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12章

秀才的逆袭-第212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茅十八带着船队早早的来到通州河口迎接,将分批把百姓用海船运往崇明岛。

    “彦直辛苦了!”茅十八对上船的李彦直由衷的说道,这一个月来,李彦直等人在扬州打生打死,自己却只能呆在崇明岛眼睁睁的看着,这让茅十八心中颇不是滋味。

    “我只是听从侯爷的安排做些分内之事,茅大哥你要负责整支大军以及数十万百姓的后路安置,才是真的辛苦。”李彦直谦逊的道,虽然受到了任思齐的重用,李彦直在茅十八等元老面前丝毫不敢托大。

    “我也没做什么,”茅十八摆摆手道,“都是老沙和梁九等人负责岛上的营建。对了,这次迁到岛上的大概有多少人啊?”

    “跟着我的有三万五千余百姓。”李彦直轻声道。

    “三万多啊,好安置。新建的城中就能安置得下。”茅十八摆摆手道。

    “可是在我后面还有大队的百姓跟着侯爷行军,全加起来怕不有二十万人。”李彦直继续道。

    “这么多啊!”茅十八一下子长大了嘴巴,“这,这可有些难办了。”

    崇明岛才多大啊,新形成的沙岛而已,大部分处于荒芜状态,如何能安置的下这么多百姓?别的不说,就是填饱这么多人的肚子就是个大麻烦。

    “别的先不说了,先把他们运到岛上吧。”百姓们的后期安置自有任思齐等人操心,茅十八摇头暗叹,秀才还是太心善啊,这给自己找了多大麻烦呐!

    数以十计的小船停靠在长江岸边,把大量的人员物质转运上船,然后驶向江心中,再转乘大船。南通江边距离崇明岛还有数十里的江路,即使乘船也得一天时间。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一部分人及所有的辎重就在南通上船,沿着江路撤往崇明。大部分的百姓沿着江边东下,徒步再走一天多时间即可抵达距离崇明岛最近的长江北岸,再从那里渡过长江即可。

    此次从扬州撤退,除了撤出数十万的百姓之外,还转运了大批的物质,整个扬州府库的物质被搬运一空不说,就连大部分商铺里的各种货物也都装载上船。从扬州撤出的上千艘各式船只大半是用来运载物品,这批价值上千万两银子的物质是岱山军以后重新崛起的保证。

    茅十八带领船队来的目的就是保证这批物质的绝对安全。

    从各式大小船只络绎不绝的从运盐河中驶入长江,在岱山军水军舰队的保护下顺江而下,继续向着崇明岛而去。

    一部分老弱百姓上了茅十八带来的江船,乘船前往崇明,大部分青壮百姓则只能步行继续往东走。没办法,船只的数量不足以装运所有的人。

    李彦直拒绝了乘船赶往崇明,和茅十八见过之后就下了船,他决定亲自带兵继续护送百姓步行赶往崇明。

    当明军军民们到达长江岸边时,尾随试图偷袭的图赖就知道自己的攻击失败了。一条宽三十丈的河流就挫败了自己的计划,八旗骑兵在陆地上近乎无敌,可是却拿这条河流没有办法。所有明人都选择在河的另一边行走,让图赖想攻击也无处下口。这十多天来,他也曾设法试图过河,可是每当他找到船只试图过河之时,都会有明军船只赶过来,拼命的对渡河清军开炮。八旗兵大都是旱鸭子,如何敢和明军在河中争锋,只能无奈的撤退。

    王八蛋准塔怎么还未赶到?图赖在心中暗暗的骂着。豫亲王不是下令让准塔火速南下了吗,要是他能及时赶到,两面夹攻之下绝对会留下大部分明军百姓!

    其实图赖却是冤枉了准塔。二十一日准塔接到的多铎命令,那时他还未攻占淮安。攻下淮安之后,准塔立刻火速出发,按说从淮安沿着运河到达扬州是最近的路程,可是在准塔看来,扬州有多铎二十多万大军,何必舍近求远非得让自己从淮安攻打那支撤退的明军。而且自己接到的圣旨是攻略运河以东的广大区域,所以准塔没有选择沿着运河南下这条近路,而是乘船顺着黄河东下,在往南进入运河,沿着盐城一带向南攻击前进,这样整个运河之东都将归于大清治下。

