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1640 >

第44章

穿越1640-第44章

小说: 穿越164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老和明朝木匠们拿着图纸左右琢磨了半分钟,最后在一个叫沃克的大鼻子为代表下,几人点了点头,表示可以试一试。
  这珍妮机其实制造并不难,只要会木工手艺的按着图纸基本就能做,不过这几个荷兰木匠和明朝木匠以前做的都是一般的家具,对于图纸上的东西也不是看的很明白,你要是给他一个实物说不定还真的能仿造出来,所以对于杨雯雯拿来的图纸也不敢大保镖自己就能做。
  经过近两周的琢磨,几个荷兰老和木匠还真的弄出了一架和图纸上的珍妮机差不多的物件出来,杨雯雯用巴达维亚进口而来的棉花试过之后,居然效果还不错,至少能用,虽然用起来有些吃力,但这极大给了杨雯雯鼓励,让她对未来成为纺纱业的老大更加有了信心。
  正因为如此游南哲的江南造船厂迎来了第一笔私人订单,这份订单不是订购船舶,而是杨雯雯的珍妮机制造。差点让游南哲哭笑不得,在杨雯雯软膜硬泡之下,只好答应让几个荷兰老和木匠在工作之余,帮她多做几台珍妮机,直到上周厂房建设好之后杨雯雯的厂房内已经有了十台珍妮机,不过受限于原料的限制,目前只能对新招的一批女工进行培训。
  在区委会主任赵东昌的预估下,未来整个一年内,整个工业园将会有近三十家企业入驻,这里将会成为财政收入的新增加点。


