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崛起 >

第90章

帝国崛起-第90章

小说: 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上百余女,继续往前,这个时候的北直隶战场,就整体而言,进一步恶化。
  初四,永平失陷。后金军入城,劫掠开始。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殉国。永平的失陷,揭开了后金在正月里的四处攻略的序幕。
  北京城里的官员们,面对朱由检的问计,束手无策!这群让他动作天下第一,遇见事情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官,让崇祯皇帝的心情失望了到了极致。
  初日,辰时二刻,一骑飞驰而至广渠门。
  皇极殿,朱由检与群臣正在就北直隶战事商议应对之策,众多大臣的意见比较统一,敌情不明,不可轻举妄动。尤其是遵化失陷后,后金骑兵数日可至京师,不可不防。屯重兵于蓟州、三河、京师等地,是必须做的防备。
  没有一个人提到反击,这让崇祯很恼火。作为一名有大志向的皇帝,朱由检最想看见的事情,就是有人站出来,愿意领兵去赶走还在北直隶东部肆虐的后金军。
  很明显,没有人往这上面去想,“从长计议”这四个字出现的最多,其次就是“不可野外浪战”。客观的说,就大明眼下的情况,这些大臣在战略上都是对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崇祯皇帝从来就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君王。在对付魏忠贤的时候。朱由检可以做到不动声色,那是因为魏忠贤是皇帝的家奴,朱由检很了解他的底细,所以可以做到从容布局,有步骤的拿下魏忠贤这个兵没有实际造反念头的阉奴。
  干掉魏忠贤。借朝臣内斗之手削弱东林党,这些漂亮的手段,只能证明崇祯的帝王心术是合格的。但是不等于他就是一个合格的胜任的君主。从小生长于宫墙之内的崇祯,对整个大明天下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他并不像他的祖辈朱元璋、朱棣那样,对大明的基层有深刻的认知。而偏偏他有想做那样的皇帝,加上性格上的缺陷。在短暂的英明正确期过去后,错误一个接一个。就杀大臣这一点来看,倒是学的很像。别的,那就不要提了。
  明朝期,官的权力不断的膨胀。一度发展到官希望皇帝安心待在宫廷里造人就行了,什么都不要管。这导致了君权和臣权的几度激烈碰撞。互相不肯妥协的结果,就是出了一群奇葩皇帝,十年二十年不上朝,他真是一点都不新鲜。可以说明朝昏君不断,有趣的是,官集团偏偏就盼望出个圣天之类的事情发生。问题是,真的出了圣天。君权这个东西,能让给臣去随意摆布么?这两种权力之间,平衡才是最稳定的结构。
  朱由检毫无疑问是要牢牢抓住君权的皇帝。这一点体现在他动辄杀大臣之上。但是在崇祯朝这个烂摊的基础上,朱由检的这个倾向,加剧了君臣之间的裂缝扩大。说句不好听的,还不如让魏忠贤继续当他的千岁,有他在,朝廷里的官还是能听话好好做事的。
  现在是大臣们的动嘴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崇祯还是很安静的看着下面的大臣口沫横飞。有趣的是,还是这些人。在后金大军逼近北京的时候,他们都很安静。没有一个大臣愿意站出来。操家伙出城去玩命。
  看着这一幕的崇祯觉得很厌恶,但是又不得不日复一日的重复这个局面。
  一直到曹化淳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冲进来时,崇祯才从龙椅上站起来:“曹化淳,你这个老奴,何事惊慌?”
