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275章

暗黑大宋-第275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邸店里再请一个家中劳力富余,精明强干的人管理,每年给二十五贯薪酬。以后每户每年再给两百文钱陆续投入。同时各营家眷手中有什么特产,也统一由共济会收征上来,由经济人对外销售。以防被奸商苛薄。这个利润所得,平时帮助各营的贫困家庭,若是作战时,帮助牺牲烈士家属渡过最初的难关,或者聘请教授,教育子女。这是他们家眷所为,望你们不要干涉。”

“这是好事儿,子安果然有妙思,我们一定不负子安所托。”

“是不负朝廷所托。我要说的就这些,你们也说说你们的想法。”

这就是一次交流。

这些人真的能打,但现在还缺少了相关的经验,互相沟通一次,对大家都有好处。

王巨留他们吃晚饭。

这次谈过了,他就要去京城了,几将下来前,他也接到朝廷的诏书,让他进京述职。

晚饭还算丰盛,这也是“中庸”,王巨生活不是很朴素,但也不奢侈。

但野龙咩胜的妻子做饭手艺越来越提高了,饭菜还算不错。

几人一边喝酒一边谈心。

王君万说道:“若是子安能知边陲大臣就好了。”

这也说得是实际话。

宋夏五小路,府麟路那是一个例外,余下四路长官都是文臣。

要么是一个狄青,那也是在生背疽时从陈州撵到了延州,几个月后就死了。不是知延州,而是坑狄青。

然而文臣有几个会打仗的?手上的兵再勇,将再强也不管用哪,除非遇到了蔡挺这样的主,但蔡挺又有几个。种谔是立功了,但那是他单干的。

“这个恐怕不行,我年龄不够,”王巨说道。

指望自己来统帅,那有的等了,没办法。

但也不能轻视了文臣,马上几个文臣就会让你们傻眼,不要说王韶,就是章楶也在飞快地进步。再磨勘几年,有资格担任一个边路的知州吧。

然而王巨这一回是猜错了,他知道自己早晚要担任四州中一州的长官,但也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不过离那个担任还有一段时间……

…………

“这次述职又会滞留多少时间,要么妾身随你去吧。”李妃儿说。

新婚莞尔不久,又要分离,李妃儿有点难受。

“大娘子,不要难过,别人想都想不到呢。你以为什么官员都能述职啊?”琼娘说道。这几年连续三年,王巨都要进京述职。

何谓述职?诸侯或地方官员进京城向天子陈述职守,这才是述职。想一想,一年当中,能有多少官员得到过这样的待遇?

但这个大家不是很吃味。

年青的官员望洋兴叹,知道内情的更是自愧不如。

要知道这几年王巨几次述职,那一次述职,王巨都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不说大顺城大捷,第一次述职述出来一个郑白渠,马上就要竣工了。第二次述职有点隐晦,但有一些人知道朝廷今年最得计的裁兵与坊场河渡,以及这个木棉子,都与这次述职有关。第三次述职又会述出什么?

至于年长的官员看不下去的,不过王巨的一些做法过于强硬,其他的还好一点。有功劳,不自居。平时也低调,对人也有礼貌。但又拘于年龄,对他们位子不会形成妨碍。

然而王巨也得到了好处。

那就是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所以琼娘安慰道:“大娘子,你将要见证一个传奇。”

“传什么奇,你啊,”王巨都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她这种心态纯粹是俺拼命地要做凤凰身上的附件,前提就是你不让我掉下来,不管什么附件,那怕是尾巴。

“我才不管官人如何呢,只要官人平安就好了,”李妃儿说。

“这才是我的乖妃儿,”王巨开心地说。

琼娘不以为然,呆在地方上无所谓了,若是担任长官更无所谓了,所有人是巴结你的。但到了京城,那纯粹是一个大染缸,丈夫在斗,妻子也在斗。李妃儿本来性格单纯,王巨还要往更单纯上培养,一旦到了京城担任京官,那些官员夫人们斗吧,李妃儿很惨的。

她这个想法也不能说不对。

然而王巨的想法更简单,能交则交,不能交俺不交。难道到了京城,就找不到说话的人?

