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46章

秀才的逆袭-第146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加的惶恐。

    “快,快准备纸笔,我要向朝廷上书,请发真满洲大兵一万,平定山东的暴乱!”方大猷慌乱的吩咐着。

    。。。。。。

    北京皇宫,勤政殿。

    殿中的摆设一如既往,墙上还挂着崇祯帝最喜爱的图画《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曾经辗转多人之手,在嘉靖年间落入奸相严嵩手中,后来严嵩罢官抄家,此图遂被收入皇宫之中,成为历代明帝的珍藏。

    崇祯把它挂在勤政殿中,每当闲暇时都会欣赏一番,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帝国建设的如北宋一般繁华。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繁华的东京被女真人攻陷,清明上河图中的人间天堂被摧毁殆尽。而此时,大明的都城也落入了女真人的后裔满洲人之手,文明再次被野蛮征服。

    景色依旧,人却不同,此时勤政殿的主人是满清的执政王多尔衮。清朝朝廷尚在盛京前往北京的途中,多尔衮此时是北京的主人。

    多尔衮端坐龙椅之上,看着墙上的《清明上河图》,北京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贫困的百姓,残破的房屋,清冷的市街,远不能和清明上河图相比。

    当然了,经历战火的北京虽然残破,却远比辽东苦寒之地要好的多,满清的都城盛京与北京相比,只能算是个偏远的村镇。这点,多尔衮没什么不满意的。

    让这位满清的睿亲王执政王忧愁的是,在北京城内发生了鼠疫,好些精壮的满兵病倒。这让多尔衮的征服大明的计划一下子搁置了起来,除了派兵镶红旗都统固山额真叶臣率兵攻打太原,派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率兵收取河北山东外,再无派兵之举。

    出击的仅仅一个满兵镶红旗,一个镶蓝旗和一个蒙古旗总共不到一万人,大部分满八旗、蒙八旗、汉军旗都呆在北京。

    北京城内的汉人大部分被驱逐出城,鼠疫渐渐消减下去。可是北京夏天的炎热让习惯了东北的凉爽天气的满人颇不适应,夏天实在不是一个进兵的最佳时期。

    除了炎热的天气,北京城内的汉人也让多尔衮颇为恼火。刚入北京之时,原来投效大顺的明朝文官们主动投效的却很少,除了王鳌永方大猷等少数人以外,其他大部分官员却都在观望之中,满汉之别让很多人踏不出投降异族的步伐。

    熟读汉人典籍的多尔衮知道,要想真正占据大明的江山,必须得到读书人的效忠,所以进了北京后,多尔衮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凡是愿意投降的明官,一律委任原先的职位。

    与降官相比,早就降清的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却受到了压制,并没有直接担任要职。

    可是愿意投降的官员还是太少,好些人偷偷南下,去投奔了南明,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大清是天命所归吗?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禀告学士范文程求见。

    范文程今年四十八岁,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就投靠了满清,算是一个铁杆汉奸。现任学士之职,辅助多尔衮处理政事。

    “奴才拜见王爷!”范文程谦卑的跪地行礼,屁股撅的老高,丑陋的金钱鼠尾辫子垂在脑后。

    “免礼平身!”多尔衮微笑着让范文程站起。这个奴才实在好用,帮了自己很多的忙。满洲族人虽然骁勇,可个顶个的都是大老粗,带兵打仗在行,治国则还需要这些汉官协助。

    “王爷,山东巡抚方大猷发来急报,说山东发生暴乱,总督王鳌永统帅五千大军出征胶州,却在高密被明军击溃,大军溃散,王鳌永也被明军俘虏。

    原青州参将李士元叛乱归明,正统帅大军攻略青州,窥视济南,形式万分危急。方大猷上报朝廷,请发一万满洲大兵,才能平定山东的暴乱。”

    多尔衮眯着眼睛听着范文程的禀告,神色一点也不慌张。

    “范学士怎么看?”等范文程说完,多尔衮平静的问道。

    “禀王爷,学生以为,山东地处北京到中原的咽喉,卡着运河要道,若谋中原,则山东不容有失,宜派大兵讨伐山东。”范文程作为多尔衮的谋士,对当下的局势甚为了解,“不过山东并无明军主力,倒不必派一万满兵那么多。”

    “学士说得对。”多尔衮点点头,“王鳌永方大猷等人太过无能,竟然连小小的叛乱都搞不定。你这就拟旨,命令原本增援山西的梅勒章京和托、李率泰二人,领着所部改向山东,踏平胶州!”

