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折 何日携手入京师
段六 人质换土地
多尔衮不想引起族人的不满,因为很多贵族的亲人还在南京。于是只得说道:“明朝要和谈,怎么个谈法?”
赵逸臣听罢,轻轻咳嗽一声,朗声道:“我大明非嗜杀之族,并不愿意屠戮满清贵族。但满族大军南下,威胁我大明安危,故我们才斩了几人,以示惩戒。今先送回几人以示诚意。尚有数位年老亲王,水土不服,恐久居南京会有生命之危,便欲送还满清,但人不能白给……”
赵逸臣随即拿出一张纸,念了另外几个人的名字。
这些被念了名字亲王的亲属,神色立刻紧张起来,纷纷望着多尔衮。
多尔衮心中大呼郁闷。
“那你们想要什么?”多尔衮心情烦躁地说道。
赵逸臣道:“只需要清军退出徐州,回到山东便可。”
多尔衮怒道:“被你们抓了几十人,几个人便换徐州,换来换去,你们不是要换京师?”
赵逸臣有些紧张,他不怕多尔衮嫌贵,就怕多尔衮压根不答应换人。只要开了头,他们就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慢慢换人。
所以赵逸臣忙无耻地说道:“这个……那摄政王要用什么换?咱们抓人也不是囊中取物一般简单,总不能白给吧?”
多尔衮想了想,说道:“淮安。”
赵逸臣吃惊道:“摄政王并未攻陷淮安,不是清军占的地方,怎么能换?”
“刘泽清龟缩在城中,大部已被我大清所占,这样大的一块地方,抵徐州也不差多少了。”
赵逸臣听罢心中暗笑,他这次的使命,只是换人,至于换回多少好处,那倒不是主要的。只要换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不然他多尔衮就会被人指责不公。
但是赵逸臣故意一副吃亏的样子道:“咱们就算是拿回了淮安其他地方,也是刘泽清就近控制……”
多尔衮不耐烦道:“刘泽清不是你们明朝的人?”
“这……”
这时已有人看出了明朝的计谋,在多尔衮耳边悄悄说道:“摄政王慎之,如果这次交换完成,那以后可不还得交换?”
多尔衮听罢心下明白,正欲说话时,赵逸臣见罢有人给多尔衮出计,忙抢先说道:“既然如此,大明愿意以刚才所说数人,交换淮安。”
“呃……”多尔衮站起身道,“本王有急事要告辞,明天再谈。”
说罢,多尔衮不容分说,便托辞离开了,赵逸臣无法,只得住了下来,等待结果。
辫子军士将其带到一个帐篷中看管,因为没有多尔衮的示意,他们不敢放跑了,也不敢杀了。
赵逸臣走到帐篷门口,闻得一股恶臭,又见里面脏乱,便停下脚步,回头说道:“你们就是这样接待外邦使臣的?”
军士不耐烦道:“咱们住的就是这个,有的住瞎嚷嚷什么?”
赵逸臣昂首站在外面,坚决不入。
军士看了看天,冷笑道:“今儿晚可得下雨,爱站便站。”
周围的军士只看着赵逸臣,不想他乱跑,也不管他爱怎么样。
到了晚上,天下果然下起雨来,赵逸臣犹自不进,一动不动地站在草地上,任雨水浸透了衣服。
二月的天,雨水冰冷,赵逸臣长时间站立,身上的热气跑得差不多了,身上直发抖。
清军军士见罢哈哈大笑。赵逸臣无法控制身体发抖,但神色却安然自若,也没有愤怒,也没有退步的意思,只是不再呆站,而是随意地走动着,活动一下以增加热量。
一个老兵见罢赵逸臣一介书生,居然颇有骨气,心生好感,便端着一碗热奶走到赵逸臣面前道:“先生喝点,暖身子。”
赵逸臣忙拱手道:“多谢好意,本官喝不惯羊奶,请收回吧。”说罢从身上掏出了一布包,一层层打开,拿出几个冰冷的糯米糕,放入嘴中,吧唧吧唧吃得津津有味。
吃罢,仰起头来,大张着嘴,接雨水润嗓子,“哈”地一声,大呼:“痛快!”
不一会,赵逸臣走着走着,竟然吟唱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帐中的多尔衮问下属:“那个赵逸臣在干什么?”
