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马喜剧之王-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贯武知道自己虽然有很多钱,而且也有一点点金手指,但也不会那么有信心,有能力让两位接受这么荒诞的事情。至于一箭双雕,双飛三p,更是做梦。至于更进一步的4p,多p等等,连做梦都不可以。
不过男人的劣根性就在于,很多时候都是jj决定脑袋。许贯武是有精神洁癖不假,但是对自己真心欣赏的女人,却总有一种想要窃玉偷香,一亲芳泽的念头。比如赵雅芷,就是他年少时候爱慕的对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她追到了手。
而邓俪君、林清霞、锺楚红、王柤贤等等,也都是他曾经喜欢过的女星,所以对与邓俪君的一夜凤流,许贯武虽然自责的很,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有一丝得意的。而这次老婆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也让他有了一丝侥幸。
……
当天许贯武夫妇乘坐飞机回到香港,离开了日本这个多事之地。而在随后秘密展开了寻医问药的行动。
对于弱米青子症,西方有西方的解决之道,诸如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中医有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温补食疗的方法。当然还有各种民间偏方,祖传气功,神符圣水一类的骗人方。
对于西方服用注射激素类的治疗方法,许贯武个人感觉不是特别感冒。虽然采用西方的治疗方法,很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但是使用激素类的药物,肯定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许贯武可还想好好活着,不想给自己留下任何隐患。
而至于民间偏方,什么吃癞蛤蟆,喝老鼠酒,学xx气功,饮圣水贴神符,乃至请送子观音等,一概都被许贯武给否决掉了。他是那方面有点问题,又不是脑子有问题,才不会相信那些迷信玩意儿。
而剩下来的就只有选择中医治疗了,不过香港这边的中医治疗水平,许贯武还是不大信得过,要论中医技术最高的地方,自然就是在内地了。何况去内地治病,还能够封锁消息,不会被什么八卦记者,无良媒体,商业间谍,竞争对手等盯上。
如果要去内地求医的话,最方便最稳妥最快捷的途径,自然是去寻求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帮助了。
……
许贯武悄悄找到了香港分社的梁伟林社长,向他表达了想去内地治病的想法。
梁社长对许贯武一直是非常欣赏的,认为他是香港爱国商人中的佼佼者。别的不说,单说七六年那次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如果不是许贯武的提前预警,以及随后捐出的大量财物,只怕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对于他的这一请求,梁社长马上就给与了支持,并在随后将许贯武的事报了上去。
而内地高层对这件事也很重视,认为这是增进同胞感情的好机会,于是马上就批准了许贯武的入关申请,并且答应帮他安排最好的医生。
许贯武得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回信之后,顿时大喜。马上着手准备赴内地的事宜。
本来他是不打算带上老婆一起去的。因为内地虽然文革已经结束。正在由封闭慢慢转向开放,但是那边的物质条件还是比较匮乏,赵雅芷去的话很有可能受不了那种苦日子。
比如赵雅芷在香港时候,每周都要做皮肤护理的,而且晚上都要墩一小碗燕窝莲子粥来温补养颜。这在内地怎么办得到,上哪去淘换燕窝去?!
再说中医治疗旷日持久,谁知道会用多长时间,也许在那边住半年都不一定。如果老婆一定要跟着去。那在香港这边的事业不是就暂时停摆了?!
