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直播当皇帝 >

第237章

直播当皇帝-第237章

小说: 直播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来干什么?”郑经一脸戒备,手已经紧紧抓住大板斧的斧柄了,随时准备出手。

    陈光手里是拿着剑的,那出鞘的宝剑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听郑经问起,陈光无比轻松地耸耸肩,道:“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来这里当然是来杀你的啊,你以为我无聊到跑这里跟你聊天来了?你又不会泡茶招待我,

    聊什么天。”

    他说得轻松,但是在郑经听来不亚于滚滚惊雷,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剧本会像现在这样演出。

    “你就这么自信能杀得了我?”郑经也不是省油的灯,能够被全国人民都信奉为战神,怎么可能会没有一点儿过人的本事?除了超凡的战术之外,他个人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看他手里的大板斧就知道了,如果不是实战派,他又怎么可能会使用这样的重型武器呢?

    陈光并不回答,只是反问道:“你觉得你有自信打赢我?我都在上面坐着快睡着了你都没有发现,我要是那时候就杀你我保证你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

    可不是吗?那时候杀了人都死了,死人怎么可能会有脾气?

    但是陈光的这话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郑经连发现他都做不到,谁强谁弱其实已经是高下立判的事情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来吧。”关系到自己的生死,郑经哪儿还会说什么,他双手抓着大板斧,一下子举起来。

    面对这样的大家伙,陈光自然也不会掉以轻心,虽然他有的时候看起来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样子,但是对于自己的小命他还是十分珍惜的。

    手里的剑提起来,陈光说道:“我还以为你要叫人呢,现在看来你是想试试自己的武力咯?”

    郑经并不说话,毕竟是纵横沙场几十年的人物,并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吓到,他手里的斧头抓着,左脚向前,然后朝陈光刺了过来。在斧头上,还有一个枪头,可以在往前突刺的时候获得巨大的杀伤力。

    陈光不进反退,整个人如同魅影一样,身子一缩就躲过了郑经的斧头。要论灵活,就算同样是玩轻武器的人,都不是陈光的对手,就更不要说郑经这样玩重型武器的了,连普通人的速度都达不到呢。

    “你何必呢?”陈光的剑已经架在了郑经的脖子上,而此时此刻郑经刺出去的斧头都还没有收回来。

    “这……”郑经其实想过自己有可能会输这件事情,但是他却没有想过自己会输得这么干脆。

    随后,他叹了一口气,丢掉了手里的斧头,就好像丢掉了一个大包袱一样。

    “好了,你杀了我吧。”

    而在这个时候,陈光却把剑从郑经的脖子上挪开了。

 《隋书·炀帝纪》白话文版(上)

   
 炀皇帝名广,一名英,小名阿。。,是隋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母亲是文献独狐皇后。

    皇上的容貌仪表很美,从小机敏聪慧,在诸王子中他特别得到高祖及皇后的宠爱。

    在北周,凭借高祖的功勋,他被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581),他被立为晋王,授予柱国、并州总管职务,时年十三岁。

    不久他被授予武卫大将军,又晋升为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头衔依旧。

    高祖令项城公王韶、安道公李彻二人辅导他。

    炀帝爱学习,善于写文章,性格深沉隐晦,严肃庄重,引起朝野注目。

    高祖秘密安排擅长相术的来和普遍地审视各个王子,来和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不久,高祖到炀帝的府宅,看到乐器的丝弦大多断绝,又沾满尘埃,好像是好久不用的,就以为炀帝不喜好歌舞声色,觉得他很好。

    炀帝特别爱故意做作,掩盖真象,当时被称为仁爱孝顺。

    有一次他去观看狩猎活动,碰上下雨,左右送上雨衣,炀帝说:“士兵们都浸湿了衣衫,只我一个人穿雨衣吗?”于是命令把雨衣拿走。

    开皇六年(586),炀帝改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

    这一年,又征召任命他为雍州牧、内史令。

    开皇八年冬,高祖大举进军攻打陈国,委任炀帝做行军元帅。

    平定陈国后,拘捕了陈国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陽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

