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品鉴宝 >

第217章

超品鉴宝-第217章

小说: 超品鉴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连抓了三条鱼。那边的邓可欣还毫无收获,可是把后者气得嘟起了小红嘴。
  “我抓了三条了,你能吃几条?”
  邓可欣知道这是韩冲在炫耀,哼道。“我能吃十条,你给我抓啊,你不是很厉害吗。我不信你能抓到十条。”
  韩冲没有回答邓可欣,而是直接看到鱼儿准确出击了,他每伸手一次,只见的一条鱼上来,就这么往复了几次,他的罐子中已经有了十几条鱼了。
  韩冲知道,邓可欣说吃十条,她顶多也就五六条,而自己呢,差不多六七条的样子,这十五条怎么都够了。
  “邓可欣,我抓够了,有你的十条,咱们走吧。”
  “你抓够了,你怎么这么能抓鱼,是不是你以前是捕鱼的啊?”
  “我可不是捕鱼的,但是我的确做过这个事。”韩冲道。
  “我就说嘛,这么有经验,可你是抓够了,但是我一条都没抓到。为什么啊。”
  邓可欣不服,可韩冲却笑得更甜了,“邓可欣,抓鱼这个需要天分,你这种娇滴滴的公主,哪里干得了这种粗活,行了,你不用抓了,我已经抓够了,咱们一起吃。你肯定饿得不行了吧,咱们回去山洞,烤鱼去。”
  “好吧。”邓可欣的肚子的确饿的咕咕叫了,“我认输了。”
  “哦,对了。那个徐光不是说蓝田山就在一条溪流后边吗,那他说的那条溪流会不会就是这条?我们现在去找找?”邓可欣灵光一现。
  韩冲早就想到了可能徐光所指的地方距离这里很近了,可夜色这么晚,就算是找到了蓝田山,韩冲也不能看个究竟。
  而且晚上山上更不安全,所以韩冲才没准备继续往前。倒是现在吃饭比较当务之急了。
  “这个明天咱们再说吧,今天太晚了,去的话估计也找不到什么新发现,饿坏了肚子倒是自己的。”
  “那行吧。”
  回到洞内,两人找到了柴火,然后将捉来的鱼美美地烤了,韩冲在野外的生存技能越来越厉害了,他烤的鱼没有添加什么特别的调味,却吃起来非常美味。
  原来,这条小溪是某个河海的分支,水含有一定的盐分,所以这鱼嚼起来并不淡。
  一餐美味之后,两人只能在洞内休息了。
  这个夜晚两人睡的都比较轻,一是山洞有些冷,另外山洞里边的蚊子也比较多,再有,邓可欣跟男孩子一起睡觉这都是第一次。
  她也害怕晚上韩冲对自己做什么呢。
  不过,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大早,韩冲和邓可欣便顺着昨天捕鱼的路继续向前,然后在经过溪流之后,果然看到了在河流后边的一座山。
  不过,两人依旧没有上山,而是选择原路返回。
  一是韩冲和邓可欣已经负重了,数百块的蓝田玉,这次的收获已经颇丰,去蓝田山,无疑还是采玉。韩冲当下并没有想要采玉,找到了蓝田山就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可能就是找一家勘探公司对这蓝田山勘测一下,然后自己倒是看看有没有承揽的必要。
  二是,韩冲和邓可欣昨晚都没有和家人,朋友联系,在山里,没有手机信号,两个人必须回去,跟家人报个平安,否则真可能家人会报警。那样事情反而闹大了。
  韩冲和邓可欣在外边过了一夜,说实在的,他都有点担心涂雨薇了。
  一个人在酒店里,不会出什么事吧。
  文物交流大会第二天准时举行。
  各界人士来的更多。
  昨天,宝物出展的不少,但是很少能有传世之作,惊天地泣鬼神更不用提。
  下午更多的宝物都是平平无奇的,而各地的鉴赏大家带来的宝物也并未得到太多认可。
  说唯一一个在文物交流大会上大放异彩的还是韩冲。
  所以韩冲这一天来到嘉宾席的时候,还是获得了最多的掌声,可不晓得为什么主办方临时就邀请韩冲做到了鉴定席。
  原来。戴青戴老因为受到自己的刺激,今天不会再来文物交流大会,可前边的六个位子,主办方还是希望可以出来一个大师级的人物。
  韩冲巧合地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大师,因为韩冲也很想了解一下西京的古董,文物,所以韩冲并没有拒绝主办方的安排。
  藏友们一次一次地呈现自己的宝物,这个时候,什么翡翠玉石。字画,瓷器,都有展出,都有品鉴。但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还是没有。
  就在下一秒,一个长得胖乎乎的男子进了鉴赏席,他所拿的这件宝物是一把青铜剑,奇怪的在于。这青铜剑并不是挺直的,而是微微带了一些弯曲。看来是被什么重物压过的。
  可是,这青铜剑说起来。它的品相还是很不错的,无蚀无锈,光洁如新。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
  韩冲有幸鉴赏的这把青铜剑,握到这把剑的时候,韩冲首先感受的就是这把青铜剑他的弹性非常好。
  被重物压过的地方,可以承受的重力还是蛮大,而意欲将其全部压曲,却明显能够感觉到它在反弹,再恢复。
