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600章

明朝小侯爷-第600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皇帝听了点头道:“不错,知节你说的是,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你劝劝姬儿!”

    张知节听了瞠目结舌,怎么事情兜兜转转都又到了自己这里了,开玩笑,这种事儿张知节怎么好出面掺和?虽然主意是他出的,但是却绝不能由他来做。

    张知节果断道:“这是皇上的家事,臣毕竟是外臣怎么好劝皇后娘娘!”

    正德皇帝为难道:“知节啊,朕也知道有些为难,不过你也要体味朕的难处嘛。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要不,你会去嘱咐嘱咐大表嫂还有紫衣和一叶,让她们进宫劝劝也是可以的嘛!”

    掺和是绝对不能掺和的,张知节目光微转,笑道:“皇上,这事儿吧,臣觉得还是太后出面比较好!”

    张知节话还没说完,正德皇帝闻言已经眼睛一亮,点头打断了张知节的话道:“不错,知节你说的对,这事儿还是母后出面更加妥当,知节你就去拜见母后,将这事告之母后吧!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相信母后一定会答应的!”

    张知节是打算劝正德皇帝自己去说,没想到正德皇帝还没等张知节话说完就是推回了张知节身上。

    (本章完)




第1252章 互坑

    这事要说动太后自然是不难,这是为正德皇帝纳妃,又是有利于江山稳固,太后自然是会答应的!

    所以这根本就用不着张知节自己去说动太后,眼前不就还有一个人吗?张知节顿时将目光转向了张永,大殿里没有别人了,也只有一直眼观鼻、鼻关口、口关心的张永在殿里伺候。

    原本正德皇帝和张知节说起了正事之后,张永就站在一边静静的听着,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他是不能插嘴的。

    皇帝和张知节说的正欢,他若是插嘴反而有些突兀,会让皇帝不喜。所以张永十分有自知之明的老老实实的听着,当然也只能听着,他也不敢传出去一言半句。

    毕竟他可不敢招惹张知节,但是现在感到张知节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张永也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刚刚说的是什么他自然知道,张知节显然是打他的注意,意思是想让他去说动太后,这自然是不难的。但是,他却十分为难,因为皇后他也得罪不起啊。

    现在的刘皇后可不是以前的夏皇后,刘皇后很得正德皇帝的宠爱,要不然皇帝也不会纳个妃都得这么曲折,而且刘皇后还诞下了太子,皇帝唯一的子嗣。

    这时候的张永十分后悔自己留在了这里,虽然刚才确实听的十分过瘾,但是现在他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怕什么就来什么,因为张永马上就感到正德皇帝的目光也注视到了他的身上。

    正德皇帝见到张知节盯着张永看,也注意到了旁边的张永,瞬间就明白了张知节的意思,可不是嘛,眼前不就有个合适的人选吗?

    张永确实挺合适的,去后宫也方便,分量也还行,也容易说动太后。正德皇帝笑呵呵的看着张永道:“张永啊,你刚才也都听了,觉得知节的建议如何啊?”

    张永苦着脸道:“皇上,小侯爷的建议自然是极好的!这是稳固江山社稷,利国利民之举!”

    正德皇帝笑呵呵道:“张永啊,那你愿不愿意为这稳固江山社稷、利国利民之举出一把力气?”

    张永苦着脸道:“奴婢自然是千肯万肯的,只是,奴婢嘴笨,怕耽误了这稳固江山社稷、利国利民的大事啊!”说完之后,张永还不忘可怜巴巴的看了看张知节,眼神中满是乞求之色。

    见到张永可怜巴巴的样子,张知节也有些好笑,不过张知节也不欲坑他,这时候他已经有了更合适的人选。

    张知节笑道:“皇上,其实臣觉得张公公去办这事有些不合适。”

    张永听了如释重负,感激的看了张知节一眼。不过正德皇帝却有些认定了张永,闻言疑惑道:“不合适?怎么不合适了?朕倒是觉得张永最合适了!”

    听了正德皇帝这话,张永还没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张永的脸也又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张知节笑道:“皇上,若是让张公公去说动太后的话,势必会传到皇后耳朵里,那皇后肯定会认为张公公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才去说动太后的!而且这事说出去也会让人觉得是皇上贪图古实哈屯的美貌。”

    正德皇帝听了回过神来,点头道:“确实如此,若是让张永去劝说太后的话,姬儿一定就会联想到是朕让张永这么做的!这不妥,这不妥,不能让张永去!”