    因为他们奸邪谄佞、祸害人民,在陈皇宫门前右边望楼下面将他们斩决,借此向三吴人民谢罪。

    于是封官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

    晋升为太尉,高祖赐给他大车,四匹马,绣龙的礼服和礼帽,黑玉、白玉各一块。

    又任命他为并州总管。

    不久江南高智慧等人聚众叛乱,高祖调炀帝任扬州总管,坐镇江都,每年进京朝见天子一次。

    高祖祭祀泰山的时候,炀帝兼任武侯大将军。

    次年回到江都。

    其后数年,突厥侵犯边境,炀帝再次出任行军元帅,率兵出灵武,没有遇到敌兵而回师。

    等到太子杨勇被废黜后,高祖立炀帝为皇太子。

    这月,应当接受封立太子的策命。

    高祖说:“我凭借大兴公的爵位成就帝业。”于是令炀帝出宫在大兴县居住。

    那天晚上,狂风大雪,地动山塌,居民房屋大多损坏,压死一百多人。

    仁寿初年(601~605),奉高祖命令巡抚东南地区。

    此后高祖每逢在仁寿宫避暑时,就令炀帝留守,代行处理国政。

    仁寿四年(604)七月,高祖逝世,炀帝于仁寿宫即皇帝位。

    八月,护送高祖的灵柩回京城。

    并州总管汉王杨琼起兵谋反,诏令尚书左仆射杨素率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九月十二日,任用备身将军崔彭为左领军大将军。

    十一月初三,驾临洛陽。

    初四,征调成年男子数十万人挖掘壕沟,从龙门向东连接长平、汲郡,抵达临清关,渡过黄河后,再延伸到浚仪、襄城,最后到达上洛,用以设置关卡加强防卫。

    二十一日,下诏令营建东都。

    十二月初三,任命右武卫将军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

    初六,任命柱国李景为右武卫大将军,任命右卫率周罗睢为右武侯大将军。

    大业元年(605)正月初一,实行大赦,更改年号,立妃子萧氏为皇后,改豫州为溱州,洛州为豫州,废除各州的总管府。

    初五,立晋王杨昭为皇太子。

    初六,任命上柱国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上柱国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延寿公于仲文为右卫大将军。

    初八,任命豫章王杨日柬为豫州牧。

    十七日,派遣八位使臣巡回视察各地风俗。

    下诏书说:从前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关键是在于爱护百姓吧?既使人民富裕又进而施行礼教,家家丰裕、人人富足,所以能使风尚淳朴,习俗敦厚,远方的人前来归顺,近处的人安定。

    凡政治稳定、事业成功的,大都经由这条道路。

    朕恭敬地承继了帝王之位,安抚培育黎民百姓,日夜恐惧戎慎,好像面临大河深谷。

    虽然努力遵奉前辈的功业,不敢出现差错,从长远来看,处理政事的策略、手段还有许多缺欠。

    况且国家幅员辽远,人口众多,朕未得亲临各地,询问民间的疾苦。

    常常忧虑那些隐居不仕的人尚未被举荐,受冤的人还不曾申冤,一物失所,就会损害谐和的气氛,四方有作恶犯法的事,责任在朕身上,所以日夜增多叹息,戎慎恐惧充满胸怀。

    现在刚刚开始施行政教,应实行宽大政策。

    可以分头派遣使臣,巡视各地风俗民情,宣扬风俗教化,举荐选拔那些沉抑下层、不得升进的人才,为无辜被囚的人申冤。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田的人,要给予优抚。

    对难以生存的鳏夫、寡妇、孤老、孤儿,要适当加以帮助救济。

    对信守节义的男人,气节高尚的妇女,要在其家族乡里中予以表彰。

    对高年的老人,要授给官衔,并且依据另外的条款,赐给他们粮食和布帛。

    患重病的人,供给侍候他的人,虽有侍养之名,而无救济供养之实,要查核清楚,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抚恤侍养。

