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396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396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想要要推演一下黄台吉。孙老师接着说。”朱由校立刻从自己的YY中出来说。

  “是皇上。臣以为,建奴最终的目的是让偏师自己上钩,只要到了郑屯谷之前,就会动手,将此偏师困死,甚至是消灭掉,如此方能得到他垂涎三尺武器。那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如此则一举两得,即可以打破皇上的计划,又可得到皇上的武器。”孙承宗尽职尽责的分析着。

  “那孙老师若是站在黄台吉的立场,会如何对付朕之偏师。”这就说到点子上了,朱由校不由的问。

  “回皇上,若是老臣。假设黄台吉真的在布置的话。肯定是以快打慢,利用速度的之优,先将补给掐断,虽然皇上认为偏师带了半月之粮,但那只是半月。要知道建奴围城一打就是半年之久,把被围之城饿到了人吃人的状态。然后不攻自破。黄台吉也知道明军攻坚厉害,只需要用他们惯用的壕沟战术,如今看到了大清河那边的冰墙成墙速度也是奇快,倒是可以用上。只要阻了偏师一时,立刻又可每日加高加厚冰墙。如此补给之路就彻底封死。而若皇上救援,则挡为主,只要挡住了一个月时间,甚至是利用明军没有重武器,或者夜战,或者以冰墙等物为挡板,抵挡住船上的阻击弩,如林丹一般发挥投石机的抛射功能,一步步将明军赶下大海。臣以为这才是黄台吉的策略。就算是被明军脱困而出,也成功的打破了皇上打算速战速决的战策,为建奴争取到了时间。皇上,这种战术也是在喜峰口时,黄台吉欲引皇上追击,然后以此策攻击皇上的战术,彼时对蒙古诸部曾言过。不过皇上却对其不理不睬。”

  孙承宗一番的长编大论,站在了建奴的角度,全盘推演了黄台吉的战术,企图活活困死偏师。

  朱由校听了之后,也感觉不可思议,他不想信黄台吉能抵住何可纲的反扑,但细想想又感觉不对,对于冰墙,何可纲一万人,无论如何,速度上也不会盖的比建奴高,就算是破坏也赶不上建奴的建设,要知道,建奴还有投石机也可以扔擂石,何可纲根本不可能在冰墙上尽情的任意破坏。

  听到这里朱由校品出点滋味了:“孙老师,若黄台吉以此为目的,那必然要满足将伴仙山与郑屯两处封的死死的,而沿海以及南边建奴又将如何处理?虽然那边都是陡壁,但利用绳索一样可以滑下去啊?”

  “皇上,沿海西面那是陡壁,直接与海相连,而那里更是就是礁石林立,海浪又大,就算是想用柴火船靠过去都难,所以黄台吉可以不用考虑。但伸到南方的这块大石,也是一块高三四丈的陡壁,黄台吉完全可以用冰墙挡住自上而来以及海上而来的阻击弩攻击,用虎蹲虎或者是弓箭,从容射杀绳上之人。甚至工程再大一些,离陡壁十丈左右,直接再筑一墙,一直到海。明军更没有了退路。”孙承宗直接否定了皇上这个最蹩脚的逃生。

  “如此从伴仙山与郑屯突围呢?”朱由校也找着一点感觉了,再从北边两个方向上打突破口。

  “若今夜黄台吉封路的话,必然也会对这两处本身就有地势之优的地方设防,而且是重防。伴仙山倒在其次,因为那里太陡峻,山坡太斜。而郑屯相对来说高度比较矮,更是防御重点。反而谷中主道却不会封,因为若偏师进去,则有死无生,这是建奴希望看到了最快解决方式。”孙承宗果断的说道。

  “好,经孙老师如此一分析,臣就更加明白了。这郑屯之战,倒是更让朕有信心了。”朱由校的眉头终于舒开了,伸了一个大懒腰,这几天一直在船上,偏偏又碰上这样的事情,一直在打哑迷,的确挺闷的慌。孙承宗在历史上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其所在辽东提出的策略“徐图恢复”也好,“相机进取”也罢,无非是向关外步步延伸而已,延伸到了哪里,哪里就算是“恢复”的失地。

