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第90章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90章

小说: 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雨并没有反对他的看法,反而是点点头:
  “确实,被挑剩下的那些都不咋样。但我们不能解散他们,这帮人都成老兵痞了,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如果让他们分散到四里八乡,肯定不会做啥好事。到时候将成为无数小麻烦。”
  “没错,要把他们有效管控起来,至少不给我们惹麻烦。”
  解席表示同意,旁边林峰也发言:
  “粮食倒还有,银钱也凑合,不过谁来负责管理和训练他们?”
  大家很自然的都一起看向解席,老解也只好责无旁贷的点点头:
  “看来只有我来啦,咱们中间军事组成员虽多,可正儿八经参过军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了……哦,这边还有一位——国军……”
  向来颇为低调的敖萨扬笑了笑——当初报自己履历时,只要参过军的都只需要报一个数字:“XXX部队”,基本上旁人就知道部队番号了。唯独敖萨扬报了个“XX联兵旅”,然后,在一帮人搜肠刮肚回忆解放军中有哪些旅级编制时,终于又加了一句“中华国民革命军”。
  饶是如此,大家还是过了一会儿才想到,原来这是一位前国军弟兄。虽说大陆这边军队传统,对于国军向来挺歧视的,但人家好歹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打过实弹,肯定比宅男强多了。因此尽管敖萨扬一再声称自己当兵只是不得已,正式职业为电子工程师,专长是品质管理和标准化构件……他依然被强行分配进了军事组,并且作为少数珍贵的有实际军事经验的人材,直接任命为三排一班长。
  “老敖你也来帮我吧,万一我没空带部队的话。”
  虽然答应承担责任,但解席也知道自己杂事太多,未必有空天天跟那帮人混在一起。带兵带兵,不亲自去带肯定不行,所以他决定找个外援。
  敖萨扬还是一贯的好脾气,并未表示不同意,只是耸了耸肩膀:
  “无所谓啦,只要你们不怕我带出一帮子小草莓的话……”
  看来敖萨扬对于大家平时开的那些玩笑——什么草莓兵,巧克力之类言辞还是颇有些不满的,只不过不愿当面冲突而已。老解以前也开过这类玩笑,这时候只能赔笑敷衍过去。
  庞雨则赶快敲钉转脚:
  “很好,那么就这么确定了——军事方面是由解席负责,老敖加以协助。一定要确保我们是府城这边最强的武力。我们所有的策略和谋划都是以维持军事占领为第一要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边也可以算是‘先军政治’啦。”
  “我们要保障的第二个方面,则是商业和贸易系统,这是我们攻占琼州府的主要目的,也是将来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的道路。临高那边的发展目前快要到瓶颈阶段,光凭周边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白燕滩主基地的扩张,必须要从外界获得补充。”
  在定下以军事保障为基础的主基调之后,庞雨又开始介绍下一步内容:
  “咱们这边没有生产能力,所有商品货物都要从临高运来,包括将来交易获得的原材料和各类物资也都要运回临高,所以交通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而在这一方面,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是尽量发展海上运输。”
  “此外,虽然临高那边红牌,搏浦等几个港口的水文条件也不差,但现在无论外界还是海南岛本身,都依然习惯走这边的白沙码头登陆或出海,因此我们除了要保证对琼州府城的控制外,对白沙水寨和白沙港口也必须加以控制,可能还要修缮扩建,以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
  “我们现在还没多少船只可用吧。”
