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610章

明朝小侯爷-第610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并非如此,大明并非世界之中国,而只是世界上的一个不大的地域。我经过这些年对海外的探索,根据收集的信息,制作了一副世界地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是大体是没错的。”

    正德皇帝和一众官员们坐在那里仔细的听着,听到张知节竟然还制作了海外的地图,都有些惊喜,因为地图所展现的比说的要清楚。

    张知节将自己制作的世界地图展了开来,张永赶紧吩咐小太监们上前,一人拽着一角举了起来。

    张知节笑着看着这幅硕大的世界地图笑道:“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样子,这些空白的地方都是海洋,这个世界海洋的面积远比陆地要大。大家最想知道的肯定是大明在哪里,就是在这个地方,差不多就这么大!”

    正德皇帝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副地图,见到张知节指出了大明所在的位置,禁不住吃惊的问道:“什么?朕的大明只有这么大吗?”

    张知节笑道:“皇上,虽然这幅地图不算精确,但是咱们大明确实只有差不多这么大!”

    不只是正德皇帝吃惊,在座的文武官员们都有些吃惊,因为在这张地图上大明看起来只是很小的一块儿地方。

    正德皇帝问道:“那西班牙帝国呢?不是号称日不落帝国吗?在地图上的哪里?”

    张知节开始娓娓道来,从西班牙的本土说起,说到整个欧洲,然后又说到他们航海发现的新大陆,说到他们怎么占据了广袤的土地,获得了多么大的好处。

    这一次经筵足足说了两个时辰,一直到中午的时候才停了下来,正德皇帝和百官听的意犹未尽,张知节只是大体将这个世界的大体情形解说了一遍。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让这些官员们大开眼界,虽然他们一直都在说着海外,但是却对海外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现在张知节的这一番解说算是为他们揭开了海外的神秘面纱。

    (本章完)




第1273章 议论

    张知节说完了,正德皇帝起身来到了地图前仔细的打量着地图,叹道:“原来这个世界竟然这么大!原来大明只有这么点儿!”

    张知节笑道:“皇上,西班牙更小,但是却在海外占据了广袤的土地。”

    正德皇帝点头道:“是啊,西班牙才这么点儿竟然在海外占据了那么大的领地。咱们大明的水师也不比他们西班牙的舰队弱,但是咱们却只是占据了几个在地图上都看不见的小岛。”

    张知节和正德皇帝一唱一和的说了几句,但是这些文武百官们并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们还沉浸在震撼中没有回过神来。

    所以正德皇帝和张知节也没有多说什么,这次经筵就这样结束了。百官一脸震撼之色的散去了。

    正德皇帝打量着这幅地图,笑道:“知节,朕甚是喜爱这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朕就留在宫里了!”

    张知节笑道:“这幅地图本就是献给给皇上的。”

    正德皇帝笑着吩咐道:“张永,将这幅地图仔细装裱一下,摆在乾清宫里!”

    这次经筵在百官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参加这次经筵的官员议论纷纷,没有参加这次经筵的低阶官员则到处打听这次经筵的内容。

    即便是杨廷和已经在天津的时候就听到张知节说过海外,这次听了更加详细的,心中亦是震动不已。

    其实杨廷和已经看出来了,皇帝和张知节都有开拓海外之意,之所以现在还没有付诸行动,是因为草原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

    现在杨廷和也算是明白了张知节为何如此急于征服草原,一方面是因为实力已经达到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张知节的目光还是瞄向了海外。

    杨廷和亦非等闲之辈,虽然他自己心中还没有思虑明白是否该开拓海外,但是他却知道大明不可能永远都置身事外。哪怕这个世界再大,终究也有被西洋人瓜分完的一天,到时候那些西洋人肯定会将目光放在大明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杨廷和已经深刻的明白了,开海是无比正确的决策。不只是通商那么简单,还有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防患于未然。

    杨廷和回到值房之后,立即开始动笔总结张知节在经筵中所讲的内容,洋洋洒洒的全都写了下来。

    写完之后杨廷和亲自带着手稿去了通政司,他想让通政司将这次经筵的内容发在邸报上通传天下,让天下的官员都能对海外有一个了解。

    张知节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杨廷和却想到了,不得不说杨廷和这个首辅大学士确非浪得虚名。不仅敏锐的觉察到了这次经筵的意义,而且还想到了发到邸报上。