  “万岁爷,万岁爷,大捷!大捷!大捷啊!”曹化淳高举手的捷报,飞奔上前。王承恩疾步上前,接过捷报呈上。众位大臣都安静了,面带希冀的看着皇帝的反应。
  “……,四日午后,义民首领团练大使陈燮挥师北进,于石门镇外五里处与后金一甲喇精骑一千五百余相遇。……,待臣至,硝烟未散,激战已定。陈部不待休整,急速追击,后金军驱百姓数千为先导,……。正待继续追击之际,有难民者阻挡大军于官道之上……。至此,共计斩首级五百三十一,解救难民三千,缴获无算。陈燮与臣商议,欲让功于臣,……臣石柱指挥使秦良玉奏报。”
  秦良玉是个实诚人,在正式的奏本里头夹了一张纸,把整个过程都写了上来,甚至连陈燮说的那些话担心功劳太大的话也都一一转载。事实证明,实诚人也会说谎话,在提到伤亡和消耗的时候,秦良玉加进去了一些艺术加工。什么浴血奋战,陈某人奋勇当先,鼓足余勇追击贼寇,陈部不堪再战,故而掉头回转,休整之后以利再战。
  看完这么一份奏报,朱由检的心肝颤抖的厉害。不过是一伙团练,民间武装啊这是,竟然敢于直面后金精锐,战而胜之。这让那些每年消耗国家大量财力物力的正规军,情何以堪啊?朱由检心里微微的发酸,口发苦。
  “各位爱卿,石柱宣抚使秦良玉捷报,与蓟州以北三十里处,遭遇后金一甲喇精骑,得义民陈燮相助,两军合力,阵斩建奴首级五百三十一。现秦良玉率部回京师,陈燮挥军南下香河,首级随军来京。”崇祯还是决定,“保护”义民陈某人。
  皇极殿瞬间沸腾了,捷报在众人手里传阅的时候,崇祯脸上带着笑,袖里的手紧紧攥着拿份附加的密折。
  “陛下,有秦良玉挥师京师,可保京师安定。”深受崇祯信任的周延儒,先站出来说话了。奖赏什么的,先放一放,确保京师安定才是关键。这个话,深得崇祯的心思。白杆兵有一万三千余,先到一部分,近几日又能到一部分。把秦良玉放在北京,确实可以保证安全。
  想到不用在担心京师被围,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真实的微笑。心里在想,这个陈燮,要好好调查一下了,骆养性这个废物,到现在都没查清楚。
  散朝之后,众官员去商议奖赏之事,朱由检回到书房时,脸色陡然变沉,对王承恩道:“王承恩,骆养性还没查清楚么?”
  “万岁爷,骆指挥使在外等候多时了。”王承恩赶紧回答,崇祯这才缓和脸色道:“传。”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属于明朝历史权势不太大的指挥使。跟他的前辈纪纲和前任魏忠贤之流,根本没法比。按照官们的意思,锦衣卫最好是裁撤了事。原因嘛,呵呵呵。谁当官也不喜欢有眼睛盯着自己的后背,人皆如此吧。
  “陛下,已经查明了,通州一战,为陈燮陈思华率部激战获胜,非解经传等人说奏,更没有什么攻城之举。建奴还没到城下,就遇见了北上的陈燮,两下里在城外摆开阵势激战,陈燮所部以火器猛击建奴,不过半个时辰,建奴不支而走。锦衣卫天津百户元上报,陈燮为南宋遗民后裔,自海外美洲而回之富商,因地方不靖,故筹备团练以安地方。建奴入寇,登州营副总兵张可大,因粮饷不济,夜入陈府求助。陈燮慷慨解囊之余,主动请缨,率义民北上勤王,并为登州营先锋。今登州营后续主力五千,已抵达天津,正在星夜赶往京师。”骆养性知道的这些,都是来自元,也是按照陈燮的意思来讲的。
  崇祯可不是傻,听到这里便抬手,怒道:“自去岁勤王令下,至今近三个月。登州营就算是爬,也该爬到京师了。登州营乃重镇,每年饷银二十万,如何会有粮饷不济之事?查,给我查清楚。”
  这下骆养性傻眼了,只能拿眼神求助王承恩。登州营的事情不能查,一查这源头就是户部,响应下发,肯定先要漂没三成。到了登州,兵巡道要刮一层,到了登州营,能有五成剩下就是厚道的,一般都是四成。这事情是潜规则,不能明说的。
  王承恩当然知道这些,所以在旁开口:“万岁爷,息怒。”
  崇祯挥挥手道:“骆养性,你要记住,锦衣卫是天亲军,不是官的奴才。下去吧。”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骆养性吓的背后都被冷汗湿透了,他这个指挥使挺窝囊的。缓缓的,骆养性退了出去,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
  “王承恩,你说,这秦良玉和陈燮为何敢于野战并能取胜。那些大臣们反而一再跟朕说,我军疲弱,不可野外浪战。这大明的官兵,到底是怎么了?”这个问题,王承恩肯定回答不上,就算能回答,也不会回答。
  “奴婢不知兵事,不敢妄加猜测,以乱圣断。”王承恩这个答案,倒是很稳妥。朱由检看看他的老脸,笑了笑:“你这个老奴,倒是会说话。去把曹化淳叫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香河父老的“盛情”

  第一百三十一章香河父老的“盛情”
  王承恩退下之后,朱由检的脸上还是露出了微笑。自去年十月以来,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严格的来说,袁崇焕被拿下确实有点冤枉,蓟州那边应该是刘策的责任。崇祯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袁崇焕竟然要求进城休整,这个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黄台吉刚刚撤军,崇祯就迫不及待的拿下袁崇焕,直接导致最能打的祖大寿逃回宁远,这个事情,更是把袁崇焕往死路上退了一步。