  第六百一十章 遂其所愿

  这种所谓的“恢复”其实没有多少价值,因为只要还没有真正具备在正面战场上击溃后金主力的能力,无论怎么“徐图恢复、相机进取”都是徒劳的。天启五年八月的柳河之败导致他的下台,也就是个典型。所以朱由校一向认为孙承宗进攻不足,守成有足。倒不是孙承宗玩军事就真的玩不转,一是军队战斗力问题,辽东那里没有训练,除了家丁之外,其他的兵就是个摆设,修修送送还是可以的,一上战场就歇菜了,孙承宗没有能力解决。二是打仗的政治原因太多太多,弄的作战极为不再单纯。满朝的言官们都在看着辽东,一星点的事情能被他们无限的扩大,没有事情他们能说成尸位素餐,拿着民脂民膏,不思报国之类的,当官的得先保住自己的地位再说,脑子并不全放在打仗上。三是利益得失,辽东的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家都靠着那点辽饷、粮饷发财呢,建奴不灭辽饷不断。孙承宗就是条龙,他又能翻出几个浪来?

  现在听了听孙承宗的话,倒是让朱由校对其更加的同情,才智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一个合适的舞台罢了。

  “是啊,皇上破局不难,因为有着大炮的存在,无论是郑屯也好,伴仙山也罢,甚至是南边建奴堵路之处,只需要几炮过去,就能炸死一大片建奴,为何可纲争取时间,冲出包围。但很明显,皇上派出这支偏师。其目的亦象喜峰口一样,给建奴一个惊喜。”孙承宗看着皇上龙心大悦。也受着感染说。

  “哈哈哈,朕这个时候是不是要来句生我者父母者,知我者老师也,才能应应景啊?”朱由校的确挺高兴,他想了这几天的时间都想不通,黄台吉如何对付何可纲部队,现在经孙承宗一点拔,倒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情立刻大好。

  “回皇上,老臣不敢惴测圣意。”孙承宗不由的谦虚道。

  “孙老师陪朕到甲板上走走,透透气。”呆在船舱里,身体都快生锈了。

  “皇上请。”

  到了甲板之上,立刻就感觉到了一阵寒气,让人精神为之一阵,海面的风倒不大。甲板之上倒是平稳。月亮现在已经到了半空,是个半月,海面挺黑,但因为波浪的起伏,又好象一个调皮的孩子,不断的来回闪着月亮的光亮。

  “孙老师。既然你已经洞悉了建奴的阴谋,朕反倒不着急了。既然黄台吉欲对朕之偏师实施围困,困死朕之偏师,那朕亦依其由他去困;其欲围点打援接着围堵救援明军,朕亦遂其所愿。”朱由校停在了船舷之处说。

  “请问皇上的意思是?”孙承宗可不相信皇上是个好相与的。一听这话就知道憋着坏呢。

  “朕是如此考虑的,盖州此地因为袁爱卿将其中的人口全部迁走、物质也是分毫不剩。所以建奴的后勤补给也只能是从外面而来。盖州之南为永宁,那里亦无粮可供,东方之岫岩,那里偏远,且与毛文龙的东江军长期的接触,能提供的粮草亦不会多。唯有北方的耀州,方能从沈阳方向,不断的提供粮草。只要夺取或者烧毁他们的粮草,再扼住了耀州,在盖州的建奴,想要寻粮,那可就难了。”朱由校天马行空的说道。冷兵器时代,制约战争的主要产能瓶颈是粮食,不是武器。建奴以战养战,大明的屯田给他们的战斗供了最优良的粮仓,但现在不是他们以战养战的时候,他们必然自己运粮过来。

  这个时代的运输力量是相当让人蛋疼的,建奴就算是有了雪爬犁,这一路运过来,庞大的运粮大军,以及那可怜的载重量,使得粮食供应变得非常脆弱。况且建奴现在还没有多少粮食。一日无粮千兵散,更不要说建奴这帮野人一样的存在。

  “皇上,如何才能找到建奴的粮草所在?”孙承宗没有否认皇上的方案,因为他知道皇上不是无的放矢。

  “现在朕亦不得而知,但是要知道了运粮来的方向,就一定能找出来,粮草的所在,朕估计,建奴此来已经有了十日之久,依建奴的能力,大批的粮草仍然还在路上,源源不断的运来,而不是全部到达盖州。从他们的行程,立刻可知。孙老师难道忘记了,还有望远镜吗?”

