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52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52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快!这边!”
    李五六打声招呼着他身后不远几个正在烧油锅的民壮。
    锅早就已经烧红,就等虏兵攻城了,像这样的大小不一的铁锅,此时城头上足足有一百多个。
    在李五六的催促声中,几个民壮抬起连着铁锅的木柄,将铁锅抬起来慢慢往城垛口走去,然后将铁锅慢慢推向垛口,小心的伸出城外,然后一翻,一锅滚油就浇了下去,接着就听到一声惨叫!(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节第二次攻防(2)
    这种铁锅是城里酒楼和百姓家炒菜用的,倒是不算大,锅口往往只有一尺左右,可是因为是炒菜锅,都有装木把,不过此时的木把被明军去掉,换成了五尺长的长柄,因此可以让人不用趴在城垛口,就能将油倒下去,降低被弓箭射伤的几率。800
    虏兵显然是在试探,第三架梯子也被热油打败后,他们就做出了应对。
    只要看到铁锅,他们立刻集中火力,向垛口射箭,哪怕民壮没有露头,往往也被射中,反而一时慌乱将油锅打翻,没有伤到虏兵,幸好也没有伤到明军,滚油全都撒在了城垛上,沿着城墙流下去。
    但是明军也不放弃,依然烧油,倒浇。
    虏兵也不打算放弃,他们的十架梯子终于全都搭起来,也摸清了明军的战术,开始派人强行蹬城,一个接一个的披甲战兵,迅速的爬着梯子。
    盾车已经集中在了蹬城梯的位置后,所有的弓手开始掩护蹬城,朝着垛口不断的射箭,根本不让油锅有机会放上垛口。
    虏兵这一招让明军的油锅战术大受打击,一时间铁锅开始少了。
    “打!”
    只有十架梯子,虽然让虏兵能够集中兵力突破,但也让明军更容易防御。
    “盾牌!”
    其实是油锅被压制的断不出来,虏兵密集的弓箭覆盖垛口处,让这里根本站不住人。
    李五六很快就调来了盾牌兵,盾牌兵举着盾牌,掩护着民壮,继续将热油倾倒下去。
    立刻就将正在蹬城的十多架梯子上的虏兵打了下去。
    第一波攻城失败了。
    虏兵损失倒是很大,除了带头爬城的甲兵,后面的人往往也就是被滚油烫伤,要不了性命。
    因此第一波强攻,也只是损失了十多个人而已。
    但这已经让后面观战的图尔格皱眉了,他皱眉不是因为死伤,而是因为他看到了明军的意志。跟这点伤亡相比,明军的抵抗意志才最让他担心。
    虽然满清到了后世一直都对汉民族修建的城池不屑一顾,康熙更是以不修长城沾沾自喜,但是图尔格心里很清楚。躲在坚城后的明军如果一心坚守,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甚至图尔格的记忆中,自从努尔哈赤骑兵后,强攻占领的明人城池还真的不多,而且每一次对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是事已至此。图尔格别无选择,其实自从他率兵南下海州后,就已经没有选择,他必须攻陷海州,否则没法跟这些被自己喊来的各旗大小主子交代,甚至连那些蒙古人都会不满。
    因为抢不到东西,图尔格这趟南下,就失败了,对他的威信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可是不南下却也不容易,虽然阿巴泰没有明令他。可如果他真的不来,以后就将阿巴泰彻底得罪了,拉拢阿巴泰这样的八旗实力派是他主子皇太极一贯的政策,如果图尔格得罪了阿巴泰,皇太极也会不满的。
    所以图尔格心里清楚,自己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可是把他逼到这种境地的是谁呢。
    地位尊贵的贝子爷肯定是不能怪罪的,不能怪主子,就只能怪罪奴才了,想到这里。图尔格不由暗恨起墩拜来。
    “来人,下次让墩拜带他的人蹬城,告诉他只要他能蹬城并且立足下来,我保他无事。如果不能就去死吧!”
