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79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479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宜渔、宜猎,适于屯兵、练兵,利于防守。

  “牛毛寨?孙老师所说的此地,是否为毛文龙大捷之处?”这个名字的确耳熟,所以朱由校问。

  “皇上果然博闻强记,牛毛寨大捷的确是毛帅所创奇迹,若无皇上之亲军出现,应当说是大明对建奴打击最大的一次了。”孙承宗不无回忆的说。

  “愿闻其详。”

  “天启三年(1623年)秋,巡抚袁可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使‘大兵出关东下,旅顺犄角夹攻’,以图建立‘恢复之功’。

  “那年九月,毛文龙布置在后金统治区的细作飞报,努尔哈赤准备西征攻打山海关一线。为了牵制后金,毛文龙亲统三万大军,直捣建奴伪故都赫图阿拉,以攻其必救。”

  “建奴在赫图阿拉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设有董骨寨、牛毛寨、阎王寨三座要塞,深沟高垒,易守难攻,是其起家时的根本。九月十三日,毛文龙率部攻克董骨寨,激战至十六日,占领牛毛寨、阎王寨,将建奴守敌全部消灭。十七日,后金军反攻,想夺回三寨,毛文龙设伏以待,将建奴军包了饺子,大获全胜。”

  “努尔哈赤闻得后方生变,不得不放弃西征打算,率四万大军来救。考虑到孤军深入,师老兵疲,而牵制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毛文龙遂决定主动撤出战斗。”

  “牛毛寨大捷之后不久,毛文龙又再次重创后金军,取得了乌鸡关大捷”。

  “两次大捷,先后共斩首级七百二十六颗,生擒活夷十四名,夷妇五名……据有札付符验,一并验确。”

  “而我朝与建奴开战以来,最大战役宁远之战,也仅仅是献首级二百六十有九而已。所以老臣说,若无亲军参战,毛帅为最。”

  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大总管

  孙承宗至今记的,当时的自己还任辽东督师,在得知“牛毛寨大捷”之后,欣喜异常,上奏称赞说:“臣接平辽总兵毛文龙呈解屡获首虏,随行关外道袁崇焕逐一查验三次,首级三百七十一颗,俱系真正壮夷,当阵生擒虏贼四名,俱系真正鞑虏。差令中军官集将士于衙门外,三炮三爵。臣时在宁远,适春赏夷人,虎酋等部俱到。特令各官解其首虏,经各赏夷部落,乃抵宁远。不独风示边人,抑亦见天下尚有杀贼之人,贼自有可灭之日!一时人心,殊觉感动。因念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中,力能结属国,总离人,且屯且战,以屡挫枭贼,且其志欲从臣之请,牵其尾,捣其巢,世人巽懦观望,惴惴于自守不能者,独以为可擒也,真足以激发天下英雄之义胆,顿令缩项敛足者愧死无地矣。”

  太难了,同样是人,但打不过建奴,那种无力感,让孙承宗至今难忘,强兵强兵,谁不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但哪里有兵让你去强?将领们吃的是山珍海味、妻妾成群,有点闲钱,都养家丁去了,普通士兵们却粮饷不足。这不是个例,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是戚帅重生,也是枉然啊!

  所以毛文龙的出现,让孙承宗倍受感动。不过毛文龙敲边鼓还行,真正大规模的战场对战,战斗力还是不行。受限的地方太多了。

  哪里象皇上这样,每日每日的苦训士兵,可以让士兵做到如臂使指,虽然肉搏战不行,但以远程武器装备大大的弥补了这点差距。来个一招鲜吃遍天,就是靠着远程,逼的敌人无法靠近,不能一展所长,最终取得了战蒙古、败建奴的辉煌。

  “毛帅的确不凡啊!东江军现在如何了?”朱由校不由的感叹。毛文龙不容易。举国之力才打下个锦州大捷、宁远大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皮岛,竟然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创造了整个大明都做不到的奇迹。当属不易。

  “回皇上,东江军被惩之后,老实了许多。在盖州港口到沈阳的官道上,先是运输,现在监督着战俘修路,倒没有了虐待或者斩杀俘虏之事了。”

