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我的1997-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一大帮青春美少女盯着,李文秀就是胆子再壮,这会儿都有点心虚。
“同学,你找谁?”
被人问起来,李文秀也不好不说话。
“我找陈玉冰老师。”
“你等会啊。”
“陈老师,有人找你。”
很快。
一个身材并不苗条,甚至有些发福的女老师就从里面出来,李文秀看了半天,实在是想不起来为什么要找他。
如果是为了那首歌,也不至于大晚上的让张波去宿舍找自己。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陈玉冰找他,还真就是为了那首歌。
作为东财音乐系的带队老师,陈玉冰虽然貌不惊人,但是在音乐系的地位那是真的挺牛的。
东财音乐系的首席钢琴家,校乐团指挥,以及舞蹈师,哪个名头都不容小视。
当然。
对于李文秀这种自己能作曲作词,还能一鸣惊人的学生,陈玉冰还是很有好感的。
“你就是李文秀吧。”
陈玉冰一句话冒出来。
李文秀顿时就大感不妙。
果然。
房间内。
听到李文秀的名字。
那十几个正在排练的女孩子顿时就舞也不跳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朝李文秀看过去。
恨不得一窝蜂凑上来。
作为东财的舞蹈队,昨天晚上管理学院的迎新晚会她们可是表演者之一,自然听了李文秀的那首歌。
不过因为因为昨晚是刻意打扮了的缘故,而且灯管效果比较好,倒是没人认出来,就是认出来了,也只是隐约觉得像是,并不确定。
但是一听到他的名字,一个个顿时就来了兴趣。
没办法。
那首歌,真是好听啊。
而且女生的八卦天性可是跟时代没有太大的关系的,哪个年代都一样。
无非就是内心八卦和外表八卦的区别。
“快快快,是管理学院的李文秀。”
“昨天晚上那首歌真好听。”
“让他再唱一遍吧,歌词我还没听清楚呢。”
一群人叽叽喳喳地。
三个女人一台戏。
十三个就可想而知了。
陈玉冰也是笑得不行。
“看来你很受欢迎啊。”
嘿嘿笑了两声。
李文秀可不敢说什么,这会儿还是低调一点好,冒头的都是死得快的,再说了,他也就靠抄一首歌应付应付难题,真要他展露什么音乐天赋,那简直就比母猪上树还不靠谱。
“行了,你们继续练。”
“陈老师,你一定要给我们把那首歌的歌词弄到。”
有大胆的女生在被后面喊了一句,李文秀顿时就觉得有点头疼。
进了办公室。
陈玉冰说了一通,李文秀也明白她的意思了。
的确是要那首歌,但是也不是这么简单。
“陈老师,这个真难为我了,这首歌是我乱写的,真没你们说的那么好,实在不行的话,我把歌词写出来,你找个人唱吧。”
一首歌的版权而已,对于身价亿万的李文秀来说,还真看不上眼,他可没想过自己要进娱乐圈。
“你就不怕别人把你的歌给抄袭了。”
“谁想要谁拿去,陈老师,我真的不行。”
见李文秀真的不想答应自己,陈玉冰有点皱眉。
说实话,她是挺看好这个学生的,本来按照她的意思,是想让李文秀好好练练这首歌,然后跟着她们参加几场节目的。
但是人家不同意,她也不可能勉强。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把这首歌的歌词写下来,然后我帮你把它整理完整,也不用你去表演,你练习练习,我们录下来放,这样可以吧?”
录音?
李文秀顿时就有些头大。
说实话,这难度就真大了。
但是李文秀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不管这事,按照陈玉冰的说法,这是学校宣传部要求的。
大体的意思就是,学校有领导希望把这首歌作为一个主题宣传一下。
毕竟从出发点来看,李文秀这首歌写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像他昨天晚上在开唱之前的开场白说的。
是为了献给那些在求知的道路上的人。
对于高校来说,难道还有其他的地方比这种人多?
