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

第36章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第36章

小说: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树脂早已将那刻痕填满了,只留下淡淡的凸起。

站在这个坟茔面前,贾诩斌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天地间,只有西北风吹过,早就没了树叶的桦树那干枯的枝条被吹的“吱呀”作响,时不时的还有些腐朽的树枝被吹落,掉在地上的积雪中,发出“扑扑”的响声。

天空中,乌云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没有太阳,天阴沉的可怕,像是又一场暴风雪即将到来一般。

李儒跟着贾诩一起回的西凉,就是为了劝说贾诩认董卓为主。此时,李儒并没有跟着贾诩上到这个无名山。离这无名山不远有一条道路,一架马车正停在路上,而李儒此时正端坐在马车之中。

在等了一段时间之后,李儒发现贾诩依旧没有回来,考虑到贾诩已经四十多的高龄,李儒还是决定出去看看。

走出马车,感受到外面凌冽的寒风,李儒紧了紧身上的大氅。

无名山上的树木早就早就掉光了树叶,因此,李儒刚刚上去便看到了站在小山上的贾诩。

“文和先生,看这天气恐怕会有变化,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面对贾诩,李儒向来崇敬有加。李儒很清楚,自己虽然也是一名出色的谋士,但绝对算不上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那一部分,但自己眼前的这个老者,却是属于那凤毛麟角的那一部分。

贾诩早就从李儒的踏雪声听出了李儒的到来,却一直没有回头。此时,李儒叫他回去,贾诩这才转过了身子。“此地,老夫以后怕是不会再来了。”

听着贾诩低沉中带着些许伤感的声音,看到贾诩眼神中的那一抹忧伤,李儒的心不由得一震。再扫视了一下贾诩身边的情况,却看到了那一个不起眼的小坟茔。“此地,可是葬着对文和先生很重要的人?”

李儒提到坟茔,贾诩也便回头看了眼那座坟茔,之后却没有将头转向李儒。“文优可想知道此地藏着的是谁?”

“若是触及到文和先生的**或是伤心之处,那不说也罢。”尽管心中也是想知道此地到底埋葬着的是一个什么人,但是李儒却不希望贾诩误解为是逼问他说出来,到时候引起误解那就不好了。

没有理会李儒的话,贾诩又转过身对着坟茔。“此地葬着的,乃时老夫的长子,贾桦。世人皆知老夫有两子,却不知老夫其实有三子,而长子却早早的死于兵祸。”

“不知文和先生还有这伤心时,请文和先生节哀。”李儒也是震惊了,没想到贾诩居然有三子,若是自己不随他来此地,怕是这事除了贾诩家人外就不会有其他人知道了。

“有什么节哀不节哀的,都这么些年过去了,老夫只是回来这看看。”贾诩口中说没事,但其语气中的悲伤任谁都能听出来。

贾诩这么说,李儒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了,但心中还是不免有许多的疑问。“不知文和先生的长子死于哪一年兵祸?”

贾诩听得李儒这么问,脸上顿时显现出一丝狠色。“熹平七年,光和元年。先生可知那一年有哪些兵祸?”

听贾诩说出这个年份的时候,李儒顿时愣住了。这一年更多的被人记住的是乌浒蛮反汉,但李儒自己的亲身经历却告诉他,这一年,董卓也曾镇压反叛的羌人,只是反叛的羌人并不多,为了功劳,董卓曾下令大肆扑杀平民。

“桦儿当时只不过是出去买点东西,却再也没能回家。”此时的贾诩语气中不仅充满了忧伤,更是夹杂着深深的仇恨。

李儒沉默了,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若是自己还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还能继续说着让贾诩节哀的话。可是现在,无论什么话就算到了他的嘴边都说不出口了。

“文优,你无数次劝说老夫认董卓为主,老夫一直都没有答应。若是仅仅因为老夫长子的事,为了家中其他人的延续,老夫也会委身事贼。只是有一句话老夫要给你,董卓非良主。”两人之间本来一直沉默,但是突然之间,贾诩说话了。

李儒跟随董卓这么多年了,可以说董卓能有现在的成就,他李儒占了一多半的功劳。李儒也知董卓非良主,但是身为董卓的女婿,加上一直是董卓的首席谋士,这让李儒如何能弃董卓而去。

例如脸上泛起一丝苦笑,看着贾诩,道:“董将军对儒恩重如山,儒如何能为了自身得以保全弃董将军而去?”