  “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惩罚之事就免了吧。这抚顺关与鸦鹘关是重要关口。且让东江军据守两关吧,将神弩、山地弩、狙击弩,给东江军配上,再调净军几个百户,让东江军好生练习杀敌本领,待出边墙而击时,有的是建奴让他们杀。更有打回朝鲜的一天,让他们报仇雪恨!”当时毛文龙因悲痛皮岛之失,与东江军一起屠杀战俘,致使大明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朱由校大怒罚之。现在气也消了,东江军虽桀骜不驯,但与国是有功的,还应重用之。

  “老臣待毛帅谢皇上不罪之恩。”

  “告诉毛帅。那些建奴不是人,是朕的劳力、工具而已。万万不可损坏。”

  “是皇上,不过老臣想毛帅已经知晓其错了。”

  “朕也知道他是因悲痛欲绝方为之,但下不为例了。”

  “皇上仁慈,另外,老臣还有一事。”

  “但讲无防,”

  “袁崇焕多次求老臣。称自己的确不善军事,这些日子以来,所学虽多,但总感不适。请求老臣代为向皇上说之,还愿意为文官。”袁崇焕已经多次找孙承宗了,但孙承宗在这一点上摸不准皇上的脉。一直不好开这个口,自己的学生,被帝国看中的军事人才,现在跟着卢象升一帮人这样东砍西杀的,也的确不是个事啊。

  “自如这段时间也的确辛苦,宣他见朕,朕与他细说吧。”

  “自如,孙老师言你不愿继续在军队里呆着了?”当皇帐里只有朱由校与袁崇焕后,朱由校问。

  “回皇上,臣的确感到不适合这行伍生涯。”袁崇焕不由的一苦。很显然,皇上亲军里是没有自己的位置的,指望着象以前一样手握重兵是不可能的。但跟着武将后面打杂,他是说什么也不愿意了。

  “很好,爱卿勇气可嘉!能认识到自己不适合某职务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气。朕也观过爱卿的履历,中进士后任福建邵武知县,政绩不错,而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时,在前屯安置灾民期间表现不错。此说明爱卿对于安民处理,还是不错的。朕想自如效仿一下蒋秉采,学皇庄之识,而在辽东之地,经营此大皇庄,爱卿能否屈尊?”

  辽东大皇庄计划已经开始了,现在从京城、青州、大名,三地而不断汇集着各类人才已经到了辽东,来的早的,已经开始按着朱由校的规划图,先行选址了。

  但这个大总管,还是没有人选。起先朱由校想把青州的宋应升叫回来,但孙承宗却谏言,宋应升虽然能力很强,但是举人出身,并未中进士。此次新科进士们前来,这个总管一设,必然是这帮进士的领导。进士是皇上赐予的荣誉,新科进士更是视若无上的存在。一旦发现面临的是一个举人,这难免让这些新科进士,心里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起来或者做起来,反而不美,对于皇上培养人才并不是一个好事。

  所以朱由校才没有把这个大总管之职定下,如今有了袁崇焕,他倒想试试了。

  “回皇上,臣愿意。”

  “自如啊,切不要小看这大总管一个皇庄头目而已。但所管的地面,可是相当之大,比之腹地各省不小。而且所学虽不如那四书五经要精深,但所涉及的知识面,却要大的多的多。绝非以前的屯田可比。”

  皇庄大总管一职,虽然无名无份的,听起来好象是个宦官,但里面的内容却无一不是学文。

  “袁爱卿,这皇庄里,朕首先需要的是打造成大明的一个粮食基地,提供大量的粮食给大明;其次是军事制造基地,在这里将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军工产业基地,大明所出的诸如燧发枪、开花炮等,以及以后研发出来的武器,都将在这里生产制造;再次是工业基础,在这里将生产更多的商品,诸如水泥、地板砖等建筑、装饰材料,又如卫生纸之类的生活必须品,再如御酒、食醋等食用品,等等,就是为了大明提供更多的商品。”

  “所以皇庄里,虽然不象平常地方所需要办理的那些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这些职能,但却集中了农业、工业、矿业、手工业、铸造业。灌溉、水利、交通等等知识,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些需要爱卿不断的去学习,无论是书本上的,还是现实中的知识,都要去学。”

