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59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259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师的意思是?”

  “攻城既然是下道,大汗一项的断人供给,游击而战也是不错啊。”沙尔巴是一喇嘛,为了迎合林丹这样的高层,当然也知道一些军事上的知识,更有一些智慧在,但那必定不是专业的,而是业余九段的意思,和专业的相比,差距还是有的,所以没法提出更高的建议来。如果这个真的是有真才实料的国师,林丹也不会弄到连个女人都保不住了。但很可惜,他只是一个神棍而已。历史上许多人崇信神棍,但下场的确是很可悲。想想看连皇上、可汗之类的人都信佛理佛,都没法有个好结果,一般的平民百姓的财力,又如何和他们的财力相比呢?他们都没有一个好下场,何况是百姓呢?

  “国师只想到了其一,却没有想及到我军的补及。从察汉浩特一路西来,沿途的补及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几乎已经是在吃老本了,若长期的和明皇对峙着,哪里有什么补充呢?眼看着明皇如此的咄咄逼人,城中的补及恐有一年之余,而我军却仅有四个月左右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看倒是挺风光的,人数就有四十万,但这光鲜的背后,却有着上百万张嘴,每天的吞吐量是相当庞大的。不说肉食,仅是一人两斤粮食,一天就得八十万斤,这还不包括马。而可悲的是蒙古人还不是吃粮食的,而是牛羊肉,这更是奢侈。

  第三百八十五章 突袭大同

  “可汗,今天听说有人说挖地道如何?”沙尔巴孜孜不倦的问道。

  “国师,你现在看看这距离,没个二个月不一定能挖到归化城,如此的长时间,保不齐明皇身边有个听地高手,那样一来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林丹直接否定这一招。

  “那黑半偷袭可好?观明军的驽箭射的奇准,那肯定是有光线的辅助,若是天黑,那这个优势就没有了。”

  “国师啊,你要知道现在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这里更是高原,那晚上的月光恨不能比白天的光线都好。”林丹语带不耐的说着,这些问题他早已在脑子里不断的考虑到着,但的确是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破局。包括刚才他甚至想如果能抓住机会能不计损失的把那帮从偷营烧营的人抓住就好的,但时机已经不在了。当然也可以象以前的联军一样,搞个挡板,小车之类的东西过来抵挡一下那个神弩,但很可惜,明皇的后面仍然还有许多的牌没有拿出来,什么巨弩、爆炸弩、战车等,这些东西也会层出不穷的,这些听说了也是更烦人的呢。

  “可汗,那只有去攻大同了,凭着四十万大军,找一处关墙而过,那样最起码的可以解决了后勤保障。然后再与明皇纠缠,而且攻破了大同,也就是等于攻入他的腹地,钱粮还是可以筹到许多的。如此也算是报了今日之仇了。更可以提高大汗的地位,可汗认为可好?”国师级的人物在这里不住的浪费舌尖也是挺不容易的,这些东西说起来挺让人没面子的,一个一个又一个的提议被林丹否定了。远远不如弄点云山雾罩的话来的让人多有神秘感,没词的时候还可以再来一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这多容易。但今天却得拿出真本事想主意了,这叫一个费劲。

  “这个本汗倒是想过,但这会正犹豫不决,原因是。这些装备都是明皇的,如果大同那边也有这样的装备又该如何?”这正是林丹犹豫的主要原因,按着他的理论,我弄不过你了,我还不直接去祸害你家里去?你明皇厉害,但边墙上的兵不可能和你一样厉害吧。否则那明朝还怎么可能被一个建奴玩的都快残了。每年花钱从他的手里头买建奴的人头,这可能吗?

