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09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09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杨潮还是打算修一修,第一时间越久营房越破,修复起来所费更多,第二杨潮打算将这里的营房打造成为后勤基地。
    既然是后勤基地,那么就要有储备仓库,千总营的营房普遍更大,最适合做大仓库。
    另外刚才杨潮之所以带黄冲去河岸边的废码头看了一番,也有修复码头的打算,那是一个更大的工程,恐怕得几千上万两银子才能修好,加上修建圩田防堤,那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杨潮去年赚了不少钱,前前后后算起来,接近两万两,但是还有些紧张,但是杨潮打算动起来,毕竟修码头的支出也不是一次性就拿出来,边干边支出,自己还边赚钱呢。
    修圩堤的时候,码头按计划都开始赚钱了,所以杨潮是一点都不担心。
    到时候自己的战船船队停靠在自己的码头上,从码头到军营中间,则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想起来还是很美的场景,比现在大营破败,荒滩长草,码头淤积看起来更有生机。
    而且修建码头,也未必全都要自己掏银子,这可是水营的码头,不该朝廷掏银子吗。
    杨潮还打算去六部哪里打打秋风,走走熊明遇的关系,不给钱给点料也可以。
    而且修建码头可不是修房屋的匠头能够拿下的工程,必须得请工部派出最好的工匠。
    大营中走了一圈,也没有什么可看的,除了留下地,留下房子外,贾世禄能拿走的,都拿走了,只剩下一座空营和一个老兵。
    杨潮勉力了老兵一番,带着黄冲离开了。
    看到黄冲一副忧色,杨潮叹道:“黄把总,你也不要太担心,你营里的地你暂时种着。本官今年之内,肯定修起江口这一段的圩堤,你大可放心。圩堤不修好,本官绝不让你腾出营中土地。”
    杨潮早就有计划,不怕黄冲不心动,因此也不用用强。(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节 股份
    黄冲脸色这才稍好一点,而且从杨潮的口气中也听出来修堤的坚决态度,如果真能修建圩堤,那么这里的田地倒是可以开垦一番的。
    只是要担心自己能不能长久在这里做把总了。
    杨潮又道:“你营中二十个兵,本官许每人开荒五十亩。”
    每人还有限制,不过一人二十亩,二十个人就是一千亩,也足够了。
    但是黄冲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他决定回去跟家人商量一番再做决定。
    分别后,杨潮去了趟兵部,找了一下熊明遇,说了自己的想法,熊明遇先是赞扬了一番杨潮积极做事的态度。
    但是又表示水军大营荒废日久,乃是积弊使然,朝廷有朝廷的难处,确实没有钱拨付,杨潮整修军营,疏通码头,他表示鼓励,但是要杨潮自己想办法解决。
    至于要人要材料,他表示可以帮杨潮找户部和工部疏通疏通。
    杨潮知道熊明遇善于打太极,善于踢皮球,知道这老爷子做事你得催着,因此也没把熊明遇的话当回事。
    回了一趟家,父亲告诉杨潮,工匠他去找过了,腾出手来就帮杨潮打造兵器。
    父亲杨勇是兵仗局世袭的匠户,关系背景都深着呢,认识的人虽然称不上位高权重,但是手艺精湛的匠户却多了去了,找父亲准没错。
    杨潮订做的第一批武器,是梦寐已久的火枪,明朝制式火枪有三眼铳,鸟铳等,杨潮看上的是鸟铳,也就是西方的火绳枪。
    去年杨潮就想弄一批火枪了。可惜的是不相信兵仗局的做工,大明朝的官兵大概也没人相信,因此兵仗局中积压了大量的鸟铳。却找不到买主,真正愿意花钱的。也绝不要兵仗局的鸟铳。
    因为这些鸟铳,打死敌人跟打死自己的概率几乎一样高。
    火绳枪在西方都成了主要武器了,小日本也曾大量装备火绳枪,唯独在大明朝却因为做工问题,始终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不由得让人惋惜。
    除了打造火枪,打造铠甲的工匠,也托父亲找到了。
