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4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24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这话朱由校是一阵的头大,和这样的酸儒谈经济价值那才是自找头疼呢,这种理论根本就是狗屁不通,他们的原则就是皇上不能经商,否则皇商一定比官商要做的更大,那官不就麻烦了,所以慢慢的自己已经被这氛围洗脑了,认为自己的说法是天经地义的,说话的时候也是‘浩然正气、正气凛然’的,和他们谈论这个问题,那等于对牛弹琴了,显得自己愚蠢。

  “朕的对与错朕也不想和卿争论,朕问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言何解。”为了不继续头疼,避开了这个话题。反正是文官打宦官在先,自己也是占着理了,你管我买地建不建作坊,与你何干?就算老子想买地,你敢不卖吗?你谈破天去,这中国的地都是老子的,这在法理上是没有人敢站出来不论的。

  此语一出把董其昌的儿子听的一愣,赶紧的给他老爹使眼色,这才是皇上摆明了以势压人呢!但那老夫子哪里会在意这些,正给皇上做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劲头上,怎么会顾及其它呢?这不已经摇头晃脑的解释起来。

  “此语出自《诗经》,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董其昌侃侃而谈,准确的说出了这话的出处、意思。

  “那朕问你,你家的地是不是也属于朕?”

  “当然属于,整个国家的地都属于皇上所有。”

  “那朕现在想收回了,怎么就不可以了呢?”

  “嗯?”真解释着的董其昌一愣,怎么突然就收回了呢?看他这个表情,旁边的儿子是一阵的无奈,老头子的心可够大的,这会算是明白了。

  “朕再问你,朕派出去的宦官算不算天使钦差?你无故打了朕的天使钦差,虽是无心之失,但到现在却没有见卿做出任何道歉的举动,更没有侮过的表现,是不是藐视皇权,对朕的大不敬?难道你有不臣之心,”搞这套,朱由校也会,不就是扣帽子吗?朕不仅会,还会连环帽呢,要是再惹急了,搞不好学学祖宗朱八重睡了你这老东西新娶的小妾,给你扣个绿帽子呢。(朱元璋的一大性嗜好是“玩二茬”,以睡到对手的老婆为荣。传说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蒙古女人,也是因为朱元璋纳元顺帝的有孕后妃缘故。)

  “臣不敢,”被问的一个大激愣,这什么情况?怎么打了个连少监都不是的宦官,还整出谋反的事来了,董其昌开始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来,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不敢为什么打朕的钦差!”有点咄咄逼人的意思了。

  “、、、、、”这话没法答了,一解释误会,那边肯定又是为什么没赔礼道歉之类的话出来了。

  “事到如今,董爱卿,你是愿打还是愿罚?”

  “请圣上示下。”儿子接过话来,虽然不礼貌,但老爹还在那边石化呢,不接话怎么办?再安一个君前失仪的罪名,那才冤呢。

  “愿打的话,朕以殴打钦差大不敬的罪过和贵公子论道论道,愿罚的话,请贵公子当面向被打的人赔礼道歉,无论怎么说,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人,动不动就动手打人是不对的,是没有涵养的表现。并且赔偿纹银十两精神损害赔偿;地朕是收定了,钱还是市价的两倍补偿,或者换刚刚从王体乾那里抄来的良田,相信他的地并不比你的地差。董爱卿,这样处理你的面子里子也都有了,朕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你选吧。”朱由校懒的和他罗嗦,根本就说不清,还闹的自己一肚子的气,不值啊。不过朱由校已经被董其昌敲响了警钟,文人的风骨有时候是变态的,根本不从实际出发,为了反对而反对,这很危险,特别是自己的事那么多,要是整天的被他们这样象苍蝇一样嗡嗡的叫个不停,还引经据典的指着鼻子骂,那就别做事了,他们会拿什么君子不器,君子不言利等等的教条来烦死你。干脆,还是让别人来顶个名,自己台后指挥吧,否则这事没个完,精力都放在和群臣逗闷子了,还搞什么经济建设?