听李儒这么说,贾诩倒也不觉得奇怪。若是李儒是一个反复小人,那么他就不会在这和李儒说这么多了。

“当今天下,本就天灾不断,更有兵匪不断,天下之间民不聊生。看来,老夫是时候去寻一能止天下兵戈的明主了。”不能劝说李儒离开董卓,却不影响贾诩自己去寻一明主。

“不知文和先生打算去认谁为主?”听得贾诩要出山,李儒吓了一跳,但很快也就平静了下来。“能止天下兵戈”,说明贾诩要去找的明主必是能最后争得天下的人,李儒对于贾诩眼中的这个人很是好奇。

“文优觉得,在高陵城中与我想谈的那名少年如何?”贾诩虽是问李儒叶墨如何,但是意思却也是很明显了。

李儒听贾诩的问题之后,第一次想到的就是叶家争得天下的可能性,但是想到叶家之人已经在朝中为官,李儒就觉更觉得疑惑。“文和先生觉得叶家会替代刘氏威仪天下?”

“不会,以老夫对于归一的了解,他必定不会夺取刘氏的江山。”对于这一点,贾诩很清楚,也不会妄图去改变什么。

“那不知先生是何意?”

“在还未见到归一之前,老夫自认为对于天下大势看的还是很清楚,大汉气数已尽了。但是自从叶家进入洛阳之后,大汉不断外泄的气数却突然之间止住了,甚至还有回升的迹象。现如今,似乎又有人出来搅局了,这大势,老夫也是看不明白了。”

虽然贾诩口中“气数”、“大势”等词不断出现,但是李儒却不会认为贾诩是修道成仙之类的人物。在他们这些谋士中,都掌握着或多或少的情报,根据有限的情报,这些谋士能推出的消息也是游多有少,多的也就能推算出天下大势的变化。而这,也是划分谋士等级的标准。

“又有人出来搅局”这话引起了李儒的重视,根据他所得到的情报,这个人若是没错的话,那有八成的把握是卫仲道。没想到卫仲道在贾诩的心中评价竟然如此之高,甚至达到了可以改变天下大势走向的地步。李儒心中对于卫仲道此人,也是产生了不少的兴趣。

“可否再问文和先生一句话?”李儒不在想之前提到的那些问题,毕竟那些问题最后终有被揭开答案的一天。

“文优还有何处不解,但问无妨。”对于李儒,贾诩也是将之视为自己的一个莫逆,毕竟,在董卓帐下的时候,李儒对于贾诩还是很关照的。

“文和先生选择叶家有没有私心?”关于贾诩选择叶家一事,李儒总是觉得不止是叶家逆转天下大势那么简单。

“桦儿曾今也是喜爱穿着白色和蓝色的衣服,为人平和,待人亲善。”想到自己的长子还在时的美好,贾诩嘴角微微向上翘起。

第六十二章:陈留会盟

卫仲道在向董卓献策之后,董卓很是痛快的就答应了,当日,大军开始收拾一切物资,第二日,大军开拔,前往陈留。

等董卓军到达陈留之后,已是新年农历的三月份了,再过不久就该是春播的季节,但是董卓此时却管不了那么多,直接便是准备发诏号令天下诸侯再度以“清君侧”之名,讨伐朝中新贵叶家。

“将军既要发诏,何须急于一时。须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等一切准备完毕,在发诏伐叶也是不迟。”卫仲道见董卓想要直接发诏,连忙阻止。开玩笑,假诏之事只能做这一次,若是不好好准备一番,那岂不是浪费机会。

董卓自从卫仲道给他提出了假诏之计之后,再加上李儒现在不在身边,便将卫仲道当作第一谋士来对待了。现在卫仲道有事情需要补充,董卓自然不会提出反对。“不知道仲道需要准备些什么,董某这就让人去准备。”

“也无需准备太多,只需要找一名擅长写文章的世子便足矣。”便以为这擅长写文章的世子对这计不重要,若是檄文不能引起其他诸侯的共鸣,那这计就得宣告失败了。

陈留那时什么地方,那可是蔡邕的故乡,汉光武帝时期陈留董宣也曾做过洛阳令。此地亦是一个文风极佳之地,要找一个擅长写文章的世子倒也不是太难。

檄文写出来之后,虽达不到叶墨前世袁绍讨曹操时陈琳所写的那般效果,却也能让人直接就感受到叶家的恶行昭著。

其檄文中列举了叶家几大罪名:

