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78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78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胆,大明立国三百年,还从未有过以交税来定是否用兵保护的事情,刘志选,你如此巧言辩解一定是受了什么好处,看来三十年在家苦读,你还是没有学会如何为官,等着听参吧。”虽然是巡抚之职,但职能也只是‘措处钱粮,调处赋役,整饬武备,抚安军民’,‘巡抚主拊循,巡按主纠查’所以对付下边官员并没有象巡按一样权利,直接把官员的官职给销了,只能向朝廷弹劾。

  “巡抚大人,下官只是就事论事,差役们拿着朝廷的银子,当然为朝廷作事,如果采矿者有朝廷的手续,下官当然会派出差役办差,但恰恰本案不是,故无法立案。国公爷的人被打被杀,那也是命该如此、咎由自取,与顺天府何干?如果大人认为这是本官失职,而欲弹劾下官,下官无言可说。当然,如果那边合法的矿主来顺天府告成国公纠缠与他,并到那里寻衅滋事,下官倒会派出差役办理。”刘志选择倒也光棍,反正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倒不如豁出去来的大方,反正这些人给皇上作对,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狗官,本公倒要看看你能猖狂到几时?”成国公气的都快不行了,这平时连放屁都不敢放响的顺天府府丞,如今竟然如此摆明了车马给他对着干,这还了得?瞧那一副嘬死的样子,一旦让他丢官罢印,不把他整的欲仙欲死,还真对不起他那气死人不抵命的表情。

  “你好自为知吧。”巡抚也气得直颤抖,还真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下属,这样无视自己的存在,不仅不能成国公面子,还把自己往死了得罪,这是依仗着前几天义卖的威风在向自己示威呢?在官场上不进则退,他刘志选这上攀上皇上的高枝了,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要是不把他打压下去,自己这边也没得混了,只会成为官场之上的一个笑柄。

  第一百零九章 竖盾拒马

  两拔人气哼哼的走了,两班差役却看的是惊心动魄,这也太传奇了,什么时候监丞可以如此威风了,连国公都敢正面的冲撞,以前不都是躲的远远的吗?

  “国公,这刘志选估计拿了霍家的银子,才如此枉法办案,下官定会参他一本,此事却不好再行参与了。”刘诏到了门外对朱纯臣言道。巡抚是居三司之上,为各省最高权力机构,今天却被一个小小的顺天府府丞给顶了出来,这口气真的难出。但显然自己要是接着就主持顺天府的人马去西山也不现实。

  现在刘志选名声一时无两,而且又有皇上那边的关系,如果自己再参与此事,搞不好被连累进去就合算了。谁知道刘志选的说法是不是他人的授意?

  “此事是非曲直,本公看在眼里了,刘大人倒不必介怀,怎么顺天府的这些衙役只听他刘志选的吗?”本来成国公以为刘志选不办此案,让刘诏亲自过问也不错,但听这个意思,刘诏也要甩手不干。

  “国公也知道,现在刘志选如此的嚣张,仪仗的就是前几天搞的那个义卖。今天他和本官闹翻了,下边的人会有多少心向于我这边还不好说,闹出事来,更是难堪。所以实在不便再行出手,还请国公见谅。”刘诏也难受啊,自己要办的事,让手下的官给顶了,自己还不敢办下去,怕刘志选再抓住什么把柄,官位虽小,但人家能上达天听,这就了不得了。

  “那本公怎么办?”这时候成国公也愣了。

  “国公,霍家的人有什么本事,能招集如此多的人,国公之所以吃亏,就在于准备的人手力量不如他,让他有心算无心之下占了便宜,难道国公在西山的力量就只有那些吗?”刘诏是不想搅这浑水,做到巡抚的人,又岂有智商低的?这事透着邪性、怪异,摆明了有人专门的针对成国公,已经做好了套让他钻。这步步先机抓的如此丝丝入扣,没有人在后面主持那是不可能的。目的何在刘诏看不清楚、后台是谁也无法预料,这样的事情他如何会插手其中?你们爱打就打,顶多了我上本参一下刘远选,给自己和成国公都有个交待也就是了。

  “刘巡抚的意思本公明白了。”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很明了了,人家也不干,但指了一条道,那就是彻底的火并。这路倒是可以走,但代价也不小,不就是三四千人吗?以他朱纯臣的人脉关系,还是可以应付的。