    想到这里,图尔格立刻下令道。
    海州城上,看到第一次攻城失败后,退回二十步,依然在盾车防守下坚持的虏兵,杨潮知道。虏兵不是就这么放弃,他们只不过是缓口气,然后还会蹬城的。
    而他们在二十步左右的距离,让城上的大炮失去了射界,哪怕是虎蹲炮也不容易向下方攻击,在这个距离上,虏兵的弓箭自然能够压制城上的弓箭,唯一能跟他们对射的是鸟铳,可惜自己手里的鸟铳太少,准确的说是鸟铳手太少,因此在火力对比上,反而是占据地利的明军一方占据劣势。
    说到底还是整体势力比不上虏兵,这一点杨潮丝毫不否认。
    单兵素质的劣势这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永远都解决不了,因为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战斗是不分的,他们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不战斗就生存不下去,而农耕民族却需要将大部分力量放在和平的生产上,因此哪怕是职业士兵,受训的年限也比不上游牧民族的平民。
    但是单兵素质虽然具有天然的硬伤,可以纪律性上却可以弥补,也就是依靠团队合作,这点上农耕民族天然上并不差,甚至还占有优势,因为大规模的生产是必须需要协作才可能实现的。
    因此农耕民族的军事方向,往往就是通过严格的纪律,来培养战斗力。
    历朝历代,军事强盛的时期,无不是制度森严的时期,军律冷酷严格的秦代就是一个典型。
    但纪律的养成虽然比单兵素质提高需要的时间短,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杨潮最乐观的估计,要让海州的民壮可以形成组织性,也得十天,这还是在敌军围城的重压之下,如果放在平时,以杨潮的经验,没有三个月时间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即便如此,十天之后,这些民壮也仅仅能够在城墙上做最有限的防守,让他们进攻依然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杨潮一直在南墙,东墙那边的情况则不停的让亲兵反馈回来,那边的情况也跟南墙这边一样,不过略微轻松一些,毕竟那边不是主力。
    此时南墙这边的战斗又一次开始,虏兵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了。
    这次虏兵态度就坚决多了,死战不退,连番蹬城,十几锅滚油浇下去也无法打退他们。
    传统的守城办法,杨潮一点都没有拒绝,因此城墙上滚木礌石一点不少,但是还是热油最有效果,只是这一锅锅油就这么倒下去,代价也是很昂贵的,杨潮已经将全城能搜刮到的菜油都搜刮来了,也绝对不够一天的消耗,后面还是需要用滚木雷石来抵抗的。
    杨潮希望这些传统的防御手段能够至少坚持三天,但是看到虏兵现在的架势,如果这么强攻下去,还真不可能挡他们三天时间。
    第二波虏兵退了,扔下了五十多个人退了。
    杨潮也带人去城上转了转,询问了一下伤情,自己这边的人损失了五十多个,其中光是自己的士兵就有十多个人,而且伤情很不乐观,都是面门受伤,能有一两个侥幸活下来就不错了。
    剩下的都是民壮,让杨潮吃惊的是,这些民壮受到这样的打击,竟然没有出现一个逃兵。
    当然逃也没处可逃,家就在后面,能逃到哪里去呢。
    另外,杨潮也没有天真的寄希望于人的战斗自觉,跟虏兵一样,有监督队在后面巡视,只要看到有逃跑的,当场格杀勿论,这些已经跟这些民壮讲清楚了。
    “大人,没有油了!”
    杨潮走到一个空的油锅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壮沮丧的说道。
    杨潮点点头:“还有滚木!”
    其实明军守城的方法很多,戚继光的兵书中的守城武器繁杂,其中光是火器就有十多种,其中一种叫做万人敌的,还有些类似后世的手榴弹,就是空心铁球里面装满火药、毒药等东西,扔下城去爆炸加上毒烟,非常恐怖。
    但是海州城却找不到类似的东西,军事废弛的卫所中,连刀枪都不够,更不用说这些东西了。
    “大人,要不我们烧水吧,开水烫下去也差不多的。”
    青壮带着恳求一般的口气说道,显然往城下扔滚木的风险,比远远的端着油锅往下倒油要大多了。
    可是开水的温度是远远无法跟滚油比的,一锅开水倒下去,除非直接接触到肌肤,未必能伤到虏兵,而且很快就凉了,杀伤力不够。
    杨潮就要拒绝,突然心中一动,开水不行,用盐水啊。
    虽然温度上差不多,但杀伤的效果却不可同日而语,被盐沾过伤口的都知道,那种痛苦实在太**了,烧开的盐水浇下去,想想那种痛苦就能给虏兵造成打击了,未必能一下子痛死,但是却绝对让他们忍不住,大喊大叫的嚎哭,绝对能影响到虏兵的士气。
    想到这里杨潮立刻道:“好,烧水,但是要加盐!”