其一:目无圣上,惑乱朝纲;

其二:暴行昭著,不尊法纪;

其三:不尊先贤,数典忘祖;

其四: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仅仅是四大罪名,便将叶家说的无比罪恶,仿佛不诛九族无法平民愤一般。言语之恳切,用词之犀利,直把董卓说的是蒙受天大委屈一般。

卫仲道拿起檄文,看了一遍之后,笑道:“如此一下,便可以借天子之名昭告天下,讨伐不臣叶缺。”也只能说讨伐叶缺了,毕竟现在只有叶缺在朝中为官,甚至还有很多不知情的人认为叶缺才是叶家的家主。

诏令一出,顿时天下震动。各地无数士族之人拿着诏令,大肆渲染叶家是如何的罪恶,果真使得不少的无知之人误以为叶家当真可恶至极。

有一些地方的官吏还忠心于汉室,便没有响应这诏令,同时还派出不少人去辟谣,例如幽州牧刘豫。还有些人选择了两不相帮,既不响应诏令,也不阻止诏令在治下流传,比如荆州牧刘表。

但是不管如何,叶家提出的“教无类”触犯了所有世家的利益,而这些世家也正好缺少一个“反叶”的借口。这个时候,董卓假诏伐叶,顿时给了全天下的士族一个宣泄的出口,各地响应也是络绎不绝。

幽州,公孙瓒军营中一处独立的小营寨内,三人正端坐期间。

“大哥,你说吧,我们要怎么做,要不要去相应这个劳什子诏令。”说话的人长得五大三粗,燕颌虎须,豹头环眼。此时大声说着话,像是讨论了许久的事还没有决定好一般。

“大哥,你说,我们兄弟都听你的。”这次开口的人语气则要平稳很多。只是此人也不寻常,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当中一人沉吟片刻,开口道:“我刘备一生以匡扶汉式为己任,如今天子蒙羞,叶缺乱政,我又能如何置身事外。只是……”说到这,刘备面露难色。刘备此人如何能不知道当今局势不是像董卓说讲的那样,但是他为了自己的进身,没有点破罢了。

“大哥,你就别只是了,既然要响应诏令,那就尽快和公孙将军商量好这事才是。”张飞不愧是一个暴脾气,听刘备似乎还要犹豫的样子,直接插话说道。

沉吟片刻之后,刘备便点头答应了。其实刘备何尝不想单独应诏,只是自己如今仅有两百余士卒,就算他去应诏,怕是也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吧。

公孙瓒本来不想去应诏,他军人出身,做事直来直往,在看透了董卓的把戏之后,公孙就打算不予以理会。却不曾想到,虽然他自己不想理会这件事,但是他的师弟刘备对这事却是很上心的样子。

公孙瓒深知刘备打算响应董卓的诏令是有私心的,但是毕竟同学一场,加上刘备求学时便将他当作兄长对待,如今小弟要帮忙,这叫公孙瓒如何会拒绝。

冀州袁绍听闻董卓假诏伐叶之事,更是愉快的就响应了,不仅响应了,还利用着袁家的影响力号召其他人也来响应。河内太守王匡更是不惜提前征税,甚至冒着得罪之下所有士族的风险为袁绍军准备粮草。

袁绍响应诏令,袁术自然也不会落于气候。不仅袁术自己响应,同时还要求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同样出兵响应。

就这样,借着董卓给出的借口,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前来陈留会盟: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四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五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六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七镇:济北相鲍信;

第八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九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镇:上党太守张扬;

第十一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二镇: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三镇:平原县令刘备;

再加上董卓自己的队伍,共计十四镇诸侯。

刘岱虽为汉室宗亲,却早就不再对日渐衰微汉室放在眼中,他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保障。

至于韩馥、王匡、乔瑁、鲍信、孙坚五人加入则是因为袁家的原因,或是被袁家逼迫,或是袁家属吏,只是为了响应袁家而来。

马腾的女儿在去年虽然被绑架,马腾也怀疑过是董卓干的,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