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74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274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我蒙古之血仇,有怕死的吗?”林丹看着明军在那边拖尸体,这也真的让他不好受。虽然这种处理是必然的,难不成还死者为大,轻轻的抬到一边去不成?而且以往明军的处理也是如此。但这次是在蒙古勇士的眼皮底下,让他顺势的利用一下鼓舞士气罢了。

  “势死杀明军!”、、、、、、

  “好,我蒙古勇士没有孬种,保住我们的牧场、家人、牛羊就靠你们了。此次必能一战功成。”

  “一战功成!”

  “传令,待明军收拾好道路之时,三万彩旗军前冲,将彩旗歪放,而五万轻盾兵杂与彩旗军之间,一起前冲,而其余兵士,沿左右两翼不要想着击敌,冲过去之后,不要停,合拢之后,把马背上的易点燃之物,一条线上放齐在明军只有三百丈之时点燃。其余牧民一齐前往。都听清了吗?”林丹这次摆名了是和明军死磕了。而他所说的轻盾,就是骑兵用的盾牌而已,不过是比较粗糙的木盾,马眼睛的位置上有个洞,木盾后面有个把手,骑兵握着把手,把轻盾斜放在马前,马眼部位正好在那洞上,让马看路,甚至林丹都想不要这个洞了,但怕战场之上马摔跤,才如此设计。而骑兵则身子前俯,藏匿与盾后,这样可以抵抗神弩。这种轻盾当然是属于一次性的用具,由几十万牧民以家庭为单位赶制而出的,样式各具特色。

  “明白!”蒙古兵们已经被打出火来了,这每战必败的阴影挥之不去,大明无敌的心理也在不断的滋长,如今林丹可汗出动几十万人马,要去对付只有几千人的明军,这种规模最大的压倒性比例,让他们心里再次有了胜利的希望,更有许多的人,拿着绝对可以抗拒神弩入侵的轻盾,这也是他们的依仗。

  第四百一十章 专射马腿

  明军清理的人和马的尸体之后,前面不玩处,就是蒙古兵的大营了,这次杀的痛快,的确是解了前几日的紧张。但皇上的话却一直记在了心间,零伤亡。

  如今的战车之上的已经有了四个可以增加战斗力输出的天窗位置,所以横摆之后,一下就可以多了四个射击位置,加上彩旗的被‘识破’,所以更让人为之放心。但曹何两人却不敢大意,小心的注意了一下周围,尤其是两翼和对方的大营,到了即定位置,即刻的横摆车位,然后由阻击弩向前再度发威。

  这也是战斗的号角,一鼓作气的蒙古兵接到进攻命令后,整个大营立刻沸腾起来,猛的向明军冲去,三路左中右,是并发的。这一下几里长的战线之上,那是齐头并进万马争先了,这几十万匹战马的奔腾,震的大地都跟着乱‘抖’。

  “撤!”一看到如此场景,何可纲不惊反喜,这是敌人黔驴技穷了,只能靠着人海数来抵抗明军了,几十万人来冲过来对付几千人,也真够丢人的。

  曹文昭也没有什么犹豫,也是不敢怠慢,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一命令的下达,远远的出乎了林丹的预料,他不明白,一盏茶之前,明军还杀的如痴如狂,本来应该撤退的他们没有撤退,让了本来象征性的追一下三万彩旗兵变成了阵地攻击,还亏了几千人。但现在,明军连停都不停一下,转身就走,又接着赖皮打法,明显是看了蒙古人多。吓跑了。看来只能希望蒙古人的马快,可以跑过明军的战车了。

  二里地的距离不是那么好追的,距离总共也就是十五里地,而且大数的起步时间都是一样的,战车的速度是比战马慢那么一点。到了离城五里的时候,彩旗队和轻盾军,才追上了明军的三十太处。

  按着他们前几天的经验,明军的战车,只有一个弩在射击,而那些骑兵发射山地弩一是射程短二是身法不合适。别说是弄成袖箭,就是拿在手里射,他们也没有在逃跑中转身射箭的本事,更何况没有保护的他们,根本就是蒙古军的靶子。所只要跟上了明军屁股后面,那是即安全又有机会的位置。

  因为跑的路很长。所以本来混杂在彩旗军里的轻盾兵,也已经彻底的暴露了出来。城楼上的朱由校一眼就看到了,这个新兵种,看来,林丹又玩老戏新唱了,把归化蒙古部的大盾搬上了马,就是不知道何曹两人如何应对了。

