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85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185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过来的百姓下意识的伏低了身子,拼命般的从下三路出发,去撞、去掰蒙古军的盾牌。后面的净军当然知道百姓拿自己的命,给自己创造射击机会。如此的血性汉子就要死在蒙古军的面前,瞪着血红的眼睛,盯住每个蒙古兵不住的寻找机会。

  要不说还是文化人脑子转的快,那个刚才给何可纲说话文皱皱的人,也加入了这批净军当中,他的战术相当的精妙,冲到了一个蒙古军前,直接两手分抓盾牌两边,然后拼命的向一边使劲前冲,企图把盾牌掰开的样子。

  他的力量哪里是强壮的蒙古军可比,蒙古军视破了他的用意后,猛的向相反方向使了个大力,想要把他甩出去。但那名文化奴隶狡猾之处体现了出来,一感觉蒙古军用力了,正好把使劲的方向顺着蒙古军的方向用一用力,同时脚步也跟着移动,嘴里喊着“射击!”漂亮的玩了一个移形换影,把蒙古军的后背冲向了净军。那名蒙古军大怒,没想到这名下贱的奴隶如此的狡猾,竟然知道用巧劲。一方面想着调整盾牌,一面挥舞着大刀,就要销了他的手指。但他没机会了,五支弩箭分别射中了他的头、脖子、胳膊、腰和腿,他扔下了刀,缓缓的倒在了地上,血很快的从他的身下流了出来,染红了他的躯体,而眼睛死死的盯着盾牌,他真不甘心,他要看看,是谁把让他把后背面向了净军。文人奴隶只留给了他一个背影,双手抱着个盾牌,转身,向着蒙古军冲去。现在他有了一面盾牌,他想到的是,抱着盾牌,往蒙古军的一边碰撞。

  虽然百姓们很英勇、很无畏,但他们死的还真不多,也就是有冲的快了点,直接被蒙古兵抽刀砍死的少数几个。因为蒙古兵此次是没带弓箭的。他们此次要对付的是有竖盾的净军,带弓箭有什么用。再说了,他们的一只手得去持盾,也没有机会拉弓射箭。而百姓在盾牌后面,他们又不方便探出身子去砍杀他们,因为一探身。就暴露了,很可能成为目标。就这样。他们一直视为无物的汉人奴隶,不仅虐杀了他们的草原儿女,更成为了他们死亡的条件创造者。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啊!

  就这样,上岸的一百多蒙古兵,再加上后上岸的一百多蒙古兵都被强迫着暴露无遗,被净军们抓住机会,一一的射伤或者射死,留在了岸边。

  而后面本想要上岸的蒙古军见此情景。哪里还肯上岸?这帮人太疯狂了,现在已经有了经验了,六七个人看到蒙古军上岸就冲过来,一个人助跑着撞击盾牌,剩下的人则趁机从底下掀盾牌,其它人再把盾牌抽、抢走。然后就看净军了的射击命中率了。一般来说,每一个暴露无遗的蒙古军基本上都是中了三四支弩箭而倒地的。

  更有人仗着有点水性。竟然不要命的下水扎羊皮筏,已经有二三个羊皮筏被扎破了。好在有盾牌可以漂浮着,但前面有净军啊!

  这也太可怕了吧,看着自己人只要上岸了就得被掀翻盾牌,而不上岸还有落水的可能性,蒙古人开始了崩溃。更何况,因为奴隶们的阻挠,从左翼赶来的净军,正在缓缓的接近着这里。现在又没有督战队,在身后监督着。这种活,爱谁干谁干吧。那边的大战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还是先避一避吧!蒙古水军就这样开始了撤离。

  而打出了经验来的奴隶们都欢呼雀跃着,虽然这次死了几十个人,伤的也有上百个,更有死伤在净军弩箭之下的不少。但这次来是干什么的?就是来送死的,这劫后余生不说,还堂堂正正的打败了蒙古军,哪里能有不高兴的道理?