  “那下官告辞了。”

  而顺天府里的刘志选在巡抚和成国公走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旁边的衙役有点陌生的看着他,其中一个心腹递了杯茶过了。刘志选接过茶来,慢慢的喝着,休息了好一会,把紧跳的心脏安抚好,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吩咐备轿,他要去皇宫汇报情况。

  皇城,乾清宫,吩咐完了魏忠贤之后,朱由校把孙承宗和李祖白又请了进来。

  “李爱卿,你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造这个远镜的?”朱由校还是挺关心这些官方搞科研工作的,从他们的身上也许能榨取出许多的成果,即便是他们没这个知识技术,还有自己这个大明理科第一在后面呢。

  “回皇上,其实微臣是和一外国人学习的这个技术,在他的帮助下搞出来这个近镜,”李祖白老实的回答着,并把远镜改成了近镜,在皇上的那个远镜前真无颜再叫远镜了。

  “这名字还是叫远镜吧,改的叫人笑话,你研究的方向和方法都是对的,只不过需要不断改进才是。教你的那个外国人叫什么?”这时候已经有高级知识分子从外国过来了。

  一听洋人这个词,朱由校倒不是太奇怪,这时候的明朝人基本上还是做着泱泱大国、天朝上国梦的时候,称呼外国人基本上都是蛮夷。而针对海外的蛮夷,则称之为洋夷。而郑和下了西洋之后,才始有洋人这个称呼,比如东洋人、南洋人、西洋人。但用的仍然较少。到了鸦片战争以后,洋夷才彻底的变成了洋人,洋人和洋夷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包含了认知、认可和无奈等复杂的情结。

  朱由校当然称之为洋人,这时候的西洋人已经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逐渐的赶超上了中国,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做为一个大国应该有傲骨,但绝不能只有傲气。朱由校认为都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居民没有谁就非是中心,没有谁更是高等民族,一个民族只有品质上的高贵与低劣,没有地位的高低。

  “回皇上,他叫亚当·沙尔,汉名叫汤若望。”李祖白老实的把他的‘老师’给说了出来。

  “哦,原来是他啊,”在朱由校的记忆里汤若望是清朝的官,不记得是在哪个清宫戏电视剧里看过,没想到原来是被导演忽悠了。(其实是被自己忽悠了,人家本身就是先在明朝的好不好。)这样的人才得留住才行,“他就一个人来大明吗?”

  “回皇上,挺多人的,大概有十几个,都是天主教的。”

  “哦,”朱由校一听天主教,就知道这是组团来传教的,本来想着把这群人利用起来,但现在却有点犹豫不决了,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无论哪个国家都奉行着拿来主义,把好的东西留下再说。现在从火器的发展上看,欧洲国家应该已经在中国之上了,红夷大炮就是人家那边传过来的。

  这些人名为传教实际为何,自己还真不知道。如果能把他们留在中国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把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带了回去,那损失可不是一点两点。现在朱由校的打算可是先用冷兵器稍稍的抵抗住满清的侵略。正在着手研究火药配方、子弹、弹匣、机关枪等高效的热武器,虽然没有任何的经验,但这是一个方向,一年研究不出就十年研究,这才是世界武器的大势所趋。如果招来这群人,最后偷鸡不成舍把米,就不值得了,必定他们的那些技术朱由校也就是视为鸡肋般的存在。

  不过转念想想,在自己的地盘之上,光是锦衣卫就遍布全国,自己是不是太小心了。只要加强一点监控,不让他们跑出去不就可以了?

  “李爱卿,去把汤若望传来见驾,也快到晚上了,一同用晚膳吧”。

  “微臣遵旨。”李祖白一听,看来外间传闻,皇上喜欢新奇的物件这话是真的了,连人都喜欢新奇的,那以后自己岂不是要发达了,现在一见面就赐宴了,自己绝对是大明最红的正八品了。

