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81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281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境里难免的有所‘照顾不周’,才有此之失。立刻命令西路和南路立刻会合,并速度南策,往西是不现实的,只为没有马的存在,根本跑不远,而明军有马,可以沿着这条路轻松的追上,杀之。但往南撤,明军有马也是一点用都没有,而拖着个竖盾,速度也肯定不如蒙古军撤退的速度。

  当四个方面的蒙古军脱离了战斗之后,闫应元的阻击战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杀敌二万有余,此战最大的成功就是极大的锻炼了新锦衣卫的从‘初哥’到‘老手’的第一步。虽然一万新锦衣卫,如此近距离的体会着新鲜的尸体,吐的营地里是一片的污秽,弄的是臭不可闻,但这种‘阵痛’已经过去了,只要心理素质能够适应了战斗,随之而来的就是技艺的磨练了。

  有点变态的闫应元让吐完了的新锦衣卫们,打扫战场,先把那一块块木盾拣过来,并把一具具的尸体堵在正东路上的二十丈位置,那样就可以有效的阻击敌人的骑兵冲锋了。如此零距离的接触尸体,对于刚刚吐完的新锦衣卫们,更是一种恐怖的体会,而这些无疑的又遭到了别人的一场哄笑。

  第四百二十章 榆林大火

  秦、卢两人决定在夜里子时开始偷城。卢象升派出了其弟弟卢象观负责各领天雄军和新锦衣卫一千人,而秦良玉派儿子马祥麟带着一千白杆兵一兵弩兵,两支军队相互配备了一下。因为城墙下边就是瓮城,所以特地的都交待了并把榆林城的地图草拟了三份给他们带着。

  因为烽火台并不是太高,所以这点对于拥有‘白杆’的白杆兵,在踩着左右两人的肩膀上,白杆一搭立刻就够到了,一个纵身就上去了,伏在台上,放在了绳梯,让下边的人上来,先把竖盾立上。

  下边的蒙古兵在这样‘光天化月’之下,当然看的清清楚楚,立刻不断的抛射箭支,甚至是用了投石机、大炮,这东西对城墙上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必杀器了,一块巨石就能要了许多兵士的性命。这样的利器当然在秦卢两人的预料范围之内,一直待命的阻击弩,立刻射击了。

  蒙古军这边占着地势,还有着巨型武器的支援,且占着人多的优势。而冲上了烽火台的明军,则占据了高点,而用阻击弩敲掉了几个离得最近的、视线可及的投石机、大炮,明军这边有竖盾这样可以抵制箭羽的东西,并快速的发动反击。

  这个时候没有蒙古人再想着拿百姓过来威胁了,谁都知道,那样只能是落个笑话而已。城墙之上,能站几个百姓?明军又怎么会因为几个百姓,失去这场事关大明国运的至关重要的战斗呢?

  战斗打的很惨烈,明军这边在巨武大炮和投石机的杀伤之下,损失相当的惨重,减员了三分之一左右。阻击弩虽然射的比较远。但并不是全能的,对于抛射的投石机,有些根本是‘看’不到的,所以只能任由其随意发射。后继人员在三支队伍通过之后,死死的守住了两座烽火台。把死难的明军所扔下的竖盾、神弩全部抢救回来,没办法,突击进去的明军就靠着这些优势了,否则以他们的人数,面对八万蒙古军,那就一点胜算都没有了。

  因为瓮城绝对是一个绝对的死地。到了里面,别让你拿个竖盾,就算是个钢铸的战车,也就是个死的结局,光是周围的投石机,就能把一切砸成了饼。所以不可能往下跳。只要沿着城墙绕过北门再说。

  马祥麟的突破能力比较强一些,毕竟跟着父母一直都在打仗,经验很足。很快就和东城墙的的花其英会合了。花其英和马祥麟成功的把战斗打到了巷战,离开了城墙,那里的投石机和大炮的威胁实在太大了。

  竖盾在巷战里当然占尽了便宜。天雄军、白杆兵甚至是新锦衣卫,他们可不是单纯弩手,对于近战。他们没有一丝的胆怯,天雄军本来就是习武出身,好勇斗狠本来就是家常便饭;白杆兵那更是从尸山血海之中杀出来的,单打独斗战建奴也是占着上风,就更别说对付蒙古军了;而新锦衣卫,那都是二个半时辰左右能跑完马拉松的人,属于大明的‘体育尖子生,’在闫应元的带领之下,初战就杀了上万蒙古人,现在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一副神弩在手天下我有的自信,正等着蒙古人找上门来呢;他们完全没有了净军时代那只要近身就一切完蛋了的悲观。更有着在体力上净军、锦衣卫累死也比不过的优势,所以在巷战里相对集中的他们根本是无敌的。