 第二百八十六章 无题

    转眼之间,半个多月过去了。李士元在青州攻城掠地,闹得动静非常之大,据说已经攻占了十多个州县,看他的胃口,是打算占领整个青州府,再进攻济南。

    不过李鼎并没有跟随李士元去青州,而是还留在岱山军中。不是李士元不想让儿子跟着自己,也不是任思齐不放人,而是李鼎不愿意离开岱山军,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和李士元相比,任思齐可以说是非常安静。打败数千清兵,生俘王鳌永,让岱山军在胶州的威望剧增,可是任思齐既没有顺势攻城掠地,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而就是老老实实呆在胶州练兵。

    这次的大战让岱山军获益良多,自成军来,岱山军还没有经历过正儿八经的陆战,经此一战暴露了许多的缺点。

    任思齐召集沙千里陈名扬任丽坤等将领,日夜讨论着,如何提升岱山军的实力。

    大家提意见最多的就是部队的装备问题。目前岱山军的装备太过简陋,连投降满清的绿营兵都不如。好歹人家绿营兵基本上一人一件鸳鸯战袄,能防备普通弓箭的射击,将领及家丁还都装备有铁甲。

    而岱山军呢,大部分人都身穿单布军服,没有鸳鸯战袄,更不用说盔甲了。全军上下,加起来盔甲没有十件,队长以上的将领才有一件,可是却都束之高阁,战斗时也没人穿盔甲。

    一套盔甲三四十斤,又是炎热的天气,他们穿在身上很不适应,也不愿穿。

    结果在和清兵隔河对射之时,死伤了近百名士兵,其中就包括五六个小旗,两个总旗。

    经过商议讨论之后,任思齐决定把提升全军的防御能力提上日程。

    征召胶州所有的木匠铁匠,为岱山军打制盔甲盾牌等防具。从新募的新兵中抽掉一千人为刀盾兵,专门练习盾牌防御。

    盔甲的制作工艺太过复杂,一件盔甲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制成,任思齐下令先全力打制盾牌,务必短时间内制成一千副。

    半个月前的战斗中,缴获了清兵大量的物质,其中盔甲三十五副,盾牌长矛刀剑数千件,更有大量的粮食布匹旗帜战鼓,这些缴获至少能武装起一支数千人的军队。

    新兵们的队形训练刚好结束,任思齐立刻下令把武器分发下去,于是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新兵。加上原来的两千个老兵,任思齐手中掌握着一支五千人的大军。

    可是军队多了,事情也变得无比复杂,后勤补给,训练,辎重,行军,等等。对于岱山军这支新军来说,都是新的课程。

    好在还有黄凤舞在,熟读《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的她对于如何这些知识所知甚多,只不过以前没有练手的机会而已。

    而任思齐虽然不大懂领兵,可是他脑子中有着后世的知识。

    经过和黄凤舞的讨论,任思齐决定开设游击将军幕府,协助自己管理军队。

    幕府下设参谋、后勤、装备、镇抚四司,参谋司主掌作战、训练、敌情、军务。后勤司主掌营房、辎重运送、物质采买、粮饷财物等。装备司主掌全军武器制作,购买,保管,分配等等。而镇抚司则主掌全军军纪,负责对违纪官兵惩罚,负责战场上战功登记核实。

    每一次的出兵战斗,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层面很多,而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机构,对以后军队的管理意义重大。

    至于四个司的司长人选,参谋司司长需要为主将出谋划策,查漏补缺,需要熟悉军务腹有谋略之人。在目前的岱山军中,也就黄凤舞能胜任此职。可黄凤舞毕竟是个女流,又不属于岱山军体系,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后勤司需要踏实能干,不贪不燥之人,目前任思齐属意由曹长江担任后勤司司长,不过曹长江人品很好,奈何学问太浅。任思齐决定由他先担任司长,然后给他配上一些能干的属吏。