    张永听了差点激动的哭了,不得不说小侯爷就是厉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句话就反转了过来。张永连忙点头道:“是的,是的,就是这么回事!”

    正德皇帝哂笑道:“张永,你是不敢去吧?怕皇后还是怕太后?”

    张永听了陪笑道:“皇上,瞧您说的,奴婢固然是敬着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但是只要皇上您一句话,奴婢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啊!”

    正德皇帝没心情去听张永表忠心,急声问道:“知节,既然张永不合适,那就只有你了!这事儿就只能拜托你了!”

    张知节摆手笑眯眯道:“哎,皇上此言差矣,虽然臣比张公公要合适一些,但是也不是最合适的。毕竟若是臣去了,皇后也有可能会联想到皇上这里。”

    正德皇帝纳闷道:“你也不是最合适的,那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知节笑眯眯道:“皇上,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杨阁老!杨阁老那是外臣,向来都是为国秉公,若是让他去向太后娘娘陈情,皇后娘娘一定不会联想到皇上这里!而且,皇后娘娘肯定会答应的极为痛快!”

    杨廷和把封王之事尽数推给了张知节,他自己倒是轻省了,却费了张知节好多口舌。既然杨廷和让张知节头疼了,那张知节立马就让杨廷和也头疼,而且是更头疼,头疼并快乐着。

    张永听了连声道:“皇上,小侯爷此言有理,这样说来确实是杨阁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正德皇帝也立即就被张知节的话说服了,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兴奋道:“对啊,杨廷和这个首辅大学士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样朕就不用担心姬儿和朕闹别扭了!”

    而且正德皇帝知道,杨廷和一定会答应的,因为这对于朝廷来说,对于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来说,确实是好事。所以杨廷和一定会答应的。

    正德皇帝兴奋道:“朕这就将杨阁老叫来!张永,快去!”

    对于坑杨廷和,张永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闻言立即就要领命而去。张知节笑道:“慢着!”

    张永立即停下了动作,张知节笑道:“皇上,这事何用皇上亲自吩咐杨阁老?臣去跟杨阁老打个招呼,想必杨阁老一定会会意的!若是杨阁老有异议,皇上再出马也无妨!”

    正德皇帝一想也对,点头道:“这样好,这样最是稳妥不过了!那就偏劳知节你走一趟了!”

    张知节笑着躬身道:“皇上,您就等着瞧好吧!最好是先让杨阁老上个奏折,然后亲自去向太后娘娘陈情。”

    正德皇帝听了拍手道:“好,就这么办!”

    (本章完)




第1253章 红线

    文渊阁内,杨廷和抬眼看了看身旁的奏章有些疲惫的揉了揉酸疼的脖子,岁月不饶人啊!只是看了两个时辰的奏章就累成了这样,不过最让他心中有些不满的是,他今天的效率直接下降了一半。

    究其原因是因为今日正德皇帝一大早就宣召张知节入宫来了。杨廷和知道正德皇帝肯定会和张知节说及封王之事。

    异姓封王啊,没想到他竟然也能遇到这种事。大明开国一百多年都没遇到这种事,竟然在正德朝,皇帝有了封异姓王的念头。

    虽然料定张知节不会接受封王,但是世事无绝对啊,若是张知节受不住诱惑欣然接受了的话,那朝廷必然又有一番动荡,想到这里杨廷和眼中又现出忧虑之色。

    杨廷和没有表示出反对,将事情推给了张知节,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和正德皇帝怼起来,由张知节自己推辞更容易一些。另一方面,杨廷和也是存着试探张知节的意思,试探张知节是不是怀有野心。

    就在杨廷和心里有些忧虑的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喧哗声,杨廷和眉头微皱,正要起身呵斥,一道熟悉的声音传了进来,“杨阁老可在值房?”

    这是张知节的声音,外面的书吏恭敬的应着,杨廷和揉了揉眉头,露出一丝笑意来起身相迎。

    “杨阁老,冒昧来访!”张知节拱手笑道。

    “张总督大驾光临,蓬荜生辉,里面请!”杨廷和笑着拱手相迎,请张知节入内而坐,吩咐书吏上茶。

    书吏奉完茶就合上门退下去了,杨廷和笑道:“张总督红光满面,似有大喜之事啊!”

