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84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84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光来京面圣的,没想到还有他的台词。整理了一下语言,只是谈及了结果,至于深层次的东西他没有说,那就是为什么射字上和身体接触后的砍杀中后落败,这里面原因太多了。

  “何爱卿一说朕明白了许多,兵不如人家,将也无可奈何,只能让人家堵着城门口打了。”这句话朱由校说的很无奈,大明的汉人打不过满猪人,这话说出去谁信?怎么李成梁、李自如父子在的时候就能把他们当狗一样的使唤,而到了现在就反过来了呢?

  不是单单的身体素质,别的不说,如果满族真强汉人的话,那奥运会的金牌还不都让他们给包了。抗日战争的时候也说小鬼子不可战胜,五个国军才能干得过一个鬼子。这不一个道理吗?训练、军纪、后勤、制度等等的东西全都跟不上,光叫当兵的给你上战场拼命去,都以为战士是猪吗?他们没脑子,你招之既来,挥之既战,凭什么?养个宠物你还得好好的疼呢,看个小说还打赏呢,他们就这么贱,被喝着兵血吃着兵肉,整天的没事了还得被当官的当奴役随意的驱使,到了战场上被军官一声大喊,立刻怀着无比爱国的情怀,大无畏的战死精神,越过了家丁冲到前边去死战不退?这不成笑话了吗?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从上到下把军官统统拿下,官兵一体,同吃、同喝、同训练,补足他的饷、管足他的肚、收了他的心、养了他的娘,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军队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打起仗来令行禁止,该冲的冲,该撤的撤,那样的战斗再打不过满清,才叫冤呢。

  但这些也只是想想而已,一个朝代走到了现在,腐化已经到根了,没有贪的都是没权的,只有有权有机会,谁逮住机会谁贪。这样的环境之下,哪里谈什么战斗力之说?

  不用重典根本制不住这股邪恶的歪风邪气,但现在风雨飘摇的大明能经的住重典吗?连崇祯如此寡恩薄义杀文臣眼都不带眨的,他敢动过武将吗?话说回来,即使是用了重典就有用了吗?朱元璋的重典可是有名的重,剥皮革草站衙门,但衙门里的官怕了吗?这是个大环境,想要治理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杀肯定是不解决问题的,贪欲太大了。

  “臣等失职,”何可纲一听皇上说这话也大感羞愧,当兵的自己承认不如对方,这简直比死都难受。自古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谁还没个荣誉感、自尊心的东西,但偏偏就是形式比人强,同样的兵力甚至是一倍以上的兵力都干不过人家八旗军,光用大话说又有什么用呢?

  “没事,只是感慨一下而已,袁爱卿,那你看辽东的形势该如何是好?”想了想还是算了,本来就不指望着辽东军那边能给自己什么惊喜,无欲则刚,救国还得靠自己,既然袁崇焕来了,还是听一听吧。

  “臣认为事情大有可为,兵法有言,知已知疲百战百胜,据臣观察分析,现在建奴那边,奴酋**哈赤已经重病在身;皇太极等争夺汗位,建奴内部不稳;后金统治区的汉人普遍不满。而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对后金不满;朝鲜国王李倧对后金不满。只要我大明能够抓住这个时机,仍大有所为。”说到此处袁崇焕眼睛更加的明亮,仿佛胜利在望,那胜利的喜悦是何其有诱惑力啊。

  “那爱卿要如何抓住这个时机呢?”听着袁崇焕说的头头是道,朱由校也想知道他到底想的什么。

  “臣以为,应从制度方面根本的入手,首先是分清将领的职责权利,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没有一个统一的统帅,是不行的。其二是户部供应粮饷必须得跟上,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粮饷必须跟上。其三工部供应器械,与建奴之战,我军胜在许多的守城器械之上,如能充足使用,则辽东不忧。其四吏部在用人方面支持辽东的战略,把优秀的人才往辽东输送;其五是兵部调兵遣将向辽东输送精兵强将;其六、言官不乱弹劾;其七是兵略有效可行。如尽此七项,满奴无惧矣。”袁崇焕信心百倍的对朱由校说出了他的宏图伟业,展现了一副绝美的图画。这基本上也是他的心血所在了,谁不想为国家奋斗保家安民,自己成为一代功臣,成为于谦那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被国民视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成为民族的英雄。当然顺带也可以发发财、升升官,搏个封妻荫子。