  但明皇那不是在辽东,而是在山西这边,这里的环境他摸不准,若再来一个同样的军队,林丹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想想自己本以为是个天之骄子。没想到被个当奴隶的野猪皮给教训的不行,现在自己也弄的是天怒人怨的,理论上属于自己下属的蒙古人,竟然和建奴有一腿,逼的自己在东部没有市场,被迫跑路来这边。结果现在又遇到了一个奇葩的亲征皇帝,没来由的又来霸占了草原。若自己再去大同再要是碰上了一群如此强悍的士兵。那真不必要活了。

  “可汗,蒙古联军里,有一个月前大地震的时候到过大同的,那里的设备如何,问一下他们不就可以了吗?”沙尔巴提醒着说,这次可算是被采纳了一条,可别再被否了。而沙尔巴所说的那些去过大同的,正是土默特部的士兵,首领俄布木是投降了,但还是有人不愿意投降的。随着联军跑了出来。但出来之后已经没有了出路,就投了林丹。

  “嗯,多亏国师提醒,快把人叫过来问问。”

  结果的问话当然的给了林丹吃了一颗定心丹,可怜的孩子不知道一句话。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传贵英。”掌握了情况之后,林丹打算行险一搏了。

  归化城和城外两处,均在费尽思量的治地方于死地的时候,林丹的补给出现了,现在他们走过了东面的大峡谷,缓缓的赶着牛羊过来了,那队伍实在是太庞大了,完全不比四十万大军少多少人。

  接到了这个消息的朱由校听的是一愣,运着牛羊过来的都是牧民,满山遍野的牛羊,让监视人透过望远镜根本数不过来,人数是如此的多。一听如此奇葩的后勤补给朱由校惊的是大感奇特,如此壮观的运牛羊队,可比岱海那边的规模大了太多了。

  何可纲解释着说,蒙古人做为游牧民族,一直都是这种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族群为单位的后勤供给。这次只所以如此大,估计是连带着林丹的西迁一同进行的,所以规模大了一点。

  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因为具体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不同,连中原的王朝也是在这个问题上各有不同,比如说“秦汉修粮道,魏晋屯边田,隋唐修大仓,宋三道兵厢,大明输钱饷。”现在更有了大明用商人之说了。

  朱由校一听还真是各朝有各朝的道,象霍去病这样的牛人,来了一个‘抛下辎重,因粮于敌,以牙还牙’的补给政策,结果仗打的那叫一个漂亮,不过十四万匹马出征,回来只剩下三万匹,仗打多惨。可见后勤的重要性了。

  既然补给出现了,那就接着监视着,不过以前想着烧掉那是不那样简单了,因为牛羊不是堆积在一起的,这个片可是奇大。倒是得想想其它的主意了。把利用大峡谷太阳坡为天险堵截住蒙古军,而师蒙古联军的那一战术搞一个小翻版的作战方案通知给了闫应元,让他负责引敌。闫应元接到消息后,立刻赞同。并开始寻找战机。

  一下午无事,而在晚上之前,蒙古补给队伍停在了蒙古大营的东南方向,这个位置离归化城和闫应元那边都稍稍的远了一些。

  而且蒙古人的营地之前,也摆满了拒马之类的东西,好象是要防止被明军偷营。这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可以是一种视弱,也可以是一种故意诱敌,当然也能单纯的就是为了阻敌。不过这些都没有什么效果,因为朱由校就没过大夜里,去袭营之说,就是这么简单。

  一夜无话,在八月二十五日三更时分,蒙古军营已经热闹起来,因为林丹可汗昨天就已经命令手下重臣贵英,率领二十万蒙古军,直攻大同,攻克后,再与明皇谈谈条件。

  贵英,三更起床、四更造饭,五更时分正式出发,他们去大同的方向走的是东路,是岱海东北方向的路,直奔大同。

  这个消息当然的被归化的朱由校知道了,早膳后,朱由校开始召开了会议,商讨此事。朱由校先定了一下基调:事情很明显。林丹昨天看说的以大明万里江山为威胁的话,已经开始了实施。这次去的方向,非宣大即大同两地。

  二十万的兵力的确能对任何一地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威胁,这点是不容置疑的,而按照蒙古人的行程,归化离大同约五百里地,大约在三四日内会抵达大同,而大同的方面除了有边兵外,尚有一万新锦衣卫刚刚装备了神弩,能够到达。

  这就是全部的情况了。众将们感觉到事情的紧急,但身在归化,却无法可施展。陕西那边和宁夏那边已经调去剿匪了,北京的几大营已经被撤销了,只留下了新兵锦衣卫,尚不能形成战斗力。那只能从东、南两个方向,如大原和保定两地甚至是真定府调兵前往了。而宣大的边兵能否顶住这压力,还尚不能确信,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困难,那就是手里还有着近十万的俘虏或者说是苦役还要看守。

