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59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159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不敢有忘,臣之一切均来自皇上,皇上才是臣之本,忘了本了,也就是寻死之刻到了。臣不敢辜负皇上。”

  “嗯,让商人们开始准备吧。后日辰时出发。”

  田尔耕谢恩出去,朱由校把薛凤翔叫了回来说:“薛爱卿,今日之事,对事不对人,朕只说一遍,吏部囊空,锦衣地重,这样的事情,朕不希望再看到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座驾将成

  薛凤翔一见田尔耕走了,自己被叫了回来,现在自己可是帝党了,和帝党的人走近一些才是对的。人至清则无涂,水至清则无鱼。这是侧面的告诉皇上,为了显示我支持皇上的志向,我愿意和田尔耕这样的人为伍,甚至留个小尾巴给皇上。这当然是小事中的小事,皇上也就是提一句而已,泄密,什么臣不密则失其身,君不密则失其国之类的话,说说就是了。

  但没想到皇上来了这一句,‘吏部囊空,锦衣地重’。让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跟他有什么关系。

  而朱由校一看薛凤翔那一脸茫然的样子,也不由的奇怪,这条不正是说宫里的话泄露出来了,当官的先行知道了,然后走关系买路子,最后却被关到了锦衣卫里,还得拿出更多的钱来给锦衣卫。这样的事不是明白的很吗?(注:这句话是崇祯年开始流传的,主角只知是明朝。)

  看了看同样不知所谓的老魏,朱由校气的说:“薛爱卿,下次朕没告诉你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东西,切记不可随便与他人说,明白吗?”瞧,还非得又白话文说,搞个成语都听不懂。

  “臣记下了,下次万不会如此孟浪了。”

  安静了,吩咐一声让魏忠贤给准备一百只烤鸭,带去兵杖局。现在的烤鸭可是京城的一道相当亮丽的风景线,吃的人都排好长好长的队伍,最怕的就是皇上来了插队,他一插队就是上百只,好不容易等到的人,还得再等。这事还没地说理去,你能为了一只鸭子还皇上闹别扭吗?好在现在分店多了起来,一家取个十来只也就够了。但皇上爱吃烤鸭这个事,更让京城的老百姓们趋之若鹜,整天的一大队的人在排队等候,特别是一些酒楼,也跟着起哄。所以这如今被皇上正式命名的‘全聚德’烤鸭,绝对是京城的一大名吃,宴客宾朋不用此招待一下,还真上不得台面了。所以几家分店的生意也是相当的好,为收鸭羽绒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兵杖局,在宋应星的‘设计车间’里,朱由校看到了自己座驾的雏形,现在看不出什么来,就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大,跟个大客车似的。经宋应星介绍说,其中有一个缩小版的阻击弩,能射百丈远的弩箭。神弩十部,由候驾净军担任射手,同时这十人也都备有山地弩。座驾的车顶特意的加固,上层设有围栏,棋杆、吊斗,可以成为指挥车,向四周发号施令。因为底盘和四周都是加固处理,所以重量太大了,必须用十六匹马一起拉,才有效果,否则想都不要想。

  而且中间设置了休息处,供皇上在行军途中休息,还有一小桌子供皇上批阅奏章,全车可以乘人共二十一人,有强力的武器输出,全车对外可无死角射击,估计无其他手段,只凭兵丁冲击的话,能抵住四百人左右。

  听到这里朱由校不由的大叹,这要是有个卫生间、厨房,不就是一部房车吗?不过在这个没有电没有动力的年代,这些东西简直就是奢望。

  问一下还需要多少时间,晚上就可以搞定,这个消息让朱由校很高兴,想想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随意的奔驰,那将多么的美好。早就想去草原玩了,但一直没有机会,这次算是公费旅游吧。

  现在兵仗局里也是人满为患了,如此多的新生宦官的加盟,使的这里也是人声鼎沸,加上不停传出的敲打响,被这个‘大作坊’都显得热闹非凡。

  朱由校再把王应科叫过来问了问,战车、阻击战车,在后天早上能带走多少。王应科对这个数字现在特别的敏感,立刻回答,一百八十辆战车,六辆阻击战车。就怕,钢铁的供应量达不到,那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这个数字让朱由校挺满意,这才几天,就弄出这么大动静来。但一听到钢铁量,这个问题可是个硬伤,一时不是那么好搞的。