王巨又说道:“很快年关就要到了,过了元宵节,渠工开始,官家不会久留我的。不过元旦节与元宵节就不大好说了。”

主要是去年发生的事,王巨担心朝廷有人折腾,将他调走了,于是让赵度放出风声,由百姓来挽留。没有想到赵顼最后给司马光下了封口令,直到今年夏天才松了这道“封口令”。

但郑白渠上却传言纷纷,许多豪强又开始大肆圈田。王巨回来后处理了好一段时间,才平息下去。为这个地,王巨伤透了脑筋,因此将妻子家人留下来,也是一种表态,我只是述职,不会象华池县那样述着述着,就调走了。

实际这次进京述职,他同样有点不大喜欢,熙宁变法,他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还没有想好呢。

“不过元旦节时,大约南方会带回一样好东西。”

“棉被?”

“不是,那是内藏库的财产,虽然延州几户人家也去了南方,但我再三戒告了,让他们不要碰,无论是买或者是送,都碰不得。以免授人话柄。”

“那是什么?”

“一样吃的东西。”

“我才不嘴馋呢。”

“新奇嘛,嘴馋并无关系。”王巨说着骑马走了。

琼娘掰着手指,心中想到,还有四年哪,这个时间太漫长了。

王巨迅速骑马到了京城。

刚到驿馆,便被赵顼叫到宫中。

他看着王巨,说道:“又变黑了。”

“上白渠与中白渠不及渠道工程之难度,但有许多山区渠工,包括燧洞水堰,也不能马虎,因此臣时常亲自过去察看,不过快了,明年秋天时大约能竣工。”

“那就好,”赵顼长吐了一口气。

即便郑白渠竣工了,也不能全部立即得计,第一缺少耕牛,即便各个军营想将耕牛凑齐,也要好几年时间。第二许多耕地要慢慢开垦出来。明年竣工,最少还要再过三四年才能勉强全部开垦种植起来。

但一旦全部开垦种植起来,那起的作用无可估量了,四万余顷良田,就打算一半种庄稼,一年也会收五百万石以上的粮食。得养活多少百姓与兵士?

至少军粮就不用愁了。

事实也不用几年后,今年就陆续得了计,自秋后起,朝廷再也没有刻意从中原采购粮食过去,仅是郑白渠采购的粮食,就足以做到自给自足,甚至还用小车子运了一部分到绥州去换牛换牲畜。

“坐吧。”

王巨也坦然坐下。

赵顼开始吐槽了:“王巨,你知道京城一床棉被多少钱吗?”

“臣的妻子也买了几床。”

“你妻子……”

“陛下,有什么不对吗?”

“她倒是有傻福……这个不提,她一床花了多少钱帛?”

“二十贯,京城多少钱帛?”

“朕让内库交给他们的是六贯钱,他们不过请了织女工匠略加了一个被套,然后一床就是十几贯钱,后来涨到了二十贯,现在涨到了二十五贯。”赵顼让这些商人涨得快要气疯掉了。

第三七七章平戎策

“二十五贯哪,”王巨也被这个价格弄得啼笑皆非。

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婚嫁。后来的婚嫁主要在新年边上,那是因为打工的多,过春节一起回地老家了,操办婚礼才热闹。现在也有打工族,但不及后世的频繁。不过现在劳动笨拙,所以一般在冬闲与春天时操办婚礼,这样便能错过农忙时季。京城更是如此,一条汴河漕运是国家的心脏所在,许多人靠它养活。

只有到了江河冰封之时,大家才能闲下来,因此也便于在这时候操办婚礼。

然而现在的宋朝与后来的阿三一样,女多男少,于是比拼着赔嫁妆,就象秦桧娶了王氏,王家拿出了相当于二十万贯财政的嫁妆。

王家那叫有钱,所以才任性。

一般人家那只能凑合了。

但这种任性的人家不少,想一想,天寒地冻,新婚房床上下面盖上几床香喷喷的棉被,上面再盖两张棉被,那该多惬意啦?

因此一买就是几十床,甚至上百床。夫妻俩盖不了,不是有父母吗,有兄弟姐妹吗,有亲戚好友吗?这样买起来,有多少棉被架住卖的?而且南方传来消息,南方的棉制品全部紧急运过来了,后面的没有了。前面消息刚才,后面价格立即再度涨了起来。

外面在涨,皇宫里赵顼心中不平衡哪,你们卖出二十五贯的高价,为什么只给朕六贯钱?

王巨伸出手,亮出他手指上的玉板戒,问:“陛下,这个板戒你猜臣花了多少钱买来的?”