  何可纲第一次看到了百姓的力量,既然如此,那就玩点大的吧,传令留守阵地的接着守着,水军上岸五百人防止蒙古水军再度返回,让剩下的水军不要下水,沿湖跟着自己掩护。而自己则带着七百净军,和二千奴隶敢死队,还有一些拿着从蒙古人手里夺来的盾牌,沿湖向蒙古左翼进军。

  左边那些正在用大盾拱立着,不断挖土垅的蒙古军,当然看到了净军水军的到来,立刻召来了,那三百面大盾,还来护住,以防水面方向射来的弩箭。好在弩箭不太方便抛射,否则的话,还真是麻烦。

  但他们的麻烦还是来了,二千奴隶沿着湖,甚至有些人用木盾浮着,下水而行,缓缓的向着他们逼近。湖岸上的战斗蒙古军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此时看到净军递次而近,前面是一群叫花子,当然也明了了净军的阴谋。

  这里可不是湖面,那些兵没有弓箭,这里的蒙古军可是有着大批的弓箭的。而且无须抛头露面,躲在大盾后面抛射就可以了。现在双方也就是不到二十丈的距离,射死这帮奴隶,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于是天空立刻布满了箭羽,上千支的遮天蔽日的,从蒙古军中飞起。何可纲一看就知道坏了,急忙吆喝着注意头顶!

  奴隶们在蒙古生活多年,对于这个场面已经是相当的熟悉了,有掩护物的立刻平举在头顶,吆喝着旁边的人过来躲避。还有人用顺手拿来的东西,或者是木棍,或者是铁锅、木板、甚至是拣来的蒙古刀等等格挡着箭羽。但更多的人是没有东西的,只能用手不断的在头上挥舞着,并快步跑着,希望能躲开这些催命的箭羽。而跟着他们一同前进的净军们也同样的招呼他们到竖盾后躲避,他们则半蹲着身子,把竖盾倾斜,以让更多的奴隶们躲藏。

  这一轮奴隶军很惨很惨,有近四分之一的奴隶中箭,或者轻或重甚至还有当场死亡的。面对这一情况,他们那嗜血的勇气又一次发挥出来。只要不是什么爬不动的伤,他们狠抓箭羽,有的掰断了箭尾,忍着疼,边向前跑着边往里接着按,再从前边,拔出;有的直接掰断,把箭簇留在体内;有的更狠,直接的连皮带肉的一使劲拔了出来。不过所有的人,都发疯的往前跑着,一刻不停,因为他们知道,蒙古人的抛射可是连续不断的。要想躲避,那只能是到了近前,方能成为抛射的死角。

  二十丈的距离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发力跑了,弹指之间也就到了,但就是这段距离,成了三四百名奴隶兵这辈子都迈不过去的坎。永远的死在了冲锋的路上。五轮的射击,许多奴隶兵是被钉在了地上的,虽然咬牙前进,但最终还是斗志未酬身先死,告别了这个世界。看得净军们就是宦官的阴毒心肠,也是一阵阵热泪上涌,认可了这帮奴隶军是自己的战友!是死在了冲锋陷阵方向上的战友!他们为自己争取了胜利的希望,拿着自己的命去冲、去拼,虽然他们身份卑微,但现在却值得他们尊重。

  虽然有如此多人的苦难,但还是有一千三四百人冲到了对面蒙古军的面前,报仇的机会来了!

  皇上座驾,朱由校和赵率教当然也看到了战场的情景,的确,几百个净军对付几百倍的蒙古冲击,的确是太困难了,但大面积的调动战车也是不可能的,周围可是有五六万的蒙古兵,一旦让对手抓住空档,那就是个死局。人数的优势有时也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眼看着蒙古军已经接近了十五丈的的距离,赵率教不无担心的问:“皇上,已经过了十五丈了,派援兵吧,臣怕他们顶不住这么多蒙古军的冲击。”

  “不急,通知汽油弹战车,集中过来贴着战车,到蒙古军攻到七丈距离之时,开始射击,让附近的二百持弩兵过去支援,从其他地方再行抽调补一下就可以了。”十五丈就是四十五米,而汽油弹的投掷,最远也就是六十米,二十丈而已现在发动起不到什么作用,一部汽油战车也就是十个汽油弹发射机,通过抛物线运动把汽油弹投掷出去,因为这一批的技术不是那么过关,所以在空中爆炸的几率不是太高,还是会有一部分落地后爆炸,控制的方法也就只能是引线的长短而已。所以覆盖打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把敌人放近了,靠着他们的密集度来提高汽油弹的杀伤力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破蒙军4

  而那些从马上摔下来或者干脆弃马步行,拿着同伴的尸体当挡箭牌拼命往前冲的、以及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的蒙古军,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想挡住他们,就必须靠强大的战力输出了。二百人已经是可调的极限了,毕竟这战车不是有倒车转向等功能,一移动,基本上就没有了绝大多数的战斗力,完全会把整个阵形带乱的。