第89章 新生儿

  曼城医院的急救室内,一群身着白大褂,带着口罩的医生和护士正站在一张急救台前,紧张而忙碌的为一名产妇做着急救处理。
  与普通的急救房不同的是这个房间内的人有点多,除了必要的接生医生和护士之外,房间里左左右右还围了十几个男女,这些都是曼城医院里的正在培养的医生和护士。
  对于这场难得的实践与理论接生课,作为曼城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医生徐欣月,在把病人送进来的同时就把这成为了一场现场教学的教室。
  随着一声婴儿,“哇,哇”的哭声,众人捏着一把汗的手心总算放松了不少,孩子总算出来了,标志着曼城医院的第一场剖腹产成功,也为现场的每一位实习医生和护士增加了一次急救处理和剖腹产的经验。
  “徐老师,总算成功了,孕妇的大出血也止住了,孩子也保住了,这次咱们曼城医院总算在新移民里露了一手。”
  说话的是一名实习护士,穿越前是某护理学院大三的学生,因为还没进入过医院实习,所以在曼城医院建立之后,她并没有马上成为护士,而只是作为一名实习护士在曼城医院进行实习,等到实习满一年后才会正式升为护士。
  原本出生率就比较低下的古代,在加上大明移民们对穿越众所用的西医误会,总是认为那种用一根常常的针筒打进自己体内的液体是一种**,一旦被打了进去自己会变成一具傀儡。
  在加上西药的众多之处与中医之间的不同,让很多移民们根本不敢进曼城医院,即使生病了用土办法治疗也不愿接受穿越众的西医治疗法。
  这让曼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很是头疼,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直到这名孕妇的出现,让曼城医院的院长和医生们看到了一个契机。
  无论如何也要将这名孕妇抢救过来,要知道孕妇大出血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相对严重的,如果止血不及时就会严重威胁生命,在古代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孕妇就等于已经判了死刑。
  原本这名孕妇是没有送到曼城医院进行接生的,而是在自家由其丈夫通过原始的接生法进行接生,只是没想到孕妇的羊水破了之后**收缩不好或产道裂伤,出现了大出血,这可把孕妇的丈夫吓得半死。
  他以前就是一个种地的,哪里接过生啊,只是在家时听老母说过一些接生的事项,根本没有实践过,这会看到了大出血也有点慌了不知道咋办。
  女人已经因为疼痛在房间里混了过去,在加上大出血,已经是进气少出气多,现在如果在不抢救,可能就是一尸两命。
  也许是孕妇和孩子命不该绝,正好碰到了下班回宿舍的徐欣月经过这名移民房间,闻到了浓浓的血腥味。
  轻轻的推开门一看,床上正躺着一名孕妇,地上已经流了不少的鲜血,而床边正站着发呆中的移民男子似乎不知道该怎么之中,也许已经被这大出血吓傻了。
  这情况还了得,徐欣月上去就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救护,随后让男人赶紧跑到曼城医院把当班的医生叫了过来。
  等到医生们赶到之后,和男人一起用担架将孕妇小心的运到了医院也多亏距离不是太远,然后只是用了短短两分钟就确定了救人方案,先是确定病人的血型,给病人输血,然后是对病人进行剖腹产,随着羊水的破裂,孩子在肚子里的时间越长,生命也就会越来越危险。
  原本实习医生和护士是并没有全都在现场的,只是因为你院长荀建明觉得这是一次难得实践机会,将所有人都找了来,进入产房站在一旁仔细观察抢救的过程和剥妇产手术。
  男子此时待在抢救室外已经有些傻了,也不知道自己媳妇和儿子能不能被救活,只是看到不断的有男男女女进入到那个房间,这时他也管不了进去的是男人还是女人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媳妇和孩子都没事。
  在一番抢救之下,孩子和孕妇总算脱离了危险,**林梦已经高兴的走出急救室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守候在外男子。
  “李先生,您的夫人和孩子都已经平安,不过现在她们的身体还很虚弱,你暂时不能见他们,稍后我们会将您的孩子送到特殊的保婴房内进行观察。”
  “真的,真的吗?我媳妇真的脱离了危险,孩子也没事了,真是谢天谢地。”
  李大水突然听到好消息,跪在了地上朝着门外磕起了头来,拜完天地之后,也不忘给**林梦磕。
  这一举动可把她吓的不轻,让一个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磕头她还真的有些不适应,自己可不是古人。
  “李先生您不要客气,这是我们应该的,只是您真的不应该自己在家给您夫人接生,今天要不是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恐怕您夫人和孩子就危险了。”
  “是,是,护士小姐说的对,是我老李没见识,差点害死了翠妞和孩子,以后我在也不用土法给自己看病,有啥病就来医院。”
  看着一个劲自责的李大水,林梦也不好在说什么,只好给他说了一个时间,让其回去为自己媳妇准备一些被换的衣服,还有孩子穿的衣服。
  随着第一名新生婴儿的出生,不但给曼城医院的医疗技术在移民们心中改变了形象,也为未来更多的移民们正确的认识西医治疗的理论做出重要的一步。
  随着李大水事件的出来,肯定会让更多的新移民认识到西医的神奇之处,如果在配上宣传部门的特意宣传,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完全接受西医。
  对于曼城第一名新生婴儿的出生,执委会也是相当重视的,在傍晚时分,以周老为代表的一干执委会委员,组成了一个代表团亲自到医院进行了亲切看望和慰问,并对孕妇和孩子送来的一些必备的物品。
  不过随即摆在众人的眼前的一个难题,也必须让众人必须重视起来,新生婴儿的物品和未来的教育的问题都必须解决。
  虽然曼城已经有了一所小学和中学,但因为穿越众里并没有年龄在六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到现在还没建立公立幼儿园。
  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现在整个曼城的待产孕妇包括穿越众在内,有近26名,在三年后,这些儿童都将进入到适龄幼儿园年龄,如果到那时幼儿园还没有建立,穿越众的启蒙教育将会受到到影响。