  “哦,袁爱卿倒是为了大明费心不少,朕深感爱卿之赤子之情和拳拳报国之心。对了,朕吩咐的那一百对紫貂带来了吗?”朱由校听了之后样子甚是感动,首先表示了肯定,本来想再说点什么夸奖的话呢,但就是说不出来,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是关心一下那些紫貂吧。

  这一句说完,差点没把袁自如给气疯了,皇上这是什么套路?前半句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跳跃如此之大,就好象是正在品尝着美酒佳肴,突然有人上来非让你先把中药喝了,这不扫兴吗?自已如此殚精竭虑想出的改革方案竟然如此就被无视掉了,袁自如怎么能安心。

  “皇上,刚才臣对辽东之事想出的那些对策?”

  “哦,朕不是夸奖袁爱卿赤子之情之类的话了吗?不够?”朱由校摆出一副很奇怪的样子问,这事你说完了,我也夸了,还要怎么样?

  “那皇上认为臣的想法到底如何?”袁自如真的有点急了,这要不是皇上,他能跳起来骂,现在还以为皇上没明白呢,所以大着胆子问了问。

  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何可纲

  “朕认为袁爱卿的想法是好的,从善意出发的,应该肯定。但那一百对紫貂袁爱卿到底带没带来?”这个袁崇焕还真不是省油的灯,自己都表示的如此明显不想再听他的忽悠了,还不依不饶的问,朱由校心里也有点不舒服,就象有个人过来骗自己这个保险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适合自己,但自己根本不感任何的兴趣,而那个人追着死缠烂打是一样的感觉。

  “皇上,一百对紫貂臣带来了,就在宫外。”这次袁自如不问了,皇上这是摆明了拿他的话当成耳旁风了,自己已经很无趣了,再问下去更是自找难看了。

  “哦,太好了,花费多少?”一百对紫貂只要经营得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给大明的皮草市场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回皇上,这是臣的一点心意,是献给皇上的。”这点自觉性袁自如还是有的。

  “袁爱卿,朕在问你话,如若不回答或者是说假话,那是欺君之罪,现在再说一遍,花费几须?”笑话,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占他那点便宜,这事好说不好听的,自己做着生意,还掏不起这点本钱吗?搞起养殖来这些紫貂将会翻了倍的向上增长,何愁这点本钱。怎么也不可能给你或者天下留下任何的口舌。

  “回皇上,花费一万两。”没办法,袁崇焕已经听出了皇上的意思,只好把数字报了出来。基本上一只紫貂就是一百两银子,虽说价格贵了点,但辽东市场上就这个价,如果到了北京那更贵。

  “大伴,给袁爱卿取过一万两的本钱,再赏一千两的辛苦费。把紫貂送到上林苑好生喂养。袁爱卿,这次朕非常感谢你从这么远的地方给朕带来这些紫貂。袁爱卿一路劳累,辛苦了,回去休息休息吧。”亲兄弟明算帐,这个还是当场结清比较好。

  袁崇焕一听,得,皇上这是哄人了,走吧,谢了恩回去了。而旁边的何可纲也站起来要走,皇上冲他压了压手,示意他坐好了。

  “何爱卿,陪朕走走。”等老魏和袁崇焕出去后,朱由校站起来说。

  “臣遵旨,”何可纲也是一脸的糊涂,从接到圣旨开始,他就一直的纳闷,这皇上怎么就想起来见他呢?他可是辽东本土之人,和皇上算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关系了。袁崇焕倒是对他有知遇之恩,但袁自己都和皇上那边没什么关系,如果是袁作为的话,那也会是祖大寿和朱梅才是,怎么可能就轮到他了呢?刚才明显又是皇上不喜袁,反而把自己留了下来,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

  “何爱卿,这次来京身边带了多少人?”路上朱由校问。

  “回皇上,带了二十八骑亲兵,”这是他自己的亲兵,都是从血海尸山中杀出来的,和他的关系也铁。

  “在外面有地方住吗?”