    至于那支逃走的明军,在准塔看来完全是疥癣之疾,其重要性还没有沿着黄河逃到海边的刘泽清重要。正是抱着这种意识,准塔一路攻击前进,先后攻下了阜宁盐城数县,可是这样也耽搁了些时间,等他到达海安的时候,任思齐带着落在最后的军民已经南下了数日,再也追不上了。

    在如皋准塔和图赖两军见了面,一见面图赖就埋怨准塔来迟。

    “你有三千精骑还有两万多绿营兵协助,如何就留不下一支溃逃的军队?”准塔不耐烦的反问道。

    “我,我不是没有水军吗?”图赖恼羞成怒道。在那次失败的袭击中,两万余绿营兵进入了明军陷阱,总兵刘忠被炸死,许定国则被明军俘虏,逃出的绿营兵虽然还有万余人,可是大半星散,最后仅归拢了五千余人。可是这些人一是失去了首领,再就是吓破了胆,已经不能再战。

    准塔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可是图赖能从他眼睛中看出深深的鄙视,不由得心中大怒。

    你是没见过那支明军的厉害,若是见识到了必定不会再嘲笑我!可是这话他没有说出口,只是冷笑着。

    两军既然汇合,下一步自然就得继续攻击那支逃走的岱山军。此次跟随准塔南下的除了五千八旗以外,还有两万余绿营水军,都是在淮安投降的刘泽清部下。

    现在两军加起来有八旗兵七千多人,绿营兵三万,又有船只五百余艘,如此强大的兵力,自然能轻易荡平那支岱山军。

    经过商议时候,两军合二为一,以固山额真准塔为首,图赖和阿山副之,大军浩浩荡荡往崇明岛杀去! 

 第四百一十一章 崇明 2

  

    弘光元年六月十日,随着最后一批百姓迁移到崇明岛上,肃虏侯任思齐也踏上了崇明岛。

    在原崇明县城以西二十里处,长沙洲上,新建的崇明新城。新城以胶泥夯土所建外面包了一层砖,城高两丈,周长四里,内可容纳三四万人口。

    城内新规划了两条十字交叉的街道,街道中心是新建的肃虏侯府,由于一切初创,仅仅建了一栋大殿几处偏房。

    大殿正中议事厅中,崇明的众文武正聚集一堂,进行议事,第一个议题,就是随迁百姓的安置工作。

    “经过统计,此次随我军来崇明岛的共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一户,计十九万两千八百人。”沈廷扬首先向任思齐报告了迁移百姓的详情,此次百姓的安置,任思齐已经责令沈廷扬全面负责。

    撤出扬州的百姓共八十余万,路上坚持追随的也有三十万人,没想到抵达崇明的还不到二十万!

    因为任思齐对扬州士绅的打压,使得大部分的士绅富户们都不愿跟随,他们虽然逃出了扬州也只是避开清兵的锋芒,等风头过去之后估计大部分人会重新回到扬州城中,选择做大清的顺民,这一批人以及他们的亲戚家族就占了扬州人口的一小半。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是有亲友可以投靠,或者乡下有田产土地,出城后选择了自行离开。而真正选择跟从岱山军撤退的只是一些相对贫困没有多少出路的平民,这一批人大概有三十万人。

    可是在图赖所部对撤退队伍的反复袭扰中,很多百姓被杀,一部分聪明者觉得跟着大队前进会成为清军屠杀的对象,从而自己偷偷的离开了。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也就不到二十万人。

    可是就这么多人已经很难安置了!崇明岛上原有的人口也才万余人,现在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

    “已经把他们安置到了岛上各处,围着滩涂沼泽所在,下一步就是组织他们围着滩涂开荒种田。”沈廷扬介绍着移民们的安置情况,崇明岛上荒芜的很,多处是沼泽滩涂,四处长满了芦苇。好在现在已经进入了夏日,移民们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安家,安置下来之后,他们自己就会想法修建自己的家园。

    “粮食现在储备如何?”任思齐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岛上现在这多人,粮食的供应最为关键。

    “这一个月来,我们派出大量的船只四处购买粮食,现在岛上储备了有三十多万石粮食,省着点吃够吃三四个月吧。而且咱们可以派出大量人手出海打渔,岛上的妇人孩童也可以在海滩上捡拾鱼贝,粮食供应倒不是很紧张。”沙福向着任思齐介绍道。

    早在下令撤出扬州之前,任思齐就命令崇明岛上的沙福等人大肆采购粮食,从扬州富商那里缴获的数百万两银子派出了极大用场,每日都有无数艘江船从崇明出发,驶往苏州常州各地,采买粮食及其他各种物品,才才有了崇明岛如此多的粮食储备。

    “不过以后恐怕粮食不那么好买了。”沙福语气沉重了起来。

    “怎么啦?”任思齐惊问道,苏州松江常州太湖一带是天下有数的鱼米之乡,这才购买了多少粮食啊!