  朱由校所说的建奴能力,主要指的是建奴粮仓,要知道建奴在辽东本不会经营,致使民生调零,这个能力在历史上就算是入主中原之后,也更能体现,所谓的狗屁康乾盛世更是惨不忍睹。如此的经济环境,又是出兵喜峰口又是南征朝鲜,盖州又让袁可立搞掉两次,现在又是冰天雪地,所以建奴的粮仓,根本不可能有太大的规模。朱由校自十二月八日作出了对建奴作战,建奴接到信时,大概在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出征到现在也就是十几天左右。而征集粮草也需要一个过程,沈阳离此四百余里。所以朱由校判断,后继的粮草只能是屡续而来。耀州离盖州并不远,约百里左右,这一线只要找一处高地,架设上望远镜,就能观察到北来的粮车走向。

  “老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如在蒙古之时,建立光报系统。”这样的事情说难不难,也简单也不容易,就是安排一批夜不收携带着望远镜,寻找一隐密高地而已。

  “嗯,孙老师说的对,此事朕在京城里就有布置,要求辽东的情报人员,从沈阳到盖州沿线找寻合适的地点。但现在却没有丝毫的音信。现在看来只能是重新再建了。”穿越而来的朱由校,当然对情报抓的相当的重。但从十二月二十之后,就再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所以朱由校挺郁闷,几十万两银子砸到了里面,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偏偏掉链子了。

  “皇上,即便是找到了又将如何?”孙承宗接着问。

  “那就要看具体的位置了,如果是在盖州城内如何,在伴仙山这侧如何,不过朕感觉建奴不会把粮草放置在山上,运输不便的地方。而是应该在军营的附近等处,若是在盖州城,那可是正合朕意了。”打仗时放火烧粮的比例不多,但若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可就多了,所以要把粮草放在隐蔽的地方而不是像军营这么混乱的场所,粮草一般离营帐有一定距离但又不至太远,而盖州城听着是一座城,但那是空城,人口早就让袁可立给搬运大法给搬空了,而现在不用想,肯定是一座大军营了。

  “皇上,如果是盖州的话,岂不是更难烧或者抢之吗?”孙承宗奇道?

  “孙老师啊,若是在盖州的话,只要封住了大清河,那黄台吉在伴仙山这边布置的兵力,又如何能得到粮草的补及?烧与抢不就是为了不让建奴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吗?”朱由校笑着说,这里的天气还真是冷,站了这一会,还感觉有点冷了。每说一句话,就可以明显的看到嘴中哈出的热气,让人感觉到热量的流失。这是再自然不过的自然现象了,但偏偏在许多的影视作品上,在那一片冰天雪地里,演员个一个个穿的厚厚的,还有的作出冻的瑟瑟发抖的样子,偏偏说话的时候没有了热气,让人看着就不真实。

  “哦,老臣谢皇上解惑。明日臣就安排人手登陆。”孙承宗恍然。

  “告诉他们,若被建奴追上,立刻将望远镜摔烂,此物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臣省得,请皇上放心。”

  “回船舱吧,这边的天气还是太冷了。”天真冷,朱由校感到受不了了,再呆下去非冻成冰棍不可,难怪建奴可以动不动就造一道冰墙,这样的冷法冻不快也奇怪了呢。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接到了三条消息,第一条是何可纲传来的光报,建奴在昨天夜里已经动手封路了,一面高近半丈的墙被树在了,何可纲部的后面。朱由校回复,让何可纲按照正常的反应处理,做样子给建奴看,试着调出一千兵士返回破坏,若不成功,再行向南边山崖处做出准备用阻击弩居高而射,以此掩护人用绳索滑下。而在郑屯前则快速做出侦察,以阻击弩探路、让建奴现身。

  而第二个消息则挺奇怪,一个人在大清河以南的一处偏僻的礁石岸上,不断的向前船队挥着一块破布,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兵士们看到了以之为奇,最终将这个消息传递了上来。

  朱由校一听,立刻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情报人员。这真是翘首以盼、望眼欲穿了,朱由校虽然没说,但对于情报的重要性,当然是相当的重示。若是情报给力,包括郑屯谷那里的布置都应当知道。打仗可以来个战场屏蔽,但首先是屏蔽的不是自已。那里虽然礁石暗礁很多,但想把一个人送过来还是有可能的。所以立刻派人将其接过来。

  第六百一十一章 毛帅来了

  而第三个消息则是毛文龙来拜见。对于毛文龙,朱由校从来没有见过。但切实的把东江镇的地理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