  韩冲根据着宝物的沉敛之气,大概可以判断这青铜剑是秦代出土的文物,而这个更是证明了秦朝年代高超的冶金技术,最后这件宝物被韩冲鉴定了三千万的价格,这还是因为宝剑的中段有些弯曲的缘故。
  韩冲鉴赏完这一件,又进入到了鉴赏家的文物交流环节,这个时候,一起坐在前排没有说话的余慧讲话了。
  她优雅的笑了笑,然后对着大家点了点头,接着才徐徐道。“昨天戴老,高老,方老你们都展出了自己城市的宝物,我呢一直迟迟没有拿出来,那只是因为这次我带来的宝物太值得一提了。”
  “喏,我要展出给大家看的这一件就是这个。”
  被余慧呈出来的这一件乃是一个花鸟彩色瓷器,看起来,画工非常的精细,釉色也是很明练,轻简。
  整个的花鸟彩色瓷罐高有二十公分,腹部直径可以到十五公分,口径处有七八公分。器行非常美观。
  关键点还不是这个。
  所以被余慧这么兴师动众地展示出来,还在于这个瓷罐的作者乃注为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并不是说八个人。而是一个人的字号。
  他是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的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真名乃是朱耷。生为江南人。
  这个余慧展示出来就顺理成章了,八大山人流传的宝贝很少,在北方更是少见。只有少有的在江南富庶一带被富豪们收藏,余慧能够得来一件,一定也是经过了一番波折。
  说起八大山人,他的作品风格十分明显。
  因为他是明宁王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因为这个经历。他的书画格外有一种性情,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更善于山水画,他的山水画之前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后期更是专心研究书法,故他又擅书法,能诗文。
  当下,这一件花鸟彩绘的瓷罐,正是结合了他诸多妙处的作品,像是八大山人的画,一幅都可以达到几千万,所以这个瓷罐倘若为真,那真的,它很有可能成为这次文物交流大会的至宝。
  怪不得余慧才有这么大的信心。
  先来鉴赏的是崔向东,高老。
  他接过来这件八大山人的作品,先是看上去他的画技,一个大师级的画家,他的画工臻于化境,基本上模仿的人都不可能达到他的神韵。
  因为高老清楚,在民国时期,好有一批人物专门临摹八大山人的画,但这一幅看起来,却真的像是朱耷的真迹。
  高老见过一幅八大山人的《杂花图卷》,那里边的花的描绘正是这种明丽隽永的色彩和笔触。
  高老下一秒点头了,“不错,的确乃是八大山人的手笔,这一个瓷罐价值不菲,曾经仅仅是一幅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图,就拍出了一个亿零一千八百万的价格。这个瓷罐比起那幅画绝对要超出很多,我保守估计,这花鸟彩绘瓷罐都有两个亿。”
  崔向东也细细打量了这个瓷罐,他的器皿正是清初流行的造型,却是明末清初的一种革新。
  而且,八大山人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在于国内,尤其对于日本的影响也很重大,日本不少人很推崇八大山人的这种画法,所以也流传着八大山人的画是日本人的最爱的说法,他们都会穷尽一生来收藏一幅八大山人的画。
  两位前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韩冲何尝不想要见识一下这八大山人的真迹呢,他小心翼翼地把瓷罐拿来,放在手中好自地欣赏,说品相,是不错,年代呢不是特别久远,在清代,论画工,无可挑剔,在现世,基本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可以把这幅画描绘的如此生动传神的人物。
  可关键问题就出在这,断代是关键。
  韩冲几乎可以拿捏到年代相差百年,所以清代和明末清初这有两三百年的差距,叫韩冲有些怀疑,这件瓷器到底是不是真的八大山人的真迹,或者说是清代一个极具画艺的才子,模仿的八大山人的真迹,但足够能够以假乱真呢!
  韩冲看到这,没有说话。
  他悄悄的递给旁边的杨廷义,杨廷义慢慢打量,古井无波的脸也开始了他的鉴赏,而身后的那些鉴赏大师,或多或少也开始关注这个瓷罐,八大山人的作品。因为,大家也都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件宝物是真品,那这一年,这一届的至宝,重宝的得主无疑就是它,而这宝物的主人余慧,也将成为本届文物交流大会,鉴赏大师中的赢家。为她赚足名气和地位,碾压其他同等的大师。
  过了有一分钟,这个时候,杨廷义的目光突然一簇,眉毛有些拧住,下一秒,他淡淡的笑了,笑得有几分怪异。(未完待续。。)