第90章 基塔建设

  曼城工业园的西北一块空地上,赵世杰头戴一顶黄色安全帽,左手拿着一面小旗,右手还拿着一个纸质扩音喇叭。
  “靠前面一点,对,对,就这样,第二根靠后面一点,对,没错,小伙子,干的不错,等这次基塔安装完工,我就亲自替你申请澳洲自由民的资格。”
  赵世杰的鼓励显然是对一名土著小伙说的,这12人的基塔安装小分队成员都是在矿山和工厂表现良好学习比较快的土著里抽调出来的,以后他们将正式告别矿山和工厂,成为澳洲第一代通信基塔安装工人。
  那名受到鼓励的小伙,显然干起活来比刚才还卖力认真,而那些没有受到鼓励的土著此时也是挥洒着汗水更加卖力的干起来,就因为赵世杰那句自由民的申请。
  已经在夜校经过近几个月教育的土著青年们,非常清楚自由民和自己现在身份的差别,一旦从奴隶变成了自由民,他们将有权获得在曼城自由出入的资格,并且在也不用被关进那简陋的窝棚,甚至只要在表现好一点,就可以申请为澳洲的正式居民,从此成为这些老爷们一样的人。
  这种**对于已经比较开化的土著来说还是很大的,每天各个工厂和矿山还有工地,总有那么一两个幸运的土著被穿越众提交申请为自由民。
  现在整个土著营房内掀起了学汉语热,每天夜深之后,都能听到牙牙学语的说着汉语练习的土著,这种情况的造成的最终后果就是,很多土著到了白天干活提不起精神,总是打着瞌睡。
  考虑到土著们的学习热情,和同化的需要,执委会给厂矿和部门都下发了一份文件,给确实学习比较积极土著每周安排一天休息,用于学习汉语汉字。
  这一文件下发,可是让土著们激动不已,不过管理他们的老爷们说了,以后白天就好好干活,不要在打瞌睡了,等休息天在好好学习。
  今天是通信部对远距离接收电报,通过基站转换的实验的第一天,原本是打算将基塔建设在一百公里外,不过考虑到这只是一次实验,如果真的建在一百公里外,无论是成本还是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所以就将实验基塔放在了新建的六公里外工业园。
  电报机复原出来之后已经整整有几个月时间,到现在还没正式实现远距离通信,受制于基塔的建设缘故,曼城基地无论是与外海的圣诞岛还是巴达维亚大使馆,都没有完全达到远距离通信。
  这事虽然只归艾米这位新任的通信部部长管,可是大伙对这事的关注度却是一直不低,无论是执委会还是军方大佬,隔三差五的就会来问问,基塔修建的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实现远距离通信。
  这不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土与外部基地和大使馆的通信联络,执委会派出了目前比较闲的赵世杰,特别担任了基塔建设工作小组负责人,协调各单位与通信部的合作。
  基塔的建设虽然关乎到所有穿越众的安全,但是改革之后,很多物资和企业已经成为了私人财产,执委会已经不可能在通过行政手段下下达命令强行征调企业的物资和财产,所以艾米的工作相对几个月前要难做的多,这就要有一位执委会委员出来做好协调。
  还别说,就是赵世杰出来协调工作也不好做,现在这些家伙,私企老板的资格摆的大大的,虽然面子上做的不会太过,可是也知道讲条件,你让他供应基塔所需的钢材,好啊,你的尽快落实进口铁矿石和本土开采政策啊,我这原料不足,你也得保证有东西进炉子吧。
  也是赵世杰好说话,这要换成那几名公有派里任何一人来,讲条件,这可是关乎到全民安全的大事,这点觉悟都没有,马上给你定个罪,封了厂收归国有,还敢谈条件,可现实不是如此,现在的政策可不容许你这么做。
  修建基塔主要用的是钢铁,其次再次到车间进行加工,如果原料失去供应就根本进行不了下一步,周奔同志的觉悟虽然很高,是钢铁厂的第一大股东,但是人家也说了,不是他不支持,手底下这些人都要吃饭啊,股东们要分钱啊,这执委会迟迟没有通过对外进口铁矿石的批复,他们就加大不了产量啊。
  为了解决这事赵世杰还真的没下少功夫,与执委会几位大佬们商讨是否通过铁矿石外部进口审批,毕竟本土开采,位于皮尔巴拉地区的钢材供应最快也是需要一年时间的。
  在这之前的的钢铁缺口是相当巨大的,就算想从周边荷兰人手里还是西班牙人手里进口到成品的钢材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他们自己对于钢铁的需求都供不应求,哪有多余的供应给澳洲。
  经过多方探讨之后,执委会通过了一份短期的进口铁矿石文件,一旦本土的铁矿石产量加大钢铁冶炼企业就必须率先使用本土的产的矿石,其实这么做的目的是有些想保护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加大内陆的开发。
  文件通过自然基塔所需的钢材也就拥有了优先供应全,周奔都不用赵世杰提,自己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