  所以众将对这种形势并不是太乐观。而当他们提及到了十万随时随地可以成为爆炸物的苦役之时,朱由校才想到,自己竟然遗忘了这个‘火药库’的存在。

  如今白杆兵和天雄兵都离大同相对远了一些,又有苦役来牵扯住了边兵的战斗力,如果要是狠狠心给坑杀了,也还真没到那个时候,如果真是情况紧急,朱由校就算是再心疼这些劳动力,估计也就毫不犹豫的动手干掉的。

  众将本就有这个心思,二十万蒙古兵兵临大同,如果再把边兵的力量分散的话,那无疑是让此事雪上加霜。所以都看着皇上的决断。

  “传旨,令京城西山所有新军锦衣卫,拿上京营的旧兵器,前去大同,协助看守苦役、防守城墙。”这是朱由校的最后决定,北京离大同目前只有二天多的路程,在蒙古军赶到前,肯定会先于赶到的。而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加上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就好,这样比起一般的边兵来,还是会更强一些。因为是新兵,当然在面对敌人之时,心理素质是差了许多,但上了战场经历一番,估计也会能够有所好转,比较快的形成战斗力。

  大同不能有失,在自己的统治时期,朱由校不能准许有一双异族的战靴,踏上自己的大明的国土,这是意味着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严重失败。归化族就已经踏上了大明的国土,但这个耻辱已经让他们几乎全民沦为苦役的代价。如今林丹又来了,这个耻辱,朱由校不想再继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外包围

  本来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闫应元南下,沿途袭杀、阻挠这支南下的部队。但朱由校却没有选择如此,因为这些只是游击战,并不能治本,游击玩的再好,也就只能是游击,不能阻挡大方向的发展。而现在马上面临的就是留在归化城外的林凡本部兵马,把他们引上勾全部解决了、困住了,那就能起到围魏解赵的关键作用。

  而把太原府、保定府、真定府的兵丁们,也全部往大同调集,这是以备不测。到底蒙古人的兵力基数在那里摆着呢。并把战报及时的传给大同府,让他们做好万全的准备。

  京城,西山大营接到了通知,新兵们当然是一片沸腾,终于可以从这个山窝窝里解放了。虽然这次并没有第一批一万人时那样说要装备上神弩,但能够放出去已经让他们心满意足了。

  净军军官们也是高兴,这里的净军他们经历过宫变,都是相当有前途的,但却没有赶上西北大同、草原、归化的那一系列的大捷,仅仅的在这里当个教官,那心里憋屈的心思就别提了。这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人生的际遇就是如此,明明就是因为训练的好一些,但偏偏没有了陪王伴驾亲征草原的机会,看着这一份份的军功,就这样被人占去了,这如何让人不着急呢?不过好就好在,自己的职务、手下比起那些净军来,还是强多了,他们也就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好在现在机会来了。

  看着新锦衣卫们那种激动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净军军官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些自己带出来的年轻人,不谈感谢,谈谈利益。他们就是自己立功杀敌的凭仗,有了他们,才能让自己的位置得到保障、提升。这是一荣俱荣的关系,文官都讲他门生弟子之类的,这些人还就是他们的弟子。还是皇上亲派。

  净军们想法快速上战场,所以不够他们的兴奋高亢,抓紧了时间发兵器、赶路要紧。

  这回田尔耕引见的皇商们可是笑了,又是几万军队的吃喝衣行,写订单的手都累了,商人们一个个笑的特别的开心。而有心的官员百姓们看到皇上这是动真格的了。连刚刚入围的新锦衣卫们都上前线,一个个也感到了事态的紧急。而一些心比较大些的,只知道孩子们又上前线打仗了,肯定又能打个大捷回来。

  归化,安排完了大同的兵力布置,朱由校大体的先安了安心。林丹你个小子让朕不安心,好,朕也不能让你消停!既然闫应元已经在寻找战机了,那归化城这边也别闲着,朱由校仍然把目标订在了西门,在那里,今天也给林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