    如果有声名显著,操行美好纯洁,以及在学业才能上有一技可取的,都应访询选择,引领他们入朝任职。

    所在州县的官员,要按一定的礼仪送遣他们。

    对那些败坏政事、危害人民、不利于时世的,使臣还朝的时候,应全部记录在案,奏报朕知。

    一月十八日,任命吴州总管宇文弼为刑部尚书。

    二月十八日,任命尚书左仆射杨素为尚书令。

    三月十七日,命令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迁徙豫州城下的居民来充实那里。

    十八日,下诏令说:“倾听收集众人的议论,与平民百姓商量,所以能审辨政治、刑罚的得失。

    由此可知早晚思考治理天下大事,是想使无辜被囚的冤情得以昭雪,**道德有章可循,而各地官员称职。

    如为邀功请赏而请求考查,搞个假优秀,并无真实的政绩,纲纪就乱了,冤屈就无法伸了。

    关河阻隔,真实情况无法传到京师,所以朕建立东京,以便亲自处理。

    现在我将要巡视淮海地区,观察了解那里的风俗,着重访求正直的言论。

    但徒然有许多词章,在乡校之内,根本听不到这种言论。

    我感到恐惧,因而忽视了饮食起居。

    如果老百姓知道州县官员行政措施苛刻,侵扰危害百姓,违背公义徇私枉法,不利于百姓的,应当听任他们密封呈文奏进,广开四方视听,使上下沟通,天下就没有冤情了。”又在卑涧营建显仁宫,采集全国各地珍奇的禽兽和花草树木,来充实皇家园林。

    把各地几万富商迁徙到东京。

    二十一日,征调黄河以南各郡县的男女民工一百余万人,开挖通济渠,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向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通向淮河。

    三十日,派黄门侍朗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集树木,建造龙舟、凤舟冒、黄龙、赤舰、楼船等大船数万艘。

    四月初三,大将军刘方攻打林邑,攻占了它。

    五月二十一日,民部尚书义丰侯韦冲去世。

    六月初五,荧惑星进入太微星的位置。

    七月初九,下令免除阵亡将士的家庭十年徭役。

    十八日,滕王杨纶、卫王杨集被一起剥夺爵位,流放到边境。

    闰七月初六,任命尚书令杨素为太子太师,安德王杨雄为太子太傅,河间王杨弘为太子太保。

    十八日,下诏书说:统治人民,建设国家,教育和学习应当先抓,要改变风尚习俗,也必须从这里开始。

    然而正确的言论断绝,适宜的做法被背离,已经历了许多年代。

    增进道德,修治功业,其道已日渐衰微。

    汉代收录了焚书坑儒后的剩残典籍和人才,文化传承尚不绝如缕。

    晋代承受着政局变乱的命运,文教事业被扫除殆尽。

    自这以后,军队国家颇多忧患,虽然也时常修建学舍,不过表示人们共同的爱重之意而已。

    老师的手杖有的虽还摆在学舍里,但几乎都成为虚设的器物。

    于是造成了佩带青紫印绶的贵官,并非学习优秀;当县令的人,大多是不学无术之徒。

    朝廷上下衰落,纲纪法度未能确立,文明缺废正道消失,实由于教育不力所致。

    朕继承了盛大事业,想弘扬先王的教令,准备尊师重道,以开创治国之路,讲究信用,谋求亲善,督促奖励礼教兴立。

    当今天下太平统一,文字、车轨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才!众多在家及现在校学习的人,如有专心致志好尚古道,沉浸在古代文籍中,学业品行优秀勤勉,能够承受时务的,所在地的官吏就要加以上报,并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加以破格提拔任用。

    如有精深地研究经学,不愿入朝作官的,可以根据他才艺学业的深浅,凭借祖先功勋应得官职的高低,即使他们并未入朝,也都就地酌情给予薪俸。

    希望经过有步骤的好好引导,不久就能使这些人成为有用之材,众多的人才充盈朝廷,这天还会是遥远的吗!国子监等学校,也应郑重申明原先的制度,教授学生,完备考查的方法,以充分达到磨练人才之目的。

    八月十五日,炀帝乘龙舟,驾临江都。

    任命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统领,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统领。

    随行的文武官员,五品以上的供给楼船,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