  “崔尚隐回来了吗?”无论是弩箭还是压水井,都是崔尚隐在负责搞钢铁建造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得找他。

  “回皇上,昨天已经回来了,”

  “叫过来,朕有话问。”

  结果崔尚隐回来方知,这段时间,跟着刘若愚一起,到处的建钢厂,一问就是皇差,刘若愚的身份在那摆着呢,现在又负责着收天下民心的大事,所以只能跟着,先是西山,然后河北。在建了几个,也把刘若愚带着的几个宦官教会了后,才放回来的。

  一听皇上问钢材不够用的,马上说:“皇上,钢材的炼造设备是不成什么问题,重要的是一天的采矿量是多少。有时候,炉子其实是停着的,因为是在等铁矿石。”

  他这样一说,朱由校明白了,机器不是全功率的工作,原因就是原材料的不足,这里的原材料当然就是铁矿石了,一问挖铁矿的的工作流程,原来是沿着挖铁矿石山洞,用一些十分原始的采挖工具,不断的挖,人多了也不一定给够展开手脚,而新开一个洞,也不一定就能挖到铁矿。

  那个时代的铁矿石可不是前世有勾机的时代,调几台勾机来拨岩,一拨就是几十米几百米深,勾机挖不动的,还可以用炸药去炸碎后再挖。几天或者几十天就把地下深埋的铁矿,弄成了‘露天矿’了。

  现在一是炸药二是机械工具都不合适,也没办法,但出征的时间已经定下了,所以朱由校咬咬牙对魏忠贤说:“大伴,派人出去收购铁矿石,比市价高出一层的价格,有多少收多少。”现在不是心疼钱的时候,以前不知道挖铁矿的如此‘怠工’,现在知道了,为了应个急,这冤大头也要当一当了。

  “皇上,奴才这就去,”老魏一愣,习惯性的想说可以征调,但一想这样一说,满嘴仁义道德的皇上非但不会领情,还会埋怨自己不为百姓做主,还是算了。

  “崔尚隐,再去西山给朕搞个最大的铁矿,以后大明需要的钢铁相当的多,这次带十万银子去,让霍家出面,挖更大的矿,招更多的人。”

  朱由校被这几次用钢量给搞晕了,如今也就是神弩的量有专门的铁矿供应着,而打水井的则由刘若愚四处找矿建作坊。而战车的钢铁已经出现了不足现象。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钢产量是直接和国防力量挂勾的。特别是冷兵器时代没有钢铁,什么武器都没法造了。

  看皇上太态度,崔尚隐是满肚子的委曲,这让刘若愚弄走了这么长时间,这阻击弩的成果最后让张万声给弄走了,现在兵仗局里正热火朝天的研究、制造着各种战车,自己刚刚想着沉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弄出点小花样来,给皇上表表功。没想到这又被赶出宫了。

  “奴才这就去办。”没办法,崔尚隐只能如此回答了。

  “还有,当初朕答应你,在屠虏神弩制成半年内,会为我大明边民们报仇雪恨,后日,朕就会亲往草原,实现朕的诺言。”

  就在朱由校高谈阔论的时候,何可纲已经带领三千净军到达了草原第一个目标:兀慎(又作兀甚、乌审)部。该部系阿勒坦汗之弟剌布克台吉所领之部,其驻牧地在大同镇边堡(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边外正北克儿一带,这里距离明朝边境不到二百里。

  在解决完了大同城变后,把城里所有的蒙古军、叛徒一一抓住审问后,刘风霖和山西八家商人的名字都出现在了何可纲面前,但人早已逃走了。

  净军在大同只待了一夜,当然受到了大同军民最高的尊敬,是他们保住了他们的城池,保住了他们的生命和财产。虽然是他们一向不喜欢的宦官,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表达敬意。这一夜,有许多的净军在床上哭了,感动的。

  一个老奶奶颤着手递到眼前一碗水“孩子,老婆子看不到您们的样子,但是您们救了我的家人,这杯水来表达老婆子的敬意吧。”

  这一个月以来,净军的变化可以说是天底下最大的了。从一个无人待见的宦官,走到了今日万众瞩目的皇上手上最厉害的杀人武器。天下间谁敢与之争锋?