第350章 八大山人

  杨廷义大师仍旧没有说话,而是不动声色地起身,一个人朝着外边走去。
  韩冲不晓得杨廷义大师此举说明了什么,可现在的自己,绝不敢妄加揣测。
  五位大师,有两位给予了正面评价,有两位并未发出异议,余慧的这件花鸟彩绘瓷罐看来将要盖棺定论,其为八大山人朱耷的真迹。
  通过蛟龙鉴赏了一下,韩冲肯定自己的断代没有问题,它这个瓷罐所产并非在于清初,而是往后推至少一两百年之间。
  说画技,的确毫无瑕疵,几乎就是八大山人的风格,八大山人擅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意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其横生,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气势和地位,八大山人作画,乃是有一个三者取胜法,在于是否用的适时,用的出奇,用的巧妙。
  有的时候,八大山人在写意上边还会借用他的书法,画中尽管笔墨不多,但是加上他精妙的书法,立即可以云补其境。
  当下的花鸟图清新隽秀,风格极近八大山人之风,落笔的几个书法花鸟欢戏,也参悟了人性。这跟朱耷初为僧,后为道,继而还俗的经历也有必然关系。
  仅仅是韩冲通过年代,略微知道他的矛盾。可如若不能找到画风的差异,这个花鸟彩绘的瓷罐足以以假乱真,成为八大山人的作品。
  韩冲当下有感叹,既是八大山人的作品,没想到他其后的一两百年间竟然还有人将他的画表现的如此惟妙惟肖。
  假若说这位模仿者不是一个大师,那必然将是历史的损失。
  但韩冲心中却是坚定的认为,这位能够将八大山人的画作表现的这么神似形似的,一定也是一位大师。
  并且,这位大师的作品风格一定也有朱耷的逸风,只是在那个年代。这位画坛巨匠应该还不足以功盖朱耷,准确地说,这位大师应该还不名一钱,就如同唐伯虎最早的时候也是靠着临摹其他名家的画为生,而他那个时候不足为外人道说。
  长期的模仿,熏陶,笔触的习惯使然,包括画作的风格一定有所转变,会无可避免地受到八大山人画作的影响。
  韩冲此刻在搜索的乃是一样具备这种画作风格的大师。
  八大山人的画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和万个。万个是八大山人的弟子,能作一笔石,而石之凹凸浅深曲直肥瘦无不毕俱。所写花鸟及题款,均神似八大。
  不过,万个与八大山人作为一个朝代的人物,相差也是几十年而已。在时间上好像还差了一些。
  牛石慧是八大山人的弟弟,更是同时期的画家,他的画风尽管和八大山人相近,形似。笔情画意充分表现了他的磊落不平之气。但他的书法艺术和八大山人在笔墨上则较粗犷泼辣。并且时间上更不契合。
  尽管不可能是两人,可并不能排除后期同样踊跃出的大家。
  八大山人的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