    自从上次自己人跟江匪恶战。最后受伤十余人后,杨潮就下定决心给士兵配属铁甲了,因为这些人如果当时有铠甲,根本就不会受伤,比如李良和章惇两人,如果当时有一副护着脖子的铁甲,就不可能伤到动脉。
    但是兵仗局的铁甲要价太高,一副全身步兵铁甲,就要一百两银子。
    父亲从杭州回来后,羊草问过父亲。一副铠甲用铁不过几十斤,就算是用精铁,以一斤精铁撑死两钱银子来算。也不会超过十两,算上工匠的工钱,一副铁甲有十二三两银子撑死了。
    兵仗局确实太黑了,因此杨潮决定自己打造,所以托父亲去找合适的人。
    订好鸟铳和铁甲的事情,杨潮径直去了金钗楼。
    金钗楼已经又一次装修好了,上次其实书生也没砸成什么样。
    只不过换了些家具,打扫了一番而已,依旧是过去的金钗楼。
    康悔不停的忙碌。杨潮这回不打算干涉康悔了,只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震惊的主意。
    让康悔去请陈圆圆和董小宛来金钗楼驻唱的主意。
    要知道这两人身份可太特殊了,年前惊动整个江南。甚至天下皆知的江南书生哄闹一事,起因就是这两个女子,杨潮竟敢让这二人登台,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不过杨潮表示不用担心,康悔也就不担心了,他迷信杨潮能够搞定一切,书生哄闹的声势那么大,还不是杨潮最后搞定的,因此只要杨潮说不用担心,那就不用担心了。
    只是董小宛回苏州探母还没有回来,等她回来了,康悔就打算去说一说。
    王潇竟然也在金钗楼,宴请了一大波宾客。
    康悔对此很有意见,因为王潇从年前大现在,大宴宾客,可是没有付钱,全都记在账上。
    “杨兄都记下了一千两银子的账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是不是说一说。”
    康悔拿出账本给杨潮看过。
    上面明白的记着王潇宴请了不下五十回客人了,每一次都是一二十两的宴席,真够奢侈的。
    杨潮摇摇头道:“看来他是在做大生意啊,还是暂时别说了,谁都有难处。以王潇的性子,如果不是遇到难处了,绝对不会拉下脸来赊账的。”
    康悔惋惜头:“这我也知道,就是他欠的太多了一点。”
    “哈哈,康兄,痛快痛快啊!”
    说王潇,王潇就大叫着走了进来。
    看到杨潮也在,颇有点不好意思,大概也是为他欠账的事情尴尬。
    杨潮却没有说及此事。
    “王潇怎么痛快了,可是有大生意了?”
    杨潮笑问道。
    王潇尴尬笑道:“还得杨兄帮衬一二。”
    杨潮笑道:“什么时候这么客气了,要我帮什么尽管说。”
    王潇点头道:“说起来真是难以启齿啊。想求下二位兄弟,有个人想入伙金钗楼。小弟推诿不过,所以就——”
    说到这里王潇停了下来。
    康悔顿时皱眉:“金钗楼是三家合伙,你怎么能自己就做主了,我不同意!”
    王潇将求助的眼神看向杨潮。
    杨潮一摊手:“我也不同意。”
    王潇哀求道:“算我求求二位兄台了,从我的份子里扣如何?”
    王潇现在一脸的颓败样,丝毫没有当初认识的那个富商公子的自信和果断。
    杨潮一看就知道,肯定遇到事儿了。
    都到了这份上,不帮忙说不过去。
    杨潮问道:“可是生意上的事儿?”
    王潇叹道:“可不是吗,去年杂货铺亏空了一千多两银子,以前有王家撑着,现在却成了小弟的担子,实在是独木难支啊。”
    杨潮叹道:“按说不该啊。你不是倒卖了不少货挣了不少银子吗?”
    王潇用金钗楼的客源关系。大肆倒腾货源,去年也是小赚了一笔。
    王潇叹道:“杯水车薪啊,要不是那样。亏空至少三千两啊。”
    杨潮道:“如果是缺钱的话,我的钱都存在你哪里。支一万两去用吧。”
    王潇苦笑:“还真不是钱的问题,关系到以后的出路,所以恳请二位兄台千万拉兄弟一回。”
    话说到这份上了,杨潮实在不好再说什么了。
    但是金钗楼也不能让王潇这么败了,今天拉个人进来,明天拉个人进来,没完没了的。
    看来是得改革金钗楼的股份结构了。
    以前是三人合伙,一人一份。现在得细分了。
    杨潮点点头:“好吧,我同意。但是从你那份子里扣。康兄呢?”