  而有了白杆兵的长杆和山地弩的配合,蒙古人想近身,更是比登天还难。

  所以虽然在城里有着近六七十倍的兵力优势。一是不能全部展开,二是接触的层面也并不占优势。所以蒙古人对付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了,再驱赶着百姓来冲击了,然后自己在混在其中,趁机袭杀明军。但这次已经接到‘凡攻击我军者,均视为敌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一律杀无赦,’这条军令给明军一条最足够动手的理由,嘴里喊着:“百姓们,一路好走,蒙古人欠汝等的,吾等誓报之!”

  “吾等誓报之!”

  “吾等誓报之!”

  三支队伍渐渐的喊的是越来越齐,悲忿的将士们,争扎的心理也就慢慢的越来越顺通起来。无奈的射死扑过来的百姓,那是无奈之举,其实真正的凶手是驱使他们前来到蒙古人,他们逼着自己杀死了这些百姓,这个罪孽是他们造成的。这个仇也要着落在他们的身上,这就是新仇旧恨,而仇恨只有用敌人的血来洗涤了。

  一千三百余人的明军在这时大有哀兵必胜的感觉,他们怀着满腔的悲壮死死的守在了榆林城中,冲杀着一切敌人,最终在一处大宅院之中扎下了脚,成功的打入了城内,完成了第一步计划。

  蒙古人除了驱赶百姓这一相当无能的表现外,虽然没效果,但他们仍然做着这种浪费时间举动,并又要采取了烟攻,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包围住了,用百姓把他们给拖住。而另一边去拉大炮、投石机来。因为整个战斗中,打伤明军的还是这些巨型武器。

  但这一千多人并不是甘心被围任人宰割的角色,马祥麟和卢象观更是胆大包天的角色,如何能作茧自缚呢?

  由马其麟带领着白杆兵,由卢象观带领着天雄军和新锦衣卫,三支部队首先从后门处开始了反攻,几个百户打了一个小配合,三角形阵形,一周圈的竖盾极大的挡住了敌人的攻击,并为尖穿凿,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东门。

  在城里面,蒙古兵的优势实在是没法发挥出来,没有了强大的机动性,蒙古兵的战斗力立刻是下降了一半。如此下去这个城里一定会被这支军队搅得‘乱七八糟’的。蒙古将领也在着急之中,目前已经收罗了周围民居里的所有的木板,来挡明军的弩箭,把从城里搜罗的大车也都带了过来,在街道满满的堵了起来,调来了所有能带来的可燃物,放在车上有一人半高,并向着明军推,这样一来既可以挡住了明军的神弩,又可以压缩明军的活动空间。明军一开始被这种战术弄的有些慌神了,这什么战术?就这事也不至于拿车撞吧?马祥麟急中生智,搬来砖头挡住了大车的车轮,又让弩手们上车来个高点射击,更让白杆兵上车一方面保护弩手,并配合着弩手,利用白杆的长度优势把推车的敌人逼退,让下边的兵士一齐往前推车。

  很快凭借着武器的优势,夺过了那堆满可燃物的车子,因为车的辕手不这边,相对困难一点,但因为人多力量大,车子还是被推了起来。蒙古兵一看,这准备的物品被明军占了,还有如此高的位置来射击弩箭,那岂不是在帮他们忙吗?立刻就点燃了那些可燃物,吓得明军们赶快的跳了下来。

  蒙古军没有玩火的常识,哪里知道这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消防知识,他们脑子里只有阻止明军的进军的任务。虽然不是月黑,而是月明,但风高却是事实存在的。如此黑夜,不象是野外那样的环境,火苗飘飘也就自动熄灭了,但这里是以土木结构为主,草木结构为辅的榆林城里,很容易的被点燃了一些。而这边打的正热火朝天你死我活呢,谁又有时间管这小火呢?