下属答道:“回禀摄政王,他不愿意进帐,站在地里淋雨,先吃了干粮,然后吟诗。”
多尔衮听罢哑然失笑,说道:“外松内紧,给我看牢了,别出意外,否则他们定然怀疑是本王下的毒手。”
“喳!”
旁边的幕僚低声说道:“肃武亲王会不会……”
多尔衮沉声道:“严防大营,任何人没有本王的命令,不得入内。去给赵逸臣安排个舒服点的帐篷。”
“喳!”
多尔衮倚在虎皮椅子上,对这个赵逸臣有些头疼。有一点很明显,要是赵逸臣在清军大营死了,明朝肯定会杀俘。那么那些被杀了亲人的满族人,情绪就不好控制了,愤怒除了针对明朝,可能还会对他多尔衮不满。
多尔衮睡不着觉,豪格照样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帐内走来走去,身边全部是心腹。
有幕僚沉声道:“王爷可趁此机会,杀掉明朝使臣……”
豪格走来走去,无法下决心。杀掉了赵逸臣,有两个好处,一是促使谈判破裂,也使明朝意图拖延时间的诡计破灭,对大清有益无害。二是多尔衮的支持者定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对他豪格翻盘很有好处。
但是豪格的性格有弱点,他沉吟道:“但是摄政王定然怀疑是本王做的。”
幕僚又道:“就算王爷不做,自然有人为大清作想,去做这事,王爷反正是脱不了干系,何不就将计就计?”
“不行,在此关头,本王不能和摄政王内耗,让亲者痛仇者快!”
多尔衮的营内,赵逸臣已经被安排到了合适规格的大帐中,赵逸臣擦干了头发,端坐在帐内。因为身上是湿的,照样冷,不过总比外面强多了。
这时一个侍卫拿着毛皮大衣及几件衣服进来,说道:“摄政王特意关照赵先生,怕生病作凉了,赵先生换身衣服吧。”
赵逸臣见罢那满人服饰,忙摇摇头道:“多谢摄政王好意,我将衣服晾干,明日便可以穿了。”
侍卫只得放下衣服,走了出去。
赵逸臣脱掉湿漉漉的衣服,拿到火盆旁边去烤,只穿了湿的亵衣,做在火盆旁边,穿在身上等着烤干。
过了一会,另一个军士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椅子上没有动过的新衣,冷冷道:“赵先生是嫌弃我大清的服饰?”
赵逸臣见他按剑慢慢走过来,眉宇之间有杀气,但犹自冷静道:“我乃堂堂大明官员,岂有穿满清衣服之理?我就算是赤身露体,也是父母所赐!”
那军士一步步走过来,右手缓缓伸向了刀柄。赵逸臣盯着他,丝毫没有露出怯意。
一瞬间的时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赵逸臣突然想到,如果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要杀自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杀,根本不必用这种方式。而且多尔衮刚才的所作所为,证明他并没有杀赵逸臣的意思。赵逸臣立刻感觉到此中有异。
说是迟,那是快,赵逸臣突然转身,只穿着亵衣向帐篷壁冲去。身体撞在帐篷上,帐篷突然塌了,将二人都压在了里面。
这个时候,周围开始有人大喊出事了。然后就是嘈杂的脚步声,刀枪乒砰摩擦的声音。
“把人弄出来!”将官大吼。
众军士一拥而上,见着两个活动的地方,正是有两个人在里面钻。
将官还算冷静,立刻下令道:“勿伤性命,分开他们!”
“操,把帐篷割开啊……”
乱了一阵子,帐篷被人割开,首先出来的赵逸臣,赵逸臣忙将手放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喊道:“我是大明使臣!”
众军急忙将其围在中心保护。
过了一会,又从里面露出一个扎辫子的人头,众军用刀剑架住他:“给老子老实点。”
这时,那人的鼻子和嘴里流出一股鲜血,双眼突出。众军忙将其拉出来时,看见他的胸口上插着一把刀,人很快就断气了。
多尔衮这个时候赶了过来,见罢眼前的乱局,急道:“明朝使臣安在?”
身作亵衣的赵逸臣朗声道:“在下在此,多谢摄政王相救。”
众军为多尔衮让道,多尔衮见赵逸臣未伤,缓了一口气道:“这时场误会,本王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赵逸臣神色淡定道:“在下明白,摄政王不必解释。”
多尔衮和赵逸臣对望一眼,哈哈大笑,回顾左右道:“这人要不是南人的鹰犬,本王倒有些喜欢了。”
这时,人报:“禀摄政王,肃武亲王求见。”
多尔衮转身走向大帐,又回头对众军道:“看严点,再出现这样的事,军法处置。”
“喳!”
