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春秋苦旅-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脖子上,才反击的。
明明知道别人是来杀你的,你为何一定要等到别人把刀架到脖子上才反抗呢?是不是?
明明知道别人对你不怀好意,你为何一定要等到别人原形毕露的时候才反抗呢?是不是?
当然!也不是要我们像当今的米国和小鬼子那样,假想别人是敌人。假想别人是敌人,好像是意识超前,其实是一种病态,是为欺负人找一个合理地借口。
所以s世学术奸细所鼓吹的那些:顺其自然、居后、退让、无为等什么地,都是无脑地瞎扯。而我们要是相信了,那我们就是傻比!
人家无脑地瞎扯,你还就相信了,你不是傻比呢?
人家让你:顺其自然、居后、退让、无为等什么地,那不是在解读道家学说思想,而是!让你去等死r者说!逗你等弱智玩,把你当猴玩。
故意曲解无为、退让、居后、顺其自然等等,其实就是叫你去等死。等你明白过来后,不说他们这些学术奸细,反而认为是道家学说思想的错。
这就是学术奸细的阴险和目的。
“孔丘他想干什么?”方忠得知消息后,召集三桓中的几个家臣,开了一个秘密会议,表达他的想法。“他想反么?他想做第二个阳虎和公山弗扰么?……”
在方忠的解读下,其他人都认为: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目的很明显:他想削弱三桓的势力,然后扩展自己的势力。他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帜,一旦成功,他的势力就强大起来了。当他的势力强大起来了,谁能保证他不是第二个阳虎和公山弗扰呢?
“权力!在国君手里,我们是大力支持的!可权力!千万不能落到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手里……”
“对对对!他孔丘自从当上司寇后,他是得寸进尺!”
“就是!就是!他孔丘的声望,已经越过国君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想反!”
“我反正觉得!一个臣子的权力和声望越过国君,都是叛乱的开始……”
方忠自然是夸大其词,过分解读。但也不完全是,自从阳虎事件后,他的封地也受到了威胁。废三都之后,必然要废“小都”。
小都,也就是像方忠这样地季氏家族中人,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的势力。
说白了,就是孔子要对世袭贵族下手。
世袭贵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和军事力量,多少而已。在关键时刻,是要出兵的。各个地位显赫的贵族,都要支援家族中的首领。
只能削弱了世袭贵族的所有军事力量,才能真正地削弱三桓的势力。
世袭贵族没有了权力和军事上的力量,还混个毛啊?特别是军事上的力量,一旦没有了,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方忠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现实的问题。
要知道!他只是入赘季氏家族的一个上门女婿,一旦“大都”废了,可以想象!接下来废的就是小都。而首当其冲,最先遭殃的就是他。
所以!堕三都他是坚持反对地。
第627章 孔子堕三都的真正用意
三都是指季孙氏的费邑、孟孙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为了加强君权,派仲由堕三都。
周朝有一条规定: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为了防范他们日后造反,建立了这条规定。
但是,后来的鲁国却出现了例外。因为!后来的鲁国是三桓与君王共同执政的。所以!鲁国中的三位国相,即“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掌控国家大势,就开始不理这条规定了。
他们有理由:我们与国君共同执政,所以也算是与国君同一个级别。
为了削弱三桓的势力,孔子就以违背周制、周礼为由,让国君鲁定公堕三都。堕三都,也就是推掉三桓家里多出18尺的部分。其实!就是毁坏城墙,让你的都邑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
没有了城墙,就不会出现阳虎的那种情况,挟持主子,掌控鲁国。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阳虎不是挟持天子,而是挟持自己的主子,利用主子的身份,操控鲁国。
在春秋历史上有这过这样地事件,挟持主子,操控一方后,等到实力强大了,一样可以得到周天子的诏令,被封王、封侯等什么地。
也就是说!阳虎的行为要是成功了,他以后就可以实际上得到鲁国,成为鲁国的君王。
后世也有例子,那就是:田氏代齐。还有!后来的三家分晋。
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都想要抑制家臣的势力,所以!也支持堕三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费邑宰公山不狃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仲孙何忌和叔孙州仇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
季氏之宫,是指季氏在曲阜城内的宫殿。三都,是指三桓在各自封地上的都邑,也就是各自在自己封地上建造的城池。堕三都,就是堕三桓在各自封地上的城墙。
堕三都,是指毁坏三个城池的城墙,而不是消灭、撤消这三个城池。
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逃到齐国。之后,郕邑宰公敛处父也反对堕毁郕邑,才使三桓开始公开反对堕三都。
孔子堕三都,不仅仅是因为三都的城墙超过了周朝的规定,违背了礼制。而是!一场权力的争斗战。堕三都只是一个借口,师出有名的借口,削弱三桓的权力,才是真。
而以前!在鲁昭公时期,鲁昭公就一直在努力,想削弱三桓的势力。结果!不但没有成功,还成为一个逃亡他国死在他乡的君王。
而现在!主张堕三都的人,不是鲁国国君鲁定公,而是!鲁国的司寇孔子。
当众人听从了方忠的忠告后,才明白过来。以前!鲁昭公削弱三桓,无论成功与失败,鲁国的权力都还在皇族这边,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孔子一旦成功,鲁国的权力就落到外人手里了。
孔子一旦成功,跟阳虎的成功又有什么两样呢?是不是?他们都是外人,不是皇族的后代。
我们鲁国的权力、承袭君王的人,应该是皇族的人,而不是外人。
外人的权力,永远不能大于皇权和世袭贵族的权力。不然?大权旁落,就要灭国。
事实上!也正如方忠所说!孔子堕三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他的学术推广。只有有了一定地权力,一国的权力,他的学说思想才能全面推广开来。
经过一年的中都宰实践,他越来越有信心,他的学说思想是可行的。如何得到了鲁国的权力,把他的学说思想在鲁国全国范围内推广,鲁国就会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孔子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触碰到了世袭贵族的底线!