    见杨潮同意,康悔也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杨潮这才道:“这样吧,我们三人每人算一百股。王兄你愿意让出你那一百股给别人,你就去让,让多少股你说了算,但我劝你可不要贱卖了啊。”
    王兄见两人同意,连连致谢,脸上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喜色,看来确实打通了一个好门路。只是条件是让某个人入伙金钗楼。
    王潇走了,康悔一脸忧色。
    “杨兄,你说这可如何是好。谁知道入伙的人是什么人?”
    杨潮知道康悔担心有人强占金钗楼的产业,如果拉一个强人加入金钗楼,无异于引狼入室。
    杨潮安慰他道:“放心吧。王潇手里是一百股,你我二人手里却有两百股,他就算把他的股份全卖了,也不过少了三分之一,你我二人还占着三分之二。金钗楼就还是我们说了算。至于有人强占,哼哼,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杨潮的实力在南京已经不容小觑了。因此康悔也放心下来。
    又跟康悔说了说金钗楼的事情,杨潮最关心的是二立社的问题。
    那群书生将二立社总部设在金钗楼。倒也没怎么闹事,金钗楼中都是些姑娘。书生也没招惹。
    而且哄闹结束后书生大部分都回家了,只有一些外地书生暂时无法回家的,在二立堂打地铺。
    这地铺是杨潮送的,让黄凤府去落人情,拉拢一些外地的穷书生。
    当然也都是些没有功名的书生,真正的举人甚至秀才,也不至于落魄到打地铺的程度,他们大可以在南京租住,有钱的租河房住,稍差的留宿南市楼,最差也可以住客栈。
    不过康悔还是很担心这些书生。
    毕竟江南的书生一个个都很张扬,官府都不想惹,二立社这个有五百多书生的社团,却将总部设在金钗楼,让康悔犹如坐在一个火药桶上面一样非常不自在。
    杨潮却告诉他,如果想让陈圆圆和董小宛留驻金钗楼,就得留下这些书生,毕竟有这些书生在,没人敢找两个名妓的麻烦,要是有人想捋虎须,不妨想一想年前的书生哄闹。
    年前书生哄闹的具体原因很复杂,是因为田畹在江南胡作非为,而田畹胡作非为的目的,第一是搜集美女,第二是聚敛钱财,追着陈圆圆、董小宛来南京,未必真是非要得到这两人不可,只是找一个由头敛财。
    但是人们不愿意想太复杂的东西,在大家的眼里,田畹就是为了这两个名妓来的,而书生也是因为这两个名妓而哄闹的,所以书生留在金钗楼里,就是一个很大的护身符,起码官府不敢惹了。
    听到杨潮这么解释,康悔才恍然大悟,才明白原来杨潮让书生们把二立堂设在金钗楼,还有这么远的部署,这下就更加放心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节 满额
    军营中,赵康跟吕末按照名单,挑出了二十人,组成了杨潮的亲兵队。
    这二十人都是见过血,不过指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都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却大字不识一个,属于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型的壮汉。
    这些人当军官不太合适,杨潮才拉进自己的亲兵队当做精兵使用。
    对这些壮汉,他们原本的军官也很喜欢,这些人都比较老实听话,还能打,谁不喜欢。
    可是在杨潮的命令下,也没人敢反对,只能嘀咕两句,跟吕末、赵康抱怨两句,赵康竟然还懂得安抚一下同僚,没有得了便宜卖乖,这么明显的进步杨潮也是看在眼里。
    组建了亲兵队后,还得继续招人。
    右司把总黄冲的兵额,杨潮一个都不想浪费,还有至少三百人可以招。
    杨潮这边清理掉了陈宽和李富两家兵额,又有些富余,因此直接报招四百,兵部竟然批了。
    同样的班子,胡全、吕末和赵康三人,负责去招兵。
    但是招了一天,竟然只招了一百个人,这跟上次可是完全不同。
    杨潮以前招兵一直都很容易。
    经过询问才知道,竟然是因为自己的军饷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小兵一个月两钱银子,伍长三钱,队正一两,旗总二两,百总三两,军官自然还不算差。
    可是对于小兵就差多了,大米已经涨到三两八钱银子一担了,小兵一年的军饷还不能买一担米,也就是说无法养家糊口。
    老兵是因为觉得饷银下发利索,而且军中伙食不错,升迁也是有希望的。只要运气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