  一边命令第二梯体出城二百丈。城里的三千弩手,城外城墙设防。

  跑的最快的蒙古骑兵,已经追了上来,彩旗兵和轻盾兵交织在了一起,对着他们前面的由战车拖动的铁丝网开始较劲。那东西的确是相当的烦人,别看只是几根铁丝组成的,但马蹄子进去了,百分百的会翻跟斗。好在蒙古人有一绝活,那就是套绳子,只要拿绳子套住了。利用马力一扯,基本上就能扯下来。这不,一个个准备着扔绳子呢。

  “彩旗队射中间、射马头,盾骑兵射马腿脚!”何可纲用足了声音喊着,这时候马蹄声实在是太响了。

  看到蒙古军跑的比较快的已经追上了明军。林丹在心中大定,只要弄下了铁丝网,明军就没有什么可以挡住蒙古军的进攻了。

  面对着已经到了射程内的蒙古军,现在倒是不需要让天应军过来挡灾了。爬上了天窗的弩手们开始了他们的射击。对着彩旗军,大体的估计方向,可以射杀骑兵本身,或者是射击马。而面对着蒙古人的大盾,那就更没有什么复杂性了,射腿脚,因为那面斜放的盾,也就是到了马脖子之下,腿和脚还是暴露的。在宫变的时候净军就接受过这样的命令,后面在大同东南官道、岱海之时,也在面对盾这一管头不顾腚的东西有所针对射击,所以如何射击这点倒是无须吩咐了,自动的开始瞄准到马的腿或者脚。

  在高速奔跑的马车上,射击也同样在高速移动中的物体,这和固定着射固定靶,完全的不同,为此朱由校仍几次停下来,等待着他们训练。最终达到能射中六层、七层甚至是八层的命中率。现在,这训练的成果,真正的发挥了出来。

  车顶上两弩手的加入,使战车对后尾的攻击能力大大的增加,了,面对紧追不舍的蒙古军也拿出了自己射击的真本领。用速度和精准不断的诠释了什么是大明强军。

  从车顶上探出来的两个头,并射击,这让罕见跟在后面来观阵的林丹相当讨厌,这明皇怎么能又改变了呢?以前都是一个射击点,蒙古兵跟在一个战车后面二三个排行,肯定是有机可趁,但现在多了二个人,这战斗力可不是简单的增加二倍而已。而自己寄托了厚望的轻盾兵,也是被战车上的弩手,二三下就射中一下那战马,如此高速的之下掉下马来,伤不伤着尚且不说,最起码这场追逐战掉下马来的是已经失去了参加的资格。

  看着蒙古兵如同给战车进食一样,被战车吃了三个就跟着再往里填三个,根本没有一点后果。林丹的心在滴血,现在不象以前有四十多万人一样,手里就只有这十万人了,已经是越打越少了,这样一路追下去,还得死多少人啊?

  左右两翼的蒙古兵的确是快了一点,因为他们没有什么阻碍,一路向北跑着就是,现在已经有些超过战车队的意思了,但想包围还是有点距离。

  而左右两翼的事情,当然的也看在了何、曹两人的眼中,他们计算着两军的速度和蒙古军可能拐弯的地点,如此下去,蒙古军将在离城二里左右的距离,就能把明军给拦截住,至于再什么手段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距离用奇妙,因为这里有可能是明军城墙上的阻击弩发射的射程范围内,而阻击移动车则同样可以出城来打击他们。所以曹、何两人还是比较放心的,他们不是孤军奋战,是有强大的后台的。

  而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们在看,敌我双方的最高统帅朱由校和林丹同时也是看这个问题,他们对于距离、速度的分析也不是太慢,这个特殊的点上,如何搏一搏,也都在思考。

  林丹因为二个问题和自己所设想有出入,而把这个点定在了三里的范围之内。这二个问题,一是明军的起步时间,二是明军在跑路中间的抗干扰能力,这些才让明军能跑到二里这个位置。所以他传令两翼分兵袭扰战车。