  林峰有些担心,他们倒不是没船,但是两条船都太大,太先进——公主号到现在还无法开动,除非他们愿意让那些西洋水手来控制。而琼海号则受到油料限制,不可能经常来回跑。
  “这个问题临高那边已经在着手解决,黑枪贩子现在改行做船老板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先购买或者租用本地的民船……总之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我们这边负责修理码头联系商户,临高那边负责搞船,两边同时行动,效率会高一些。”
  对于这项提议大家都不反对,这时候敖萨扬当初力主保全白沙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虽然那个水寨很简陋,但好歹有现成可以利用的码头,有了一个现成基础,将来建设起来会方便许多——要知道,未来的海口市可就是在白沙这个位置慢慢发展起来的。
  除了解决交通问题之外,他们还决定正式成立一家商行,就命名为“琼海商行”——本来想直接叫琼海公司的,但考虑到当地人的接受程度,决定还是入乡随俗。商行的总经理当然是任命了经济学硕士林峰同志,考虑到跟那些奸商打交道很不容易,还经常要护送大笔金钱货物什么,不能没枪杆子支持,大家又安排胡凯的二班负责协助他。
  记在庞雨小本子上的第三件事,则是有关民政方面。尽管这方面他们原先是打算仍然交给本地官吏来处理,但毕竟不可能完全撒手。日常杂务可以不管,但有关税收,人口,人事以及大的基础建设等等权力,肯定是要抓在自己手里的。
  庞雨理所当然成为了此方面的代表,尽管他觉得自己其实不太适合与外人打交道——最拥有此方面才能的还要数解席。不过后者要统揽全局,操心事情太多,不可能只负责一处。
  ——“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想控制本地政务,没有实际武力支持也是不行的。在庞雨的强烈要求下,三班长徐磊将作为他的助手,协助其日常工作。
  而此后的第四件事,则纯粹是因为某人“自愿”留下而增加的——当石亦生大夫听到庞雨建议他考虑在本地开一家医院时,立即连连摆手。
  “不干!先前好心做两次小手术就惹来这么多事情,我吃饱撑的还去开一家医院?嫌麻烦不够多是不是。”
  “又不要你评三甲,还不就是原来的伤病营,无非正式挂一块牌子而已,和现在有啥差别?现在那些老百姓不一样来找你看病么,也没见你把人赶出去。”
  旁边解席笑吟吟说道,老石除了嘴巴毒点,人还是挺厚道的。他现在基本常驻在罗城兵营那边,指挥手下百来名护工负责好几百伤员病号的日常护理。自打他的“神医”名号传出之后,隔三岔五就有人来请他看病。老石态度恶劣——他从不出诊。但如果对方把病人抬上门,他倒也不曾拒之门外。
  天下毕竟没那么多疑难杂症,一般小毛小病人家也不愿上门来看脸色。需要抬上门的多半是些貌似严重的皮外伤,诸如撕裂,骨折之类,倒是符合他外科医生的本行,随手就给包扎了。因为救护方法对头,痊愈起来也很快。这一来二去的,“阎王大夫”脾气古怪,医术却极其高超的名声倒是愈传愈广。
  “伤病营那边环境搞得不错,棚子什么虽然简陋些,却非常符合卫生要求,护理条件很好,仅仅用来解决伤兵问题有点可惜。”
  庞雨耐心向石大夫和其他人说明他的构想:
  “所以我想能不能索性把它改成医院,你手下现在足足一百多号人呢,都跟你学了不少护理知识,将来伤病营任务结束,他们总要有个安置。这些人不少是残疾,不可能再加入军队,如果安排去干别的,又浪费了他们的护理手段,开一家医院最合适不过。”
  “这对我们掌握本地的民心非常有益,我们现在所受到的尊重,很多就是伤病营带来的效果。”
  旁边敖萨扬也开口相劝,石亦生哼了一声,态度总算有点软化。
  “行医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你们要知道病人及其家属是没有理智可言的,连现代社会都这样,更何况还是在这个倒霉年代……现在外面都传说我能起死回生了知道不?”
  众人都感诧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老石为啥不高兴——按理说这是一个医生所能得到的最高赞誉啦。
  “这不是挺好么?”
  “好个屁!”石亦生狠狠一拍桌子,“三次!他妈的前后有三次了!——当真有人抬着尸体上门啦!最近一次干脆抬来一口出土老棺材,门口那味道到现在都还没散掉,一大帮孝子贤孙抱着老子的大腿死嚎!我日,这谁受得了?”