  从一间房到另一间房,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的大火,终于来了。水火无情,天干物燥,火再借点风势,所以不一会的功夫漫天的大火已经传了大半个城。

  正在战斗的明军和蒙古军,这时已经转变了过来,先前是不在意那‘无关痛痒’的小火,但这火已经危及到了他们的生命,顾不上什么,双方默契的罢战,各自的逃生,这种罢战当然是明智的。

  蒙古人祖辈上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大火,这让他们立刻的惊慌失措。当然是先救火,但火势已成,根本无法扑灭了。现在面临的就是要弃城了,虽然任务是守住了进入大明的大门,但现在,就是神仙也没办救这个大火了。能烧毁此城,在有盟友做一下内应,再找到一处关隘也是不难。所以北门出城,回到草原之事,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是留在大明,现在东南西三个城门都有人把守,但人数都是几千人而已,蒙古人并不认为他们能顶住自己的八万人。据城而守并不是怕了明军,只不过是吸引他们来送死而已。走、留、战、守还不是蒙古大军自己说了算的?

  现在很明显东门处有大量的明军想要进城,因为看看城里明军走的方向明显就是内外结合破城的路子。所以打算弃城的蒙古人选择了南门,因为那里很快就能和他们的‘盟友’会师。所以蒙古人一声令下,所有蒙古人和‘带路人’一起冲往南门。

  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弟同心

  秦良玉和卢象升分别在西和东两城门处观看,城里的火势是越来越大。漫天的大火不断的在城中漫延着,城里也是狼奔豕突,一片大乱。都看的惊呆了,怎么战斗可以打到这种程度,竟然还来了个烈火焚城?当时的设计可没有这一条啊?先不说秦良玉关心自己的独子、卢象升心挂自己的弟弟,就是这样的时机那也是千载难逢的,都感觉这是明军在捣的鬼,把握战机是一个合格的统帅所必须有的一种军事素养,他们当然立刻发动了攻击,卢象升更是想到了蒙古军弃城而走,可能会走的线路,西城那边有七千白杆兵、东城这边有二千天雄军、四千锦衣卫,就是南城那边只有五千锦衣卫而已,所以力量比较薄弱,不得不让人担心,所以他派了八百亲兵,立即前去。

  但这边一攻城,却是轻松自如,只不过是越过护城河、爬上城楼而已,然后才发现城楼之上空空如是,城里除了到处燃烧的火之后根本就是没有了蒙古军、也没有老百姓。

  南门的力量对比东、西门相对是最小的,那里只有五千新锦衣卫,只有单一的神弩兵种,没有其他。看到南门大开之时,立刻布阵迎敌,这是卢象晋下的命令,卢象升这点倒是举贤不避亲,兄弟几个全部都让他给用上了,但说实话,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兄弟四人卢象升、卢象晋、卢象同、卢象观,虽然历史上只有卢象晋出家为僧,三人都是为大明战死或者自杀殉国,品性方面的确一样的刚烈忠义。但能力方面,的确是无人能与老大卢象升看齐。不过也决非一般的庸才可比。此时此刻看到城中起火、蒙古兵泉涌而出。立刻发出了命令,并飞报卢象升。

  新锦衣卫他们经过闫应元守阵的教导,当然明白布防此中的意义,操练的也是熟练,立刻严整的布阵以待。期待着再立新功。

  东门,正当卢象升听完了城里空无一人的消息之后,卢象升刚刚想到会不会是蒙古兵弃城北门而走回了草原,临行之时杀了百姓、烧了榆林,这时报信的新锦衣卫急急来报。

  “卢大人,蒙古军正向南门突袭!”。

  明白了,这是城里的大火一起,蒙古人弃城而走,奔了南城。现在可不能任由他们逃了,那样局势会更加的多变,更不容易控制起来。因为骑兵不是他们想追就能追得上的,虽然自己和白杆兵也是骑兵,就是堵也得有个合适的地点、时点等配合,他们可以有双山堡集体投降的降兵,是有地头蛇的,哪里能够如此容易堵住。所以必须把他们消灭或者是赶出大明。

  卢象升一边派人通知秦良玉率兵来从西面包围过来杀敌,一边派卢象同带兵进城。寻找三支部队并负责找到城里的百姓救出来。自己则速度率兵围堵蒙古军,而已经在护城河那边的军士则墙而去。

  蒙古人冲过了护城河,对着新锦衣卫冲去,对付新锦衣卫如此阵型,蒙古兵是里是三种观点的,林丹部的就无须说了,鄂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