  而朱由校则看着这个位置,没有任何的犹豫,出兵支援。这个距离是个边缘地带,不能因不敢出城而使得自己军队的被包围。

  左右两翼的袭扰基本上而言没有任何的价值。因为战车的两翼攻击力度是相当强的,同向而行,这和没怎么移动没什么区别,而且来的蒙古兵可是全无掩护的,射击他们对弩手而言来说更是简单。而且一人落马,就直接的影响到前后左右的速度。

  没出什么意料,二里左右的位置上,蒙古人左右两翼开始了合拢,但这样的位置,林丹明显看出这是个败局所在,把自己人安置与明军的弩口之下不说,现在明军的阻击弩战车已经出城,准备开始射击蒙古军的左右翼了。拿得起放得下的他,立刻的一声令下,鸣金收兵。

  这仗没法打,强行合拢了,也会被明军打破,更何况还不一定能合拢得了。到时候明军稍稍的往后一撤,就到了城防的范围之内。与其这样打一场必败的仗,倒不如提前的终结。

  战车当然不愿意如此的被赶着跑了一路,一边接着跑回归化,一便不断的用阻击弩宣誓着不满。

  这次朱由校并没有让他们立刻的再行出击,而是叫回城。此战又杀了蒙古军一万余人,也着实的完成了今日出战的任务。若第一批蒙古军接着攻下去的话,估计是一个全军覆没的结局,这说明明军完全可以硬抗三四倍的蒙古军,但现在林丹却要给他们来个超负荷,动辄十倍、数十倍的全拥了过来,好象他们的人命薄如纸一般,就是硬拼也得把明军拿下。

  林丹这种纯人海的战术搞得自己真的有些被动了,因为自己太‘怕死’了,根本没法和这样几十倍的敌人硬拼。导致这种无奈的以阻击弩为攻击主张的策略也实为无奈之举。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朱由校认为应该给明军将领‘上上课’了。

  先是表扬了一番,这次一个人没死,全部都安全的带回来了,的确不容易。朱由校当然也知道这种强调‘零伤亡’对于冷武器的时代,根本就是扯淡的行为。但这段时间天应军的损失,的确让他感到心寒,都是爹妈生的、父母养的,十月怀胎,二十年的培育,就这样被自己带到了草原之上,把命搭在了这里,无论死的理由很强大、很悲壮,自己也尽力的安排身后事,但人命没了,一切也都算是结束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步步为营

  此举也是无奈啊,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朱由校被逼着强调了‘零伤亡’。当然这种仁义,也的确更受到战士们的推崇。让他们深深的体会的到了皇上真的是爱兵如子,珍爱自己的性命,这让他们无论是没鸡鸡的宦官,还是曾经是奴隶的军人,都敢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有什么比摊上一个爱惜战士性命的‘领导’更幸运呢?非但没有让战士们更怕死,反面忠君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了。

  想到了面对人海战时,朱由校不由的想到了战车面世一战之时,有人就对战车评头论足,倒是和戚继光的偏箱车比较,当然神弩战车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火炮之类的,比如虎蹲炮在的话对付这蒙古小木盾牌,当然是绰绰有余的,但因为它太重了点,射速也是奇慢,朱由校不太喜,已经让毕懋康研究枪、孙化元研究更轻、更远的炮,然后一步到位。目前燧发枪已成,就等着下一步换装了。而火炮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战车的防守能力肯定是比偏箱车要强了些,但穿透能力却是个硬伤。

  “诸位,今日对付彩旗的一幕的确精彩,显示了我明军之威武,打出了我军的精神,面对三倍四倍的敌人,有把握将其全部消灭!朕心甚慰”,朱由校着实的夸奖道。

  “皇上英明,大明威武!”

  “现在林丹方又有新情况的出现,首先是那个骑兵上的盾牌,以前归化部也有过,但被林丹搬上了马背而已,弩手们处理的相当到位。其次林丹屡用人海战术。不再是用几倍,而是连着牧民一起动员,组成几十倍与我军的数量,这种冲击,让我军无法应对。只能是坚持用,以阻击弩为主的敌进我退的战术,而不能象最开始面对三四倍敌人时那样的从容。两位爱卿能精准的判断战场形势,并果断的撤退,不与敌纠缠,而在撤退之中。不断的歼击敌人,杀死其有生力量,的确让朕感到放心、舒心。再次,路程问题,因为今日左右两翼均追过战车,并呈包围之势。究其原因,还是战车速度终比战马慢上一线,又因为城池离蒙古军营地过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