堕三都在前,随后就是“堕小都”。堕小都,也是就削弱世袭贵族的权力和利益。
人家是一步一步来的,堕了三都,让三桓削弱了军事上的防御力量,之后再来各个击破,就容易多了。
堕三都看起来是对君王有利,对人民有利,可它的最根本,是对世袭贵族不利,是要彻底地改变世袭贵族的命运,是要让世袭贵族失去过去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去从事劳动。
所以!世袭贵族是不可能答应你的!你说得再好听,再合情合理,你只能迷惑别人一时,而无法迷惑别人一世。
不!你只能迷惑当权者,迷惑那些有权有势的世袭贵族。而周朝沿袭过来有几百年历史了,世袭贵族的人数太多了。那些现在还能享受世袭贵族待遇的人,是不可能答应你的。因为!按照你的方法去做了,他们就会沦落为平民,就要去劳动,就要去自食其力。
再则!你按照你的方法来实行你的学说思想,改造社会,你算老几?你想篡夺皇族的权力和江山么?
这里是鲁国,鲁国的权力是属于我们皇族的。
在方忠的鼓动下,最先反对的,就是费邑宰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与阳虎都是季氏家臣,他在处理季平子丧事等关键大事的时候出了不了力,所以!得到了季桓子的信任。结果!他没有听从方忠的劝告,反了,攻入鲁国国都曲阜城,最终失败。
费邑宰公山不狃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仲孙何忌和叔孙州仇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
后来!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逃到齐国,费邑的城墙最终被废。
不过!因此也让三桓看清了历史形势,才觉得堕三者是件愚蠢的事,着了孔丘的道,上了孔丘的当。
“什么?阻止堕三都的真正幕后人是方忠?”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怎么也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现在的方忠,已经将家眷都迁走了。”探子汇报道。
“他到哪里去了?”孔子追问道。
“他?”探子汇报道:“他躲进了郕城!”
郕城,今山东宁阳东北,孟孙氏的封地。
孟孙氏筑城于郕,成为私邑。也就是私城,自己在自己的封地上筑的城池。
孔子堕三都,一直也受到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也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反对堕三都。
现在!方忠又跑过去了。
第628章 父子决裂
孔子得知方忠坏了他的好事,气得不行。;。真是!功亏一篑!怎么没有想到,坏事的人竟然是方忠?
方忠怎么可能会反呢?
仔细想想!孔子也理解了!方忠不是少年时的那个方忠了,方忠不是自己的学生方恕,他是在季府长大的,从小接受的是季府的教育。当年鲁昭公想动季平子的时候,也是他站出来阻止的。要不是他,鲁昭公当年可能都成功了。
现在的方忠!真的成为季氏家族的一条狗了,一条忠实的狗。
事情很快明朗了,那么回事!真正幕后反对堕三都的人,是方忠。
事情败‘露’后,方忠带着家眷跑了。他没有跑到外国去,而是!跑到孟孙氏的‘私’邑郕城去了,跑到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那里去了。
公敛处父,孟孙氏的家臣,也是郕城的守卫者。
叔孙氏因家臣侯犯曾依据郈邑叛‘乱’,将郈的城堕毁了。季孙氏将堕费城,公山不狃从费起兵袭击国都,被司寇孔子派兵打败,于是费城被堕毁。
孟孙氏认为郕是他的保障,没有了城池,齐国大军会长驱直入。所以!他不愿堕毁。
现在!方忠又跑过去了,不仅是支持孟孙氏,也是寻找一个保护伞,继续反对孔子堕三都。
“什么?方忠?他?逆子!”方基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场气得半死。
方忠的娘亲得知此事后,也是气得大哭。
方勤也是孔鲤的妻子,得知此事后,吓得都不敢出房间,生怕看见公公孔子那张可怕的脸。
孔子的面相,不怒自威,一般人是不敢看他的脸的。特别是孔鲤,一生都害怕他的父亲。孔子要是对他声音大了些,他浑身哆嗦。孔子知道这些,想与他亲近,可是无法消除孔鲤内心的恐惧。
“我要杀了他!”冷静下来的方基石,骑马来到曲阜城找孔子,要求去带兵去郕,杀死方忠。
孔子没有答应,更没有给他兵力。
不管怎么说,他们是父子。虎毒还不食子,方基石怎么可能下得了手呢?
再则!孔子也不希望这样地事发生,让他们父子对决。
在堕三都这场战争,是孔子这边打着鲁公的旗号,去堕的。而三都那边,要么守城,要么妥协,是不敢出城对抗的。出城对抗,代表反!守城的话,不为反!是你们‘逼’迫我的!我们还是可以谈判的。
所以!方基石算过去了,也无缘与方忠在战场父子对决。方忠是不可能出城的,孟孙氏也不会放方忠出城的。出城对决了,意味着反。
方基石见孔子不给他兵力,招呼一声走了,没有强求。
方勤得知老爹要去对付哥哥,躲在房间里放声大哭。她不仅在哭自己的命运不好,到如今都没有给孔鲤生育。也哭她的哥哥,自幼被送去季府,当‘成’人质。如今!哥哥很有可能,挂一个叛‘乱’的罪名,因此而杀头。
见方基石走了,孔子无奈,也只得随后去了。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怎么着?谈判!
先礼后兵!
方基石准备潜入郕城,结果!城面防守太严,他根本‘混’不进去。相反!还差点被城墙的守卫给‘射’死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另外想办法。
这时!孔子带着大部队过来了。他只得与孔子兵合一处,住进军账。
第二天!方基石披挂整齐,来到城‘门’前,朝着城的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