  这角色的转变来的太快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象梦一样。昨天一大早,净军是高调离开大同城的,特意的在大同城周围转了个圈,把已经按三原则斩指、断腿、宫刑的蒙古人扔了下来。他们会告诉蒙古人,净军最终的方向。

  今天,他们经过一天半的时间来到了这片部落的旁边,真是一片美丽的草原啊,天高云阔,远离人世的纷争,这里将会是多么的和平安逸。但蒙古人却只把这安逸留给自己,给大明百姓处处留下创伤。这时候脑子里突然有个词:卿本佳人奈何为贼。这应该是皇上经常念叨的吧。

  何可纲的命令很简单,包围!

  第二百二十七章 血洗草原

  兀慎部,曾主持了和明朝的互市和朝贡贸易等项重大事务。而且离大明又近,所以相对是比较富裕的部落。因为相对远离草原的中心,所以争斗较少,使部落不断的繁衍生息,慢慢的由小变大。而又因最靠近大明边墙,每年都有机会去一趟或者两趟大明,那小日子过的都是相当的舒服。每个人家里都有那么一二个汉人奴隶或者女子。

  天启六年六月九日的午时,注定了这个部落的灾难。三千人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缓缓向部落行来。因为天是多云的,所以许多人都在帐蓬外面做事、聊天,如今男人们基本都出去了。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女儿童,草原上的妇女也不简单,对付起奴隶来也是一把好手,所以极少有奴隶造反的。

  但看着不远处,这杀气腾腾的军队向着部落杀来,部落里还是吓坏了。因为那是大明军队,这点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最起码蒙古人是不会下马过来的。蒙古人天生就对大明人有一种优越感——体质柔弱。所以在镇惊之后,整个部落立刻吹响了号角——迎敌。

  几百个临时保卫家园的队伍很快就组成了,虽然多是妇孺老人,但依然精神抖擞,骑兵对步兵,有什么可怕的?这是天生的优越性,丙条腿永远跑不过四条腿。而大明军队的火枪还是弓箭让人可怕吗?无论是听过的还是见过的都会不屑一顾。在他们的眼里大明的军队只是个样子货,只配呆在城里,守着高台,没有任何胆量与蒙古人做真正的较量。就算是这次也只是趁着家里的男人都去了大明,才敢过来趁虚而入,平时,这些明军结队烧边,也只是离大明几十里而已。这次就让这些明军知道知道蒙古的妇女、老人也不是他们能比的。

  结果表明,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虽然嘴里叫喊的响亮,箭也射了几轮,但没有一人能冲过离净军二十丈的距离,就回归了长生天的怀抱。

  蒙古人开始慢慢的绝望了,这哪里是一般的明军,射出的箭根本就不能对他们有稍微的一点威胁,虽然有的箭射的相当的准。而冲锋,更是一个惨字了得。别人都是射人先射马,这支军队倒好,只射人不射马,结果人或是死在马背之上,然后再被射几下,任由着马儿驮着他多跑几步,被那支军队挡住,有的直接被射下马来,马儿凑过来嗅着故去的主人。

  这样的军队哪里还是他们熟悉的明国军队,这些人简直是魔鬼的化身!就在这样片刻之间杀死了部落里仅存的战斗力。

  对于这种结果,何可纲当然愿意,因为不必要冒险去烧一个个帐篷,掀帘战当然不是净军愿意看到的。

  几百人的伤亡,对于大草原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一个部落来说,那真是相当大的灾难了。估计这个部落的存在性就有待观察了,不出所料的话,在青黄不接之下,度不过难关的话,部落就面临着衰落,直到最后的消失。

  在检查了他们的是否全部死亡之后,净军继续前进,离部落二十丈处,何可纲命令喊话:“吾等奉大明皇帝之命,特来收复河套失地,解救我大明子民。尔等慢慢出来接受检查!否则杀无赦!”

  何可纲的喊话用的可是汉语,草原上的人可是说蒙古话的,这语言不通啊。但有人能听懂,而且听的是明明白白。

  “天兵来救我们了!”

  “是大明话,他们说的是大明话!”

  、、、、、、

  奴隶们激动了,几年、几十年岁月的消磨、蒙古人的折磨,他们已经人不人鬼不鬼了,何时能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