  大家面面相觑,看来名气太响也不完全是好事。
  “所以我现在只好整天板着一张脸,这样才能赶走大部分没事找事的,剩下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也不至于给耽搁。可如果正式挂牌开医院,那时候什么病号都要收治。护工虽然有一百多,正规医生就我一个,整天看那些感冒发烧的小毛病,那还不把人活活累死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应酬?原来俺们都是乡巴佬
  石亦生终于提出了实际性问题,庞雨等人对此倒也不是全无考虑:
  “关于这个,我们倒也询问过老严他们。州府这边大药房不少,中医也有,咱们可以招募聘请一些,再说你自己也能培养——收两个徒弟吧,老石,把科学的医学理念传播下去,无论如何不是坏事。”
  石亦生沉默了,过了很久才哈哈一笑:
  “你们不也一样——庞雨你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原理,林峰的现代经济学和统计学,老敖的电子工程技术……虽然不知道下一代能学多少,可总不见得我们一死就统统失传啊。”
  这下子大家都沉默了,解席一下一下轻敲着桌子:
  “这事儿当初李教授也提起过,不过那时候我们立足未稳,一方面没空教,另一方面贸然收罗大批少年儿童也容易引起本地人误会……现在倒是有时间了,回头可以跟委员会提一下,看看大伙儿是个什么打算。”
  老石这边,最终还是同意了庞雨的建议,答应在琼州府搞一家医院出来。和临高白燕滩主基地里面那处只为自己人服务的机构不同,这家医院将是面对所有平民百姓的。
  这恐怕也是大明朝的第一家平民医院。
  ……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按照庞雨事先的构想,留守人员顺利分成了军事,商贸,民政和医院四套班子,各人都有其职司。每个人都发现自己有一大摊子工作要做,先前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迷茫一下子都消逝无踪。
  胡凯就是那种很容易被激励起来的热血青年,原先总觉得在这边没啥事情可做,整天总是懒洋洋的,现在却是热血沸腾,虽然已是深夜,小伙子依然兴致勃勃:
  “说了那么多,现在需要咱们做些什么,说吧!”
  “今晚大伙儿先好好休息,然后,从明天开始,咱们需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
  庞雨仿佛变魔术般,从桌子下面摸出一大叠请柬,有些居然还是大红烫金的。
  “赴宴!”
  ——中国人的文化精髓,绝大部分是在酒桌上。
  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的这条理论,但果然贴切无比。无论是现在的十七世纪还是后世的二十一世纪,请客吃饭,永远是中国人最有效的公关手段。
  自从那天和本地最大的几家商户开过碰头会之后,老解抛出的诱饵明显发挥作用。那些人除了口头邀请,还很快都送来了非常正式的请柬,邀请他们去“吃顿便饭”。
  请柬很多,而且时间排布非常紧凑,都集中在这几天之内,有几家甚至是互相冲突的。他们初来乍到也不好厚此薄彼,只好找了严文昌一起商议,以决定人员和时间上的分配。
  还好这边事先已经把人马分成了四套班子,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他们可以派出身负不同职能的人员去应酬。主要是解席和林峰两人,再加上敖萨扬,必要时张申岳吴季两人也能用用。
  庞雨虽然也熟悉这一套,但他天生讨厌这种应酬,以前在设计院遇到这种事情都向来是能推则推,到了这边自然更加懒散。至于老石,则要保持他的“冷面阎王”形象,轻易不出医院大门——平时不出诊,人家一请客就上门?这种跌份儿事情石大夫是绝不会做的。
  当然了,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永远没有绝对的事情。碰上面子特别大的户头,还是要全体出动——此时此刻,庞雨正笑眯眯端着一个小酒盅子,响应着对面许大员外的号召,频频举杯,一口一盅的展现着与当地士绅商民的鱼水之情。
  琼山县许家,正如严文昌的介绍,果然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别的不说,光看许某人请客这天,穿越众这边居然只有这一场应酬,其他各户统统避让,就可见许家在当地的影响力了。
  在明代,商人的地位一向低下。但凡能把生意做大的商户,就绝不可能仅仅是单纯的商人——要么背后有强力靠山支持;要么属于某些大家族,本身就是士绅阶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来自权贵的敲诈盘剥。
  琼山许氏明显是属于后一种,这个家族里除了象许敬这样经商有成的,读书做官的子弟也不少,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