但是赵雅芷却担心日本事件会再次发生,内地那边也有不少美女的。万一那边为了拉拢老公,施展个什么美人计。他再万一一个把持不住,那不就正好中了圈套了。所以赵雅芷打定主意,一定要跟着去好好看着他。
也不怪赵雅芷将内地想的那么黑暗,香港在回归之前,报纸媒体对内地的报道,一般都是比较负面的。这一方面是内地相比香港,确实比较贫穷落后;另一方面也是亲台媒体,不断的给内地造谣抹黑。
香港倾向内地的报纸。一个是《大公报》、一个是《文汇报》,两份报纸立场亲中。在办报思想上也是比较严肃,不会有什么明星绯闻,八卦消息等等,所以销量一直都不怎么高,对香港市民的影响力也不大。远远比不上亲台的《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华侨日报》等等。
而香港市民长期接受亲台媒体报道的负面消息,自然对内地充满了非常大的恐惧。再加上六零年代的左派爆动,七零年代之后的省港旗兵,八零年代的北姑北妹,九零年代的表姐表叔等等,香港人自然对内地充满了敌意。
……
见老婆死活都要跟着去,许贯武也没有办法,只好再向梁社长申请。
对于许贯武的妻子想要一起去内地,梁社长自然也没有任何道理反对,所以很快就通过了审批。
虽然去内地的申请马上就审批了下来,但是再出发之前,许贯武也有一些事情要处理。
因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通信并不畅通,去了那边基本上就等于与世隔绝了。再加上还不知道到底要去多长时间,所以许贯武在走之前,必须先把公司内的事情安排好。免得自己突然失去了消息之后,会引起公司内部的恐慌与混乱,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许氏集团所有事务还是通过七人小组来决策,不过因为许贯武要长期缺席,所以就把天天报社连默生提升上来,加入到七人小组之中。
他是《天天日报》娱乐版与财经版,以及《东方魅影》杂志的负责人,负责掌控许氏集团旗下最强大的宣传阵地,让他进入到七人小组决策圈中,也等于将宣传提升到了战略地位,一旦有任何事情发生,都可以第一时间调动媒体应战。
除了将连默生提升上来之外,许贯武还将史丹利市场调查公司,转交给了七人小组决策权。而这七人也第一次见识到了许贯武潜藏在水底下的冰山的真面目。
所谓的许氏集团,在与许贯武在美国的投资相比,不过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而已。
许氏集团现在全部市值不过十亿港币左右,但是史丹利天使投资基金,就掌控有超过六亿美元的庞大资产。而且这资产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着,一系列的天文数字让人看了都眼晕。
至于国民娱乐公司、20世纪福克斯、以及caa经纪人公司、工业光魔特效公司……等等许贯武之前所做的投资,如今也在疯狂的制造着庞大的利润。
许氏集团一年盈利超过一点五亿港币,而上述公司每年的盈利却是一点五亿美金,相差整整五倍。
之所以将史丹利市场调查公司交给七人小组,许贯武也是担心自己远在内地,因为信息交流不畅通,而造成对大洋彼岸的监管不力。
尾大不掉,是所有统治者的噩梦。
虽然国民娱乐、caa、史丹利天使投资基金等,都已经平稳运行了多年,但难保有一天这些决策者会脑海发热,然后做出有损许贯武利益的事。所以必须做好防范措施,而市场调查公司就是保险阀,保护史丹利的利润不会受损。但保险阀也要有人控制才行,否则也不过只是个摆设而已。而最能掌控这个保险阀的人,无疑就是七人小组成员了。
许贯武倒也不是信不过自家兄弟,只是经商毕竟不同于拍戏。许氏兄弟拍戏全都是一流的,但是讲到经商就未必在行了。所以只好一人计短,七人计长,什么事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规划
除了更改公司一些架构之外,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许贯武也想在自己走前完成。比如许氏今年的拍片计划,许贯武就想在走之前,将它全盘敲定下来。
许贯武一直以来就想推行电影规划制度,在每年年初就将一整年的拍片计划确定下来。细致划分每种题材的影片数量,演员档期的安排,以及上映的时间等等。
之所以要推行这种制度,就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自己公司打自己公司。而且这样做也可以避免人才浪费,不至于出现忙的人忙的要死,闲的人却闲的要死的情况。
比如像许贯杰这样的当红巨星,如果拍摄电影的时间早早确定下来,那样在其他时间段,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出专辑,开演唱会等等。不必担心会错过了电影的档期。