  “臣认罚。”董其昌也不傻,要是抓个本来就不是理的事,最后把儿子陷进去就不值了。

  “好,董爱卿快人快语,朕很欣赏。传胡桂诚。”终于把地和人都搞定了,朱由校也是一阵高兴。

  胡桂诚早就来了,一听召唤立刻出现。

  “胡桂诚,董大人愿意就打你一事进行当面道歉,赔偿纹银十两精神赔偿,你可愿意?”

  “奴才感谢圣上为奴才做主!”胡桂诚真的很感动,皇上亲自出面给自己出气,这可是积了八辈祖宗的大德了。

  “好,董公子,那就看你的表演了,”

  “胡公公,小生向你道歉了。”董文琦那个样子,好象他打了宦官是他的理似的,走到胡桂诚面前狠狠的说。

  “行了,交了罚款董公子可以回去了,朕多句嘴,万事莫要冲动,冲动是魔鬼。胡桂诚,你陪着董卿去办下土地的手续,要地要钱随董卿的意思,另外如果要钱的话,把地里要收的粮食也给董爱卿把钱补上。”面对这种读书破万卷脑子还是慢的读书人,还是强买强卖得了,反正把事情做完再说,该给的钱一分不少还多了一倍,明眼人一看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最后朱由校还是照顾董其昌的面子说:“董爱卿,虽然事情如此处理,但朕对你的气节还是挺钦佩的,读书人就应该读出文天祥的正气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正气!朕看好你。但注意了,朕和你可没有什么生死矛盾,爱卿要把这气节用在建奴和乱臣贼子的身上,那就更好了。”

  “谢圣上夸奖。”董其昌并没有因为皇上的夸奖气就顺了,只是表面上谢了皇上,然后就告辞了。

  天也不早了,这一天过的可真不容易,朱由校让宦官在宫外面请的最好的名医李久明也到了,年纪已经六七十了,一副道风仙骨的味道,让人看着就信任。朱由校可真不敢动用太医院的太医,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信任,不信任他们的医术、不信任他们的结论、更不信他们的忠心。突然被宦官请来,李医生开始有点怕,让朱由校安慰了一番后,也就不那么紧张了,开帮着仔细的望闻问切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身体没任何问题。这个结果让朱由校很高兴。十倍的出诊费,并嘱咐不要张扬泄露此事。李久明当然知道皇家无小事的道理,反正进宫来之前已经让宦官给化了装,只要自己不说也不担心什么,虽然给皇上做过体检是倍有面子的事,但还是小命要紧。

  终于一天的事情结束了,用过晚膳后,忽然有些孤单,周围侍候的宦官是不少,但自己能做什么?但皇后那边有心节,没什么共同语言,派去的宦官已经在那里监视了,主要是看看有没有和朱由检一起在背后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那一夜去了也就不想再去了,而容妃那边也刚刚死了儿子,自己还真的有点怕面对她那样的伤心,虽然心里真的是很想给她一些安慰,但总觉得太假,是对她的亵渎。找个宫女,又没什么共同语言,虽然是个男人,但说实话朱由校还不是只靠三下路说话的人。唉,没什么书、没电脑、没电视、没KTV,这日子真的不好过。匈奴未灭何以言家,还是把这份无聊用在工作上吧。

  收拾了一下心情,仔细想着这几天的工作,又想着以后需要开展的工作,把一些需要写的说明和画的图纸都做了功课,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三十三章 割股疗亲

  第二天是6月2日(五月初九),上朝的日子,朱由校倒是没有睡什么懒觉,既来之则安之吧,早起一些也不算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还不是享乐的时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太和门大殿,朱由校坐在龙椅之上,受了大臣们的大礼,这感觉不错。后世还真没受过谁的跪拜礼,别人当了二三十年的爸爸最后连儿子婚礼上都得不到儿子的一个头,更别说他了,这也算过足了瘾了。

  今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有关灾难的,有人出头参了田尔耕一体,说他是个奸臣,为了取悦皇上,把上天的示警硬是说成了是人祸,这件事让朝中许多的人都不太满意。这是多好的一次机会啊,上次皇上也已经承认了,下一步就等着收获胜利果实,先把糟狱取消了,这东西对大臣来说杀伤力太大了。但还正想的美呢,田尔耕却插了一脚,凭什么就能反案了呢?于是一大群人在那里一副找田尔耕死磕的样子,好在田尔耕不在,因为他才是三品的官,没事是不用上朝的。而魏党一流也不示弱,把爆炸事件就是定性为人祸,并且指出火药可能是受潮而产生的颗粒火药或者其它,威力比想象中的要大,这是有据可查的。