豪格见了多尔衮,急着说道:“摄政王,这事绝不是豪格所为。”
多尔衮若无其事道:“什么事?”
这下可把豪格问得十分尴尬,又让他十分紧张。豪格虽然大了多尔衮一二十岁,但是老练方便,却真全不是年龄决定的。
豪格神色难看道:“我在营中,担忧有人行刺明朝使臣,嫁祸于我,便急着赶过来向摄政王明言。不料到了营前,真听见里边出事了,难道不是使臣遭人暗算么?”
豪格说的全是实话,但是这个时候,明显落了下风,可见老实并不一定是好事。
多尔衮也不清楚豪格是否说了真话,本来想卖个关子说是风吹倒了帐篷,但是豪格迟早会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撒谎便太离心了,多尔衮这才说道:“不错,有人行刺使臣,不过并未得逞,凶犯已经死了。”
豪格急道:“绝不是我派来的人,摄政王可以将尸体抬出来,让大伙辨认,究竟是哪一旗的!”
多尔衮心道:老子也想知道究竟是谁指使的,但是辨认有用么?别个还能自己出来承认不成?清军满汉军队现在有二十余万,要查出这无名小卒的尸体属于谁,谈何容易。
于是多尔衮和气道:“不用再麻烦了,本王知道不是大阿哥做的。”
两人又说了会话,虽是亲戚,但人心隔肚皮,出了这样的事,很难说得清楚,最后不欢而散。
多尔衮问幕僚:“你们觉得,是不是豪格干的?”
众人无语,一幕僚说道:“很难说。其他人也有可能干这事,如果使臣真的死了,咱们也脱不了干系,当然也无法认定就是我们做的。”
多尔衮对于废话很反感,说道:“现在明朝使臣还没死。”
“有人为了促使对南京用兵,也不无可能派人刺杀明朝使臣。但豪格刚才虽然表现得很逼真,也说不定是他故意演戏,摄政王不可不察。”
“唔。”多尔衮皱眉,心道说了等于没说。
通过这件事,多尔衮再也不愿意为了抓住一个战机便将自己送上浪口,他本是一个果断的人,当即决定,与明朝换人,先稳住族人的情绪再说。
第二天,多尔衮又招赵逸臣和谈,今日倒是少了许多麻烦,两方都愿意换,而且明朝方便根本不想换回什么,这样的生意,哪有不好做的?
多尔衮象征性地说道:“淮安大部已被我大清作占,各亲王认为地盘太大,条件不合适……”多尔衮拿出一张地图,用剑随意一划,将其中一半丢了下去,说道,“这一块,换是不换?”
赵逸臣听罢狂喜,心道:换!当然要换!你就是拿个村子给咱们换,咱们也换。
但是面上却做出一副吃亏的样子,心里生怕夜长梦多,当即道:“那咱们就写和约吧。”
帐中立刻议论纷纷,有人当着明朝使臣的面便叫了出来,“摄政王,万万不可,勿中南人奸计!”
多尔衮道:“几个老亲王关系我大清根基,这么一块破地方,难道不划算么?”
又有人急忙说划算,要求赶快写合约,这些人,多半就是那几个老亲王的亲属。
多尔衮不耐烦道:“你说可以,他说不可以,究竟听谁的?”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说道:“请摄政王决断。”
于是以人换地的和约,就这样定下来了,一点都不出赵谦韩佐信所料。
两人在南京闻得议和已成,抚掌而笑。
赵谦赞道:“虽料得结局,但如无赵逸臣这样有勇有谋之人,实难成矣!”
韩佐信笑道:“大人身边,贤士猛将云集,复我汉家衣冠,指日可待。”
“就是嫌少了。”赵谦望着窗外,念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古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我现在真的体会到了。”
韩佐信凝然,因为曹操的名声实际上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最后曹氏也并不是恢复汉室,而是建立魏朝。赵谦这番论调,给人要自立的感觉。
赵谦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心中暗自懊恼,他始终和真正的古代人,还是有一定差距,偶尔便会说错话。古代人,对这方面可是大忌,从小就受到的影响。
不过房间里只有赵谦和韩佐信二人,韩佐信是赵谦最忠实的伙伴之一,倒也问题不大。
不过韩佐信心里,确是有了底,心道大人最终还是要成就大事。本来表面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