  “是,皇上”赵率教急忙给传令下令,让其挥旗传令。然后接着问:“皇上,二百人是不是少了些?要不要让大汉将军也上一部分。”

  现在的大汉将军做为皇上最后的防备力量,经过了宫变时他们的出色表现,没有一人参与叛乱,并拼命的保护皇上,证明是绝对忠心的力量,是锦衣卫中的佼佼者。所以从有了山地弩之后,已经人人配上了山地弩。他们是中南海保镖一样的存在,要的是机动性,而不是防御性,所以并没有备竖盾。

  山地弩虽然射程短了一点,十丈基本上就是极限有效杀伤距离了,远了也就只能望敌兴叹了。但在十丈之内的杀伤力还是相当恐怖的,主要是那射速太快,对于现在皇上要求的七丈之内,战力输出正好合适,所以越率教问。

  “不用,他们没有竖盾为依仗,面对如此多的蒙古军,基本没有活的可能性,一会看汽油战车的发挥吧,”别看现在没有几个蒙古人用他们的弓箭抛射、直射的,那是因为他们清楚射了也没用。无论是抛还是直,都有净军那竖盾或者战车挡着。但如果看到了大汉将军‘光着身子’出现在战场上。他们的骑射肯定是会发挥的淋漓尽致的。那时候能杀几个蒙古军不好说,死了自己的忠诚之仕那就得不偿失了。

  汽油战车到了大同之后,朱由校就专门找了一些机灵的净军,专门的训练了投掷发射机,找一块空地用装水的瓶子反复的训练,和训练神弩战车不同,射击不好或者是上弦不到位之类的笨蛋类型,顶了天了也就是慢一点、射不准而已。但这东西操作起来简单是简单。一旦失误,极有可能引起爆炸,那整个汽油战车就可以完蛋了,如果再不幸一点,别的车也就跟着倒霉。所以朱由校对他们特别的重视重视再重视,亲自盯着他们训练的次数绝不在少数。

  虽然赵率教也清楚皇上对这五辆汽油弹战车的重视,但对其威力还真不知道。因为弩箭是可以回收的,随便射击就是,只有极有限的损毁。但汽油弹就不同了,从造汽油、造瓶子、造引信、密封装汽油等到装车从北京运过来,相当的烦琐,只要一用。一瞬间这些劳动成果就化为了乌有了,基本就是一次性的武器。朱由校哪里会舍得去大面积的玩实弹训练。也就是随机的检查了一些质量问题而已。赵率教他们看到的,也只不过是扔一大堆的瓶子而已。

  而对于那价值千金的玻璃瓶被如此乱扔,让赵率教、满桂看着都心疼,满桂也提出了这种疑问。怎么就不能换成那陶瓷或者泥瓶子呢?为什么要糟蹋如此好的玻璃呢?

  朱由校当时被问后,神秘的一笑。在朱由校的眼里。玻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相比起明代的瓷器或者陶器来,那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扔点玻璃瓶子他舍得。前世的时候比一个塑料的矿泉水瓶便宜多了都。但让他扔明代的陶瓷,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个业余业余收藏家,对明代的陶瓷也就是只有看看的份,让他拿来扔,他还真没有这么大的承受力。而且从伤害性上,玻璃可是比陶瓷厉害多了,无论是在地上扎脚还是迸射出去伤人,效果比瓷器都强的太多了。如此朱由校当然选择了玻璃瓶而不是那些瓷器了。

  赵率教看着皇上那自信心满满的样子,也没有多说什么话,皇上历来都是这样高深莫测,不是他这能猜测了的。恭敬的回答了一句后,就静静的看着战场上的发展局势,并用望远镜仔细的寻找着谁是蒙古的指挥官,这种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事情,当然是谁都梦想的事情。但今天最高级别的,也就是找个千户之类的,其它的还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目标了。

  战场上随着蒙古军近乎疯狂的进攻,不断的死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从十五丈不断的往前推进着,直到了十二丈的距离之时,因净军的及时补充到位,而陷入了胶着状态。

  到了如今,蒙古军已经丧生了不下万人了,后面的督战队,不住的吆喝着,甚至是射杀着胆敢缓慢、停止、调头的蒙古军,这是最冷血的杀手,他们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队友。不过,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估计蒙古军中,转身就跑的人不后低于四位数。

  这短短的十几丈距离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