  一时之间大殿里吵成了菜市场,几次有的大臣想把球踢给了皇上,但朱由校怎么会接球,你们接着踢就是,我才不给你们一齐玩呢,一个乾坤大挪移给顶了回去。结果大臣们又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从开始的无序性,慢慢的变得有序起来,变得越来越有章法,吵了半天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皇上在上边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形象,让已经发现的大臣们感到了不爽。

  最后慢慢的大家觉得无趣起来,好象最有关系的皇上根本不想介入此事,只是坐山观虎斗,自己则是皇上不急急太监了,而时间已经不早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只好请求圣裁了。

  “朕认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安置灾民,大伴,你说说这段时间灾民安置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安置,,赈灾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灾民们都有地住有衣穿有饭吃。特别是听到皇上发起的义卖活动,让灾民们更是心生希望,积极的投身到重建家园的事上来了。现在京城里也是民心思定,都感谢皇上的天恩呢。”魏忠贤这几天可是累的不轻,万事都是亲自出马的守着,反复的告诫手下别在这时候出妖蛾子,还别说,在这样的心态下,大明朝算是第一回赈灾中没有漂没了赈灾款的事发生。老魏在宫氏死了后,也担心皇上突然的发难把他拿下了抄家,虽然刚刚参加了皇上的御宴,大家都很开心,但伴君如伴虎,他身上的脏事也不少,皇上一句话,也是个抄家杀头的结局,能不小心吗?

  “哦,朕是百姓的君父,拿出些许物件救民于水火是应当的,只要能够让灾民们衣食住都无忧,那朕就放心多了,大伴此事办的很好,朕心甚慰。”

  “谢圣上夸奖。”

  “众位爱卿,事情既然出了,追查原因是正常的,既然你们一方认为是天灾的,有没有证据?同样认为是人祸的,又有何证据在手?完全可拿证据说明,刚才朕听了半天,爱卿们都是很能引经据典,这不错,但还是太空泛了,摆事实讲道理还是要拿出真凭实据更有说服力,你们都太注重道理了,把最重要的事实抛开了。所以朕对此事没办法圣裁。”笑话,朱由校才不自找麻烦呢,你们爱谁谁。

  大家一听这话想想也对,大家都是读的圣贤书,靠的都是一张嘴,还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了。而皇上说的事实、证据听起来倒也不偏不依,但细想想还是偏向了人祸说。很简单,人祸说已经有了火药的事实,火药的变异也有颗粒火药为证据。但天灾说怎么找证据?这不比大海捞针的难度少多少。但既然已经圣裁,而且皇上还是说了这样两不相帮的话,又不好较劲。二人打架,总不能抓住裁判打一顿吧。倒是魏忠贤在这个事上得了个彩头,让人心里很不平衡,在灾区那边已经有大量的御使在等着抓老魏的短了,但还别说,这事老魏真的办的很好,有几个不长眼的,一发现就让老魏自己处理了,根本不给这些御使任何机会。虽然郁闷,但没什么办法,大家慢慢的倒是静了下来。

  “皇上,臣有本,现工部尚书董可威在这次灾难中损失了双臂,请辞官回家。”施来凤一看刚才的问题吵也吵不出来结果了,还是来点实际的吧。直接把这个问题引到了第二件事,工部尚书的位置。

  “准,董卿也算是这次受难的最高官员了,一切按朝庭的旧例就高不就低处理。”朱由校也挺同情这哥们的,能将胳臂炸掉,真是太悲哀了,就是不知道他是怎么被爆这么高难度的伤势,只是双臂,而人却没死。

  “皇上,这样工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下来了,而工部事务繁忙,还请早日派有德之人任之,”

  “爱卿,你来给我说说工部的职责给朕说一下。”

  “回皇上,工部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