  房山陷落,良乡惨败,接着黄台吉杀了个回马枪,永定门一战满桂战死了。唯一能寄托希望的孙承宗,夜奔通州,总算是到了山海关,把马世龙给派了回来。随着黄台吉东进,遵化陷落,京师与山海关之间消息割断,根本就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如何。
  就在这个前提下,陈燮和秦良玉以少量的部队出击,并且取得了大捷。这是崇祯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可惜的是陈燮这样的义民少了点,白杆兵的主力还没赶到。这也导致两人偷袭遵化的计划失败,被迫后退。
  提起笔,朱由检在屏风上写下“陈燮”二字,这意味着此人可用,进入了君王的视线。
  朱由检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自省的君王,立志成为一个伟大君王的愿望是好的。但是缺乏相应的能力,又有性格上的缺陷,总是想把事情办好,但是每次都落到了一个糟糕的结果。
  偏偏这又是一个明朝最烂的时代,天灾*不断。内忧外患不觉。
  因为袁崇焕的缘故,崇祯会再次启用宦官作为监军,尽管大臣会阻挠,但是没有效果。崇祯的执拗,无疑撕裂了君臣之间看似愈合的伤口。君主和大臣之间的距离拉大。
  纵观整个明末的崇祯年,看看朱由检干的那些事情,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位心比天高的皇帝,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或者说战略眼光基本为零。
  三河。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候了。陈燮与秦良玉策马并行时,秦良玉旧事重提:“思华,我还是想打造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小部队。等拿到赏银,能否卖一批火器给我,顺便派几个军官协助训练一二。”
  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的陈燮微微一笑道:“秦姨。就算您给银,我也不会要。这样吧,您挑选一批老实忠厚的士兵,规模不要太大,五百人为限。这些人跟我回登州,交给我来训练。我根据白杆兵的特点,专门定制一套最适合的战术。我称这套战术为:陈氏方阵。”
  好吧,我们的陈神医。决定再次剽窃并侵权。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西班牙方阵,欧洲并不新鲜。陈燮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多,就是长矛手的盔甲而已。现在的登州铁作坊。制作一些板甲应该难不倒陈燮从各地搜刮来的五百铁匠。
  秦良玉再次被感动了,但是她没有露在脸上,默默的接受陈燮的好意,等着以后报答吧。白杆兵是秦良玉安身立命报效君王的本钱,为这个事情欠点人情,值得。
  “好。就这么说定了。”秦良玉上路了,陈燮挠挠头。转身继续南下时,交代身边的参谋道:“记录一下。派人去问问,板甲的研制和产量情况如何?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成品,让联合商号送到香河。”
  这些年轻的参谋,实际上就是陈燮的秘书班。也是陈燮精心培养的未来。
  就在陈燮挥师南下的时候,趁着京师收敛城外尸体,打开城门的机会,莫泰的四轮马车缓缓的进入了广渠门。开始了他在京师的活动生涯,莫师爷心里很清楚,陈燮把他摆在这个位置上是做啥的。陈燮这样的人,注定是要一飞冲天的,不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今后在这个团体内的位置,就无法得到保障。
  两场战斗下来,陈燮无疑收获巨大,对于他来说,打造一支敢打必胜的军队,才是在明末安生立命的根本。至于明朝未来的这个问题,陈燮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大人物,当然也很难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他能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明朝末年,坚实的走好每一步,哪怕慢一点,只要不断地往前就行。
  就这个思路,相比朱由检同志而言,可谓恰恰相反。一个是高估了自身,一个是低估了自身。这个时候的陈燮,大概还没想到,自己的实力被自己低估了。在明朝,银解决不了的问题真不多,只要有足够的银,很多事情必然迎刃而解。
  登州团练营的继续南下,速度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