    这次经筵之后,张知节也时刻留意百官对这次经筵的反应,通过锦衣卫收集上来的消息,张知节感到十分满意,不枉他忙碌了好几天。

    很少有官员认为不该重视海外,大多数官员都正确的认识到了大明并非是居中之国,也认识到了海外的西洋国家十分强大,对大明也有威胁。

    甚至一部分官员在议论中认为既然西班牙和葡萄牙能够占领广袤的土地,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好处,那大明为什么不可以呢?

    且不说西班牙的舰队也不过与朝廷的水师半斤八两,葡萄牙的舰队可是大明水师的手下败将。张知节曾经集结水师战船,正面击败了葡萄牙的舰队。

    既然葡萄牙这样的手下败将都能在海外占据广袤的土地,那为什么大明去占领呢?

    当然也有些官员认为大明乃是礼仪之国,不当无故占领人家的土地,当宣以仁义教化。

    文官之中意见不同相互议论,但是勋贵武官之间的议论就相对来说比较统一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领了海外广袤的土地,获得了那么大的好处,既然朝廷的水师打败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舰队也不相上下,那凭什么好处都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得到了?

    所以勋贵武官们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他们觉得既然朝廷的水师这么厉害,那就应该开拓海外!

    一想到葡萄牙和西班牙满世界搜刮金银财宝,一船接一船运回西洋,这些勋贵武官们就羡慕的差点流口水。

    诚然朝廷开拓海外是朝廷占大头,但是皇上吃肉他们也能跟着喝汤啊!海外那么大的利益就是喝点汤都能让他们得到难以想象的富贵。

    所以经筵之后就开始有官员上书皇帝,说言之事正是海外。有的建言朝廷开拓海外,有的则认为当巩固水师加强贸易,而不应该开拓领地。

    虽然朝中吵吵嚷嚷的,但是张知节却感到十分振奋,因为大明的官员终于开始了对海外的思考。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最终开拓海外所有受到的阻力都会小了很多,甚至说平添了很多助力。

    不过,要开拓海外并不能急于求成,在张知节看来要先稳定后院,然后将家门口清理干净,这时候才能将目光放到远处。

    就在京里因为海外之议纷纷扰扰的时候,张知节已经派人给田世元送去了请帖。田世元收到了请帖之后有些受宠若惊,他知道自己能够领兵出征是因为张知节的赏识。

    张知节就是他的贵人,他跟着征讨草原得以封妻荫子,而如今他能够挂帅出征也是张知节的赏识。

    这次出兵征讨女真在田世元看来并不算难,女真实力弱小,远远没法和草原上的蒙古部落相比。有燧发枪这等利器在,无论是建州女真还是海西女真,根本就不是大明火枪兵的对手。

    所以这次出征得胜在他看来是十拿九稳,而打胜仗就意味着功劳。原本他是准备备下厚礼登府拜见,只是重礼还在准备当中。

    而且他刚刚受命领军出征就登侯府之门有些太打眼了,原本他是打算过些时日快要出征的时候再登府,没想到竟然收到了请柬。

    虽然对这次出征十拿九稳,但是田世元还是希望能得到张知节的指点,他对总督大人十分钦佩。

    (本章完)




第1274章 宴请

    徐光平终究还是铁了心要随军出征,一家人也没能掰过他的性子来。徐光平和徐光延不一样,徐光平懂事的时候,他姐姐已经嫁入了侯府,接着张知节强势崛起,成为了朝廷的重臣、权臣。

    最重要的是张知节和正德皇帝的关系太铁太亲厚,徐佳颖和张知节十分恩爱,因徐佳颖的关系,正德皇帝对徐家的封赏十分丰厚。

    徐光平成长的环境和徐光延截然不同,有张知节这个姐夫的光环在,哪个勋贵家的子弟也得高看他几分。而且因着张知节的关系,徐家富贵了,徐光平的这个幼子平日里被溺爱的很,因此也养成了执拗的脾性。

    张知节准备出发的时候,徐光平已经兴致勃勃的在前厅等着了。见到张知节来了,徐光平激动的起身道:“姐夫!”