    装备司这个职位看似不重要,其实对岱山军的未来关系重大。一支军队要想变得更加强大,首先需要的就是武器的完备,火枪火炮,盔甲盾牌,各种战争器械,这些都是岱山军以后重点制作的装备。司长的职位需要一个技术型军官。目前在岱山军中只有荷兰人门罗懂枪炮制作,任思齐决定把装备司交给门罗。毕竟门罗是个荷兰人,不太适合做直接领兵的高级将领,管理装备倒也合适。

    至于镇抚司,现在岱山军的镇抚官是宋立本,就由他继续担任就是。

    和黄凤舞等人的讨论之中,任思齐的心中未来游击将军幕府渐渐成型。任思齐白天忙于各种事务,晚上则把心中的构思写将下来。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已经到了七月中,回岱山的船队已经走了一个月了,应该快回来了吧!

    新征募的士兵已有将近四千人,他们的家属也就有近四千户。另外还有数百户的各种工匠,医匠,和几十位读书人及家属。甚至还有好些士绅向任思齐提出要求,要求搭乘岱山军的船只前往江南。并不是所有的士绅都愿意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若岱山军离开,胶州很快会再次落入满人之手。对一些有气节的士绅来说,去江南虽然背井离乡,可总比活在异族统治下要好。

    满清在北京逼着百姓剃头易服的传闻已经传遍了山东,身体发肤来自父母,岂能轻易剃去?汉人服侍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要是听从满人的命令,那不是弃中华而成蛮夷了吗?这是很多读书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好些士绅来拜见任思齐,想着能搭乘岱山军的战船去江南。

    当然他们并不是要投靠岱山,任思齐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还不放在他们眼里。他们的目的是到江南定居,苏州杭州随便都行。

    对这些人的要求任思齐本不想理,因为岱山军的帆船装载士兵移民已经很紧张了。后来想想,这些人迁到江南总比投靠清朝要好。遂同意了下来,但也不是白乘船,每个乘客任思齐索要了一百两银子的船费。

 第二百八十七章 满兵来了

    船队终于回来了,任思齐得到消息精神大振,在山东耽搁的功夫实在太久,他现在迫切的想回到岱山。

    为了迁移更多的百姓,这些日子任思齐派人在胶州湾海边收罗了大量的船只,其中能出海的大船就有三十多艘,不过多是运输用的平底沙船,能做战舰的寥寥无几。

    就在任思齐忙着组织百姓去海边上船之际,忽然一个坏消息传了过来。

    一支满兵从济南出发,击溃了青州李士元,正在往胶州而来。

    报信的士兵是李士元派来,据他说满兵只有一千多人,李士元三千大军和满兵在野外对阵,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满兵击溃。

    李士元只得退守青州,同时派人来胶州向岱山军求援。

    救援李士元,任思齐不禁苦笑了起来,先不说大家有没有那份交情,就是真的去救援,以岱山军的实力恐怕也不是精锐满兵的对手。

    这李士元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放着城池不守,非要和满兵野战?

    然而问过来人之后,任思齐知道误解了李士元。原来李士元占据青州之后,不甘寂寞,四下的攻城掠地,短时间内占据了青州大半的府县。然而有一个县却不愿向李士元归降,那就是位于青州北面的博兴县。

    博兴县距离济南较近,该县令已经向济南的方大猷求援,怎么也不肯投降。

    李士元一怒之下带着三千士兵攻打博兴,谁知博兴还未打下来,忽闻满兵前来的消息。李士元自然知道满兵的厉害,急领大兵退往青州。谁知在半路上被满兵追上,双方打了一场,李士元大败,三千士兵死伤一千多,他带着几百人退往青州。

    害怕青州守不住,病急乱投医之下,他急派人向任思齐求援。

    问明白了情况,任思齐摇了摇头,让人把来人领下休息,至于出兵的事推说要考虑考虑。

    至于李士元,任思齐只能心里抱歉了。

    满兵既然击败了李士元,可能很快就来到胶州,任思齐急忙派出哨探,探查满兵的动静,一边急下令,所有百姓立刻收拾,前往胶莱河边,乘船前往胶州湾。

    然而胶州城外近两万百姓,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