    “自清兵攻下南京之后,江南一带各府都先后投降了满清,现在长江以南几乎都是满清的治下,满清在松江苏州嘉定各地都派出了军队,咱们再想安然采购粮食没那么容易了。”沙福叹道。谁能想到形势变化的如此之快,现在在南直隶各府,恐怕也只有崇明岛这一支打着明朝旗号的孤军了吧!

    “不用担心,”任思齐语气却很轻松,“掌握着大量粮食的不就是那些士绅豪族吗,对那些人来说,只要咱们给得起钱,他们就敢卖!”对于江南一带士绅们的品行,任思齐还是很了解的,这些人为了银子无所不敢做,卖给自己点粮食又算得了什么。以满清的兵力只能占据一些大的城市,根本无法掌控如此广大的区域,更控制不了乡下粮食的流动。

    “但愿如此吧。”沙福叹道。

    “百姓安置工作就拜托沈公了,”任思齐对沈廷扬道,“我决定成立崇明府,沈公就是第一任崇明知府!”

    “这,这不好吧。”沈廷扬就是一惊,任思齐只不过是肃虏侯,哪里有资格任命朝廷命官?

    可是想想现在南京朝廷已经没有了,弘光帝逃到了杭州,崇明已是一座孤岛,作为崇明的实际统治者,任思齐任命一个知府也没什么大不了,权宜之计罢了。想到这里,沈廷扬欣然从命。

    堂上众人则艳羡的看着沈廷扬,被任命为崇明知府,意味着任思齐把整个岛上的民政都交给了沈廷扬。

    “崇明府下辖崇明长沙二县,崇明县令由沙福担任,长沙县令则由原泰州知州刘万春担任。”任思齐继续道。原来的崇明县令在岱山军到达崇明之后,不忿沙福茅十八等人侵占他的权利已经挂冠而去。而刘万春既然不肯投降满清选择跟着来到崇明,对这样的忠贞之人任思齐自然要加以笼络。岱山军现在不缺精锐的士兵将领,缺的是能够管理百姓施政一方的文官。虽然任思齐在岱山建立了书院,可是靠着书院培养人才要到猴年马月。

    随着崇明岛高举抗清的大旗,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投奔崇明,岱山军要想最终发展起来,就要依靠这一批人的力量。

    “把这一万多户百姓妥善安置,并且要进行编组,五十户为一甲设立甲长,五百户为一乡,设立乡正。甲长乡正均有县府委派,均为朝廷正式官员,甲长为正九品文官,乡正则为正八品,甲乡之中再各设置一些佐辅官员,一应官员均由县府派出!”任思齐思考着,说出了自己对整个崇明岛的规划。

    明清两朝,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皇权不下乡,导致朝廷对地方控制力非常之弱,地方权力沦入豪绅之手,普通百姓倍受欺压。现在崇明岛一切初创,任思齐决定改变皇权不下乡这种情况。甲长乡正都是有品级的朝廷官员,由府县委派,如此可以把底层权力收回。

    “甲长乡正该如何选拔啊?”沈廷扬皱眉道,一万多户意味着需要至少数百名低级官员,这让他觉得颇为为难。

    “可以先由从扬州追随来的吏员中选拔出,进行委派,以后以其业绩进行升免。”任思齐道。

    从扬州跟过来的吏员足有千余人,这批人熟悉各种政务,正是担任低级官员的最佳人选,至于其中贪婪枉法之徒,自然有其他手段对付他们。 

 第四百一十二章 崇明 3

    除了设立甲长乡正以外,任思齐同样对府县官职进行了改革,在以往,一个县只有县令县丞主薄数个有品级的官员,其他办事人员都为吏员,官吏分离的制度导致吏员根本没有上升的空间,干得再好也没有升官的可能,所以专依贪污捞钱为能。而官员一任三年,任满就会转迁,往往还未等熟悉县里政务就被调走,这样也造成了地方政务把持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