  “臣明白皇上所说,也知皇上对辽东经济之看中,臣愿意从头学起。”皇上的话,把袁崇焕说的一愣,有点大了,不敢把五年平辽的勇气拿出来。这半年多的磨练,让他成长了许多,也更加的务实,听到皇上说的严重,这辽东与屯田的区别相当之大。

  “从头学是来不及了,来,这是朕的规划图纸,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着手了。再过几个月,就会进入三夏,对了,三夏懂什么意思吗?”说着朱由校让宦官拿出了十几张图纸,这是他在沈阳画的,主要集中在盖州到沈阳一线,沿着几大河流百里宽的地域所设计的。

  “回皇上,臣不知。”

  “夏收、夏种、田间管理,谓之三夏。在辽东这里,许多建奴的农庄,庄稼没有破坏,这点你随同天雄军筹粮的时候肯定清楚,到了夏天,首先要把这些庄稼给收了。并且再撒上种子,好好的种上。”

  “臣明白。”

  “除了这些庄子,图纸上还有诸多的抛荒地,皇庄的管理与普通田地不同,讲究的是规模与产业化等,这一点朕已经将上林苑负责的李宗侧到了辽东,你与他处先行了解。”

  李宗侧是从浣衣局带出来的,留在了上林苑,这段时间来,干的不错,相当的用心。这次把他提到辽东来,主管农业与畜牧业、渔业,以及皇庄诸作坊等。

  “臣遵旨。”

  “还有需要的交通、矿业、各种作坊,朕也都从各地将主管人员与技术人员一一的宣到了辽东,朕会传旨,让他们一一到沈阳见你。而你现在就去沈阳组建,辽东皇庄总管府。”

  “臣遵旨。”

  “另外一点,殿试结束,新科进士们也会产生,他们将到总管府去实习。这一批进士,将是朕培养的第一批以务实发展经济为主的官员,无须让他们去学习那些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的职能。他们实习的任务就是学习好如何发展经济,以辽东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等等为见证,让他们学会,怎么样,把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来,让当地的百姓从贫穷变富有,这才是一个官员真正在办的事,这一点也包括你袁自如。明白吗?”

  第七百五十二章 汉奸挨打

  黄台吉从接到了岳托的回信之后,就相当的消积,大金完蛋了,亡在了他的手里,这个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都阻击不了这种思潮的泛滥成灾。自己是二世而亡的亡国之君!

  范文程不必在那里有心存什么幻想了,他的家人已经全部被明皇按正常方式处理了,杀、宫、娼,就这三个字而已。爹被杀了,儿子被杀了,哥哥被宫刑了,一辈子干苦役,妻子被誉与大明京城最受欢迎的官妓,从事着一点红唇千人亲,一双玉臂万人枕的大明娱乐业。

  每每想到这里,范文程就痛哭满面,黄台吉与其有相象之处,几个女人,有他用过的,也有没用的,全部成了大明娱乐的外援。

  两个男人虽有一样的遭遇,却有不一样的感受,黄台吉对于自己的后宫并没有什么多少的感情投资,感情二字对于生在帝王家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他没有多少。后宫们进军娱乐业,只能带给他羞辱而已。

  但范文程对自己的妻子,那是有感情的,戴个绿帽子对于范文程来说没有什么,他在意的是妻子的身体是否能够受得了。大明的男人都是比较爱国的,这样下去,身体受得了吗?

  黄台吉与范文程看着杜度、阿巴泰等人率着大部队,能过鸦鹘关前的时候,那种无力感特别的强烈。

  “宪斗,他们弃关而走,我们若何?”黄台吉弱弱的问着。他都不敢相对这个问题。不战而逃,这是何等的屈辱。这种屈辱,他不想独自抗,他想找个人分担。

  “皇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连杜度之流都知道审时度势,辟敌锋芒,皇上又何必执着一时一地的得失呢?为了大金的复国,当忍辱负重才是。”范文程很讲义气。这个时候没有把自己的责任推卸。

  不怕工资少,就怕死得早,这个时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想守在这里等着明皇来决战,相当的简单,只要一句有死而已,就可以了。但那肯定也如了明皇的意了。报仇雪恨两字。也就不要再提了。

  “岳托、硕托你兄弟认为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