去年就是因为许氏兄弟要等着拍大哥的电影,所以原本打算搞得南洋演唱会巡演没有搞成。因为启动一次巡演所费财力人力物力颇多,而且要花费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期间不管是许贯文要迁就弟弟,将要拍摄的电影给延期;还是弟弟为了迁就哥哥,把演唱会中途给停掉,都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浪费。而如果提前确定了拍片的计划,那样就有所不同了。
许贯武之前一直就想推行这种制度,但每次都遭受到大家的反对。都认为这一制度太过理想,现实中没有可执行的空间。而且要推行这一种制度,只有许氏一家公司参与是不行的。至少也要邵氏、嘉禾两家影视公司联合起来。
因为许氏、邵氏、嘉禾三家控制着全香港观众最多的三条院线。其他电影公司的电影都要在这三条院线上映。而三大公司组成的院线联盟。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跟风拍片的痼疾。
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跟风拍的片子不允许上映。就可以封杀掉至少一多半的电影。而其他电影即便在乡村电影院、地下电影院、或者社区影院上映几天,然后再外卖南洋方面的版权,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大收获。只要让他们赚不到多少钱,自然也就无人肯再拍烂片。
不过现在许氏、邵氏、嘉禾三家公司互为仇敌,邵氏和嘉禾偶尔还能联合一下,但是许氏与这两家公司却绝无联手的可能。除了双方之间的竞争关系太过激烈,已经严重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真的结成联盟,推行这样一种制度,那么邵氏和嘉禾就难逃破产的命运。
施行电影规划制度,三线联盟杜绝烂片,虽然能够避免恶性竞争,让每家公司都能获益,但其实还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许氏成功开拓了北美市场,所以他出产的每部影片,都可以获得相比邵氏、嘉禾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而且许氏其他渠道的获利。也是邵氏与嘉禾难以媲美的。更不要提他完善的宣传渠道,庞大的人力资源宝库。以及完整的传媒产业链条。
比如一位明星从许氏可以经过影视歌三栖的包装发展,而邵氏、嘉禾却只能在电影产业方向发展。明星所创造的收益起码减少一半,而且影视歌互为鼎助,可以让明星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气。一方失利可以迅速由其他两方来弥补,让明星永远保持高强度的曝光度,能够保障他永远都不过时。
广阔的市场,超高的利润,使得许氏对影片的投资越来越大手笔,从之前只有几十万港币,现在已经猛增到了百万港币,程龙的《龙少爷》与张建《烂命一条》,制作成本都在两百万以上。
而相比起来嘉禾一部电影投资只有八十多万港币,而邵氏的电影更加不堪,只有五十万港币左右。
虽然电影市场上经常会出现黑马,刀仔锯大树,小兵立大功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但是总体上来看,还是一分钱一分货,投资大的电影还是更受人喜欢。所以尽管民初功夫喜剧片已经不再大热,但许氏的电影还能取得两百多万票房。嘉禾和邵氏只能取得一百多万的票房,相差就有好几十万港币。
但是如果嘉禾和邵氏也像许氏这样大手笔投资,那么估计就离倒闭不远了。许氏有美国市场在撑腰,而嘉禾和邵氏却没有。南洋、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的票房,基本上撑不起大制作的港片。
再一个邵氏和嘉禾因为缺少宣传渠道的关系,旗下也缺乏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星。之前邵氏的当红影星如狄龍、姜大维、岳华、王羽等,因为缺少卖座的电影来支撑,所以声势正在慢慢垮下去。
而新兴的明星如程龙、洪京宝、元飚、尔东升、吕靓伟等,因为不断有高质素的影片上映,再加上多渠道高密度的宣传,已经逐渐超越了这些前辈,成为现在东亚一带的当红影星。
投资成本不高,电影市场狭小,影星人气下滑画,宣传渠道匮乏,这都导致嘉禾和邵氏很难与许氏相竞争。更何况如果组成三线联盟,共同在一个规则之下赛跑,那嘉禾和邵氏势必跑不过又年轻体力又好装备又强的许氏。而落后出局的唯一下场就是被许氏并吞掉。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后果,嘉禾和邵氏绝对不会同许氏联盟,他们要做的就是另外开辟一条跑道。在这条跑道里面可以耍阴招,可以挖陷阱,可以使绊子,怎么适合自己的利益怎么来。就算最后连观众都失望的看不下去了,最起码是三家公司绑在一起死,谁也不会便宜了谁。
……
不出所料,许贯武再次提出的电影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