    张知节闻言诧异道:“哦?杨阁老觉得本督有何大喜之事?”

    杨廷和听了笑道:“这个倒是难不住老夫,说起来皇上还曾询问过老夫,皇上想要封张总督为郡王,想必今日皇上就已经告知张总督了吧?这岂不是可喜可贺之事?”

    张知节闻言摆手笑道:“杨阁老休要再提,真是折煞我也!想我何德何能,竟能蒙皇上欲封为郡王?且不说有异姓不得封王的祖训,我张知节不过摽末之功,岂敢接受皇上封王之意?”

    听到张知节似是打消了正德皇帝欲封其为王的念头,杨廷和心中的担忧也就消散了,对张知节的怀疑也就消散了。

    杨廷和笑道:“哎,张总督此言差矣,张总督有大功于朝廷,这举世共知,皇上欲封张总督为郡王,也是应有之意。所以皇上问询老夫的时候,老夫也没有反对!”

    张知节听了佯怒道:“杨阁老不地道啊,也不规劝一下皇上,这是故意将本督放在火上烤啊!若是流传出去,还不知道同僚会怎么样笑话呢!”

    杨廷和连忙解释道:“哎呀,张总督不要误会,老夫绝无此意,老夫确实觉得张总督功莫大焉,皇上打破常规封王亦无不可,当然了,考虑到有异姓不得封王的祖训。所以呢,老夫是觉得亦可亦不可,全在张总督一念之间啊!”

    张知节笑道:“何德何能,愧不敢当!有异姓不得封王的祖训在,本督是不敢开这个先例的!”

    杨廷和听了赞叹道:“张总督功高而自矜,高风亮节,实乃百官楷模啊!”

    张知节笑道:“杨阁老千万别给我送高帽,不敢当。今天来拜访杨阁老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要事与杨阁老商议!”

    现在杨廷和总算是彻底放心了,心态也放松了,笑道:“哦,张总督有事请说。”张知节将草原的形势细细分析了一遍,杨廷和听的十分认真,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沉思。

    “如今最关键的是攘定草原中部,攘定草原中部之后,有大明的边军震慑,有草原东部诸部为援,草原就掀不起什么波澜了!”张知节淡淡道。

    杨廷和听了大为惊喜,他本以为经此一战草原能平靖数十年,眼见照张知节的意思有望彻底解决草原问题,心中十分激动。

    杨廷和郑重点头道:“张总督所言甚是,若是能彻底平靖草原,功在千秋啊!只是,如何攘定草原中部,张总督可有计策?”

    面对杨廷和激动的眼神,张知节肯定道:“有!”杨廷和听了惊喜道:“敢问张总督,计将安出?”

    张知节笑道:“就应在古实哈屯身上。察哈尔部、喀尔喀部被屠之后,土默特部是草原中部最大的部族,而土默特族就掌握在古实哈屯的手里!”

    “按照草原的规矩,皇上成为了草原可汗,那古实哈屯自然就该嫁给皇上,土默特族自然就会归心!若是古实哈屯能为皇上诞下皇子的话,分封到草原为王,那从此草原无战事!”

    杨廷和听了先是激动,然后又皱眉道:“古实哈屯毕竟是草原人,若要劝她入宫为妃怕是不易啊!”

    张知节笑道:“入京途中本督就已经试探过了,为了草原的和平,古实哈屯表示愿意入宫为妃!”

    杨廷和闻言脸色一阵潮红,拍桌赞叹道:“妙哉!妙哉!张总督妙计定草原啊!”他越想越是觉得此事大有可为,心里十分振奋。

    就在这时张知节的嘴里却缓缓的吐出了“不过”两字,杨廷和的兴奋如同潮水般退去,惊道:“不过?不过什么?”

    张知节沉吟道:“不过,还缺少牵红线之人。杨阁老德高望重,又是当朝首辅大学士,若是有杨阁老出面,上书皇上,向太后陈请,此事必大有可为!”

    杨廷和开始听到不过两字心中吓了一跳,他还以为还有什么难题呢,原来只是缺一个牵红线之人而已。杨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