    张知节笑道:“走吧,带你去见见田世元!去了军中一切都要遵守军中的规矩,可就没有在京城这么自在了!”

    徐光平听了摸了摸头笑道:“姐夫,我晓得,断不会给你丢人的!”

    张知节上了马车,徐光平十分干净利落的跳上了马,紧紧的跟在马车旁,努力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虽是张知节宴请,但是田世元早就早早已经就来到了,正在酒楼前等着。锦衣卫簇拥着马车缓缓停在了酒楼前,张知节下了马车,田世元快步上前拱手道:“见过国公爷!”

    徐光平也跳下马来跟在来到张知节身边,不动神色的打量着这位田将军。只见他生的极为魁梧,面上尽是风霜之色,虽然执礼甚恭但是徐光平依然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征战沙场的气息。

    张知节并未介绍徐光平而是和田世元寒暄着入了酒楼,酒楼的掌柜的亲自陪着入了座。

    包厢里就只有张知节和田世元入席,徐光平虽然跟着来了但是也只是在张知节身后站着。即便是如此田世元也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

    毕竟徐光平一看就像是一个世家子弟,所以田世元对国公爷带着这么一个少年感到十分好奇。不过国公爷不说什么田世元也不好开口相问。

    徐光平对于自己姐夫如此晾着他倒也没有什么怨言,毕竟他要是随军出征的话是给田世元做亲兵,自然是没有上桌的机会,亲兵就该有亲兵的样子。

    酒过三巡,田世元这才虚心道:“国公爷,这次出征女真末将还真心中没底,还请国公爷指点一二。”

    张知节听了笑道:“老田你也是沙场老将了,还心中没底?要是你心中没底的话,那本督该奏请皇上换人了!”

    田世元听了讪笑道:“末将心中也不是没底,有大人一手调教出来的火枪兵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若是能得大人指点一二,那末将这次出征就更能无忧了。”

    张知节笑道:“本督也未曾去过辽东,要说什么也不过纸上谈兵。老田你领兵是没问题的,朝廷的重心还是放在稳固草原上,能抽调给你的兵马有限。”

    “军器局可以拨给你五千燧发枪用来装备辽东军,再加上从宣府抽调的五千火枪兵,要打女真还是没问题的。不过女真虽然人不多,但是却十分勇猛,不可小视,你用兵一向沉稳,且不可轻敌冒进!”

    田世元肃然称是,张知节笑着摆手道:“这些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不过,还是多说几句!”

    刚刚的话虽然是嘱托,但是并不值得国公爷设宴,显然接下来的话才是国公爷想要说的。田世元神色肃然道:“请国公爷示下!”

    张知节正色道:“女真族自永乐朝来投,太宗皇帝极为宽仁的接纳了女真,大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最厚!”

    “但是女真却不知感恩朝廷,屡生事端,经常劫掠边境。成化年间,朝廷厚抚,但是建州女真却仍然劫掠不断。可见女真对朝廷完全没有恭顺之心!”

    “对此皇上心中甚是不喜,本督亦深恶女真。朝廷以后的重心将放在海外,所以无论是草原还是辽东,得必须要稳定下来。”

    “老田你这次出征女真务求一劳永逸,要让辽东彻底稳定下来。要将女真彻底打服,不能让辽东再生变故。尤其是建州女真,若是打死都不服那就直接打死了事!”

    说到最后张知节的话中已带着森寒之气,田世元肃然道:“末将明白了!国公爷放心,这次出征末将定会一劳永逸的解决辽东边患。”

    其实田世元听了国公爷的话后心中并不是很惊讶,因为他曾经蒙皇帝召见过。皇帝也曾经叮嘱过,争取一劳永逸的解决辽东边患,将女真彻底慑服。

    到最后正德皇帝还曾经开玩笑的说道,张知节似乎对女真十分厌恶,就是因为女真从不恭顺,屡屡侵边。

    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