但它不是装饰物,而是王巨时间练习弓箭,防止弓弦伤了手指,刻意买来的玉板戒,已经好久了。

赵顼辨认了一下陈色,非是和阗玉,而是南阳玉,便说道:“大约十几贯吧。”

“陛下猜中了,但它出自玉矿上,又能值多少钱?”

“这个朕不清楚了。”

“臣也不清楚,但相信不会超过五贯钱。臣再问一下,一床棉被从开始到运到京城成本几何?”

赵顼默算了一下答道:“两贯多钱吧。”

“这么贵?”

“水利,给百姓的薪酬,替他们盖一些草棚,治器械,修道路,运费,最少两贯多钱了。”

“陛下,不能这样算,水利与草棚子以及道路能算吗?有了道路,两广与中原相通,一旦开发起来,以后一年会为朝廷增加多少收入?水利与草棚子虽花了钱,但这个水利还在,开垦出来的耕地还在,即便十年后交给百姓做为永业田,他们不纳税了吗?还有那些器械,种这个木棉很累人的。一旦交给了百姓,百姓肯定无暇纺弹,多半还是内库经营。那是长远性谋利,如何能算作成本呢。”

“那这样算啊……”

“这样算,成本不会超过一贯吧,然而内库为什么能卖六贯钱?”

赵顼语塞了。

大家都赚这个黑心钱,何分彼此?

不过这次谈话在这件事上就此为止,所以王巨有的还没有说清楚。其实再往下谈下去,王巨只要说一句,商人是赚了黑心钱,但他们有赚暴利的时候,同样有亏本的时候。就象海商,一趟出海,就能赚很多钱回来。然而在海上出事了呢?血本全亏,还搭上了性命。

朝廷可以诱导,宏观调控,但不可以插足。

赵顼没有再说,王巨也没有再说。

况且他至今还没有完全想清楚,熙宁变法以及这个党争太复杂了。

赵顼拿出一篇奏子说道:“朕收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奏章。”

王巨打开一看,差一点跌倒,王韶的三篇平戎策!

国家欲平西贼,莫若先以威令制服河湟;欲服河湟,莫若先以恩信招抚沿边诸族……在我实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不得与诸羌结连,此制贼之上策也。

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

总体三个意思。

角厮啰一死,兄弟叔侄分家,一些大部族首领各自占山为王,莫相统一,宋朝这时候有了统一河湟的条件。

西夏连年进攻吐蕃,或攻打或拉拢,而吐蕃各部单薄,若是让西夏得手,进逼岷洮,宋朝就悲催了,西夏不仅得到大量凶悍的蕃羌骑兵,许多水草丰美之场所,而且战火也烧到了四川。

河湟地区,土地肥美,适宜种植作物,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汉家能经营此处。一旦将河湟收复,对宋朝经济有所帮助,而且形势会反转,危胁西夏安全,毕竟河西走廊很是单薄。

王巨看着这三篇策子。

后世喜者能将它与《隆中对》相提并论,不喜者认为坏了宋朝大局,破坏了与吐蕃的关系。

当然它的高度肯定赶不上隆中对,那时刘备有嘛?一个新野县吗?

但现在宋朝有了什么?两者根本就不好比较。

然而它不是一无是处,太重要了,也就是王巨将要说的,王巨放下策子说道:“去年韩公上书,言朝廷昔日放弃了兰州,从而让兰州为西夏所得,贻害无穷。”

“这是我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失误。”

他俩人说的就是六谷部吐蕃人,也就是兰凉处的吐蕃人。

其实汉人很早就经营这里,与熙河一样,河西走廊没于吐蕃后,汉人蕃化,但这些各族百姓对中原印象都还不错。即便属于吐蕃羁縻管辖,当地各部族还多次派使前往中原,迎接汉官来做首领,这个习惯一直延伸到五代,如后唐孙超、李文谦,后晋吴继兴,吴继兴走了后后晋没有派汉官来了,却派来押衙陈延晖安抚一下,六谷部吐蕃人急了,索性将即将离开的陈延晖劫下,强行立为刺史。不做我的头不行。

后汉时又有申师厚,宋朝有丁惟清。

至少证明中原在这里有一定的基础与好印象。

李继迁叛乱,六谷部首领潘罗支向宋朝表态,愿意配合宋朝戳力讨继迁,李继迁派人来招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