  “回皇上,跟袁巡抚在一起。”这次来都是给着袁崇焕来的,如果他不提供个住处,在京城还真没个落脚点。

  “带到宫里来住吧,这段时间朕还有事要你办。”

  “进宫?”一听这句更把何可纲闹迷糊了,这可不是仅仅见驾面圣那么简单了。虽然自己是个苦出身,没听过皇宫大内的事,但不是都说皇宫里只有一个皇上是带把的吗?自己来住合适吗?

  “是的,进宫来伴朕一阵子,一会到了校场你就明白了。”看着一脸迷惑的何可纲,朱由校也不说话了,加紧了脚步前往校场。

  到了校场一看,净军们正练的热火朝天呢。而孙承宗则在一旁看着,孙承宗从接了以后坐阵指挥的差事后,就来净军这边监督着训练,今天是第一天。

  年纪大了,但偏偏的不服老,非要如此的辛苦做什么啊?朱由校看了不忍,让宦官给赐个座打个伞。孙承宗一看皇上来了,急忙的过来行礼,却一把让朱由校拉住了,这个年纪可使不得了。

  “何可纲?”和皇上聊完后,孙承宗一下叫出了何可纲的名字,这个勇将可是他在辽东时就看好的,留给了袁崇焕,看来混的不错,都混到皇宫里来了。

  “末将参见老大人,”何可纲规规矩矩的对着孙承宗行了礼,感恩的人当然对知遇之恩永记于胸。

  “可纲可是一员有勇有谋的将军啊,以后是个栋梁之材。”孙承宗也乐得为何可纲向皇上推荐一下。

  “嗯,朕也相信何爱卿,所以带过来让他看看朕的净军,”看着越来越有样子的队列、越来越精神抖擞的状态,朱由校不禁自豪,对何可纲说:“何爱卿,这是朕训练的净军,时间不长,从五月八日到现在才半个月,爱卿看看如何?”

  “回皇上,如果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能有如此军纪的确算是个奇迹了,虽然战斗力不一定很强,但军队最重的是整齐有序,有强军的模样。”何可纲看了一会后,不偏不依中正的说出了心中的看法,虽然心中对这只军队不屑到了极点。

  “何爱卿说重了朕的心事,朕需要的不是他们个人的杀敌本领,这一点是下一步的事情,现在是培养他们忠诚、守纪、体能的时候。这些训练好了,战斗力朕就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给他们一个质的飞跃。”朱由校很高兴何可纲能看出这一点,军队的军官不仅要会打仗,更要会训兵,这才能叫知兵之人。

  “敢问皇上如何如此短的时间能叫他们战斗力提升的如此快?”本来小心翼翼的何可纲这时候也放开了一些,看了孙承宗对皇上的话并没有反对,看来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以他的城府本来不该问的,但如此短的时间竟然能提高如此,真的让他相当的好奇。

  “朕先不告诉何爱卿,等何爱卿和他们磨合一段时间后自然就明白了。”

  “磨合?”怎么听这话这么的憋扭,让他堂堂正正的一个男人和一群宦官去磨合?这让他情何以堪。

  “是的,把你那二十八名士兵也带过来,和他们一起训练。他们都是阴柔之人,多点你们的阳刚之气正好,特别是昨天孙承宗老师谈到了他们没有血气,没有经过死亡的洗礼,练的再好也不能称之为精兵,朕虽然不以为意,但认为还是有几分道理。而你带的兵朕虽然没见,但可以想象的出,纪律性也一定有一此缺憾。辽东之上,朕心中只有三个将领,是忠勇之仕,何爱卿、赵率教、满桂,他人并不在朕的眼里、心里。而赵虽有谋但欠勇、满桂则勇而无谋,所以朕更看重的是何卿的有勇有谋。”朱由校说到这里,大有深意的看了孙承宗一眼。

  “微臣遑恐,”被皇上这话说的何可纲猛的一震,辽东只有三人在皇上的心中、眼中,其他的根本排不上号,而自己则是第一名,这重视的程度也太大了吧,急忙的跪下。

  “有何遑恐的,爱卿忠字第一,勇冠三军、谋定四方,朕看重爱卿自有朕的道理,”朱由校亲自把他拉了起来接着说:“但那个只知道拼杀的时代马上就要过去了,朕会让爱卿了解一些战争的新解,靠后勤打仗、靠纪律打仗等战术,所以训练是必须的,而训练的方法就先和净军一起练吧,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