    青壮哎了一声,脸上露出兴奋之色,只要不让他跑到城垛口扔木头,烧烧水倒下去还是没有问题的,就算虏兵射箭,这边也有拿着盾牌的士兵帮他们挡着,伤亡其实很小。
    而他要做的不过是继续烧锅,不同的是刚才是烧油,现在是烧水而已,至于加盐,那更简单了,海州最不缺的就是盐,虽然是在城中,弄来千百担盐还是轻轻松松的。
    一点都不用可惜,比油便宜太多了。
    杨潮命令一下,很快就有军官带人,去海州城里面找盐去了。
    杨潮发觉自己留在城上,暂时也没有什么帮助,便跟着他们一起下去,他还担心找盐的时候,发生意外呢,毕竟又要从盐商家里拿东西了。
    杨潮自然不会让自己人直接去征用,而是找到宋濂典史,让衙门的人出面,当地盐商也放心。


第二百二十五节 第二次攻防(3)
    宋濂这段时间可忙坏了,忙道甚至无暇去想城防的事情。
    当然他也不太愿意去想,就一个劲的埋头苦干,因为他实在是对海州的未来感到悲观。
    傻子都不相信,四五千的民壮,加上几百精兵就能跟上万的虏兵精锐抗衡。
    也幸好有很多的事情让宋濂去做,否则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天他该如何过了。
    宋濂负责的是民事,要做的不过是给城上的军兵做后勤,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粮食问题。
    必须保证城上的粮食供应,哪怕城里的老弱少吃一些,也无所谓。
    因此一开始,每家每户的口粮定的都很低,城中男丁青壮一人一天定量一斤大米,老弱只有半斤而已。
    在没有副食供应的情况下,这些口粮是无法满足温饱的,人吃不饱饭就会想各种办法,钻各种空子。
    这段时间宋濂就一直在跟这种空子作战。
    按照宋濂定下来的规矩,每家每户每三天定量去买一次粮,购买的数量是根据各家的人口情况来定的。
    可是这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有虚报人数的,有违例多次购买的。
    第一天宋濂就发现,一天到晚粮铺的门口,都拥挤着来买粮的顾客,海州作为一个富庶的城市,粮店是很多的,平时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哪怕现在定下每家一次只能购买三天口粮,也不可能一天到晚顾客盈门啊,宋濂很快就发现,有的百姓买过一次之后,扔下粮食,转身就再次来挤着卖粮。
    这种情况差点让宋濂想要封了粮店。然后挨家挨户发放粮食,每家该多少就多少。
    结果杨潮阻止了他,这么做确实能够做到让大家按照数量购买。可是要付出的工作量太大了,海州十万人。三万户,根本就不可能有足够的人手挨家挨户去发粮。
    杨潮给宋濂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发放凭证,挨家挨户调查,每家发一个牌子,牌子上记录人口情况,各家按照牌子没三天去购买一次,粮店负责登记。防止多次购买的情况发生。
    这倒是解决了问题,可是官府发下去的木牌子,很快就出现了仿制的假牌子,这让宋濂暴跳如雷,已经展开了全城的搜捕假凭证行动,可惜收效甚微。
    工作一团乱麻的时候,杨潮又来找他。
    宋濂是非常不想见到杨潮的,不提他本来对杨潮就没有什么好印象,关键是杨潮来找他肯定有事,他真的很不想听到意外的情况。
    不过这次让宋濂意外的是。杨潮说的事情太简单了。
    “要盐?”
    盐在海州还算是个事吗,这里常年都有一大批盐商的铺子和仓库,存储的盐没有万担也有几千担。吃是吃不完的。
    “没错,麻烦宋典史给城上准备一百担盐,我马上就要!”
    杨潮很确定的说道。
    这小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宋濂立刻叫过一个衙役:“去找康麻子要一百担盐!”
    康麻子是一家盐铺的掌柜。
    衙役立刻出发,杨潮让自己的军官,带着民壮直接跟着。
    接着跟宋濂寒暄了一下,问了下城里的情况,城里确实很乱,市井百姓钻空子的智慧此时给宋濂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杨潮对此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告诉宋濂,让粮店的活计和衙役们盯着了。对多次来卖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