  李祖白走后,孙武生让人抬着已经改造好的竖盾来求见。

  “孙老师,这就是朕设计的竖盾,你看,下面这两个三角轮不轮地平还是有台阶,都可以使用;这根小棍可以这样折过来,正好让竖盾自己立着;这个缺口正好是放弩用的,把弩放在这上面,战士们就不用费劲端着了,而且还有利于弩箭射击的稳定性;这个百叶窗是观察敌情用的,从外面不好看到里面;这个把手可提、可推、可拉、可背;这个折叠的部分可以折上去,防备敌人抛射打击。孙老师看看还有什么缺失的地方吗?中间这个大的折叠,可以让竖盾从中间折叠起来,”看着孙武生抬过来的竖盾,朱由校是越看越高兴,正面对敌的话,基本上是不贴身的无敌宝甲。说是介绍倒不如说是向孙承宗炫耀。

  “皇上的心思巧妙世人难敌,微臣如果遇到此装备,在没有大型武器的情况下,只能掉头就走,离的远远的。”孙承宗看着这个竖盾,其实这个东西并不可怕,再好的盾也不如最次的矛,因为盾是不能杀人的(那种护手盾还有拿盾砸死的不算,你怎么老抬杠?),而矛是可以杀人的。但这面盾里面可是有玄机的,在盾的掩护下,弩可以源源不断的射击而出,这才是真正的可怕。

  “既然如此,孙武生你们就尽快开工生产吧,”

  “回皇上,奴才把拒马和铁丝网也带来了,就在外面。”

  “哦,孙老师那一起看看吧,”还不知道自己设计的拒马能被孙武生造成什么模样,别说还真挺期待。

  一个大概有二尺左右宽一丈多长的长方形无上盖的盒子摆在乾清宫前,四根粗壮的竹子并排摆在里面。朱由校冲孙武生一点头,示意他演示一下。

  孙武生过去,在盒子的末端,用脚一碰,很快里面的机关开始转动。一头尖锐的竹子高高的被顶了起来,然后四根竹子在中间铁条的支撑下开始分离,大概离了有三尺左右停下,竹子上的捆着的铁棍滑落,分高低不同支撑着竹子。而孙武生脚边的竹子都斜顶在地面之上。

  第一百一十章 幕后主持

  “皇上,这东西,如果敌人马队冲来,不防之下,一下撞到这上面,那、、、、、”看着转眼间一个平白无奇的内根竹子就这样显现出狰狞的一面来,把孙承宗搞的惊喜交集,皇上给他说拒马的时候,他以为是那传统的拒马之类的东西,万万想不到还有如此的玄机。这东西本身没什么巧妙之处,打的就是一个突然袭击。对付敌人的马队是再好不过的东西了。

  “嗯,东西不错,朕心甚慰。孙老师,这个东西其实和那边的铁丝网的功能是一样的,阻敌高速冲击。要知道朕练的净军锦衣卫,在肉搏方面能力相当的差,如果让敌人冲破了防线,基本上也就可以结束战斗了,所以朕要的是在敌人没有靠近着就要彻底的屠杀干净,如果仍然被靠近,那只能递次后退,这也是竖盾可推可拉的原因,下一步装备上之后,要好好的演练。”朱由校看着这拒马心里也是满意,这也是在没有‘热武器’的条件下给逼的,如果有了汽油弹,片刻间前边就是一片火海,还需要这个吗?

  “皇上高见,”看着自己的学生终于可以独立思考,为战术起如此多的战术,都不是空谈幻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孙承宗也感到老怀大慰。

  “做的不错,收起来吧,生产一千支,但注意保密。”朱由校冲着孙武生赞许一声,转身和孙承宗又回屋去了。

  师生两人又就军事问题谈了一会,谈到了夜战的问题,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再好的弩也只能够盲射了,那准头就无法确定了,等满清近身后,弩手们就无用武之地了。孙承宗提出了给军队上多备一些气死风灯之类的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刘志选这时候到了。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朱由校听着也挺高兴,直夸奖刘志选做事分寸掌握的恰到好处,“成国公霸占着西山的资源,却一分银子不用给朝廷交纳,相反对于拥有合法开采权的,更可以给朝廷创收的人,还如此打击,这样的‘爱国人仕’的存在,大明不灭都没有天理了。”朱由校想着这事的本质就是税收和强权阶层引起的。

  大明是特权阶层相当多的朝代,第一特权就是宗室。全国各地遍布各种藩王郡王将军等等皇家宗室。当年朱元璋立国之后,即承袭前代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