迟疑了一下。
李文秀见实在是躲不过去了,只好点了点头。
“那行,就按照您说的意思办吧。”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简单了。
整个一个假期。
李文秀几乎天天都去一趟音乐系那边,跟着陈玉冰一起谱曲,然后联系发声,换气。
几天下来,别的没学到,反倒是腮帮子又酸又痛的,不过经过几天的高强度学习。
李文秀也算是弥补了上辈子五音不全的一个遗憾,至少是把谱子给学会了,唱得怎么样倒是其次,反正作为原唱,在听众看来,他唱的最好听。
实际上。
最吃惊的还是陈玉冰。
她原本以为能写出这种歌的肯定是一个极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但是实际情况是,李文秀连哆瑞咪发嗦都弄不清楚。
假期接近尾声。
李文秀也算是把这首歌给搞定了,最后录了几遍,听了一遍自己唱的原声带之后。
李文秀自己也吃了一惊。
脑子里不由得有些异想天开。
照这水平,将来自己要是真的混的活不下去了,或者企业破产了,别的不说,光是抄歌也能火一把吧。
“怎么样?还满意吧。”
陈玉冰也是抹了把冷汗。
说直白点,她是真没见过这么笨的学生,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写出这首歌的。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李文秀就是把歌给写出来了,而且还很精彩。
不过好歹总算是把原声唱给录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很简单。
假期一过。
东财很快就恢复往日的喧嚣。
这天早上。
整个东财,所有的外放设备都突然响起了一曲很陌生,但是又异常好听的旋律。
在东财待过几年的学生都知道,这是学校的广播站在开始播报了。
但是很快。
他们就发现有些不一样。
一阵很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来,内容还是李文秀的那段旁白:仅以这首歌献给那些……
顿时。
整个东财,不管是在教室里的学生,还是在操场上晨跑的学生,或者在小树林里背单词,以及躺在床上的学生,顿时一个个都有些愕然地愣在那里。
然后就看到不少人尖叫起来。
“快听快听,是那首歌。”
旋律响起。
李文秀录了整整一个假期的歌声总算是完整地被播放出来了,而且跟那天晚上的清唱不同,这一次算是完整版了。
效果也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遍播完。
很多人还没回味过来,立马又是第二遍。
一直单曲重播了三遍才结束。
等最后一遍播完,几乎整个学校里都知道了。
管理学院男生宿舍。
404室内。
李文秀还没起床,但是门突然就被人推开,赵海突然冲进来。
“老三,你牛逼啊,现在全校都在听你的歌。”
李文秀跟宿舍里的三个兄弟接触其实并不多。
倒不是几个人之间不和睦。
而是他实在是太难见到一面了。
开学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不是一头扎进图书馆里,就是早出晚归,所以如果硬要说他懒,其实也是不成立的。
但是总之除了晚上睡觉以外,三个人呆在一起的时间真不长。
不过同一个宿舍里的兄弟,关系总是比较亲密的。
对于赵海的大惊小怪,李文秀也早就习惯了。
“这就牛逼了?赶明儿我写首歌给你唱,让你也牛逼牛逼。”
一句话说完就懒得搭理这家伙。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赶紧的,外面有人找你。”
听到有人找。
李文秀只好从床上爬起来。
找他的也是熟人。
计算机社团的李世鹏,也就是当初招新的时候最活跃的那个家伙。
李文秀在东财接触的人其实并不多,反倒是知名度很高,对比一下,李文秀才发现自己的确是低调过头了。
难怪张波最近一直在怂恿他多参加点活动,将来毕业也可以运作一下留校工作。
对于张波的好意,李文秀自然是一笑而过。
留校对他而言,如果是上辈子说不定真的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但是这辈子还是算了。
不过即使是这样,对计算机社团,李文秀还是十分慎重的。
“找我有事?”
李世鹏这家伙倒是没有跟赵海一个德性,开口就提那首歌的事情,不过脸上也有些雀跃,显然也是那首歌的粉丝。
两人随便聊了两句就说到了正题上。
“你今晚有空不,社团里想搞一个见面会。”
李文秀也知道计算机社团的人其实不多,加起来也就是小猫两三只,总共还不到十个人的样子。
而且里面有一半人是打酱油的角色。
不过李文秀也不介意,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团队而已,人数不要太多,有两三个骨干就行。
据他了解,目前计算机社团里面有两个大三的学生,技术还算是可以,编程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这两个人也是李文秀主要想拉拢的目标,至于其他人,他是真的不在乎,但是像李少鹏这种人,李文秀其实也有兴趣。
别的不说,将来搞互联网也好,搞工作室也好,都需要这种能说会道的角色。
所以一听是这个事,李文秀也没怎么拒绝就答应了。
约定好晚上见面的时间地点之后,李世鹏就走了,李文秀也没有去图书馆,而是打车去了金和实业在上海这边的临时办公室。
新选的总部目前还没有搬进去,不过李红梅那里已经开始准备搬迁的事情,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十月份就会开始往这边迁移。
剩下的主要是一些布置性的工作,但是这种事情现在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李文秀亲自去做了。
前段时间李文秀刚刚提拔杨彪做公司的业务副总,这家伙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件事情就是负责公司的搬迁。
有杨彪在,李文秀还是很放心的,别的方面不说,在做事情上,杨彪还是一个务实主义者,这一点即使是王有来也无法否认。
唯一让李文秀不放心的是,李红梅那边出了点问题。
事情的根源也比较简单,王文辉跟李红梅在来不来上海的事情上又有分歧了。
王文辉那边,运输公司在年初的时候获得了李文秀的第二次投资,目前正在高速扩张,业务范围除了省内已经进军省外的市场。
两人本来就离多聚少,一旦李红梅来了上海,那更是会加剧这种情况。
所以王文辉虽然没说什么,但是自从知道李红梅要去上海之后,一气之下竟然一个月都没回去。
结果矛盾就闹大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文秀也说不上什么话。
李红梅跟王文辉都是他的老相识,而且两人之间如果还是以往那种情况,生活虽然贫困了一些,但是肯定不会有这种矛盾。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他给两人添了麻烦。
李文秀甚至有一种预感,如果再这么持续下去的话,两人极有可能会分道扬镳。
对于这种结局,李文秀是不想看到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去调和。
李红梅对金和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王文辉钻牛角尖的性格,他也无法去改变。
所以最终怎么样,也只能看天意了。
………………………………
223中国的比尔盖茨
李文秀赶到办公室的时候,杨彪正好要出门。
最近杨彪也是麻烦不断。
总部搬迁的事情,因为李红梅跟王文辉之间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处理好也拖了下来。
这个李文秀倒是没有怪他。
毕竟一时半会还不着急。
总部什么时候搬迁其实并不重要,金和实业现在名下就两个品牌。
一个便利店,一个格子铺。
格子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除了早期铺开的那十几家分店,从98年下旬开始就已经停止扩张。
这个既跟李文秀的发展思路有关,也跟市场行情有关。
要说中国人什么东西最擅长的话。
那绝对是复制。
只要市场上有的,说句不好听的,几乎什么都能复制出来,无非就是质量的问题。
但是像格子铺这种门槛并不高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