们之前也都有做准备,但到底只是前期的一些初步准备而已,如今倒是随时都有可能打起来的情况了。
曹旭吸了吸鼻子:“文若,这里面有多少是你可以帮我代劳的?”
她眼巴巴的看着荀彧:“我哥说了,内事不决问文若,外事不决找公台,所以……你看着办?”
荀彧:“……”
他默默的抽走一沓公文,然后说道:“将军,剩下的,你得自己解决了。”
曹旭看了看,又抽了一叠给他堆上,然后继续眼巴巴的看着他。
荀彧叹了口气,最后还是接受了。
总归,当时同意曹操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他就该想到这样的情况了。
而之后曹旭如法炮制,给大家都分了任务。
尤其是陈宫,他抱走的公文最多。
就算是荀彧也不由得对陈宫多了几分赞叹,至于说戏志才,更是直接说道:“公台先生真乃吾辈楷模啊。”
陈宫翻了白眼:“你说我从小看到大的小姑娘,就那么眼巴巴的看着我请我帮忙……”
他完全没有抵抗力啊!
他从曹旭十几岁的时候就操心这孩子的事情,后来就算多数时间跟着曹操了,但为曹旭操心的时候也不少。
简直就是当爹的心态。
不过,陈宫也说了。
“我虽然是帮她,但她毕竟做到了这个位置上,有些事情还是要学着做的,所以我也给她留了一些。”
戏志才一摊手:“我觉得元昭将军没那么老实。”
见陈宫看过来,戏志才说道:“我刚看见,她让人去叫奉孝和文和先生了。”
陈宫:“……”
他现在把手里的公文再给曹旭扔回去还来得及吗?
熊孩子欠打!
然而实际上陈宫并不能真的揍曹旭,至少就戏志才看到的情况来说,陈宫放下手里的公文黑着一张脸去找曹旭之后,没多久他就再次回来了,并且一脸的无奈。
“我果然还是对她狠不下心,算了,反正只是暂时的事情,以后她也只做将军,这事……我代劳了吧。”
戏志才:“……”
某种程度来说,他真的觉得曹旭是个人才_(:3ゝ∠)_
至于说曹旭本人,因为将工作分摊出去大部分,还有一些就留给她自己和郭嘉贾诩商议着解决了。
然而贾诩翻了翻公文之后,让曹旭把曹昂叫过来。
曹操守孝去了,曹昂却已经成年,因此他也肩负起了不少责任,此时听说曹旭叫他,立刻便赶来了。
然后他看见曹旭坐在那里,贾诩和郭嘉在她的身侧。
贾诩捏着公文对他说道:“大公子来了?看看这些吧。”
曹昂上前接过,然后就听贾诩说道:“主公不在这里,但不管是主公还是将军,都对大公子寄予厚望。”
曹昂看着手里的东西却有些犹豫:“可我是不是……不太够?”
他还尚且年轻啊。
贾诩道:“此时正值特殊时期,大公子切勿妄自菲薄,更何况……请不要让主公失望啊。”
贾诩说的语重心长,最后的那句话更是完全点燃了曹昂的斗志。
他用力的点头:“先生和将军放心,曹昂定会办好这件事情!”
郭嘉在旁补了一句:“公子若是遇上什么不懂的,也尽可以来问。”
等曹昂走了,贾诩扭头,面无表情的看向曹旭,说道:“公文分完了。”
曹旭:“……”
贾诩你这么黑,真的不怕被人打吗?
第120章
关于周瑜想要再见一见曹旭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如果说原因的话,那大概就是因为孙权。
孙权如今已经十六岁,也算是个半大的少年了,虽然未成年,但孙策也常说他这个弟弟从小聪慧,远胜过他。
当然,现在长江以南所传扬的名声,依旧是属于孙坚和孙策的,尤其是孙策和周瑜两人被大家亲切的称作孙郎和周郎。
周郎咱先不提,只说孙策,他的名气是很大的,这个名气大不仅仅是说大家都知道他,更是说大家都非常爱戴他。
孙策不仅人长得漂亮,性格也活泼讨喜,爱说爱笑,这就让他非常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再加上之前扬州人民的生活真的不太好,毕竟原本这地盘是袁术的,而袁术……作为根基的豫州都被他坑出一脸血来,扬州就更别提了。
孙策占领之后与袁术完全不同,他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更是努力的帮助大家,在他的治理下,虽然大家还不能立刻奔小康,但至少不至于每年饿死人,还要交税交到十年后了。
如果再算上他们已经开始与青州合作的话,各种生意其实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收益,眼看着孙策治下百姓的生活就一步一步的好起来了。
于是大家更是传颂孙郎的名声,孙策在长江以南,顿时就很有名望了。
即使他确实还很年轻。
孙权就是在父兄的名声之下长大的,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孙权迫切的想要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这样让人提到他的时候,不至于还要反问一句。
“孙权是谁?”
然后在得到答案之后恍然大悟一声‘孙坚的儿子’又或者‘孙策的弟弟’这种话。
倒不是说,孙权不喜欢父亲和哥哥,甚至应该说,因为孙坚死得早,所以孙权实际上算是孙策拉扯大的。
又要干事业光大家族,又要拉扯弟妹长大,孙策真的很不容易。
因此孙权所谓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其实也是想要向孙策证明自己。
可说实话,比智谋他似乎比不过周瑜,拼武艺也不是自家大哥的对手,孙权如今又只有十六岁,他一时之间还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直到他听见周瑜念叨着说,想要学习青州新技术,但纪衡不愿意转让。
孙权觉得自己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如果纪衡不愿意转让或者出售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提供相关人才的话,那么他们可以自己去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